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零時,上海浦東周浦鎮明天華城小區正式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久久難以入眠的夜晚,許多事情在腦海裡盤旋,許多身影在心底裡穿梭。一覺醒來,天亮了,但有些事有些人,永遠不會忘記。
比如,在14天封閉期間寫過的家書。這些在特殊時期寫就的書信,是人間最美的事物,今天我們再回頭細細品讀這一封封家書,才會明白這段日子是怎麼走來的,是如何成長的?因為,我們有最真的情,最愛的人。
中學退休教師陳老師的孫女,由於防控需要,被安排前往隔離酒店接受隔離觀察,他的家書,字裡行間滲透著對孫女的關愛、思念和殷切希望。他寫道:
」我知道你第一次離家出『遠門』,而且是隔離,心裡不免是七上八下的。我對你說,你和你爸去隔離實際上正投身到抗疫戰鬥中去了,這是人生中一段難忘的磨練,並不是一件壞事喲!我說到這裡,你的臉上平靜下來了,露出了些許的笑意。在等車時,我跟你說起,你在武漢疫情時,寫信給那位戰鬥在一線的抗疫英雄護士姐姐甘如意,稱她是你心中的英雄。你的這封信不僅被評上了獎還被編進了書。說到這裡,你去找出了這本書,重溫這封有意義的書信,隨後你對我說:「我要向這位姐姐學習,我會配合醫護人員做好隔離工作的,並帶好書包在酒店上好網課的」。聽到這裡,我的心也放鬆了。想不到你在面臨疫情來到身邊時,能勇敢面對。我也真切感受到,你在疫情之中「長大」了不少,真是好樣的!
在我給你寫這封家書時,你給我微信裡發來了一幅你畫的水彩畫。看到你畫的水彩頭像就是你呀!我橫看豎看,喜上眉梢。你的大眼晴撲閃撲閃的,顯露出堅強的目光……在抗疫的隔離中,你成熟了許多。你在酒店學習認真,生活快樂。我由衷地為你高興!你在畫的旁邊留下了你秀美的字跡:「記得來看我」。我雖不能來見你,但通過這幅畫,足見你很想念我。不是嗎?你對我的這種情,那樣的愛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
你我雖不能碰面,但我幾乎天天騎著自行車,來到二公裡外的你隔離的酒店送生活用品等,也更是表達了我對你以及你爸的深深的牽掛之情。」
四位小夥伴給他們共同的摯友,在明天華城小區居住的小季同學寫來了書信:
「親愛的小季同學,最近過得怎麼樣?作業寫得如何?網課上得如何?你不在的那些天裡,我睡不好,吃不好,只希望你能快點回來!這兩個星期對於別人來說是十四天,對於我和你的同學,你的朋友來說,是1,209,600秒,這兩個星期對於我來說實在是太漫長了,沒有你的日子裡,我的世界似乎缺少了許多的樂趣。沒有你,我們打籃球缺少了中鋒,缺少了穩定的三分,缺少了你那體重,也缺少了你那瀟灑的上籃……在此特殊時期,希望你吃好,喝好,多做運動,希望過的愉快!期待你的回歸!繼續和我們一起見證No.1。」
與女兒一起前往隔離酒店接受14天的隔離觀察,一位母親寫道:
「此刻我們相對而坐,我敲擊鍵盤,你專注學習。抬眼看時,你童稚的臉龐分明有著雲淡風輕的『老成』。
21日凌晨3點,我們來到35號隔離點。你微笑著安慰愁容滿面的媽媽,淡定地拖著行李箱坐上急救車,忍著疲倦安靜地等待登記入住。你的內心真如表情那樣平靜而堅強嗎?第二天新聞發布會前,是否也有如媽媽一樣的忐忑?隔離之始的24小時,你的表現真讓媽媽感到驚喜。
只屬於你和我——我們倆的14天,多麼珍貴啊。午餐時,我們愉快地商定『每日安排』和『勞動計劃』。網課、晨讀、勞動、看新聞、閱讀寫作……細數起來,日子頗為充實。
說真的,此前,爸爸媽媽一直擔心你粗枝大葉『不解風情』,時時刻刻想把自己的所謂經驗傾囊相授,然而仿佛總是不得要領。經此一『疫』,你長大成熟了。誠如《夏天裡的成長》所說『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儘量地用力地長』,這次的經歷就是你的那個『夏天』。讓我們細數14天的腳步,一起靜心閱讀,一起冥想成長。日子從我,你,到我們。我是你的鏡子,你有我的影子。」
明天華城小區因為出現兩粒確診病例而被列為中風險地區,這兩位確診病例的女兒也寫了一封信:
「2020年11月21日早晨,我是被愛喚醒的。親朋好友、同學老師紛紛發來簡訊。『老師和同學們都很牽掛你,我們是你的後盾。』『聽說你沒事真的太好了!』『囡囡,生活上缺什麼,阿姨送過來。』……理解和關愛一點一點消除了我的擔憂。
這麼多天,所有的情感匯聚成「感恩」二字。首先要感謝和媽媽一樣的醫護工作者。雖然我看不到你們清澈的雙眸,但當你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出現在我面前,我想到了在病房裡巡查的媽媽。你們熟練的操作,溫柔的話語,給我親人般的溫暖。你們讓我明白: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我要感謝區教育局和我的學校。22日晚,學校『線上教學動員大會』回應了家長和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班主任說,只要攜手並進共克時艱,我們就是『神一樣的班級』。當天晚上,我還收到了教育局送來的課本。周一全校進行了一次『特殊』的升旗儀式,校長的講話給所有人吃了『定心丸』,那天的校長雖然神色憔悴,但比往日更加和藹可親。現在,在全校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網上學習正有序進行著。點點滴滴的感動匯聚成巨大的力量,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人戰鬥。」
詩聖杜甫曾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信息不發達的年代,一封真摯的書信會讓人回味許久,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遞的介質和方式也許發生了變化,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互助與共鳴,從來也不曾消退。
周浦是文化大師傅雷的家鄉,為了擦亮傅雷文化這張名片,周浦鎮連續多年舉辦「傅雷杯」上海最美家書徵集展評系列活動,共同推動家書文化挖掘研究成果。把家書教育作為周浦德育系列特色品牌亮點,家書文化已深深根植在周浦這片熱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