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6氪
信息技術的革新將帶領企業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11月4日,36氪成功在深圳舉辦了「WISE2020 x 全球化生態大會」,本次峰會邀請到了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執行會長王馨、新思科技中國區董事長兼全球資深副總裁葛群、谷歌大中華區CMO Ben Wong、邑炎科技創始人袁俊 、BAI董事總經理汪天凡、大觀資本創始人韋海軍、Insta360 影石全球市場負責人Max Richter、Aftershokz 韶音中國區負責人楊雲、塗鴉智能亞太區總經理羅志軍等站在全球化浪潮前沿的企業、品牌及行業精英,以品牌全球化、服務全球化、創新全球化三大版塊為題,共同探討企業全球化戰略在新形勢之下的變與不變。
新思科技中國區兼全球資深副總裁董事長葛群先生發表了《科技驅動全球數字經濟》的主題演講,與我們探討科技發展是如何推動全球數位化,並以新思科技在中國的本土化經驗為例,與大家探討外資企業想進軍中國以及中國本土企業想出海的全球化布局和戰略:立足本土市場,支持本土社會經濟發展。
以下是葛群先生的分享講話全文,經36氪整理編輯:
各位朋友,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本次大會的主辦方36氪邀請我代表整個晶片產業和全球化企業,在國際疫情情況下,尤其在政治經濟格局下,探討外資企業想進軍中國以及中國本土企業想出海的全球化的布局和戰略。我們的這些經驗和建議是在新思中國25年的一些積累,希望在今天這次分享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借鑑。
早在1995年被大家認為世界「數字經濟之父」的唐·塔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在他的著作《數字經濟》裡說,「信息技術的革新掀起新時代的數字革命,將徹底改變經濟增長方式以及世界經濟格局,帶領企業進入數字經濟時代」。很多設想在過去1/4世紀已經得到了驗證,在全球化浪潮帶領下,網際網路、大數據、5G等先進技術、新興技術讓世界變成一個真正的數位化社區,也讓地球和人類變成命運共同體。
剛才王會長分享了很多非常驚人的數字,我也一起分享一些晶片產業數字。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數字經濟規模大概是在31萬億美元,支撐整個31萬億美元的背後深圳有巨大的貢獻就是全球電子設備是16500億美元,支持電子設備靠的是價值5000億美元的半導體製造和晶圓廠。而EDA則是驅動晶片產業發展、撬動全球數字經濟的槓桿,是串聯起整個數字經濟價值鏈的根技術,在推動晶片設計、晶片製造等產業之外,還能夠賦能下遊廣大電子終端應用廠商,是全球經濟和科技創新的源動力。
新思科技一直秉持「以科技改善人類未來」的理念,不斷革新EDA技術和方法學,賦能數字經濟,共同創造人們所夢想的智能未來。晶片產業是全球分工最充分、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行業之一。新思的全球化是順應全球晶片行業的趨勢,從一開始就致力於希望用EDA技術串聯整個晶片產業全球生態鏈。
現在新思是全世界唯一一家覆蓋了從矽的生產製造、晶片測試、到晶片設計、軟體和系統全流程的EDA公司,既能夠在晶片製造的所有流程環節提供核心技術和軟體、又能夠為晶片設計的全流程提供核心技術軟體的EDA和半導體IP。令我們感到非常自豪的是,全世界幾乎所有的晶片都有新思科技的技術在其中。這一偉大的成就除了因為新思科技領先的技術優勢,更得益於新思科技的全球化運行。
新思科技的全球化是必然之路。這是因為科技發展無國界,科技本身會突破地域的限制,找到最合適的發展土壤,去落地生根發芽。經過30多年的發展,新思將EDA技術帶到全球各主要市場,共設立120多個辦公地點,擁有近14000名員工,其中美國之外的員工佔比達到66%,是真正全球化的高科技企業。
科技應用在不同的市場會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接下來,我將為大家分享新思科技在全球各地的合作案例,一起看看科技如何推動不同市場的數字經濟發展。
在以色列和日本,新思在多年前就與TowerJazzPanasonic Semiconductor合作研發用於精密X光機的圖像傳感技術,協助全球的醫生精確診斷患者病情,使患者得到及時的醫療服務。
在俄羅斯,我們與Baikal晶片設計公司合作,協助這個老牌工業國家發展通訊基礎設施、網絡數據存儲、智慧交通等領域,推動其進入工業網際網路時代。
在德國,我們和擁有150年悠久歷史的汽車零部件公司Elektrobit合作,通過提供虛擬開發工具包,為他們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研發助力。
在美國,我們的解決方案協助英偉達提高人工智慧算力,加速實現智能醫療、智慧機器人、VR等科技應用的落地。
在中國,我們和Baidu這樣的系統集公司合作,助力其研發AI晶片「崑崙」,為語音識別、自動駕駛、語言處理等應用提供足夠的算力支持。
提到中國,全球化大潮下,中國企業出海與外資布局中國,形成了中國市場的重要雙行線。無論是走出去,還是走進來,企業的國際化戰略除了要考慮當地文化、市場環境的迥異,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並滿足本土需求。越本土化,越全球化」的發展理念,是新思科技目前最務實、也最有效的全球化策略。
尤其是在數位化時代,企業和品牌需要轉變思維,以市場和用戶為中心創造的價值,才是長期可持續的價值。以中國市場為例,新思科技與中國半導體產業是「相識於微時,相知於經年,也將相守於未來。」
新思進入中國的1995年,整個中國半導體市場還處於萌芽期。而這一切改變的起點,源於新思科技向中國捐贈的首批EDA核心軟體。當時新思科技CEO陳志寬博士意識到技術的發展離不開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於是向清華大學捐贈了當時價值數百萬美金的20套 Design Compiler,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打開了面向國際的大門。
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我們堅信「把握住每個本土市場,就是把握了全球發展動脈」,在中國半導體市場堅持人才、技術、資本、合作四位一體的聯動發展策略,不斷加大對這些領域的長期投入,立足本土市場需求,充分利用當地的人才,研發出技術以支持當地產業發展。
本土化戰略需要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和產業需求及時調整方向和行動,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具體措施。比如,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半導體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資本對於技術和產業的推動作用逐漸凸顯。
因此,我們開始在中國成立新的戰略投資基金,作為母基金與中國本地企業和投資機構攜手合作,並設立了兩家合資公司,不僅在資本上支持晶片技術和最新科技創新,幫助成立之初的晶片公司和科技企業快速成長,讓中國晶片產業能夠更快騰飛。
「獨行未必至深,但眾行一定至遠」。我們還注重與國內半導體產業上下遊企業的合作,努力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圈,推動行業良性發展。例如,中國在雲技術的落地方面、以及雲技術向各行各業延伸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遠超過任何國家,因此我們推出了適合中國產業發展的新的生態模式,與中國本土EDA公司合作,利用雲技術力量結合最先進的EDA技術,服務於更廣大中國的產業和晶片市場。
過去25年,新思科技秉持以人才培養、技術革新、資本結合、產業鏈合作為核心價值的理念,培育和助力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深度參與了國內先進自主3G/4G/5G系列手機晶片、各高性能伺服器晶片、晶圓製造先進工藝開發、先進存儲器設計和工藝開發等一系列中國自主產權集成電路重大項目,服務廣大中國晶片製造及設計企業,與中國市場共同成長。
做到真正的全球化需要在每個市場做好本土化,本土化的邏輯就是支持當地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國目前不斷推進新基建,構建數位化社會。而新基建的根本在於晶片,無論是人工智慧、大數據、工業網際網路、5G基站、特高壓充電樁,這些重要領域的背後依靠的是晶片和智能,才有機會讓新型基建生根落地。晶片和半導體產業作為新基建的底層技術,未來會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我相信,這些技術也有助於今天在座的中國本土企業成功出海,利用先進模式改變思維邏輯、商業邏輯,擴大在全世界的產業布局。新思科技有信心和底氣,通過EDA技術推動中國新基建應用落地,為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科技的發展正在不斷推動全球數位化加速前行,世界格局也不斷演變。萬變不離其宗,全球化的宗旨在於找到當地市場的核心價值,並腳踏實地長期培育當地的市場和人才,就一定能實現仰望星空的夢想。我們期待科技的發展能夠惠及地球村的每個角落,讓人類生活變得更美好,讓全球化生態變得更加強大、更穩定,讓明天更有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