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創新成果徵集啟事
(2019年)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探索未來學校的新型模式和基礎框架,匯聚一批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典型性和推廣價值的未來學校探索案例與企業(機構)創新成果,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決定面向全國徵集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創新成果。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
支持單位:光明網
中國教育智庫網
二、探索案例
(一)徵集對象
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一線教師、教育工作者、家長等。
(二)徵集主題
1. 早教及學前教育
(1)0—3歲,包括但不限於:幼兒的早期教育、衛生保健、身體發育、情緒調控、學前教育準備。
(2)3—6歲,包括但不限於:遊戲化課程與生活化課程、學習場景的創設、心理健康發展、體育鍛鍊活動、家庭和社區參與的多元共育、疾病預防與健康教育、文化藝術、審美素養、保育後勤、幼小銜接、教師專業發展、裝備、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園舍規劃與空間設計。
2. 中小學
小學—初中—高中,包括但不限於:綠色、智能、互聯的基礎設施(含規劃設計),集成、智慧、靈巧的學習場景(含各類功能空間),促進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創新型教學模式,面向個人的智能記錄和評價體系(不局限於學科評價),與人工智慧融合的未來教師,智能化、數位化組織和管理體系,開放融合的教育生態(學校與家庭、社會共育)。
註:以上主題僅為案例申報參考,具體名稱自擬。
(三)徵集須知
1. 符合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當今兒童的成長規律,體現面向未來的理念創新、思路創新和方法創新。
2. 實操指導性強,讓一線教育工作者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並具有較強的啟示、借鑑、推廣價值。
3. 涉及學習方式變革的案例,不可強化應試導向,應凸顯學習的自主性、教學的互動性和對創新能力提升的促進性。
4. 案例中如包含教師或學生照片等隱私性信息,應徵得相關權利所有人同意;必要時,應做適當保護性處理。
三、創新成果
(一)徵集對象
教育行業企業(面向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先進產品和服務)、高等院校及其研究機構、科研院所、行業組織及國際組織等。
(二)徵集主題
1. 創新設計和建設類。包括但不限於:具有未來特點的新型學校(幼兒園),藝術和科學實驗學校探索,綜合性的未來兒童中心建設,校外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綠色校園——節能型校園建設,學校的廁所革命。
2. 學校發展、教育與管理類。包括但不限於:學校心理建設綜合系統,腦科學在兒童發展中的應用,人工智慧(含機器人)在教學中的應用,網際網路+藝術課程,創新能力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課程創新中心的探索和建設(課程建設和創新的新機制、新流程),課程創新者——骨幹教師培訓。
3. 新技術、新裝備、新後勤類。包括但不限於:新一代智慧教室的探索與建設,教室聲、光、空氣環境的改進和完善,校園智慧安全系統,校園綠色食堂建設和食品安全管理,區域綠色食品供應鏈系統。
註:以上主題僅為成果申報參考,具體名稱自擬。
(三)徵集須知
1. 符合教育規律及未來學校改革趨勢,具有先進的理論支撐,在同行業內具有一定領先性和代表性。
2. 能夠解決未來學校探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相關功能和服務已較為成熟;在至少10所學校(幼兒園)落地應用,並被證明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3. 成果基本框架至少包含「產品(服務)介紹」和「應用案例」兩個部分,其中產品(服務)介紹應能清晰地展示設計理念、創新點、應用場景及主要成效,應用案例主要介紹產品(服務)在教育中的應用實例(不少於3個)。
4. 成果中涉及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符合《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四、呈現形式
1. 文檔形式。使用word編輯,以文字為主並插入圖片、表格等內容,字數不超過10000字。文稿格式:題目居中,三號華文中宋,在標題下方依次另起行標註:作者姓名(不超過5個)、單位;一級標題使用「一、」,四號黑體;二級標題使用「(一)」,四號楷體;三級標題使用「1.」,四號宋體(可加粗);正文使用四號宋體。
2. 幻燈片形式。使用PPT編輯,呈現風格自由選擇,以文字、圖片、表格等為主,不可插入視頻或以壓縮包形式提交,幻燈片張數一般不宜超過50頁。
3. 視頻形式。使用MP4編輯,呈現風格自由選擇,以成果展示或介紹為主,開頭應標明成果名稱、單位名稱、製作時間等信息,視頻時長一般不宜超過8分鐘,解析度不低於1280*960,碼率不低於3000kpbs,大小不超過200M;同時,另附視頻文字說明一份,不超過800字。
說明:以上呈現形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
五、申報時間及方式
申報時間:2019年8月5日至12月30日。
申報方式:登錄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官方網站(http://www.edu2035.cn)首頁「在線申報」—「案例和成果申報」模塊進行網上申報。
六、徵集及入庫機制
1. 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企業(機構)創新成果採取「全年徵集、分批入庫」的方式開展。申報未來學校探索案例的,個人作為第一作者限報3個案例;申報企業(機構)創新成果的,每個單位限報3個成果。
2. 中心將組織專家團隊對申報成功的案例和成果進行分批審核,並反饋修改意見;案例和成果申報單位(個人)可參考修改意見進行完善直至符合入庫標準。
3. 中心將按照「成熟一批、入庫一批」的原則開展入庫管理工作,分批對入庫案例和成果進行公示,並寄發證明。
七、激勵辦法
1. 在光明網、中國教育智庫網、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平臺宣傳展示優秀案例和成果,並組織整理集結成冊予以出版。
2. 創新成果將優先在「未來學校實驗區」內進行試點推廣;同時,擇優遴選進入2019年度「未來學校優秀創新成果榜單」予以發布。
八、聯繫方式
張 典,010—66093449
馮 帥,010—66093413
徵集工作相關動態信息將通過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官方網站、光明網、中國教育智庫網、「未來校長之家」APP公布,請密切關注。
附件:
探索案例申報參考體例(文檔版)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
2019年8月5日
[ 責編:叢芳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