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靜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經歷了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也讓整個行業在探討關於課堂內外、課前課後、線上線下的融合。未來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它與新技術、新科技應該有著怎樣的關係?當我們的教育正在從工業化時代教育向數位化時代轉變,未來教育應該如何變化?
12月18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上表示,未來教育的轉變是教育形態和學校形態的轉變,是系統性和體系性的變革。未來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靈巧教育,而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數字科技正是為了實現未來教育形態、未來教育的方式來提供支撐的。
陳鋒認為,隨著現代數字科技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工業化時代學校形態依託於傳統三維空間——校園、建築、教室、教學活動正在發生改變。其中,學習方式的變革一定是未來教育、未來學校的核心。
在其看來,今天的技術發展是為了服務於更好激勵和驅動學習者自主學習,為了更好去實現學習方式的創新。要更好推動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就需要重新去思考教育跟社會經濟的關係,努力去打破原有的阻隔、障礙,促進教育跟科技、教育跟產業、教育跟社會、教育跟文化的深度融合。
而作為未來教育變革的主體——公立校,如何與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結合,也在教育行業內迎來了集中探討。
翼歐教育創始人及CEO宋軍波表示:「聯通將是網際網路+教育的本質。」過去半年時間,這家教育科技公司旗下的產品ClassIn平臺服務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大附中、101中學等多所高校和體制內中小學校。
經歷了疫情期間用戶像潮水般湧入,公司伺服器承壓等一系列挑戰後,宋軍波在思考這場在線教學風暴帶來了什麼?疫情之後整個教育科技、在線教育下一階段發展方向在哪裡?
宋軍波認為:「在網際網路時代,在線教育價值並不在課堂上、不在校園內,而在課堂外、校園外。」
在其看來,網際網路+教育是要建立起跨國家、跨學校、大學與企業、線上與線下的學習空間,形成知識生成與知識傳遞的聯通空間。而在線學習和線下學習也不是簡單的替代關係,不是誰的教學比另外教學好的關係,它是融合的關係、常態化的關係。」
宋軍波以微信和咖啡館舉例:「大家都認為在咖啡館裡兩個人聊天感覺觸動是比較好的,但是如果因為時空關係相隔的話,我們需要緊急聯繫一些事情,這個時候就會掏出微信發一個消息,即使在咖啡館見了面,如果傳遞文件也需要微信傳遞一個資料給對方。」
「在線和線下關係是融合的關係,它不是誰強誰弱的關係,某種特殊情景下甚至線下空間裡面,同時也應該有一個在線空間存在。」宋軍波說。
疫情中也促使著公立學校中校長和老師發生了一些變化。在翼歐教育所接觸的公立校中,老師們已經開始思索智慧教室是什麼樣的項目?能不能脫離原有教學場景打通校內與校外,課上與課下?而在以前,體制內學校對於校外企業和智慧產品的使用一直是較難突破的圍牆。
「這也是疫情給學校帶來的巨大變化。」宋軍波說道。
目前隨著疫情進入常態化管控,學校復學之後,有關於在線教育仍被不少學校所應用。在宋軍波的觀察中,進入10月底,整個體制內在線教學的數據和時長在緩慢上升。這也讓他更加肯定之前的判斷,在線教學和線上教學不是替換的關係。
宋軍波認為,未來「網際網路+教育」要發展,聯通依然是其中關鍵。這其中,聯通的第一維就是連接課上課下、課前課後,實現教學環境的全數據化管理。當我們將教室內黑板數據化之後,利用雲新技術能夠將學生課前課後教學行為聯通起來之後,我們就可以形成全新教學系統。
「聯通第二維是可以建立多校的聯通系統,在集團化辦校的學校裡面,他們已經開始在各學校之間推進分層教學,當技術和效果達到足夠強大的時候,就可以建立打破圍城的教學組織。」 宋軍波說。
對於未來對翼歐產品的構想,宋軍波表示,「我們認為未來教育科技是建立無限的教室,無限的教室沒有教師資源的約束、教學資源的約束、沒有圍牆的約束,而這也是我們對於自身產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