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買賣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2021-01-08 權景法律

買賣合同是進行買賣交易時籤訂的合同,籤訂買賣合同時,合同依法成立就具有法律約束力,合同當事人要全面履行買賣合同的義務,民法典中買賣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怎樣的?

一、民法典中買賣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民法典規定,買賣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當事人有民事行為能力,是真實意思表示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民事法律行為有效的條件】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五百九十五條 【買賣合同定義】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第五百九十六條 【買賣合同條款】買賣合同的內容一般包括標的物的名稱、數量、質量、價款、履行期限、履行地點和方式、包裝方式、檢驗標準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條款。

二、合同沒有約定交貨時間,怎麼算逾期交貨

合同沒有約定交貨時間,可通過以下方法判斷逾期交貨:

合同中沒有約定交貨期限的,買賣雙方可隨時要求履行交貨義務,但是可以給供貨方合理的準備時間。在合理的時間滿了之日起,對方仍然沒有交貨的,就視為逾期交貨。

逾期交貨違約金的標準:

1、違約金由雙方協商確定,沒有數額的限制,一般是根據雙方預測的因一方違約可能帶來的損失大小來確定的。

2、發生一方違約後、守約方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時,如果約定的違約金「低於」實際發生的損失,守約方可以起訴到法院請求增加違約金;如果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實際損失,違約方可以起訴到法院請求減少違約金。

逾期交貨視為違約,可主張賠償。

逾期交貨實際上是供貨方沒有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屬於供貨方違約,守約方可以主張他的違約責任。

具體主張違約賠償的幾個方法:

1、合同有約定違約責任的具體金額或者計算方法的,依照合同約定的計算和賠償。

2、如果合同沒有約定違約責任條款的,可以根據以下方式主張:

(1)雙方協商:

合同中沒有約定明確的違約金金額或者違約金計算方法的,守約方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損失自己可預見利益進行計算違約損失賠償金額。然後與違約方協商,能夠協商一致的,則按照協商一致的結果進行賠償。

(2)雙方協商不成,可走起訴程序:

守約方計算出要主張的賠償金額,作為訴訟請求,向法院申請起訴。由法院依據具體情形審判決定違約金金額。

依據《民法典》的規定,籤訂買賣合同是民事法律行為,而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條件包括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和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關注公眾號權景法律服務平臺進行在線律師諮詢。

相關焦點

  • 民法典中涉及到買賣合同新增的亮點,收藏學習!
    今天推出《民法典》合同編中買賣合同新增亮點。 一、增加了買賣合同條款內容的列舉 根據《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可以根據買賣合同的具體情況,在《合同法》第12條規定的條款之外,再約定包裝方式、檢驗標準和方法、結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效力等條款。
  • 民法典後,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新舊對照表
    為正確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結合審判實踐,制定本解釋。一、買賣合同的成立及效力一、買賣合同的成立第一條 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同,一方以送貨單、收貨單、結算單、發票等主張存在買賣合同關係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以及其他相關證據,對買賣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認定。
  • 《民法典》買賣合同八大修訂解讀
    買賣合同位列《民法典》第二分編第九章,共計 53 條(第 595 條-第 647 條)。該章大部分條款由《合同法》《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承襲發展而來。  此次《民法典》編纂新增 2 個條款,分別為法定與意定標的物回收的法律效果規則(第 625 條)與試用買賣中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規則(第 640 條)。
  • 民法典學習心得 | 《民法典》合同編分則重點法條解讀
    與《合同法》的規定相比,分則新增了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四章,同時在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等原有典型合同的規定中也發生了實質性變化。據此,本文選取買賣合同、借款合同、保證合同三種典型合同,對其重點法條,特別是《民法典》中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條文進行解讀。
  • 《民法典》買賣合同的10大內容變化&合同編通則12處修改要點匯覽
    》系全新的,但新內容在10萬字的《民法典》中所佔比例並不大。因此,認為隨著民法典的出臺「平生所學,俱付東流」「九部所學,付之壹典」的表述其實是一種不恰當的認識,也系對《民法典》出臺的一種誤讀。今天的推文旨在就《民法典》合同編相關新增內容作出梳理,包括10大變化和合同編通則部分12大修改要點匯覽兩個板塊。透過對上述新內容的梳理匯覽,希望能引起諸位師友對《民法典》合同編部分細微差別的注意,捕捉到源自《民法典》的立法變化。亦歡迎屏幕前的你能轉需分享之。
  • 民法典的合同成立時間有哪些規定
    合同要依法成立才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當事人要全面履行生效合同中的義務。而合同成立有一定的條件,不同的合同,合同成立時間不一樣,那麼民法典的合同成立時間有什麼規定?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民法典的合同成立時間有哪些規定民法典對合同成立時間有不同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合同是自承諾生效時為合同成立時間
  • 什麼是預約合同?民法典是如何規定預約合同的?
    什麼是預約合同?民法典是如何規定預約合同的?民法典在合同編通則部分規定了預約合同,預約合同正式成為一項法律制度。預約合同大量存在於社會生活中。預約合同,是指約定於將來一定期限內訂立本約合同的合同。比如,商品房的認購、訂購、預定等協議,其實質就是預約合同。
  • 《民法典》買賣合同八大修訂解讀 | 學習民法典之77
    該章大部分條款由《合同法》《買賣合同司法解釋》承襲發展而來。此次《民法典》編纂新增 2 個條款,分別為法定與意定標的物回收的法律效果規則(第 625 條)與試用買賣中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規則(第 640 條)。
  • 案例解析《民法典》之《買賣合同》新增亮點 | 張曉黎律師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典》。《民法典》是私權利的守護神,是老百姓的護身符 保護三權: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民法典共有1260條,其中合同編有526條,佔據了民法典的半壁江山,其他章節涉及合同的條款約121條,合計647條,佔據了《民法典》總條款數量 51.3%。
  • 文物藝術品視域中民法典合同編主要變化內容(下)
    《民法典》第六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分期付款的買受人未支付到期價款的數額達到全部價款的五分之一,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支付到期價款的,出賣人可以請求買受人支付全部價款或者解除合同。」13.完善了試用買賣合同中買受人享有選擇權及視為購買標的物的情形。《民法典》第六百三十八條規定:「試用買賣的買受人在試用期內可以購買標的物,也可以拒絕購買。
  • 太古觀察:《民法典》合同編亮點解讀
    導讀在即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當中,合同編的內容共計526條,其佔據了民法典40%的內容。合同編又細分為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合同編在原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的修訂。今天,我們將對其中的一些亮點進行解讀。亮點一:規定電子合同成立時間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規定,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籤訂確認書的,籤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
  • 《民法典》合同編亮點多多,法官幫你「典」出來!
    合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法律關係涉及到生活的諸多方面在新頒布的《民法典》中合同編共計526條佔條文總數的40%《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吸收並擴大了《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九條的規定,將「電子商務經營者」擴大到了所有使用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發布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的當事人。只要一方當事人在網上發布的商品或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另一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即成立,但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 雙十一網購不怕被坑,民法典:下單成功電子合同即成立
    《民法典》中第四百九十一條規定:當事人一方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因此,當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這就意味著商家不能隨意反悔,商家如果私自取消訂單則屬於違約行為,消費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
  • 聊民法典64:買賣合同貨物風險轉移,不以所有權轉移為判斷標準
    64:買賣合同貨物風險轉移,不以所有權轉移為判斷標準第二分編 典型合同相對《合同法》,《民法典》增加了4種典型合同。《合同法》規定了15種典型合同:買賣合同、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贈與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融資租賃合同、承攬合同、建設工程合同、運輸合同、技術合同、保管合同、倉儲合同、委託合同、行紀合同、居間合同。《民法典》增加了4種典型合同:保證合同、保理合同、物業服務合同、合夥合同。
  • 王軼:《民法典》合同編理解與適用的重點問題
    在《民法典》的合同編中主要體現為所有的規則設計都應當儘可能地促成合同關係的成立;都應該讓成立的合同儘可能地成為生效的合同;都應該讓生效合同中的債權儘可能地得以圓滿實現。如果這樣的目標實現了,交易便利才能成為現實,鼓勵交易的宗旨才真正得到實現。從《民法典》合同編所確立的合同規則來看也確實如此。
  • 民法典學習筆記(合同編——第一分編:通則·上)
    《合同編》共三個分編(通則、典型合同、準合同)、29章、526條(第463條—第988條),條文內容佔《民法典》四成以上。《德國民法典》設債權編,《民法典》未設債權編,而是根據債的分類分別設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同時在合同編中設「準合同」分編,規定了無因管理、不當得利之債,並讓合同編「通則分編」承擔起債法總則的功能,規定了合同(債)的保全、變更轉讓、消滅等制度。這在立法技術上是非常高超的,也是《民法典》對大陸法系民事立法的偉大貢獻。
  • 「每日學一「典」」《民法典》實施後,合同編將對我們產生怎樣的...
    王姐告知:「我們之間的買賣合同已經成立,不能隨意解除。」| 卿哥普法小課堂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當事人採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籤訂確認書的,籤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當事人一方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並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只要王姐在交易平臺發布「二手包」的行為構成要約,根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在小美成功提交訂單之時,小美與王姐之間的買賣合同即已成立,雙方均應依約履行。
  • 綺惠說法 | 淺析民法典中的五大合同解除規則
    在民法典頒布之前,我國關於合同解除規則的制度設計主要集中體現在《合同法》總則部分,並散見於各特別法以及司法解釋中,如《海商法》第八十九條、第九十條、《保險法》第十六條、《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十五條、《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等。
  • 京都論典 | 民法典對合同解除規制的因襲與調整
    全國人大法工委石宏認為,「編撰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科學整理。」民法典中的合同解除規範亦是如此,民法典中有關合同解除的規則是將已有的立法及司法實踐中的有關合同解除的碎片化規範以及制度創新及規制指引,最終在民法典規定中包容並統一在一個法律文件之中,其總體沿用或因襲了此前立法、司法解釋中的體系規範,但也有重要的規制調整與創新。
  • 民法典·天天聽(第3編第9章)|「買賣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第三編 合同您的手機不支持播放該音頻第二分編 典型合同第九章 買賣合同第五百九十五條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於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第六百四十一條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