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綱嗎?小學生考試閱讀理解一個沒對!家長老師意見不一
算起來開學已經整整兩周的時間了,我們二年級孩子的語文課程也學到了第二單元的《樹之歌》,周五的時候就讓孩子們把隨堂的練習題做一下。這可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閱讀理解這麼簡單的題目,竟然有很多孩子不會做,很多都是空白!
很多家長看到這些題目以後,紛紛表示「題目太超綱了」,語文課本裡根本沒有這些內容!這份測試題是反正面,我把爭議最大的一面拍了照片,大家爭議的焦點就在第八大題上。我們先一起看一看這些內容是什麼?再來討論一下到底超不超綱.。
閱讀理解題節選自《小豬稀裡呼嚕》,在《小豬唏哩呼嚕》裡作者孫幼軍以「小豬唏哩呼嚕」為主人公,講述了一系列幽默風趣的故事,對孩子們甚少訓教,充滿了理解和愛憐。可以說小豬「唏哩呼嚕」 是中國兒童文學史上一隻著名的小豬。
我們先讀故事,再看問題。在做題的時候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題目的第一第二問的內容,竟然是給我們的節選裡不曾出現的!
(第一題:豬先生和豬太太生了幾個孩子?稀裡呼嚕是他們的第幾個孩子?他本來的名字叫什麼?)這些問題在節目裡,從來沒有出現過!
為什麼二年級的孩子閱讀理解會出這麼大難度的題目?超綱無疑了!
非也,非也!
隨著新課標的制定,其實《小豬稀裡呼嚕》是一年級孩子們的必讀書目之一。一年級的必讀書目在二年級的閱讀題裡面出現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大家大概都還記得,每次只要一到寒暑假,老師們都會布置一系列的假期作業,被老師各種安利「學生必讀書目」(還會據此出幾道考試題)。作為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在職教師,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到底這些所謂的「必讀書目」,孩子們有沒有必要全部都讀?
我們先看一下一年級的必讀書單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所謂功利性閱讀大概就是:考試的時候會考到的知識點;而非功利性閱讀,也就是考試之外的知識。
很多家長為了孩子考試能考到高分,從一年級甚至幼兒園大班開始就給孩子買大量的考卷,就為了孩子能考個高分。
還記得一年級入學時候的第一次測試,大多數孩子看著老師發下來的試卷都表現出非常新奇的表情,把試卷反過來正過去的看;還有幾個孩子,拿到試卷的第一個動作就是熟練的把試卷鋪平,然後從頭到尾認真答題。
說實話,當時看到孩子熟練做題的動作,我的心理狀態並不是欣慰,而是有些心疼!這些孩子一看就是明顯接受過「考試」訓練的。
小學生可讀的好書很多,就我個人的觀點,「必讀」這種說法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好像是學校或家長規定、強制他們看的。
學校為什麼要費力不討好的要求孩子們讀這些「必讀系列」?還會把部分內容添加在日常考試當中。個人認為學校這種「強制性」的行為其實也是為了孩子們的成長。
通過觀察書目我們發現:這些書目從心理發展特徵和認知能力上來看,特別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閱讀。誇張的語言、動作描寫,都會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忘乎所以。聽了一遍,沒全懂,再聽第二遍,第三遍,以至於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把整個故事完整的敘述下來。
然而這個過程,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我究竟是什麼時候學會講故事啦?」
「聽進去,讀進去」的孩子會越來越喜歡這些故事,他們的認知能力也在悄然的增長。我想這大概才是我們「教育」的真正目的吧!
這些「必讀書目」說不定哪天就會出現在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試裡面,甚至是二年級考試也會考到一年級的「必讀書目」,到底要不要讀?您自己看著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