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氣短、咳嗽、喘息?慢阻肺或已上門,想要預防,戒菸排首位

2020-12-22 家庭醫生在線網

慢阻肺也就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阻肺氣流受限常常呈現進行性加重,並伴有對有害氣體或顆粒,主要是吸菸所引起的肺部異常炎症反應,不妨來了解一下其臨床表現。

慢阻肺早期症狀有哪些?

1、氣短或呼吸困難

氣短、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首發症狀,也是引起患者焦慮不安的原因。剛開始只是做重體力勞動時會出現,然後慢慢加重,最終導致日常活動或休息時也會感覺到胸悶氣短。

2、咳嗽咳痰

慢阻肺的咳嗽特徵是長期、反覆且逐漸加重。剛開始咳嗽呈現間歇性,早晨嚴重,然後每天早晚或整天均有咳嗽。也有部分患者雖然有明顯氣流受限,但沒有咳嗽症狀。患者咳嗽後通常咳出少量灰白色粘液痰,合併感染時痰量增多,常常有膿性痰。

3、喘息和胸悶

喘息和胸悶不是慢阻肺的特異性症狀,但重度患者可出現喘息,胸部有緊繃感,特別是做重體力勞動後症狀加劇,這和呼吸費力以及肋間肌收縮關係密切。

怎樣遠離慢阻肺?

1、戒菸

吸菸對肺部帶來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吸菸會破壞呼吸道上皮纖毛,降低肺部機能,增加患上慢阻肺風險。另外經常盤著腿坐,盤腿也能改善腳踝、腿部和髖關節的柔韌性,經常練習盤腿能放緩下半身血液循環,增加腦部和胸部血液循環。除此之外,練習盤腿也能讓呼吸系統不受阻,利於呼吸順暢。

2、經常笑一笑

笑是養肺最好的方法,能消除全身疲勞感,有利於體力和精力恢復。笑口常開能擴張胸廓,胸肌伸展,肺活量有所增大,而且能調節心肺氣血。

3、多做體育運動

平時可通過快步走、慢跑和練氣功等來改善呼吸功能,增強運動耐力,增強體質,同時也能提高抗病能力,運動量需因人而異,先從簡單輕鬆的運動開始,等身體適應後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但不能做劇烈運動。

4、呼吸下蹲

每天早晨醒來後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做深呼吸,能吸進新鮮空氣,呼出二氧化碳,促進新陳代謝,不僅吐故納新,而且能補益元氣。下蹲運動能增加肺活量,讓膝關節得到活動。深呼吸和下蹲一起做,能達到養肺補肺效果。另外經常曬曬太陽,能促進維生素D合成,當體內缺乏維生素D時會使得肺部機能下降,導致肺部容易受到感染或發生炎症。

5、補充足夠營養

每天保證有足夠蛋白質和熱量攝入,多吃含優質蛋白質的瘦肉、魚肉、雞肉和豆製品。也可以自制豬肺粥或人參茯苓粥能增強呼吸系統防禦功能。

溫馨提示

避免接觸有害氣體或顆粒,空氣汙染指數高時不能戶外活動,儘可能地減少體力勞動。出門時儘量戴上口罩,平時多參加體育鍛鍊,能提高免疫能力,改善呼吸功能。合理安排工作作息,避免身體太勞累,積極預防感冒。

延伸閱讀:

慢性咽炎反覆發作?用4種中藥調理就好,家裡不妨多備些

相關焦點

  • 什麼是慢阻肺?應當怎樣預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簡稱慢阻肺),在我國有超過4000萬人飽受它的折磨,它更被稱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問:到底啥子是慢阻肺?答: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徵的肺部疾病,這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進行性發展,它的發生與肺部對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症反應有關。隨著病情反覆發作、急性加重,導致肺功能逐漸下降,出現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到氣短。
  • 【世界慢阻肺日】吸菸、反覆咳痰、超過40歲?小心慢阻肺!聽聽專家...
    副主任醫師、呼吸病科主任王啟瑚提醒廣大市民:慢阻肺的主要症狀是咳痰、喘,特別是40歲以上的吸菸人群反覆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均應警惕慢阻肺,要早診早治,接受系統性規範化治療。早期,肺部為了反抗這些「有毒顆粒或氣體」侵略,採取咳嗽咳痰的辦法,後來肺泡、細支氣管被侵蝕得失去彈性,氣體進出困難,我們會感覺到氣短、呼吸不暢。如果直到呼吸困難才去看病,可能為時已晚。有人口含著香菸,抱怨政府沒有把環境治理好,抱怨霧霾沙塵暴。其實他吸的每一口煙中的有害成分都是霧霾的幾百倍。
  • 關於慢阻肺的那些事兒:19個問題帶你全面解讀
    2 慢阻肺的主要臨床症狀是什麼? 長期、反覆、逐漸加重的咳嗽、咳痰(也可無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其中,逐年進行性加重的氣短或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誌性症狀。
  • 咳嗽胸悶上不來氣可能得了慢阻肺
    有20多年吸菸史的張先生,最近總感覺胸悶氣短,家住7樓的他每次上到4樓就要喘半天,還經常咳嗽、咳痰。張先生說:「晚上睡覺時偶爾也會有窒息的感覺,半夜總被憋醒。」在省醫院南崗院區呼吸內科,通過肺功能檢查,張先生被確診為慢阻肺,而且已經是重度。
  • 老人咳嗽警惕慢阻肺 吸菸是最重要的病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肺部的支氣管、肺泡也會受到這些化學物質的影響而出現病變,進而導致慢阻肺的發生。因此,經常吸菸的人群要警惕慢阻肺的發生。  2、空氣中含有有害分子。肺部通過氣管等結構與外界的大氣相通,並且每天都會與外界空氣進行氣體交換。
  • 咳嗽氣短小心慢阻肺!關於慢阻肺的3個小知識,不可不知
    當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不少人會想到應該是肺部出現的問題。那麼除了可能是支氣管炎、咽喉炎等問題,這裡要說的是另一種進行性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這種病也會有咳嗽、咳痰的症狀出現,主要是累及肺組織的損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簡稱慢阻肺。
  • 慢阻肺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慢阻肺成人的發生率較高,且起病緩慢,病程相對較長,即使經過長期的治療,也不能將慢阻肺根治,其常見的臨床表現主要如下: 一、症狀 1.咳嗽 咳嗽的症狀會隨著病情的發展一直存在,患者常常在早晨咳嗽現象明顯,當然,夜間還可能會有陣咳或者是排痰的表現
  • 長期咳痰氣喘提防慢阻肺 此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在所有慢阻肺患者中,近90%此前從未做過肺功能檢查,也未得到明確診斷。 林常青介紹,慢阻肺屬於功能性疾病,其病程呈進行性發展,早期往往不容易被識別,部分患者沒有明顯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很少主動就醫。它的症狀不斷遞進,從咳嗽、咳痰到氣短或呼吸困難,再到憋氣和胸悶,最後引起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症、肺癌等等。
  • 冬季慢阻肺高發 如何應對「咳痰喘」?
    咳嗽:初起咳嗽呈間歇性,早晨較重,以後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間咳嗽並不顯著。少數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雖有明顯氣流受限但無咳嗽症狀。咳痰:咳嗽後通常咳出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較多;合併感染時痰量增多,常有膿性痰。氣短或呼吸困難:是慢阻肺的標誌性症狀,早期僅於勞力時出現,後逐漸加重,以致日常活動甚至休息時也感氣短。
  • 世界慢阻肺日|警惕慢阻肺,一個被忽略了的「隱形殺手」!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目前有6億人患有慢阻肺,平均每年約有270 萬人死於慢阻肺,慢阻肺已成為次於腦血管病、心臟病等,與愛滋病的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 近年來,我國慢阻肺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研究顯示: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慢阻肺的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13.7%,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大,患病率越高;男性患者數為女性的2.2倍;全國總患病人數為9990萬,接近1億人。
  • 世界慢肺阻日|七招!華西醫生教您遠離比肺癌還兇的慢阻肺
    ,今年是第十九個世界慢肺阻日,11月18日,華西醫院門診廣場上慢阻肺義診日活動正火熱進行,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醫生們將門診搬到戶外,現場坐診。作為慢性疾病,慢阻肺可不是老年人的「特權」。
  • 慢阻肺,在醫學界有個可怕的外號,叫做「沉默的殺手」
    慢阻肺的死亡率極高,首次住院後,有50%的病人在3.6年內死亡,75%的病人在7.7年內死亡,一旦得了慢阻肺之後,死亡就並不遙遠,其致死率在城市排第四,在農村排名第一。慢阻肺致殘及致死率高,隨著疾病進展,最終可導致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給社會、政府和個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 小心慢阻肺
    關於慢阻肺全稱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不可逆受限特徵的疾病,病情呈進行性發展,是一種逐漸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壞性慢性肺部疾病。>早期症狀:以咳嗽、咯痰為主,病情進展兼伴氣短、呼吸困難;慢阻肺,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與心腦血管病、癌症、糖尿病齊名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
  • 慢阻肺,肺氣腫,肺心病,肺大泡患者做好這六點,便可以安全過冬
    當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肺功能檢測出現不完全可逆性氣道氣流受阻時,就可診為慢阻肺,而慢支炎、肺氣腫經肺功能檢測無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者則不屬於慢阻肺。但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可視為慢阻肺的高危期。入冬以後,老年人患慢阻肺的患者應更加注重保養,以避免病情加重。
  • 每天抽3包煙,慢性咳嗽10年,常常胸悶氣短,可能是這個病
    慢性咳嗽10年,冬春季節發病嚴重,每年咳嗽發作超過3個月,最近1年感覺走路或者爬樓梯時氣短,呼吸困難,休息後感覺舒服些,一直以慢性氣管炎治療,期間沒有戒菸,這1周來越來越感覺嚴重,到醫院確診為慢性阻塞性病。醫學上把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為「慢阻肺」。那麼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1、什麼是慢阻肺?2、慢阻肺能預防和治療嗎?3、慢阻肺會影響到生活嗎?
  • 5個慢阻肺預防及自我護理的方法,遠離慢阻肺,做健康老年人
    接下來就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例,介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並為大家講解一下該疾病的預防及自我護理。什麼是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COPD)通常是由兩種疾病組成,一種是慢性支氣管炎,還有一種是肺氣腫,是一種可以導致肺部呼吸困難的疾病。隨時間推移病情的加重,肺部的損傷不可逆轉。
  • 當心「慢阻肺」這個隱形的呼吸殺手!
    慢阻肺的主要症狀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和胸悶、食慾減退等。 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阻肺學組組長、慢阻肺聯盟主席陳榮昌教授介紹,我國20歲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者人數約有1億,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6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27.4%,平均每四個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是慢阻肺患者。
  • 健康|關於慢阻肺,你要知道這些
    目前,我國約有慢阻肺患者9990萬,其中男性6840萬,女性3150萬。由於疾病知曉率、診斷率低,慢阻肺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給患者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那麼,慢阻肺應該怎麼預防?怎麼規範治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慢阻肺患者應額外注意什麼呢?
  • 咳嗽咳痰氣喘,別總以為是感冒,小心慢阻肺這個隱形殺手
    近些年,經常出現咳嗽,氣喘的情況,一直沒有在意,以為是抽菸引起的反應。就在今年的春天,由於一次感冒,反覆的咳嗽,呼吸困難,打針吃藥也不見好,一直拖了2周左右,感覺病情反而加重了。由於新冠疫情的原因,李先生提高了警惕,趕緊去醫院做個檢查。這一檢查不要緊,卻查出了大問題,李先生已經是中度的阻塞性肺通氣功能障礙,也就是「慢阻肺」。一、慢阻肺是什麼?
  • 當心「慢阻肺」-沉默的殺手!
    2020年11月18日是第19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控慢阻肺,你我攜手行」。什麼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英文簡稱「COPD」,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是由於吸菸等原因引起氣道狹窄或肺氣腫等結構改變,導致呼吸氣流受阻,感到呼吸費力或透不上氣,常伴有咳嗽、咳痰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