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學習方式的變革一定是未來...

2020-12-22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也讓整個行業在探討關於課堂內外、課前課後、線上線下的融合。未來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它與新技術、新科技應該有著怎樣的關係?當我們的教育正在從工業化時代教育向數位化時代轉變,未來教育應該如何變化?

12月18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上表示,未來教育的轉變是教育形態和學校形態的轉變,是系統性和體系性的變革。未來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靈巧教育,而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數字科技正是為了實現未來教育形態、未來教育的方式來提供支撐的。

陳鋒認為,隨著現代數字科技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工業化時代學校形態依託於傳統三維空間——校園、建築、教室、教學活動正在發生改變。其中,學習方式的變革一定是未來教育、未來學校的核心。

在其看來,今天的技術發展是為了服務於更好激勵和驅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了更好去實現學習方式的創新。要更好推動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就需要重新去思考教育跟社會經濟的關係,努力去打破原有的阻隔、障礙,促進教育跟科技、教育跟產業、教育跟社會、教育跟文化的深度融合。

而作為未來教育變革的主體——公立校,如何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結合,也在教育行業內迎來了集中探討。

翼歐教育創始人及CEO宋軍波表示:「聯通將是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過去半年時間,這家教育科技公司旗下的產品ClassIn平臺服務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大附中、101中學等多所高校和體制內中小學校。

經歷了疫情期間用戶像潮水般湧入,公司伺服器承壓等一系列挑戰後,宋軍波在思考這場在線教學風暴帶來了什麼?疫情之後整個教育科技、在線教育下一階段發展方向在哪裡?

宋軍波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在線教育價值並不在課堂上、不在校園內,而在課堂外、校園外。」

在其看來,網際網路+教育是要建立起跨國家、跨學校、大學與企業、線上與線下的學習空間,形成知識生成與知識傳遞的聯通空間。而在線學習和線下學習也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不是誰的教學比另外教學好的關係,它是融合的關係、常態化的關係。」

宋軍波以微信和咖啡館舉例:「大家都認為在咖啡館裡兩個人聊天感覺觸動是比較好的,但是如果因為時空關係相隔的話,我們需要緊急聯繫一些事情,這個時候就會掏出微信發一個消息,即使在咖啡館見了面,如果傳遞文件也需要微信傳遞一個資料給對方。」

「在線和線下關係是融合的關係,它不是誰強誰弱的關係,某種特殊情景下甚至線下空間裡面,同時也應該有一個在線空間存在。」宋軍波說。

疫情中也促使著公立學校中校長和老師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翼歐教育所接觸的公立校中,老師們已經開始思索智慧教室是什麼樣的項目?能不能脫離原有教學場景打通校內與校外,課上與課下?而在以前,體制內學校對於校外企業和智慧產品的使用一直是較難突破的圍牆。

「這也是疫情給學校帶來的巨大變化。」宋軍波說道。

目前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管控,學校復學之後,有關於在線教育仍被不少學校所應用。在宋軍波的觀察中,進入10月底,整個體制內在線教學的數據和時長在緩慢上升。這也讓他更加肯定之前的判斷,在線教學和線上教學不是替換的關係。

宋軍波認為,未來「網際網路+教育」要發展,聯通依然是其中關鍵。這其中,聯通的第一維就是連接課上課下、課前課後,實現教學環境的全數據化管理。當我們將教室內黑板數據化之後,利用雲新技術能夠將學生課前課後教學行為聯通起來之後,我們就可以形成全新教學系統。

「聯通第二維是可以建立多校的聯通系統,在集團化辦校的學校裡面,他們已經開始在各學校之間推進分層教學,當技術和效果達到足夠強大的時候,就可以建立打破圍城的教學組織。」 宋軍波說。

對於未來對翼歐產品的構想,宋軍波表示,「我們認為未來教育科技是建立無限的教室,無限的教室沒有教師資源的約束、教學資源的約束、沒有圍牆的約束,而這也是我們對於自身產品的理解。」

相關焦點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陳鋒:未來學校新核心平臺的五大特徵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今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在北京召開「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專家論證報告新聞發布會 。會議宣布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啟動合作:探索未來學校新形態
    多知網12月11日消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到作業幫調研智慧教育、教育扶貧情況,並正式啟動「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 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作業幫執行總裁蘇靜的見證下,雙方舉行「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啟動儀式。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達成合作,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學習方式變革...
    12月11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到作業幫調研智慧教育、教育扶貧情況,並正式啟動「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在京啟動合作 攜手探索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1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到作業幫調研智慧教育、教育扶貧情況,並正式啟動「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黨總支專職副書記易輝明、研究與數據處副處長張智、作業幫執行總裁蘇靜等出席合作啟動儀式。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在京合作啟動
    原標題: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在京啟動合作 攜手探索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新形態   12月11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到作業幫調研智慧教育、教育扶貧情況,並正式啟動「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
  • 探討未來教育的變革方向 推動中國教育的創新
    人民網北京11月23日電 (張歌)近日,未來教育創新周·第二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全國近2000名校長和教育專家齊聚一堂,聚焦學校的重構與創新,共同探討了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未來學校的構建模式以及未來校長的培養標準。
  • 重磅 |《智慧學習工場2020建設標準指引》發布,探索未來學校新型態
    7月29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建設標準指引》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宣布,從即日起實施智慧學習工場2020建設標準的指引、認定、諮詢和培訓等工作。智慧學習工場,作為產教融合的新載體、科教融合的新設計、未來教育的新探索,推動著產教融合向著試點更廣泛、要素更聚集、模式更靈巧、載體更豐富、內涵更兼蓄、創新更協同的方向演化升級。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會上表示,人類對更美好教育的追求、新技術的集群突破、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三種力量正在驅動教育形態的深度變革,智慧學習工場正是在適應變革的新形勢下,做出的重大戰略創新。
  • 未來學校研討會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啟動儀式在京召開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教育裝備國際交流分會理事長韓呼生 會上,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致辭並作主旨報告,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教育裝備國際交流分會理事長韓呼生,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雅森國際集團總裁謝宇分別就教育裝備、未來學校生態大會歷程及教育展會發展作主題報告。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創新成果徵集啟事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創新成果徵集啟事(2019年)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探索未來學校的新型模式和基礎框架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召開「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7月23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未來學校研究院主辦、北京果果樂學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研討會在京舉辦。30位校長線下研討與5000位校長和教師線上共探數智時代未來校長與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召開「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研討會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7月23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未來學校研究院主辦、北京果果樂學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研討會在京舉辦。30位校長線下研討與5000位校長和教師線上共探數智時代未來校長與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 「未來路線圖」實驗學校發展指南發布—果之入選實驗項目
    近日,《「未來路線圖」實驗學校發展指南1.0》(以下簡稱「指南」)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聯合未來學校研究院等單位共同發布。果果科技「果之」全場景教師工作發展平臺被推薦為校長教師發展的重點創新實施項目。學校已經站在形態變革的前夜。
  • 「智慧學習工場」何以成為未來大學核心單元?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2017地方本科高校文科應用轉型研討會暨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現場會」會上,首次公開「智慧學習工場」理念,標誌著「智慧學習工場」的建設正式拉開序幕。「未來教育創新周」上,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啟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學習工場(2020)」項目,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學習工場(2020)」的建設和學習實踐、智慧資源建設、人才培養維度,促進產教融合2.0模式創新。
  • 師範生就業與職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 探索師範人才培養新模式
    「師範類人才發展與創新研討會暨中國教育智庫聯盟師範生就業與職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儀式」14日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召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表示,對師範學校的學生來說,需要在教育變革和社會變革的基礎上來思考未來的目標、理想、職業,增強自己的能力,為中國教育的現代化、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 師範生就業與職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 探索師範人才培養新模式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8月17日電 (記者 郝孟佳)「師範類人才發展與創新研討會暨中國教育智庫聯盟師範生就業與職業發展研究中心成立儀式」14日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召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表示,對師範學校的學生來說,需要在教育變革和社會變革的基礎上來思考未來的目標、理想、職業,增強自己的能力,為中國教育的現代化、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 中國職教學會成立微電子技術專業委員會 陳鋒任主任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何淼 實習生羅麗莎) 為直面人才短缺、人才技術技能儲備不足等產業發展難題,使集成電路產業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技術變革的關鍵力量。8月10日,中國職業教育學會(下稱中國職教學會)召開微電子技術專業委員會(下稱微電子專委會)成立大會。
  • 「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新聞發布會召開 ——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正式啟動
    2019年7月9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在北京召開「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專家論證報告新聞發布會 ,這是首個通過中心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 論證的重大創新成果。會議還同時宣布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海爾集團、北京金色童園對其技術和實用性說明發布報告。六家幼兒園進行現場籤約。
  • 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主會場議程發布
    中小學「停課不停學」如火如荼地開展,網際網路在線教學成為連接學校、老師、學生之間的主要紐帶。在此過程中,學校發展形態、學生學習場景、校長教師隊伍建設、課程與教學設計等正迎來創新變革的時代召喚。這一切使得2020年成為新常態下教育理念、教學技術和學習方式驅動的新一輪教育變革元年。
  • 中外大咖匯聚北京暢談未來教育變革與發展
    她強調,未來學校應該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是一所真正屬於孩子自己的學校,面向PDC國際教育聯盟所有成員校開放。「在這裡,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通過項目式學習、小組式學習等方式解決他們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實現他們的理想。並在其中獲得學習能力,同伴認可以及更好地走向未來的能力。」
  • 高校「十四五」規劃:識變、應變、聚變、求變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指出,「與工業化文明相比,數智化文明必然要推動整個社會經濟技術的體系化轉變。這意味著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組織方式、新的經濟結構、新的社會形態,以及由所有這些新的革命性變革匯流起來所推動的人類歷史上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