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交叉「撞」出基礎數學「春天」

2020-12-17 光明網

  近半個世紀以來,純粹數學的發展呈現出各分支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與融合滲透的趨勢和特點,在代數幾何、數論、表示論、數理邏輯等這些十分活躍的領域裡,原本在不同領域裡「各自為戰」的數學家意識到他們有著共同目標,並開始重新聯合在一起。

  不同方向的數學家思想與靈感的碰撞,正在催生重大的研究突破和進展。

  打造平臺 匯聚數學家

  純粹數學自成為獨立學科以來,其研究和發展既拓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也成為其他領域解決關鍵問題必不可少的工具、方法和理論。

  「學科交叉是歷史自然發展的階段,如今到了需要多個方向知識匯合的時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席南華告訴《中國科學報》,世界本來是綜合的,人們只是為了研究世界才把它割裂開。然而,就像「盲人摸象」,只研究其中一個方面,並不能反映整體性質,數學的各個分支也是如此。

  過去幾十年,李理論、代數幾何、數論、泛函分析和數理邏輯等領域的交叉對其自身以及其他領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作為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將在未來持續充滿生命力,諸多發達國家把保持數學領先地位和可持續性發展作為自己的戰略需求,而我國,也需抓住交叉融匯這一新契機,加快從數學大國向數學強國轉變的步伐。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作為專業數學研究機構,在代數與數論這一純粹數學領域積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礎和傑出的人才隊伍。

  「我們一直是非常有雄心的。多年以來,我們始終重點關注著數學的主流方向。」席南華說,大家有共同的興趣,同時還需要一個平臺。

  從2014年開始,在連續2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代數與數論」的支持下,席南華牽頭,有效地將代數和表示論、數論、數理邏輯及其相關應用等方向的數學家組織起來,合作交流,以期通過共同努力,做出具有開創性和引領性的世界一流成果,培養一批優秀年輕人,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靈感碰撞 成果湧現

  6年來,圍繞國際若干前沿領域的重大問題,項目團隊成員取得了諸多優秀的成果。

  朗蘭茲綱領是21世紀最重大的數學問題之一,也是當今基礎數學中非常活躍的研究方向。它源於1967年加拿大數學家羅伯特·朗蘭茲給法國數學家安德烈·韋伊的一封信。信中,朗蘭茲闡述了一項革命性的理論,將數論、代數幾何與群表示理論這3個獨立發展、看似毫不相干的數學分支建立起了深刻聯繫。

  如今,與它有關的每一項新進展幾乎都被看作是重要成果。其中L—函數被稱為朗蘭茲綱領的中心問題,因為它是聯繫著三大數學分支的橋梁,數學界著名的7個「千禧年大獎問題」——黎曼假設和BSD猜想都與它有關。

  研究朗蘭茲綱領,需要一支兼具數論、代數群、李群表示論和代數幾何專長的研究團隊。近年來,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就發展了這樣一支享譽全球的年輕隊伍。

  項目組成員、研究員孫斌勇證明了高階Rankin-Selberg L—函數特殊值非零假設,這一成果被稱為「孫的突破」。後來,他在博士論文及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在對L—函數的算術性質的研究中引入了構造上同調表示局部周期的分析方法,這一代數構造被國際同行稱為「孫的上同調導出泛函」。利用這個代數構造,最終證明了關於線性周期的非零假設。

  這是孫斌勇「十年磨一劍」的成果,其間他也常常思考卡頓,於是與其他數學家交流探討。他受邀前往美國拜訪以朗蘭茲綱領見長的數學家江迪華,與新加坡數學會會長、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朱程波交流合作。在他看來,數學是一項長期工程,做數學要慢一點,把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紮實,一點一點進步,才會走得更遠。

  項目組成員在BSD猜想研究方向也取得了突破,研究員萬昕證明了更一般的非正規情形下秩為0與1時的BSD公式,從而完成了秩為0與1的BSD猜想的證明。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教授Christophe Cornut對此工作的評價為「數十年來發展的幾乎所有方法集大成的皇冠性成果」。

  2015年,研究員田野曾第一次對BSD猜想給出了接近最終答案的線索,當時被國際同行評價為「中國繼陳景潤之後最好的工作」。最近,他與合作者將此前BSD猜想關於有理數域上帶復乘橢圓曲線的反定理推廣到了全實域上帶復乘的橢圓曲線。

  此外,研究人員在代數簇中向量叢的研究和極小有理切線簇的研究、算子代數和Riemann zeta函數的零點分布、Von Neumann代數的生成元問題和自由群因子的同構問題等方向上也作出了重要成果。

  突破和進展得益於該研究院內部以及與國內外同行廣泛而深入的學術聯繫,這讓數學家有了更多靈感閃現的瞬間。「這是一種智力活動、思想碰撞,而這種相互影響(產生的結果)往往比較隱秘,但十分重要。」席南華說。

  培養人才 造就一流

  當今和未來世界的競爭,根本上還是人才的競爭。在數學領域,亦是如此。

  「我國還比較缺乏頂尖的、有影響力的數學家,我們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儘管成效可能比較慢。」席南華說。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努力培養和造就一些具有競爭菲爾茲獎等國際數學大獎實力的青年數學家。

  通過項目的支持,團隊大力鼓勵研究人員通過出訪、組織或參與國際會議和年度群體活動進行合作交流,開闊視野、擴大眼界。沒有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要「有需要」就組織。

  在科研人員看來,這種「近朱者赤」的潛移默化讓他們受益匪淺,與世界頂尖數學家交流多了,了解他們在關心的問題,學習他們看待和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利於自己的成長。

  數學被稱為「年輕人的事業」,團隊非常重視學生的培養,按照培養一流人才的標準設置相關專業的課程並授課,課程包括代數學 I-IV、代數數論、代數幾何、李代數及其表示、線性代數群及其表示、Shimura簇等。此外還安排學生參加各類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等。

  純粹數學大多研究千百年來的「未解之謎」,是長期工程。因此,科研人員必須心無旁騖、持續專注,才能有所成就。

  席南華表示,他們更重視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就好像植物,必須有好的環境才能茁壯成長。人也一樣,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合適的環境,我希望我們的科研人員每天高高興興、心情愉悅,讓身體的潛能得到充分激發。」

  為此,他們一方面在制度上營造寬鬆環境,給予科研人員充分的自主權,減少考核;另一方面,在行政系統上樹立「服務」的概念,儘可能少打擾科研人員,不讓他們為繁瑣的事情分心。

  此外,團隊倡導學術平等,沒有「權威」的意識。「年輕人在這裡不會感到壓抑,也不需要在資深專家面前小心翼翼,事實上,大家可以很隨意地開玩笑。放鬆、無拘無束,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限制人的發展空間了。」席南華說。

  諸多舉措使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在項目實施期間,團隊中有1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人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有1人從副研究員晉升為研究員,有2人從助理研究員晉升為副研究員。

  研究周期長、成功率低、論文難發表是純粹數學研究的一大特點。而在現有「以文章論英雄」的評價機制下,數學家難免受到「非議」。「內心有標杆,自我有標準,不聞窗外擾動之聲」,這是創新群體項目成員保持「定力」的做法。

  「阿基米德、牛頓、高斯、歐拉……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足以當我們的指路明燈,只要堅定信念、明確方向,其他事與我無關。」席南華同時也倡導年輕人這樣做,「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數學研究者還是要保持一顆單純的心,當今世界紛繁嘈雜,但我們的數學之心如初。」(韓揚眉)

[ 責編:蔡琳 ]

相關焦點

  • 學科交叉「撞」出基礎數學「春天」 | 數論正處於一個特別活躍的發展期
    學科交叉「撞」出基礎數學的「春天」——記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代數與數論」作者:韓揚眉近半個世紀以來,純粹數學的發展呈現出各分支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與融合滲透的趨勢和特點,在代數幾何、數論、表示論、數理邏輯等這些十分活躍的領域裡,原本在不同領域裡
  • 學科交叉「撞」出基礎數學「春天」| 數論正處於一個發展活躍期
    近半個世紀以來,純粹數學的發展呈現出各分支學科之間相互交叉與融合滲透的趨勢和特點,在打造平臺 匯聚數學家純粹數學自成為獨立學科以來,其研究和發展既拓展了自身的發展空間,也成為其他領域解決關鍵問題必不可少的工具、方法和理論。「學科交叉是歷史自然發展的階段,如今到了需要多個方向知識匯合的時期。」
  • 【70年·我的北大故事】張磊:用數學搭建學科交叉的橋梁
    用謝冕先生《永遠的校園》一文中的這句話來形容張磊的交叉學科研究之路,可能是再恰當不過了。1997年,張磊進入北京大學,因為從小就喜歡理科,而數學是理工學科的核心,懷揣著這樣的想法,張磊邁進了數學科學學院的大門。在經過兩年通識課程的學習後,大二下學期張磊迎來了本科生涯最重要的一次選擇——分專業。
  • 數學學科三個方向:傳統數學,數學與計算機融合,數學與金融交叉
    目前在綜合性大學,數學學科獨立成為一個學院。一般分為傳統意義上的數學學科和廣義數學學科。廣義的數學學科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傳統的數學,概率統計;第二、和計算機科學相結合的信息科學;第三、數學學科和金融學科交叉融合的金融數學。
  • 海內外青年才俊"雲"端齊聚首都師大,共議數學及交叉學科熱點問題!
    6月20日至6月21日,由首都師範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數學及其交叉學科前沿創新論壇以&34;會議的形式順利舉行。此次論壇聚焦數學、統計學等基礎學科,圍繞前沿理論和學科交叉創新,為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提供高水平的交流平臺,吸引了來自哈佛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多所海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青年才俊參加。
  • 山東大學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舉辦數學的交叉研究與應用研討會
    8月29-30日,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在青島校區舉辦數學的交叉研究與應用研討會,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主任郭雷,中科院院士、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彭實戈,以及來自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山東省部分高校的50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2019人工智慧數學交叉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
    12月7日,「2019人工智慧數學交叉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論壇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徐宗本做「AI與數學:融通共進」主旨報告。
  • 學科交叉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重要途徑
    其三,多學科交叉融合有利於產生交叉學科。如面對數據處理難題,電子工程、數學、語言學等學科進行交叉,產生了計算機學科。還有生物化學、物理化學、教育哲學、數量經濟等,也都是通過多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進而產生的新學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均會衍生出越來越多的交叉學科,很多交叉學科不斷發展最終能夠催生出更多的一流學科。
  • 交叉學科是什麼?什麼學科交叉受重視?為何將成第14個學科門類
    剛剛結束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釋放出重磅信息,我國將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而這距離上一次增加藝術類學科門類的重大調整已過去8年。  比起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這13個學科門類,交叉學科類顯得與眾不同,像是打通了所有學科之間的「牆壁」。
  • 數學專業學科概況及內涵
    與此同時,在天體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傳熱學、電磁學和統計物理中,數學成為不可缺少的定量描述語言和定量研究工具。20世紀中,數學科學的迅猛發展進一步確立了它在整個科學技術領域中的基礎和主導地位,並形成了當代數學的三個主要特徵:數學內部各學科高度發展和相互之間不斷交叉、融合的趨勢;數學在其他領域中空前廣泛的滲透和應用;數學與信息科學技術之間巨大的相互促進作用。
  • @新高三:交叉學科將成為第14個學科門類?對選專業有影響?
    ——我國將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這次學科門類的調整,算得上是繼1997年規定12個學科門類後的又一次重大調整,意義非常。然而,對於不經常關注這類信息的學生、家長來說,什麼是交叉學科(專業)?哪些學校的交叉學科專業還不錯?交叉學科的就業發展前景如何?等等,幾乎一無所知。
  • 碩士申請,跨專業交叉學科成新寵
    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各學科領域出現了一些單一學科無法解決的複雜問題,這對當下時代經濟、科學和技術的合作性有了更高要求,眾多新興的交叉學科也應運而生。在近幾年的留學大軍中,理工科學生出國的越來越多,他們對交叉學科的興趣非常濃厚。留學生如何能夠準確地找到適合自己的交叉學科方向?相較於傳統學科,交叉學科專業是多項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 這些院校將重點布局交叉學科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我國將決定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並將集成電路專業擬設於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設集成電路專業為一級學科。實際上,我國的交叉學科建設並不落後於國外,幾乎重點高校都建立了多個不同方向的學科交叉平臺,交叉學科及平臺建設在國內已大面積「開花」。在將交叉學科新增為學科門類的同時,各大高校早已布局了一系列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舉措。我們一起來看看!
  • 數學交叉應用研討會暨「遼寧應用數學中心」揭牌儀式舉行
    他在致辭中表示,以數學為代表的基礎科學研究對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強數學基礎研究意義重大。我校牽頭建設「遼寧應用數學中心」,既是榮譽,更是使命。要發揮我校應用數學及相關學科的特色和優勢,推進數學與工程應用、產業化的對接融通,提升數學支撐創新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要通過加強數學應用交叉研究,積極培育數學交叉學科,推動我校新興學科發展,培養優秀拔尖創新人才;要探索「應用數學+」的產學研模式,在遼寧省戰略優勢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推動遼寧省產業的優化升級提供支撐。
  • 探討交叉學科發展,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南科大舉辦
    ,目前全球已發展形成的交叉學科有2000多門,中國已開設500多門交叉學科。最近25年前沿交叉研究獲得諾獎的比例已接近一半,我國從事交叉研究的科學家群體也已具備一定規模。強化學科交叉和尋求新的科研範式已成為支撐實現科技創新重大突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要。為此,今年我國新增交叉學科作為第14個學科門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也成立交叉科學部,希望打破現有的學科壁壘,引導和鼓勵科研人員關注交叉科學問題及研究,推動新興交叉領域取得重大原創突破。
  • 「交叉學科」,來啦!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厚實學科基礎,培育新興交叉學科生長點」。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要下大氣力組建交叉學科群」。
  • 數學科學學院舉辦「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探討數學與人工智慧...
    11月14日至15日,數學科學學院與「智能計算與應用」同濟大學數學中心聯合舉辦的「數學及其交叉科學研討會」舉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物理學部數學處處長何成、副校長顧祥林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校內外的專家學者及同濟大學各院系師生近百人參加了研討會。
  • 交叉學科將成第14個學科門類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剛剛結束的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釋放出重磅信息,我國將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交叉學科將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而這距離上一次增加藝術類學科門類的重大調整已過去8年。
  • 科普小課堂 || 為什麼會出現交叉學科?
    此次會議決定我國新增交叉學科作為新的學科門類。交叉學科將成為第14個學科門類。什麼是交叉學科專業?交叉學科專業,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已有專業進行融合,最終形成的一種新的專業,這個專業就是多學科交叉專業。交叉學科專業分兩種:1. 兩種專業的融合,形成一種新的專業;2.
  • 21世紀是生物(與其他學科交叉)的世紀
    知乎是出了名的生物勸退專業戶,不過我自己也是生物專業,寫寫自己的觀點吧。其實自古以來的每個世紀一直都是生物的世紀-古代帝王擁有最高的財富和權力,他們的終極追求是什麼?是永生。永生即是打亂並延長既有的生物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