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裡的害蟲,口感鮮美不輸大閘蟹,用酒醃製味道最好。以前沒有溫室大棚的時候,春秋季節人們的餐桌上能夠享受到的美食種類比較多,但是到了冬春時節,除了一些能夠長期儲存的大白菜、土豆這些食材,綠色的蔬菜和水果基本上很少,想吃肉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想辦法豐富自己的餐桌,比如找小魚、小蟹、小蝦等等,畢竟長期吃這些東西,人的身體也扛不住。
後來有了蔬菜大棚,哪管它什麼季節,想吃任何蔬菜只要有錢都能夠買到,以前那些不多見的雞、鴨、魚、肉都是現在餐桌上的常出現的食物。不過有些美食,還是要在該吃的時候得吃的,否則過了那個時間它的味道會產生變化,就不好吃了。比如大閘蟹,為了吃到這種美食,吃貨們願意等待整整一年,就為了能在適當的時間品嘗到最好的味道。
然而我卻獨獨鍾情一種野味,它雖然沒有大閘蟹那麼大的個,可論味道一點也不輸大閘蟹。隨著農民開始進了城,很多土地都荒廢了起來,這種美食也越來越少,我們本地管它叫做螃蜞,也叫小蟹子。屬淡水蟹,主要生活在稻田和蘆葦地裡,個頭很迷你,最大的也只有三釐米左右,和大閘蟹比起來確實很袖珍。
它的做法非常的原始簡單,不需要煎炸烹煮,只需要在清洗乾淨以後給小蟹子們來上一壺老酒,用酒醃製個把小時,等它們醉倒在酒香裡再吃時是最美味的時候。可就是這樣一種美食,在多年前是被人們當作害蟲對待的,別看它小小的身軀,可是搞起破壞來大閘蟹恐怕都比不上它。
它們成群結隊地在稻田裡用鉗子夾斷稻葉和蘆葦葉,吸取裡面的汁液,稻子和蘆葦被禍害的不成樣子,想抓它們也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小蟹子非常膽小,奔逃速度卻是奇快無比。只要有響動就立刻鑽進你傻裡的洞穴中,我們只看得到沙灘上無數的小窟窿,卻看不到小蟹子們。所以最好在晚上抓,它們懼怕燈光,手電筒的光一射就跟中了孫悟空的定身符一樣一動不動的,只管上前抓就是了。
以前人們抓小蟹子是為了讓稻子更好的生長,現在抓它們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再說蟹類食物味道本來就非常的鮮美,酒醃的小蟹子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是大閘蟹永遠也帶不來的味道。現在小蟹子越來越少了,有錢也買不到,不知道你吃過小蟹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