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微電影怎麼拍?鞏漢林主演英寧導演潘長江隨叫隨到

2020-12-23 澎湃新聞

9月3日上午,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剛在北京天安門觀摩完閱兵,當天下午就驅車前往距離天安門一百公裡開外的門頭溝區齋堂鎮馬欄村,開始為期3天的微電影拍攝。此時的鞏漢林變身為為兒子婚事操心的農民「老王」,他穿著粗布襯衣,肩搭著毛巾,腳蹬著雨靴,在泥地裡扛起鋤頭「揮汗如雨」。

環保部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稱,5年來,環保部試圖通過環保微電影,破解農村環保科普難題。2011年至今,由環保部科技標準司牽頭,環保部宣教中心每年都專門為農民製作一部環保微電影,並由中影集團提供播放平臺,每部播放次數都超過兩萬場。

演員都是公益參與

鞏漢林正在拍攝的影片是環保部系列微電影的第5部,主題是農村土壤汙染防治。

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被稱為環境領域的「三大戰役」。2014年,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公報稱,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繼「大氣十條」、「水十條」相繼發布後,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即將出臺。中國環科院副院長宋永會援引一名日本專家的研究稱,根據日本經驗,中國大氣汙染治理需10到20年,水汙染治理則需三四十年,而土壤汙染治理則需60到80年之久。

這些時長20分鐘的影片匯集了《東北一家人》的導演、飛天獎獲得者英寧,多次登上春晚的小品演員鞏漢林等一幹娛樂圈大腕。

「我們的經費有限,大部分都用在器材和場景的租借上,演員和工作人員都是公益參與的。」系列微電影的執行製片人、環保部宣教中心音像室主任蒙發俊對澎湃新聞說。

一個字都不能念錯

9月5日,正在拍攝現場的鞏漢林告訴澎湃新聞,參與微電影拍攝的過程也是自己學習環保知識的過程:「

拍每一部故事,都會讓我感受到,哦,這個問題我都沒弄明白,因此越來越讓我覺得有義務去做宣傳

。」

「就像我們今天拍的片子,『老王』種的那塊地,人家不收了,不收的原因是重金屬超標,鎘攝入量高了會對腎臟和骨骼都造成危害,這個常識我之前不懂,不知道鎘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會是這樣的。」鞏漢林說。

「土壤汙染看不見摸不著,好多老百姓並不了解,最大的危害也就在這。」蒙發俊向澎湃新聞表示,今年的電影主線將針對目前土壤汙染的現實,給農民提供科學的認知,教導農民通過改變作物種植方式致富,這樣既對土壤保護有好處,還能增收致富,契合農民心理。

由於微電影拍攝採用的是同期收聲而不是後期配音,對演員的臺詞功底要求頗高。曾經為《甄嬛傳》中甄嬛父親甄遠道配音的白濤作為一名資深配音演員,卻在本應得心應手的臺詞上遭遇了不小挑戰,他在微電影中飾演一名縣環保局官員,承擔大部分向「老王」科普環保知識的任務。

為了體現環保局官員的權威感,白濤將每句話都說得字正腔圓、中氣十足。但他的臺詞大多是大段的環保專業術語,佶屈聱牙、拗口難懂,只「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就會出現土壤板結,莊稼就會出苗不齊、植株矮小、產量降低」一句,白濤就因為總是把「過量」說成「大量」被導演叫停重來。

另外,像《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這樣的法規名稱,不小心說錯一個字,都得再來一遍。

將大量專業術語生活化地演出來,需要基本功。英寧告訴澎湃新聞,環保部對微電影娛樂煽情方面的劇情都讓導演自由發揮,但對涉及環保專業術語的臺詞都有嚴格要求,意思絕對不能出錯,尤其是政策法規的名稱,一個字也不能錯。

拍攝結束後,白濤向澎湃新聞表示,他參與了五年環保微電影的拍攝,一開始對專業術語完全理解不能,現在慢慢有了概念,但說起臺詞來還是會拗口。不過,他對環保部的要求也表示理解。

「臺詞必須要專業,科普問題不應該含糊。」白濤說,「平時說話聊天,語言結構和邏輯性可能差一點,但科學是不能含糊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有板有眼,有原則性。」

經費緊張 不少鏡頭穿幫

據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此前公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汙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看不見」的重金屬汙染,正在扮演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隱形殺手」。

從2011年開始,環保部就力圖通過環保微電影,來破解農村環保科普難題。

2014年3月16日,一位工人走過廢渣治理工程現場,一旁就是露天堆積的原煉砒霜遺留下來的砒渣。 寇聰 澎湃資料

蒙發俊表示,之前的農村科普宣傳一般通過組織志願者發放宣傳品手冊等傳統方式,需要調動大量人力物力,且覆蓋面有限,農民也不愛看。環保微電影則搭上了中影農村數字院線的「順風車」,在農村流動電影放映隊每月給農民免費播放大電影之前插播。

「我們的受眾就是300萬以上的農民。」對微電影的定位,導演英寧有自己的理解,「20分鐘說不了宏大的主題和內涵,但是要他們愛看。」

由於劇組經費緊張,各方面都能省則省,遠景、中景、近景皆靠一臺攝像機重複拍三回,道具和場景也都是臨時向村民租借,經常經不起推敲。比如在大結局中,「老王」一家終於靠在被汙染的農田裡種紅景天致富了,但拍攝地卻是在一片雞冠花田。

類似道具穿幫和劇情突兀的地方還有不少。「只要片子讓你看了不煩不討厭,在聽到生硬的專業術語的時候你不覺得噁心,然後讓你笑一下,感動一下。農民看了會想,萬一這有用呢試試唄,我們就達到目的了。」英寧說,拍攝過程中他大量運用之前拍攝情景喜劇時積累的多年經驗,結合社會熱點問題,用講故事的方式向農民宣講科普知識。

英寧舉例說,在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微電影中,「老王」因為偷燒秸稈引發火災,臉被燻得漆黑,最後在得知自家十幾畝秸稈能賣一千多塊錢之後,他更是捶胸頓足,悔不當初,「觀眾哈哈一笑之餘,自然會想到秸稈綜合利用的好處,免得像『老王』一樣吃虧。」

介紹霧霾危害的微電影則體現了父子兩代人的矛盾。「老王」為了能儘快買房讓兒子有錢結婚,露天開了個燒烤攤,結果汙染了空氣不說,自己的肺還被煙燻壞了。對父親的行為,年輕氣盛的兒子覺得十分丟人,一系列爭執和誤會由此展開。

「當然故事最終迎來了溫馨的結尾,兒子在父親病床前與他進行了一段直指人心的對話,兩人最終和解。」英寧透露,當時在一旁飾演母親的金珠真被感動了,沒用眼藥水和技巧,自己眼淚就下來了。

「兩代人之間的矛盾是很多家庭避免不了的問題,估計鞏漢林一家也遇到過,所以感觸這麼深。」英寧笑著說,只要過程挖掘得巧妙,還是能演繹出打動人心的故事。

鞏漢林全家總動員

2013年5月,鞏漢林一家參演環保部與中影公司聯合製作的影片《環保之PM2.5》。

由於環保部科技標準司一年只提供幾十萬經費,項目創立之初,蒙發俊的內心是忐忑的,「只有這麼些錢,怎麼可能請得起知名大腕?」令他意外的是,鞏漢林在接到邀請後毫不猶豫就答應參演,並且推薦了自己的老搭檔英寧做導演。

「環保是人人應該做的事,有這樣的機會我感到很榮幸,這也成了我每年都想著完成的一個任務。」鞏漢林說,今年已經是他和環保部合作的第五個年頭。

不僅是鞏漢林本人,他的妻子、兒子甚至兒媳都參與了微電影的拍攝,且在戲中也飾演一家人。

據英寧透露,讓鞏漢林一家參演正是由於劇情的需要,鞏漢林兒子鞏天闊和兒媳同樣是專業演員,2015年6月剛結婚,巧合的是,在微電影裡他們飾演的也是一對新婚夫妻。

英寧還透露,劇組擔任攝影的是金珠的親弟弟金雷,「他是孫儷版《玉觀音》的攝影師,一開始眼光高,看不上我們這個劇,我說你必須過來給環保做貢獻,給忽悠來的。」另外,英寧的堂哥英壯還客串了一回,飾演「老王」的鄰居,兩人為了發財不擇手段、不顧環保,貢獻了不少笑料。

「其實金珠的妹妹和80多歲的老母親也向我申請了好幾次,我都沒答應,金珠妹妹還生氣,說又不帶我玩。」英寧解釋說,他並不任人唯親,對角色都會有嚴格考慮:「金珠妹妹和金珠在角色上是重複的,關於40多歲婦女的故事我們都放金珠身上了,不需要再找一個同齡女人了。」

隨著微電影系列知名度的提高,很多好友都開始拍著胸脯向英寧保證「隨叫隨到」。「包括我哥哥英達、英壯,還有句號、潘長江、李琦、彭玉等,我感覺都能來一個《東北一家人》的環保姊妹篇了。」英寧說,他的這些明星老友們

談到參與環保微電影的問題都從不談錢

,「又能參與公益,又好玩,幹勁自然就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臺詞被指「很黃」 鞏漢林:進門戴套是為押韻
    12日下午,著名喜劇導演英寧執導的都市情景喜劇《劇組來了》在成都開機,著名小品演員鞏漢林和金珠夫唱婦隨來到成都聯袂主演。在拍攝完第一場戲後,鞏漢林和金珠接受了記者專訪。談到有關今年春晚鞏漢林和黃宏主演的小品引來的質疑,鞏漢林回應稱:「進門戴套」是為了押韻。
  • 鞏漢林:留戀春晚,絕不貪戀春晚!春晚喜劇越來越難
    可是關於今年央視春晚的消息除了公布導演是楊東升以外,其他的消息都是零零點點。比如鄧超前一段時間參加春晚排練,鄧超透露一個好消息,喜劇擔當沈騰已經開始排練春晚小品,至於小品的內容沒有透露。還有前幾天記者拍到春晚喜劇老將蔡明到御用編劇蘇煥的工作室談事,這個時間點上,談的內容肯定是關於春晚作品。
  • 微電影可以成為名導演的「時光機」
    這是昨天中午在香港首映的一部時長30分鐘的微電影《慕戀》,它的導演是曾經拍出過戰爭大片《太極旗飄揚》、《登陸之日》的韓國人姜帝圭。張元拉著提琴,管虎舉著長長的收音器——這一次,這些知名導演飾演瘋人院裡的一群正在認真拍電影的瘋子。而最終醫生宣布,這些人「治不好了」。片尾,八個有力的黑體字鈍重地划過銀幕——「電影是需要瘋子的」。
  • 《精豆兒》深圳熱拍導演贊徐黃麗心中有戲
    《精豆兒》深圳熱拍導演贊徐黃麗心中有戲 來源:紅網綜合 作者: 編輯:潘宣 2015-03-25 10:25:56
  • 微電影聚焦同性話題 主演裴子添不懼吻戲
    裴子添(資料圖)   搜狐娛樂訊(鄒潮/文 遠輝/視頻)11月10日下午,微電影《從現在到以前》在京舉行了發布會。導演楊永春攜主演胡齡萌、裴子添亮相現場。在現場,眾主創探討了電影中涉及打的同性問題,主演裴子添更是表示自己對於吻戲很享受。  《從現在到以前》主要講述了「桑」、「天」、」達」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三人之間充滿著複雜而又真實的感情糾葛,最終釀成悲劇的故事。在電影中,天與達同性之間的感情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
  • 五臺衛視春晚節目單:肖戰、楊紫、鄭爽同臺,潘長江和鞏漢林加盟
    此外,鄭爽、angelababy、朱正廷、關曉彤、黃明昊等流量明星也將加盟;實力演員方面:馮紹峰、王凱、劉濤、韓雪、靳東、王剛、張國立、張鐵林、陳寶國、鄭愷、楊爍、吳謹言、李治廷等加盟;笑星方面更是陣容強大:倪萍、馮鞏、小瀋陽、陳佩斯、朱時茂、郭冬臨、鞏漢林、邵峰、何雲偉、李菁、曹雲金等加盟……北京春晚簡直就是央視春晚的mini版。
  • 趙明明聽信英寧甜言蜜語,生下女兒慘遭拋棄,她現在過得怎麼樣?
    另外,趙明明的前夫是著名導演英寧,而宋丹丹的第二任丈夫英達的堂弟。趙明明和英寧的戀愛始於大學時代,由於當時的風氣較嚴,趙明明和英寧因「早戀」被學校要求請家長,但兩人堅持不分,最後學校也拿他們沒辦法。大學畢業後,這對相愛的情侶就結了婚,趙明明跟隨英寧北漂。
  • 微電影有大機會 薛之謙主演PPS微電影《最熟悉的陌生人》上線
    東方網東方財經1月8日消息:PPS網絡電視在上海舉行「2013 PPS微電影營銷戰略發布會暨音樂微電影《最熟悉的陌生人》上線儀式」,PPS高層、微電影主創團隊、電視臺合作方、首席贊助品牌巴黎歐萊雅男士代表等悉數亮相。
  • 泉州高中生拍勵志微電影《夢舞限》分享珍貴回憶
    花11個月完成19分鐘微電影  「拍攝時換過演員,丟過素材導致重拍,甚至懷疑能不能最終完成。劇本也修改了很多次,一邊拍一邊豐富。」這部微電影的編劇、監製和主演李文龍是泉州一中的學生,回憶起《夢舞限》的拍攝過程,他感慨頗多。去年4月,他產生了拍微電影的想法。
  • 天津這個社區拍了自己的微電影,導演竟然是……
    因為他曾經在社區導演拍攝了兩部微電影。夏鵬漢退休前曾從事電影宣傳工作,有過劇本創作、拍攝影片的經驗。退休後,老人逐漸有了拍微電影的想法。夏大爺告訴記者:「2014年社區被評為美麗社區,既然是美麗社區,得有一個內容給大家看啊,什麼是美麗社區,從那時我就琢磨一個事情,怎麼把美麗社區反映出去。
  • 農大學生兩年拍了20部微電影
    「主人」,他們在課餘時間自己創作劇本,自己擔當導演、演員、攝像、剪輯、劇務等一系列電影行當,把自己心中的故事集結成篇,在網絡上與人分享那一場關於青春與夢想的共鳴。    邢祥虎介紹說,看來,雖然工作室配備了器材,還是有學生不惜自費2萬多元添置了5G單眼相機、燈光、反光板、軌道車等拍攝裝備,就為了拍出更高品質的微電影。    該校藝術與傳媒學院的簡文霞曾經是個愛跳舞的女孩,由她擔任副導演和主演的音樂片《和你一樣》,講述了一個因腳受傷自信心受到打擊的女孩,最終重新站起來和姐妹們一起登上舞臺的追夢故事。
  • 為普通人拍微電影已成產業 花幾千塊拍「我的大片」
    現場:邊拍攝邊一句一句教臺詞「皇上你這會說,朕已好久沒出來了」錢報記者來到橫店,專為普通人拍攝微電影的公司在「明清宮苑」內,一進去右轉,就發現朱紅色建築牆面上噴印的彩色廣告:「專為遊客拍電影」。記者到的那天,剛好有來自廣東一旗袍協會的團隊在拍。
  • 河北趙縣農民農閒時節拍微電影,四年拍了六部觀眾超萬人
    趙縣各子一村幾位農民又在準備拍微電影了。在村民雲慶彥的家裡,幾個主要成員正在籌劃微電影《槐洨怒火》拍攝事宜。這是一部抗戰題材的微電影,以日寇1937年10月12日在趙縣製造的多起慘案為背景,講述了不甘屈辱的趙縣人民拿起刀槍棍棒,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驅逐日寇,捨生取義斬豺狼的故事。
  • 微電影怎麼拍?宣傳片拍攝經驗淺談
    本人從事影視行業將近10個年頭了,拍過不少的微電影短片,宣傳片,也跟過劇組。有這麼些經驗,但是不擅長寫文章,不過還是跟大家分享一下,說的不好的地方請多批評指正!微電影的製作流程:劇本-演員-場景-設備-工作人員-後期製作劇本:籌劃一部微電影,首先要確定劇本,劇本是最重要的,一個好劇本是影片的靈魂主線。劇本就像蓋大樓時的設計圖,如果不確定劇本是沒法開工的,這樣的話你就會做好多無用功,甚至返工。所以要先確定劇本。演員:根據電影劇本的需要,安排演員角色,確定人選。
  • 腦癱青年10年拍8部微電影多次獲獎
    10年共拍攝微電影8部,多部作品獲獎。國內業界人士都對他的作品和導演水平給予較高評價。「我最大夢想就是希望通過做電影製片人、導演來養活自己,還能賺錢來捐助殘疾人,通過鏡頭表達更多人間真愛,做個自食其力且對社會有用的人。」
  • 《安家》裡的清越媽——演員徐囡楠現身六安,主演微電影《轉身》
    2020年5月20日,講述扶貧幹部紮根一線的微電影《轉身》,在安徽省六安市開機。擔任主演的青年演員徐囡楠現身儀式現場,她在劇中飾演飾演扶貧幹部柳春。微電影《轉身》,由中共六安市委組織部、中共中共六安市委宣傳部、六安市婦女聯合會聯合出品,安徽萬興投資集團、安徽星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張銳導演,青年演員徐囡楠、管樂、李諮墨等主演。
  • 電影《礦難36天》開機,鞏漢林化身救援總指揮
    新京報訊 王良執導,牟鳳彬、鞏漢林、王翔領銜主演的災難題材電影《礦難36天》近日在山東濟南開機。該片根據「12·25」平邑礦難真實事件改編,演員鞏漢林在片中飾演救援指揮部的總指揮,飾演救護隊隊長的牟鳳彬則因出演《還珠格格2》中的「蒙丹」一角為觀眾所熟知。
  • 大學生當導演 拍抗疫微電影
    近日,由五桂山龍塘股聯社發起、本村大學生劉旭昊導演、龍塘村工作人員以及村民志願者本色出演的抗疫微電影《守護行動》新鮮出爐。這部時長約5分鐘的影片以最樸實的方式記錄下了龍塘村抗疫一線最真實的一面,為曾經或仍舊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
  • 優酷"大師微電影"王者歸來 姜帝圭張元齊聚香港
    對於呂聿來的「深情告白」,李泉則回應道:「當初看到劇本時,我的心就開始發涼,不知道該怎麼表現。拍攝時,在呂聿來的挑逗與撫摸下,我反而覺得挺放鬆的。」   姜帝圭為「撐」場面自帶「相聲演員」充人數   《戀慕》導演姜帝圭與演員文彩元緊接著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