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如何用好論據?

2020-12-25 老小師

什麼是論據

論據即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議論文講求議論的有理有據。

「有理」就是觀點正確,論述的道理符合事物客觀規律和人們的是非觀念。

「有據」就是用切實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觀點,這樣觀點才能使人信服,這支撐觀點的依據就是論據。

材料積累

功在平時,堅持不懈。

1.構建課文素材庫 ;

2.留意閱讀題種的素材資源;

3.關注新聞媒體熱點素材。

論據的選擇

1、在確立好文章中心論點的基礎上,圍繞中心論點進行發散性思維,以尋求更多、更合適的材料論據。所選的材料範圍儘量放寬,不一定拘泥於人類社會;同時選材時也要兼顧反面的材料。並及時記錄在草稿紙上。

2、在準備好一定數量的材料之後,對材料進行比較、整合,去掉過於熟悉和過於冷僻的,而留下自己有話可說、便於說理分析的材料。

3、給留下的材料分類、挑選,選取其中的2~3個用於文章主體部分舉例論證;如果材料尚有,可將它們用於文章結尾,造排比句,以豐富文章內容,增加文章論證力度,製造亮點。

論據一般會出現的問題

例1:從前,有一個國王做了無數善事。有一天,聖者過八十大壽,國王帶來畫家將他的容貌畫下來,作為世人的典範,但畫中的聖者卻變得暴戾、粗野。國王想殺了畫家,聖者卻跪在地上說:「這畫裡的人才是真實的我,這是我一生掙扎著,不想去做的那個人啊。」在這世上,沒有天生的聖者,唯有能時時刻刻自我反省,自我檢視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聖者。

【材料語意晦澀,不易看出與中心論點的聯繫。】

例2:華裔電腦名人王安做事果斷,從不優柔寡斷。他小時候,有一天放學回家,看到路邊有一隻嗷嗷待哺的麻雀。他把麻雀放到後門口,去問媽媽允不允許,在得到媽媽的許可後,他跑到後門口卻發現麻雀被貓吃了。王安經過反思意識到做事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王安正是因為這樣才在電腦方面有傑出的成就。倘若他不能從這件事反思,那麼他的成就恐怕就不會這麼高吧。凡是他自己認定的事,他絕不會優柔寡斷,而是立刻去做。這才成就了他的名氣。所以,我們在今後的做事中,應該不斷地學會反思。這樣我們才會不斷取得進步。

【材料可用來說明「果斷」而非「反思」,有生拉硬拽的嫌疑。】

例3:清朝康熙年間,相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他的鄰居是相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與張英同朝為官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夫人修書給張英。張學士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深受感動,也命人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留下「六尺巷」的美談。由此可見,擁有寬容,不僅造福了別人,也造福了自己。所以,我們要學會寬容。

【敘例過詳,事例太長,描寫敘述語言較多,衝淡了議論,減弱了說理;有例無證,對觀點的表達沒有幫助。】

例4:他是中國房地產的佼佼者,他是中國登上珠峰的年齡最高才,也是年過半百,隻身一人就讀哈佛並順利畢業的人,他是王石。他放棄了長久的安穩工作,只身前往深圳打拼,終成中國房地產界的領軍人物。在身價暴漲,年近半百時,被醫院告知如果不停止行動,會終生癱瘓,從此只能靠輪椅生活之時,他不安現狀,毅然放棄現有的一切,去完成兒時想做一個探險家的夢想,最終登上數座高峰。在哈佛是一個後進生的他,在幾次準備放棄的時候,又在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之時繼續努力,最終完成學業。在堅持與放棄之間,他選擇了堅持,在放下與不放下之間,他選擇了放下。最終無所畏懼奔向成功。 ——《堅持與放下》

【重點不明】

例5: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能夠使人受益。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曾子用他的行動告誡妻子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曾子的妻子要上集市,但她的兒子偏要隨她一同去,在情急之下,她只能對兒子說等她回來會為他殺一頭豬來慶賀。等到她回來時,曾子真的把家裡唯一的一頭豬殺了。為此妻子責怪他,而他卻說如果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何來誠實,何來誠信。我相信,經過這次曾子殺豬,他的孩子定會銘記這句話: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經典故事,大家都知道,不必詳述,擅自改編經典。】

例6: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必定是一個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人。西德第四位總理維利·勃朗特在猶太人民遇難者紀念碑前跪了下來,為屠殺幾百萬猶太人民而感到羞愧,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也會漸漸淡忘他的罪惡,最終,他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事例的語言組織有語病;存在漏洞,屠殺幾百萬猶太人民也不是勃朗特犯下的罪過,他是代德國懺悔、贖罪。】

論據要求

事實論據

事實論據,即用具體的、可靠的事實,或中外歷史和現實的事實,或實踐經驗和統計數字,或從圖畫、圖片、電影、電視、戲劇中搜集、積累的材料來做根據。

(1)針對性——事實包含的道理要和論點一致,敘例時必定要寫中心論點中的關鍵詞,體現例子與論點之間的聯繫;

(2)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質;

(3)新穎性——現實生活中的新人新事;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為人熟知的可換角度運用;

(4)敘例語言簡潔;

(5)使用論據不要均勻用力,一味羅列,要詳略得當,層次井然,靈活變化;

(6)真實性;

(7)時代性。

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即用人們熟悉的普遍道理或理論權威的經典論述及經過實踐證明的可以信賴的格言、諺語等來做根據;

理論性論據是指那些來源於實踐,並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

(1)針對性強,和論點一致;

(2)要簡潔,不能淹沒自己的分析;

(3)直接引用務求文字、甚至標點均準確無誤;

間接引用只須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稱轉換;

(4)權威性。

論據安排

1、明月例——精敘深析,以一當十

明月例四字法:引、敘、析、點。

例1:捨棄應該捨棄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爾基在他的房間失火時,他沒有顧及衣物、家具、財產,甚至沒有顧及生命,從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幾箱書。他捨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護的是啟迪心志、淨化心靈的真正的財富。正確的捨棄,使他的人格獨具魅力。

二、星鬥例----收光聚焦,點材成金

例2: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侖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凍餓病三重壓迫下之莫扎特,畢竟寫出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創造宣言》)

【同類合併,高度凝練;注重句式,增強美感;富於變化,不拘一格。】

三、明暗例----雙管齊下,黑白益彰

例3:我國明代的張溥,小時候很「笨」,別人讀一會兒就能背下來的東西,他往往要讀幾十遍才能背下來。但是,他並沒有灰心,每拿到一篇文章,先認真抄一遍,校正好,再大聲朗讀一遍,然後燒掉,接著再抄。這樣,一篇文章往往要抄六七遍。後來,他逐漸變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26歲就寫下了名揚天下的《五人墓碑記》。

相反,宋代的仲永5歲就能賦詩,可謂天賦出眾。可他父親整天帶他四處炫耀,長大以後,卻變得庸庸碌碌,「泯然眾人矣」! 不難看出,張溥的成功來自於勤學苦練,而仲永的失敗是由於不思進取。由此可見,儘管先天智力因素的差異不可否認,但後天的勤奮確實能彌補先天智力上的不足。

論據運用

【原段落:他是中國房地產的佼佼者,他是中國登上珠峰的年齡最高才,也是年過半百,隻身一人就讀哈佛並順利畢業的人,他是王石。他放棄了長久的安穩工作,只身前往深圳打拼,終成中國房地產界的領軍人物。在身價暴漲,年近半百時,被醫院告知如果不停止行動,會終生癱瘓,從此只能靠輪椅生活之時,他不安現狀,毅然放棄現有的一切,去完成兒時想做一個探險家的夢想,最終登上數座高峰。在哈佛是一個後進生的他,在幾次準備放棄的時候,又在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之時繼續努力,最終完成學業。在堅持與放棄之間,他選擇了堅持,在放下與不放下之間,他選擇了放下。最終無所畏懼奔向成功。】

1.概括敘例,保持故事的相對完整性

他是萬科集團的董事長,連登珠峰兩次的登山者,以六十高齡入學哈佛,成為後進生,他的名字是——王石。

2.呈現細節

在年輕時,他放下好工作,堅持下海從商;在公司分股權時,他放下財富,堅持自己的選擇;在花甲之年,他放下虛榮與面子,堅持留學。

3.對點分析(因果/假設)

他的成功都是因為懂得堅持與放下。如果他不捨得放下好工作,他就會默默地過完他可預料的一生。如果他迷戀財富,捨不得股權,那他就不會贏得如此聲譽。如果他害怕國外環境的挑戰,那他的人生就少了那異樣出奇的色彩。就是因為他勇于堅持,敢於放下,才有了豐富多彩的一生。

4.理性小結

由此可見,在許多時候,我們要勇于堅持,敢於放下,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

一個原則:緊扣觀點

一個小技巧:一材多用

一個可作為論據的素材,往往具有多面性,可以根據不同的目標,從不同的角度取分析,發掘出不同的意義,用同一則素材去證明不同的觀點。

<1>《以敬畏之心擁抱歷史》

歷史不容褻瀆,我們應懷敬畏之心看待歷史。二戰給世界人民帶來了苦難,而作為戰爭策源地的德國與日本卻對歷史表達了不同的態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以驚世一跪,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虔誠與歉意,身為總理對國家對世界的擔當。他沒有捨棄國家的過去而是以敬畏虔誠的態度去面對那段歷史。不否認曾經這個民族、國家的錯誤,而是積極彌補。與此相反日本的教科書事件,篡改歷史,企圖抹消罪行。用影片美化甲級戰犯,宣揚日本無罪。首相屢次參拜供有戰爭罪犯的靖國神社,意圖否認歷史。這種對歷史沒有敬畏之心的人一次次試圖篡改、否認歷史,令人憤怒。一個不敢直視歷史的民族註定被人唾棄。

<2>《背起責任的包裹》

擔責也是立國之本,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勃蘭特的驚世一跪讓世界看到他的擔當,他代表的不僅是個人,也是國家。世界看的了德國的擔當,它為二戰中的所造成的不幸後果擔負責任,所以德國與世界重歸於好。而與之相反,日本則拒不承認暴行,意圖抹消曾經的一切。儘管國內仍有正義之士為此不平,但那些供奉著罪犯的神社讓人寒心、日本政府的部分舉動讓人憤怒。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德國選擇背上責任的包裹,毅然前行,贏得了世界的尊敬與讚美,日本選擇放棄責任的包裹,走向未知,直營的世人的不解與懷疑。因為它忘記了責任。

事實論據與主題的粘連

例1:上海商學院的那場大火依舊曆歷在目,四個美麗的青春年少的女學生,那縱身一躍,如同斷翅的蝴蝶,與地面接觸的一瞬間,四個美麗的生命便瞬間消失,多麼令人痛心!對此,有人說是這四個女生不懂逃生,也有人說是學校管理不嚴。但不管哪一種情況,都體現了常識的缺失。假如女學生懂得常識,她們便做好防火措施,起火的時候也能想方設法求救,或者尋找逃亡的道路,而不會選擇跳樓這一絕路。假如學校方面懂得常識,重視常識,便能加強管理,消除隱患,防患於未然。因為常識的缺失,導致了生命的凋零。常識,絕對不是毫無用處的簡單道理,絕非通俗讀物忽略的小細節,而是關係到生存的基本技能,是能影響我們人生的智慧。因此我們必須時時把常識放在心上,有時它便能成為我們的一種護身符。

【1.突出關鍵詞(主題)敘議法】

例2:如果麥哲倫相信「地方學說」,就不會有美洲大陸的發現;如果牛頓只是用當時的科學,他也不能建立牛頓定律;如果中國的歷代君王承繼前輩的治國論,也就不會有唐代的鼎盛時期的出現;如果……太多的如果,假使每一個人都認為答案是唯一的,沒有創新精神,國家就不能發展,社會就不能進步,沒準我們還停留在原始社會,用木杈叉魚,吃生肉,穿樹葉製成的衣服,所以社會需要有創新意識。

【2.反面假設論證法】

例3:三國時的馬謖乃蜀軍一員大將。鎮守街亭,他把二十萬大軍駐紮在高山上,久經沙場的老將王平力勸他撤離此山,理由讓在場的將士信服,但唯有馬謖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被司馬氏圍山斷水,放火燒山,蜀軍不戰而亂,幾乎全軍覆沒。馬謖也依軍法被處斬,身首異處。

街亭失守,是因為馬謖不懂兵法嗎?不,他自幼熟讀兵法,曾獻計於諸葛亮,使其七擒孟獲,平定南方邊境;又離間曹睿與司馬懿,使司馬懿被罷官歸田。馬謖的失敗,是因為他狂妄自大,固執己見,不能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在決策、辦事時不能盲目自信,要擇善而從,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3.追因索果論證法】

例4: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理論上重大創造,技術上的重大發明,往往是從「疑」開始的。「蘋果為什麼落在地上」這個疑,對於探索萬有引力的牛頓曾有極大的啟示;「水開了,壺蓋為什麼被掀起來」這個疑,使瓦特發現了蒸汽的力量;「掛燈搖擺幅度不論大小,為什麼時間都是一樣的」這個疑,使伽利略發現了等時性原理。這些自然現象,皆是人們生活中慣常所見,然而,尋常人熟視無睹,惟有有探索精神的人對此產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4.多論據歸納法】

素材聯想

聯想的定位:

(1) 有現實針對性,體現人文關懷;

(2) 有一定的厚度,彰顯文化積累;

(3) 寫自己的生活,渲染真情動人。

例1:春天花會開。從朱自清的春天走來,江南的奼紫嫣紅便布滿了我的童年。吹面不寒楊柳風,潤物細雨燕兒回;連天芳草無情綠,逐花蝴蝶自在飛。看慣了紅杏枝頭的喧鬧,也就看淡了香豔凋落後的惆悵。春天花會開,何事費思量?即便是到了京城,想黃沙飛後必然有柳絮翻飛,桃李燦爛之後定然有月季的絢麗,何必又常恨春歸無覓處?一顆平常之心,是一雙隱形的翅膀,就算被堵在擁擠的環路上,也能帶我飛離了煩躁,堵車,而不堵心。

(2009北京《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聯想自然萬物:師法自然,名曲天成 。忌:全篇景物,缺失自我 】

例2:他橫亙於東方之巔,冷靜地俯視著風雲變幻,他是中國的血脈,數千年的奔湧使他見證了每朝每代的榮辱變遷;他傲然屹立,縱使鐵騎錚鳴,硝煙瀰漫……

他,便是長城。

熊熊的烽火燃起,就預示著又一次戰役的開始。他傳遞著這一信息,心有憐惜,為那在戰爭中流離失所的百姓,為田園荒蕪的頹敗山河,為千瘡百孔的華夏大地……他一次次地目睹了朝代更迭時的慘痛景象。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他深刻地理解了這句話的內涵。

(2009山東《見證》)

【聯想人文景觀:思接千載,以小見大。忌:只見景觀,不見人文】

例3:孟浩然詩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妝融化了,晶瑩的雨水便落了下來。我們無法親吻遼遠的天空,卻能親吻到天空的眼淚——雨。點點滴滴的雨,愁煞過詞人李清照,愁煞過賀鑄:梅子黃時雨。我們堅硬卻裂縫百出的心,被雨潤澤,然後從心靈的旱地上長出一株新綠,從心靈的塵埃上開出一朵潔白。這柔弱的植物吸飽了天空的淚,在風中搖曳生長,離天空近了一點,又近了一點……

(2007江蘇《懷想天空》)

【聯想文化名人:滿座高朋,騰蛟起鳳。忌:羅列堆砌,詳解名人】

例4:奶奶八十了,但眼不昏耳不聾,還能眯著眼在屋裡做針線。大她三歲的爺爺便不行了,不願走動,總是坐在藤椅上曬太陽。

相隔不過幾米,奶奶過幾分鐘,便會放下活兒,「老頭子!」奶奶這麼叫。

爺爺不應,奶奶便急,邁著碎碎的步子到跟前。爺爺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於是孩子般地笑嗔:「這個死老頭子,人家喊了也不睬。」這樣的事天天發生。

我很好奇:「奶奶,你老這麼喊來喊去做什麼呢?也不嫌煩。」奶奶看我,寬容地笑:「丫頭,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

(2008江蘇《好奇心》)

【聯想自我生活:悟言於己,暢敘幽情。忌:自說自話,記流水帳】

例5:哥本哈根的聒噪與對立無不暴露了現代人戴著的假面。在他們斤斤?較,一減再減條約上排炭量上的目標,殊不知他們減少的正是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請你們拋開自私的心態,心平氣和地看一看我們的地球,它需要我們的拯救。往昔的湛藍天空如今已灰色蒙蒙,曾經的清澈溪水如今已沒有了魚兒的呼吸。我們可親的家園,正泫然欲泣地向我們呼救。

(2010江蘇《綠色生活》)

【聯想現實生活:針砭時弊,文以載道。忌:生搬硬套,人云亦云。】

語言的表達

1.遣詞要有表現力(四字詞語);

2.靈活運用假設、設問、條件、因果等句式;

3.局部句式可力求整齊,也可長短句結合;

4.語言中可帶一絲文言色彩。

相關焦點

  •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邏輯關係紐帶。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麼,」論據是解決「用什麼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3)根據論點補充論據(作用:使論證更全面,更有力,更具普遍性)  (4)反推論點  (5)解析語段中論據使用是否恰當(質疑:屬性,全面性,典型性,呼應關係) [編輯本段]  考場如何寫好議論文  1.寫好字  一篇內質不錯的文章,字跡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為何?
  • 議論文如何使用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
    本文主旨——議論文如何使用論據。論據也就用來支撐你論點的材料,可以分為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即使是論據不新穎,也可以換一種方式把它用在相關的新穎的主題上。上一篇文章《作文素材整理加工教程》作文素材整理加工教程所提到的南郭先生的故事,雖然故事很老,但用好寫好的話並不老舊。
  • 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如何分析事例論據?
    議論文寫作中,所有同學都知道必須舉例子。運用例證法,效果卻有好有差。為什麼?差別首先在於有沒有分析,更進一步說是分析的好不好。議論文中引用事例之後,必須對材料進行恰當分析,揭示論據與論點的邏輯聯繫,闡明二者的統一性,才能更好的證明分論點以及中心論點。寫作議論文時只擺事實不講道理,造成材料和論點脫節,材料是材料,論點是論點,論據就會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論點也孤立無援,二者不能有機融合。
  • 高中生必讀:如何寫好考場議論文
    精彩的開頭,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閱卷者,給閱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開頭要精彩,多用比喻、類比、排比等修辭引入論點,還可引述名言,講述寓言故事導入話題。   4.中間段寫好首句和末句   議論文的結構是否嚴謹,條理是否清楚,論證是否嚴密,論據是否典型,關鍵在中間段的寫作。
  • 充實厚重,全面有力——談議論文怎樣使論據充分
    充實厚重,全面有力——談議論文怎樣使論據充分江蘇省贛榆縣城頭中學 李君仁一篇議論文,論點是靈魂,論證是支撐起這個靈魂的骨架,而論據則是它的血肉。正如一個人要豐滿多彩,光有靈魂和骨架,沒有血肉是不可想像的,同樣,一篇議論文只有論點和論證也是不能稱其為完美的議論文,還必須有充分的論據,所謂充分,就是根據證明論點的需要,廣泛選擇論據,使論據多樣化,做到論據理由充足,事例廣泛,令人信服。也就是要充實厚重,全面有力。那麼,在一篇議論文中,論據怎樣才能做到充實厚重,全面有力呢?同學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試試。
  • 高中生議論文「以敘代議」?8種方法讓論點論據水乳交融
    高中生議論文「以敘代議」?8種方法讓你的論點論據水乳交融訓練議論文,是高中教學的重頭戲。議論文,包括時評,是高考常用文體。如何寫好議論文,非常關鍵。在日常作文訓練中,發現很多同學的議論還停留在初中的水平,有論點,有事例,就是沒有論證分析,這種「以敘代議」的現象非常突出,十分頭疼。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一):弄懂議論文寫作原理
    ——考試議論文如何穩中求勝智慧與真情,是寫好文章的法寶都知道議論文有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的說法,但這種「要素說」只是一種知識性的表達,並不能指導如何寫議論文。要寫好一篇議論文,首先得提出一個清晰的論點。關於如何提煉出正確又深刻的論點,下一講來說,這裡先了解原理。
  • 高考語文一輪複習:議論文正確使用論據的技巧
    議論文正確使用論據的技巧在議論文的寫作中,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缺一不可。這其中,論點是統帥,贊同什麼,反對什麼要旗幟鮮明,不可含糊其辭。論據是支撐,無論是引用理論論據還是引用事實論據,目的都是為論證和論點服務,為充實內容服務。那麼,在實際寫作中,在處理論點與論據的關係時又有哪些誤區?
  • 議論文事例論據「五結合」
    三、點面結合  議論文中的事例一般是片段性的,需要概括、選擇與論點有關的內容,切忌全面介紹,詳盡敘述,否則就會變成非記敘文非議論文的「四不像」。「點」是指有些事例要詳寫,甚至可以寫出其細節,佔用較多的篇幅(以1~2段為佳),因為這些事例是論證的支撐點。如滿分作文《永遠的蘇武》,整篇文章都以蘇武為陳述對象,顯示了文章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
  • 議論文是個什麼?
    VICTORY議論文三技能議論文三大技能又稱「議論文三要素」,分別是:論點、論據、論證。先說論點,論點是議論文的核心技能,整局遊戲的一切操作都要以論點為核心,論點的基本要求是鮮明性,何為論點鮮明?說白了需要用判斷句,講明什麼是什麼,比如,你可以說「歷史的狗仔寫的文章是/不是坨shit」,這句活就是核心技能,後期的操作全都要圍繞它進行。
  • 2017中考語文寫作議論文論據之節儉
    一、道理論據: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談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勤儉建國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二、事實論據:   1、曹操不愛奢華。曹操節儉,不愛奢華。他不準後宮的人穿錦繡衣服,也不準侍人的鞋子有兩種顏色。
  • 寫好中學議論文,更多在於平時積累
    議論文是通過擺事實與名言來講道理、談自己的思想觀念的一種文體,是中學作文中的一種重要文體,主要用在九年級和高中的語文考試中,甚至很多次高考寫作題目也都在考查議論文的寫作。由此可見,議論文的寫作在中學作文中尤為重要。
  • 中考語文議論文寫作基礎
    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  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恰當地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  論據的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  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寫議論文要考慮論點,考慮用什麼作論據來證明它,怎樣來論證,然後得出結論。
  • 議論文閱讀題難度大?很難找到得分點?中考議論文閱讀攻略請收好
    備戰狀態如何調整,才能提前下手,高效複習呢?今天,河南商報考學君就和鄭州一線名師一起,從議論文閱讀專題說起,給你一篇「完美指南」般的攻略,助你在寒假依然能遙遙領先。未雨綢繆:寒假下手,節後不愁所謂「未雨綢繆」,就是說提前準備是最好的方法。
  • 初中生寫好議論文的4個技法
    請以此為內容寫一篇600字以上的議論文,談談你的觀點,要有理有據。【技法指導】有些同學寫記敘文得心應手,可一寫議論文就害怕,不知如何下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議論文的寫作。議論文是要通過你的評議你的論說讓讀者明了你的觀點,想想平時為了說服別人你都是怎樣說的,把它用到作文中去就可以呀!一、簡潔鮮明準確擬題議論文的題目分為論題型標題和論點型標題,要求做到語言簡潔、觀點鮮明。
  • 高考語文,好素材成就好作文,議論文論據用得好勝過多積累
    要想把議論文寫得好,從靜態的角度來說,必須解決好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而一篇好文章,更是動態中的展現,即使素材一般,如果能用到出神入化,也一定能寫出好作文。 有些人很聰明,又訓練有素的同學,即使給他並不算太出眾的素材,他也能用得恰到好處。
  • 【議論文閱讀01】中考-議論文閱讀總括
    ——議論文閱讀專題——01 議論文總括為幫助同學們更好的複習中考議論文,小編今天開始逐條整理中考議論文的知識點和答題技巧。6.品析議論文的語言,結合語境分析語言特點及作用。7.聯繫生活,結合所考查的文本內容進行拓展比較,或將文章的相關內容與原理運用於生活。議論文閱讀考查常見的題型有填空題、簡答題、選擇題、類比拓展題。下面按照考點分述其考查方式:論點的考查多採用填空、簡答兩種題型,有時也會採用選擇題。
  • 三分鐘能寫好一篇議論文?答案就在這裡
    說起議論文,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每次的作文課上,聽到布置的作文是議論文,全班學生不約而同倒吸一口涼氣,唏噓不已,怕極了議論文。而如果布置的是記敘文,則都笑逐顏開,一掃臉上的陰霾。為什麼文體不同,學生的表現會有如此大的反差?議論文很難寫嗎?
  • 議論文的寫作方法
    事實論據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靠經典性取勝。論據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若寫議論文,就必須要弄清「記憶」與「記憶力」的區別,有的考生所舉的事例就明顯犯了論據與論點游離的錯誤,舉了郭沫若倒背《紅樓夢》的事例,使說服力大打折扣。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幾點 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
  • 議論文三要素
    有的議論文的論點在文章中用明確的語句表達出來,我們只要把它們找出來即可;有的則沒有用明確的語句直接表述出來,需要讀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注意:反問句與比喻句不能作為論點2、論據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兩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