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網際網路時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泛在教育、人工智慧在現代教育中的廣泛應用,推動著教育方式和辦學模式發生變革。學校教育應該如何面對變化與挑戰?
今天為您分享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浙江東錢湖教育研究院院長、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袁振國先生對未來學習方式變革的深度思考。
(來源:湖畔問教,ID:Hupanwenjiao)
學習的能力是人類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推動這個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動力。現在這個社會每天都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科學技術的革命奔騰不止,改變了這個社會的發展方式,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和人類學習的方式。
學校作為培養學習能力,傳遞知識的地方,也面臨著很多現實和挑戰。學校教育如何面對挑戰來適應變化,培養能夠勝任未來的人,這是我們今天必須要思考和回答的問題。
學校教育正在面臨哪些挑戰和變化
要談這個問題可以從很多的角度去討論,我想聚焦於知識的產生、發展、知識形態的變化、對學習的方式不可避免引起的變化來討論教育的變革。
知識的更新速度在加快,根據知識學家的統計,一百多年前知識增長速度是50年更新一次;到1950年,知識更新速度縮短到15年;而現在,知識增長速度3年就要更新一次。這也就是說大學一年級進學校學習的東西,還沒有畢業,學的東西就被更新了。
人類探索這個世界的歷程,是從理論上的探討到技術的轉化與應用的過程。
兩百年前,科學技術的發展轉化的速度是112年,而現在已經縮短到2-3年,甚至有些理論一旦落地馬上變成技術,速度之快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力。
人類的發展是知識不斷豐富化的過程,同時又是不斷綜合的過程,很長時間以來,人類知識增長的主要方式是不斷分化。而現在,綜合性科學成為推動這個世界的主導形態。尤其像航天科學、海洋科學、生命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等等,成為當今主導的推動力。
現在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元,我們獲得信息的來源太多了。今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現在獲得信息知識的主要來源80%是從新媒體上獲得的,書刊14%,電視5%,報紙只有1%不到。
知識的傳播內容碎片化,每天使用手機3個小時是少的,每個人平均使用手機的時間是4.5小時,我們從中獲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不完整的。獲得信息的渠道也更便捷化,各種各樣的軟體成為我們獲得信息的主要來源。
知識呈現的方式可視化、聲光化電、聲情並茂,這種變化使得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現象是非常難以理解的,在課堂上可能講2~3個小時的事情,現在的軟體上幾秒鐘就可以講得明明白白。
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變成最重要的能力。在生活當中碰到的每個具體問題都不是按照學科來的,而是需要把學到的東西加以整合運用於某個特定的場景來解決問題。現在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我們經常說的「高分低能」,表現是分數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弱,解決問題能力弱的關鍵問題是知識綜合性運用的能力不強。
我們學習知識是要解決問題的,以前強調的是功能性的運用,而現在隨著人類的發展,人性化運用知識成為最重要的特徵。
史丹福大學曾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在非洲廣袤的土地上有幾百萬兒童,他們需要在溫箱才能裡面存活,但是非洲沒有這個條件,所以他們設計了廉價的保溫袋,每年可以挽救幾十萬兒童的生命。
未來,老人使用的物品,孩子使用的物品,殘疾人使用的物品更需要有人性化的設計,人機協同將是我們使用知識最大的特點。
很多人談論計算機,談論人工智慧,懷著焦慮和恐懼的心情談論他們,焦慮他們會不會代替我們。未來不是代替的關係,而是協同的關係,人類最重要的能力是能夠和機器,和人工智慧協同活動、協同工作。
教育方式與學習方式會有怎樣的變革?
基於這樣的時代變化,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怎麼可能不發生變化呢?未來的學習方式並不是我們希望是什麼樣,而是它一定會變成這樣:
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在床位上、在飛機上、在沙灘上、隨時都可以學習,獲得你的信息。以前一想到學習就是在校園裡、在課堂上、在書本裡面,未來這種觀念一去不復返。
教育基本的理念是把傳統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那是因為我們有了傳統的經驗,我們相信傳統的經驗可以持續使用。
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現在面臨著很多現實問題時,沒有傳統的經驗,也沒有地方可以獲得你想用的知識,怎麼辦?答案是:即時學習,從當下立即想獲得的知識,解決剛剛發生的問題,有很多問題都是一邊學習一邊解決。
現在的學習來源太豐富了,可靠性大打折扣,社會上各種謠言,甚至有些國家政府的行為都是因為誤傳,都是因為知識的不可靠性引起的混亂。
我們每天都會碰到這樣的事情,如果不能審視,沒有邏輯思辨,沒有冷靜的思考與反思的能力,你將成為一個裝滿錯誤信息的葫蘆。學會批判性思維這是我們進行學習的重要要求。
現在的學習和以前的學習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學習主要是尋找答案,做習題,獲得答案,是尋找答案的學習。而現在的答案隨時隨地可以獲得,但是問題不能獲得。提出問題,獲得問題,這才是我們重要的學習要求。
今天有很多的事情靠一個人是幹不成的,一個人協作的能力越強,和大家一起學習的能力越強,他改造這個世界的能力就越強。
這是新的概念,你要知道這個東西什麼滋味就要嘗嘗。你想學會遊泳,就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我們所有的感官、所有的器官都是參與學習的。
隨著將來虛擬世界和實體世界同樣發揮重要作用的時候,具身性學習在學習當中也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樣,我們創造「具身學習」的環境和條件,對真正產生準確的理解和情感的反映是十分重要的。
這個是推動教育變革最重要的力量。新冠疫情期間全中國經歷了一次線上、線下融合學習的「大考試」,真正實現了停課不停學,這個是很難想像的。
現在大部分學校都回歸了正常性教育,那我們是不是要放棄線上學習?這是我極為擔憂的。我特別想說的是,我們要趁勢而為,把線上的優勢和線下的優勢更好地融合起來,推動學習方式的變革,推動學習效能的更大提高。
總之,一句話,簡單重複性的勞動可以有越來越多的機器去替代,使人從繁重簡單的勞動當中解放出來,隨著這種變化,我們的學習、教育也越來越需要從簡單的勞動當中解放出來,真正回歸人和人的活動,從教書向育人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