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前,麻煩朋友們點個「關注」,每天定時更新行政事業單位職場故事。
前段時間,一位公職人員朋友在網上炒外匯賠了20多萬,而與賠錢相比更為嚴厲的是,他投資的所謂外匯平臺,被公安機關定性為傳銷性質,而他也涉嫌參與傳銷被調查。
其實,現在社會上很多所謂的高利潤賺錢項目,都是穿著外匯理財、遊戲,甚至是國家重大項目的外衣,卻實際幹的是傳銷的勾當。早在2014年,延安市寶塔區人民法院審判「1040陽光工程」傳銷活動中,就至少有7名公職人員被調查。2019年年底,打著外匯名義的「ptfx普通外匯」被公安機關定性為傳銷,涉及31個省市22萬個投資者,其中更不乏一些行政事業單位的公職人員。公職人員被騙參加傳銷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
時至今日,傳銷與我們過去想像的坐在一個房子裡,靠著打電話、拉人頭騙錢的方式已經不太相似了,他們更多地藉助了網際網路上合法的外衣開展傳銷活動,更具迷惑性,讓人真假難辨。
為什麼說公職人員一旦加入傳銷,就會後患無窮呢?主要是因為公職人員的工作穩定、威信高,如果去幫助傳銷組織拉人頭,很多人便會因此放鬆了警惕,選擇相信,最終被騙。加之傳銷的放大效應,一級騙一級,導致被騙的人越來越多。小編這位朋友就是一名事業單位的小領導,在單位上頗具威信,很多人對他都比較信任,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在自己投資的同時,也拉了很多人進行投資。
公職人員怎樣才能認定哪些是傳銷項目呢?一般來說,任何形式的傳銷都跳不出一個怪圈,那就是高回報、拉人頭,只要是符合這兩個要素的理財項目,公職人員就要慎重了。另外,傳銷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洗腦,給你灌輸賺錢的厚黑學思想,比如你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個別微商發布的那些內容一樣,讓你看上去很有吸引力,感覺很簡單就能賺錢,其實就是在給你潛移默化的洗腦。
最後,提醒行政事業單位公職人員,不管任何形式的投資理財,收益超過10%以上就一定要警惕,可能連本金都回不來,甚至可能是傳銷陷阱或者違法行為。也一定要認清傳銷的真實面目,不要被合法的幌子而騙了,更不要利用自己機關幹部的身份騙取幹部群眾的信任,幫助傳銷組織拉人頭,最終如果被定義為傳銷組織者,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