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讓他愛上學習?

2021-02-19 錢志亮工作室

全文2756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我曾經帶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做《大風車》「挑戰800」的節目,休息時一起聊為什麼上學,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

「學校有同學,在家裡一個人待著沒意思。」(為朋友?)

「學習知識和本領。」(為學習?)

「不上學找不到體面的工作。」(為工作?)

「爺爺說書中有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為生活?)

「不學習怎麼能當科學家呢?」(為目標?)

「我們不上學了,你們不就失業了嗎?」(為賞給教師飯碗?)

「別人都上學了,我也要上學。」(為平等?)

「上學讀書挺有意思的。」(為樂趣?)

「不上學幹啥呢?」(為打發時光或為成長?)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學都離不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是實施各種有效的教學對策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學活動又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學生積極的參與可以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在我們研究的對象中,大多數學業問題學生是動力型困難的學生,他們有明顯的畏學、厭學情緒和逃學行為。由此可見,在對學業問題學生的教學對策中,學習動機的激發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指個人對自己認為重要或有價值的工作,不但願意去做,而且能力爭達到完美的一種內在推動力量。研究表明,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希望獲得成功,而當他失敗之後,會加倍努力,直至成功。就中小學生而言,與其學習活動緊密相聯的成就動機,更多地表現為獲得優異的考試成績,取得令人羨慕的競賽名次等內在推動力量。成就動機水平高的學生從不滿足已有的成績或名次,而總是精益求精,心中抱有更高的追求;較之一般的學生,他們具有更飽滿的學習熱情、更堅強的學習毅力以及更高的學習自覺性。實踐證明,成就動機越強,成就需要的層次越高,對學生學習和成才的推動作用就越大。學業問題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往往是不高的。激發成就動機的核心是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學習的成功體驗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父母要對孩子有積極的期望與具體、合適的要求,為孩子創造多方面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通過個人或集體的努力,不斷發現自我,在心理上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對學習好的優等生寄予厚望,使優等生的成就動機長盛不衰,卻忽視了最需要轉變期望值的學業問題學生。因此,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提高對學業問題學生的期望水平,改變對待學業問題學生的一系列不正確的行為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不應該讓學生感到虛假,認為教師是裝出來的,否則會更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嚴重削弱其成就動機。

一方面,應利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故事、範例進行說理或組織討論,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努力奮鬥,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成就需要;另一方面,應幫助學生設立適當的學習目標,為實現高層次的成就需要形成一系列子目標。
可以通過獎勵、懲罰、創設課堂氣氛等方法,給學生以適當的動力,這些是教學中常用的激勵手段。獎勵和懲罰將另文討論。創設合作的課堂學習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目前,教學中的弊端之一是過於強調竟爭,以為促進學生(包括學業問題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是競爭。學習競爭是能夠起到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但不能過度。其實,課堂競爭中優勝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學生是競爭的失敗者,競爭恰恰更容易誘發學業問題學生的自卑、自棄心理,這是因為課堂裡的競爭是以人際比較為前提的。人際比較實際上擴大了學生對自己能力信念的分化,因此要淡化競爭,提倡建立合作的課堂氣氛,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和發展的機會,引導每個學生形成積極的動機模式,掌握學習的主動權。① 改進評分方法,淡化競爭氣氛,採用鼓勵性評分,即只要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有進步就可以得到一個好分數。
② 給學生充分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幹能幹的、願意幹的、想幹的事,這樣他們才會表現出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採用分層作業的方法讓學生選擇,比硬性規定學習任務更能激發他們的主動性,使他們體驗到一種受人尊重與信任的情感,體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之所以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協作,是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是師生關係,更是合作關係,教師與學生(包括學業問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就有利於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以促進學習;而同學之間的學習互助與協作,不僅可以幫助學業問題學生改進學業,也可以使助人的學業優良學生進一步得到鍛鍊。激發學業問題學生內部動機的措施包括歸因訓練、角色轉換、獲得成功體驗、激發興趣和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等。歸因訓練是針對學生在學業成敗情境中的歸因障礙而設計的幹預計劃。學業問題學生往往把失敗歸於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如運氣不好、能力低、任務太難等。

這容易使他們產生無能為力的心理,降低他們在學習任務特別是困難面前的堅持性和自信心。

② 角色轉換


學業問題學生在教師、同學的眼裡往往是「嫌棄兒」的角色,他們在集體裡往往不受歡迎,處於被忽視的地位。這種角色、地位深深影響他們的自尊自信,從而使他們對課堂學習中更加反感、敵對。如果讓小學高年級學業問題學生擔任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輔導老師,如要求他們課後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第二天數學課程的預習輔導。則學業問題學生在社會角色改變後,數學成績會有顯著提高,其自我概念、成就動機、人際關係、測驗焦慮等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極改變。學業問題學生常常過分誇大學習中的困難,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為這些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困難來體驗和認識自己的能力。一個人看到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範者取得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信念,認為自己也能完成同樣的任務。例如,可以把原來基礎較差、進步較快的學生作為學業問題學生的示範者,要求他們觀察、討論同學是怎麼取得進步的。這種榜樣示範對班上一部分學業問題學生的確會產生較大的激勵作用,使他們認識到學習難關並不是不可攻破的。學業問題學生把自己同學業優良學生比較,會覺得自己樣樣不如別人,越比自信心越低。但同自己的過去比較,個人的進步則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在對學業問題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時,教師要幫助他們制訂出個人的目標與計劃,並制定出落實這些計劃的具體措施。在實施過程中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進步,其目的就是使學生通過實現自我參照目標來體驗成功,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改變對學習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

應粉絲朋友們的要求,近期我們對以往團購的精品童書進行了返團,已陸續在【亮薦】小程序上架,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進入購買。

相關焦點

  • 正確激發孩子「成就動機」,主動學習獲得成就感,讓孩子愛上學習
    開學第一周,孩子的學習狀態還「不在線」,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多的問題又開始重蹈覆轍。有很多家長都抱怨:「他怎麼就這麼迷糊?」「為什麼他就一點不知道學習呢?難道我催促他催促地還不夠嗎?」但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家長的這種行為會使孩子失去內部學習的動力,一旦沒有了獎勵孩子就不會主動去學習而且還會比實施獎勵政策之前學得更糟。只有激發孩子的內部動機,讓孩子心甘情願,以&34;為前進動力,孩子才會出現持續的學習動力。
  • 家長如何激發孩子鋼琴學習的動機?鋼琴學習
    孩子鋼琴學習動機激發的作用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決定性影響雖然鋼琴學習活動是發生在孩子與教師之間,但由於孩子年齡小,理解、自制能力較差,因此很多家長都相當程度地介入到孩子學習之中去,更由於家長每天與孩子在一起,有時伴隨著他練琴的全過程,因此家長對孩子學琴動機的影響往往是決定性的
  • 從動機理論看如何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複習了教育心理學的同學會發現,在學習動機這一專題中,知識點多,我們不僅要記住一般學習動機和奧蘇貝爾成就動機的分類、學習動機與學習效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要記住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這在我們考試中常以簡答題的形式出現。
  • 家長如何促進孩子的學習動機?
    在這些誘惑的影響下孩子會漸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運用這種情況呢?想要孩子的學習態度有所改觀,我們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是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的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
  • 激發孩子學習的內在動機,先從讓孩子回答自己「為什麼學習」開始
    採訪到的結果大致都是,學習很重要,能增長見識,獲得前人的知識和經驗,可以更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等諸如此類的回答,這足以說明孩子們根本沒有去認真思考過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學習。談到「孩子為什麼學習」這個話題,源於在看了《內在動機》這本書後,讓我觸發了一個關於孩子學習動力的思考。
  • 讓孩子真正理解「內在動機」,孩子才能自主學習,家長要懂激發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讓孩子真正的理解"內在動機",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學會去自主的學習,因此家長要懂去激發孩子,但是不能總是以物質獎勵去激發孩子。一、"內在動機"的定義來自搜狗百科對"內在動機"的解釋是這樣的: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因為學習活動本身能夠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此外,"內在動機"也提供了一個可以促進孩子主動的去學習以及尋求發展的自然力量,也就是說孩子在沒有任何的外在獎賞和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激發行為的發生。
  •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
    什麼是動機?動機是由一種目標或對象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活動過程或內部動力。而學習動機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的社會性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習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它表現為對學習的意向、願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積極推動的作用。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1, 了解和滿足孩子的需要,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
  • 如何運用學習動機理論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目的在於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提供借鑑意義;同時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一、學習動機1.學習動機的含義所謂學習動機,就是指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簡而言之,動機就是我們做某件事的傾向,以及我們做這件事的原因!
  •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曾聽一位媽媽吐槽,自從兒子上小學後,她為了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花了大量的時間盯著他寫作業、複習功課。但讓她苦惱的是,只要在她視線不及的地方,孩子就完全沒辦法主動學習。其實,真正能幫孩子培養好習慣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因為這才是他嘗試並堅持的動力。什麼是內在驅動力?
  • 教育重磅課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動力
    教學亦是如此,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應該放到首位,一旦學生有了學習的內驅力,他便會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呢?這就要提到學習動機這個概念。也就是學生內心認為為什麼要學習,而且是持續學習。學習動機是學習最關鍵的因素之一,也是一個最難測量的因素。
  • 孩子不愛學習:如何提高孩子學習動力,讓孩子愛上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這是很多前來諮詢的家長遇到的難題。厭學叛逆不僅會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發展,使孩子產生各種負面情緒,還會破壞父母與孩子長久以來的關係。孩子的厭學叛逆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其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為什麼出現厭學、逃學行為?
  • 孩子一學習就犯困,用好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激發孩子學習動機
    因此能夠驅使孩子刻苦努力,戰勝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和障礙,從而讓孩子取得勝利。 家長想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那就要用好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當孩子沒有感受到這些需要的時候,他們就不可能有強烈的動機去實現較高的目標。孩子為了聽話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往往都不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 如何利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
  • 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
    上周的家長V課堂中,「番茄育心」創始人番茄媽媽,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一堂課——《兒童學習動力培養》,教你如何激發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愛上學習。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上周的精彩內容吧。   學習動力是「要求」出來的?
  • 錢志亮:學習興趣要培養,激發引導加理想
    當孩子的興趣點和大人的要求不一致時怎麼辦?當孩子的興趣轉移了又怎麼辦?究竟該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持續的興趣愛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有強烈的探索欲望,想要進一步了解客觀事物,會調動一切已有知識經驗來進行學習。◎有較強的堅持性、專注力,對於一件事情可以長時間地關注。◎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在不斷探索中力求找到答案。
  • 蘭海教你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對於所有父母來說,學習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對於我來說,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那麼對於什麼是學習?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把學習學好,我有以下的建議:--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其次,我們需要尋找到幫助孩子愛上學習的動機,在小的時候 孩子們喜歡學習可能是純粹的由於興趣,隨著他們年齡的長大,到了青春期,可能會是由於他們社交動機的驅使或者是成就動機的需求,讓他們願意把學習學好。
  • 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比如說不配做父母;生孩子前要學習如何做家長;還有家長應該學習提前如何教育孩子;特別一旦孩子出現自傷自殺,家長就成了所有人指責的對象。那麼,我們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能愛上學習呢?第一,如何了解我們的孩子。1、觀察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喜歡什麼?孩子關注什麼?
  • 激發內在動機,促成深度學習 ——《內在動機》學習筆記整理
    他們認為,為了測試而學習,對學生來說是一種被控制的感覺,而學會如何將知識積極運用起來,則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挑戰。學生們學完材料後,通過問卷調查來評估他們的內在動機,結果發現,正如預期的那樣,為了測試而學習的學生,內在動機更弱。然後,又進一步探討了主要問題,即已經發生的實際學習。對兩組學生進行了測試,儘管其中一組並沒有料到他們會參加測試。
  • 延魯課堂丨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武術?
    家長要明白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點,有的孩子比較內向,有的會剛好相反比較外向,有的孩子敏感,有的孩子細心,有的孩子衝動,有的孩子冷靜,有的孩子喜靜,有的孩子好動。教育孩子要根據孩子的特點,為孩子創造有利的成長環境和條件。 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他們會不斷的去模仿學習和探索,他們會好奇身邊的一切事物,想去了解事物的本質,通過「十萬個為什麼」來達到了解世界的目的。
  • 《安家》:真正理解 「內在動機」,孩子才會「自然」愛上學習
    「內在動機」激發自然學習行為內在動機是指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指向學習活動本身的,學習活動本身能使學生得到情緒上的滿足,從而產生成功感。內在動機提供了一個促進學習和發展的自然力量,它在沒有外在獎賞和壓力的情況下,可以激發行為。」
  • 如何讓孩子把「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激發孩子內驅力是關鍵
    即一種指向學習任務的動機、求知的欲望。認知內驅力既與學習的目的有關,也與認知興趣有關。當孩子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意義,並以此來推動學習時,這種學習的目的就成為一種有力的動機。而具有認知興趣或求知慾強烈的孩子常常會廢寢忘食,津津有味的去學習,並從中獲得很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