當代小農經濟殘餘制約著國人思想的發展

2020-12-20 熱愛文史哲的小編

小農經濟在中國體現在以男耕女織的家庭單位為基礎的個體農耕,如果把這種經濟模式放在秦漢時期,那當是一個十分先進的經濟模式,與較其更為傳統的奴隸社會經濟,小農經濟有著更為先進的穩定性、包容性、多元性等,對維繫長達2000多年的幅員遼闊、人口密集的中國傳統政治和文化具有極大地促進意義,也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年的原因之一。

中國固守落後的農耕經濟長達幾千年,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有很大部分人的思想還沉浸在封建制度下三綱五常等壓抑人性的文化糟粕中,身為封建統治階級的奴隸反而為壓迫自己的階級說話,奴才氣息十足。對權威像神仙一樣的尊崇更讓自己倍顯醜態,魯迅、吳敬梓等筆下鮮活的國人醜態在當今的社會中仍然歷歷在目。

時過境遷,隨著經濟生產力的發展,在明朝中葉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伴隨著這一新經濟形態的出現,中國需要一種新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來鞏固這一新的經濟形態,傳統的小農經濟的活力此時已大不如秦漢時期,農耕經濟已顯示出了他的落後。在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農耕經濟基礎下,新生的資本主義萌芽在夾縫中生存,在發展道路上舉步維艱,再加上明清封建君主專制的空前強化,使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直至當代在內陸欠發達地區仍有人受這種落後的經濟思維模式的制約。

中國農耕經濟給現代市場經濟社會帶來的消極影響:

農耕經濟把所有人束縛在了土地上,具有很大的封閉性,導致閉關鎖國,限制了國人的眼界。農耕經濟自已自足,很少有資本的剩餘,因此很難有快速的發展生產力。農耕經濟靠天吃飯,對自然災害的抗擊能力也及其弱小。農耕經濟的種植模式單一,晚輩只有聽從父輩的教導才可能種出果實,因此限制住了國人的思想自由和開拓創新精神,導致逆來順受。農耕經濟中土地兼併現象嚴重,容易使國家陷入內鬥和兩極分化。農耕經濟靠天吃飯,靠父母的傳授種植經驗吃飯,因此又易從中滋生個人崇拜。

在傳統的農耕經濟中,廣大人民被牢牢的控制在了土地上,自給自足滋生封閉、靠天吃飯滋生迷信、軟弱無能滋生服從、自私自利滋生冷漠、以致奄奄一息若病夫。到了清朝,清政府對外閉關鎖國、與世隔絕,對內重農抑商,既看不到西方先進的思想,也看不到先進的科學工業技術,使得小農經濟主導下的中國在世界發展大勢下逐漸落伍了。

當今社會正經歷著一場經濟變革,在這場變革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也在悄然改變,從上海、香港、廣州等發達地區就可以看出當地人的價值觀念與內地欠發達地區人的思維方式差異巨大。

如果國家想要富強,先要藏富於民,國強民未可,民強則國強。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傳統小農經濟思維模式進一步解體,帶之而起的是一種資本積累與運作的市場化新思維。我們可以發現,越是發達地區,國人的思維就越法治化、多元化、商業化。從總體上來看,中國在這一新思維的引導下逐漸趨於現代化。

想看更多有關於文史哲方面的內容歡迎關注哦!

相關焦點

  • 歲月靜好之下,農民與「小農經濟」在負重前行
    同時,與農民這個詞一起流傳的還有「小農思想」、「小農經濟」等等。「小農經濟」卻成了對抗疫情的有效手段對於很多人來說,「小農經濟」就代表著生產力低,甚至很多的專家還一直呼籲:要取代「小農經濟」,「小農經濟」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等等。
  • 禁菸運動引發思想革命,小農經濟瓦解
    這種從朝廷上層就開始落後的思想,基本可以說明一定的問題。一般來說,革命前夕,一般都會有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比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前夕的,席捲全歐洲的文藝復興。但是中國的條件並不允許,清政府為了鞏固統治,使用四書五經八股文,鉗制思想,數百人因為文字獄入獄或者丟掉性命,鄙薄工商業,閉關鎖國,海上貿易和造船業開始落後,海軍實力落後,無法及時得到世界動態和新的思想。沒有思想解放運動,就沒有階級基礎和領導思想,沒有階級基礎和領導思想,就無法進行革命。在全世界的工業革命的浪潮下,中國直接被甩在了後面,也就是必然的了。
  • 小農經濟到底是什麼
    今天午夜來講講這個小農經濟。小農經濟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主要經濟,午夜今天就講講,這在我國佔了近兩千年主導地位的小農經濟。概念以個體為單位,以精耕細作、男耕女織為方式,自給自足為生產目的。發展歷程封建社會是由在沒有外族入侵的情況下,由奴隸社會逐步發展變化而來的。中國奴隸社會實行的是土地國有制度,國家的全部土地都屬於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春秋以後,隨著 生產力的發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壞,新興的封建勢力在奪取政權後,相繼實行變法改革,確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許「民得買賣土地」。 從這時起,土地私有制度,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 小農經濟末路來了?
    小農經濟,指的是土地責任制,以家庭承包形式的中國農業經濟形式吧。那麼的話,我認為小農經濟,已不適應當前科學進步、社會的發展了。逐漸社會發展進步了,非農戶取消了糧食供應,農民也不交公糧和農業稅了,後來國家又給種地的農民實行了種糧補貼,農民的春天來了,饑寒交迫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農業機械化,更是解放了勞動生產力,讓農民真正從"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苦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國強民富了,社會發展進步了,"十五畝地,一頭牛,老婆娃娃熱炕頭"的農村生活,已不是農民追求的幸福願望了。
  • 小農經濟能走多遠?
    小農經濟存在並延續了這幾千年,一定有其長期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無論是集體還是單幹,用鄧大人的話說就是不能一股風!當初在家庭聯產承包製度施行的時候,堅持下來並走了集體道路的,比如華西村、南街村等等,現在成了很多人心嚮往之的模式!
  • 墨子思想的當代價值
    不論從歷史上或是從現實上說,借鑑墨家學說的意義不僅不比借鑑儒家學說的意義遜色,而且要比借鑑儒家學說更能貼近當代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墨子的主要思想包括:兼愛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賢、節用節葬。本篇將從兼愛非攻、尚同尚賢、節用節葬三個方面對墨子思想進行分析、解讀,並立足當今社會,闡釋其當代價值與時代意義。
  • 殘餘造句和解釋_殘餘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魯迅《熱風》題記:「記得三四年前,在他們身上偶而還剩有制服模樣的殘餘;再早,就更體面,簡直是童子軍的擬態。」] 殘餘參考例句: 1、我軍正在追剿敵人的殘餘勢力。 2、改革開放的大潮蕩滌著人們頭腦中殘餘的舊思想和舊觀念。
  • 紀念列寧誕辰150周年|光明日報:列寧國家制度創新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在列寧誕辰150周年之際,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重溫列寧關於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的制度創新思想,挖掘和把握其當代價值,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列寧「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的國家制度創新思想十月革命勝利後,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是一個全新課題,沒有現成經驗。
  • 殘餘應力測試分析
    殘餘應力的產生1)不均勻的機械變形在機械加工中,各種各樣的冷彎、冷卷、冷拔、冷校直工藝,都會產生殘餘應力;各種切削加工,都會在表層留下不同深度的塑性變形層,而且變形量沿層深變化梯度明顯,所以也都會產生殘餘應力。
  • 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當代價值
    一、鄧小平改革思想的主要內容 鄧小平的改革思想,是鄧小平在指導我國改革實踐的過程中,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國情相結合,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作為社會主義性質主要體現的生產關係——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可以公私合營,在一定範圍內允許私有經濟的存在和發展。把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改革,當成「改革社會主義」,這是對鄧小平思想的曲解。 (2)改革的全面性。
  • 蘇聯當代符號學繼承早期傳統,放棄純形式主義立場,關注科學思想
    大家好,很高興在新的一天繼續為大家獻上我們精心為您準備的內容,今天的內容是關於當代俄蘇符號學的發展。1950年代中期,蘇聯的學術環境漸趨寬鬆,什克洛夫斯基、蒂尼亞諾夫、託馬舍夫斯基等人的著作相繼解禁,符號學研究也柳暗花明,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 論當代中國油畫多元化的發展,社會變化對油畫多元化進一步影響!
    二,社會思想觀念逐步變化(Social ideas change gradually)思想觀念是個人主觀的具有思想意識性的東西,它所產生的藝術觀念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社會的變化對思想觀念的影響是巨大。中國由封建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政治體制的改變,就會出現新的思想和具有新時代觀念的藝術作品。
  • 學習「有道」:當代國人英語學習調研報告
    4月23日,第29個世界讀書日,有道閱讀聯合網易有道詞典、中國日報網最新發布2019《當代國人英語學習調研報告》。8億用戶基數,5000份深度調查,10個現象,5條結論:該報告用大數據展示了許多新穎有趣的觀點,全面揭示當前國民英語學習現狀。
  • 不要讓外語制約你的發展
    當時我隨口一問,那你們為什麼不考慮去國外發展發展。理髮師只是笑笑說那怎麼去啊。最近去剪頭髮的時候,聽見這邊的華人理髮師也是非常流利的和鬼佬們寒暄,聊天,溝通髮型。當時有種頓悟的感覺,不是你不想往上走,而是外語制約了你的發展。誠然,似乎國外搬磚,剪頭髮,手工藝人都非常賺錢,但是為什麼你不來?很多很多的原因,但語言肯定是其中一個。
  • 課本說明治維新留下封建殘餘,到底是什麼殘餘?這次運動可見一斑
    而歷史課本上所說的明治維新留下大量封建殘餘,到底是什麼樣的殘餘?在這次政變的前前後後也可以體現出來。一、立憲日本的弊端眾所周知,明治維新後確立了藩閥體系,薩長壟斷政權。隨著70、80年代自由民權運動的發生,日本政府被迫讓步,開始設立憲法、政黨和責任內閣。
  • 恩格斯的法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恩格斯法哲學思想內容豐富,論述深刻,是馬克思主義法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馬克思主義法哲學思想體系中有著獨特的理論價值與意義。在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之際,深入闡發恩格斯的法哲學思想,對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現中國法治現代化,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 宋朝的制度變遷對其小農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古代經濟社會的最繁盛時期是宋朝,宋朝的經濟發展有別於以往朝代的不同就是是商品經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商品數量不斷增多,商品的種類類別越來越多樣化。除此之外,宋朝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政策,激發了小農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的增長。那這些制度究竟是什麼?他又與小農供給行為有什麼關係?
  • 趙曜: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談話中首次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在30多年的實踐中,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的小康社會思想,到2000年實現了總體小康。在這個基礎上,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黨的十七大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又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 法治制約罪犯,穩定社會發展
    德國「法律制度」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德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也是一個商業帝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給了很多人犯罪的機會,罪犯的發展非常不利於德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完善的法律制度制約著罪犯的發展,大大穩定了德國社會治安和經濟發展。
  • 傳統生態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當代轉型
    這與在西方現代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生態價值論有本質的不同,當代生態哲學不僅肯定生態系統整體的價值,而且肯定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其三,傳統生態哲學主要從個體的德性修養實踐闡釋生態思想,往往忽視對現實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現實解決途徑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