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創新成果徵集啟事

2020-12-11 光明網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創新成果徵集啟事

(2019年)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探索未來學校的新型模式和基礎框架,匯聚一批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典型性和推廣價值的未來學校探索案例與企業(機構)創新成果,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決定面向全國徵集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創新成果。

  一、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

  支持單位:光明網

                  中國教育智庫網

  二、探索案例

  (一)徵集對象

  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一線教師、教育工作者、家長等。

  (二)徵集主題

  1. 早教及學前教育

  (1)0—3歲,包括但不限於:幼兒的早期教育、衛生保健、身體發育、情緒調控、學前教育準備。

  (2)3—6歲,包括但不限於:遊戲化課程與生活化課程、學習場景的創設、心理健康發展、體育鍛鍊活動、家庭和社區參與的多元共育、疾病預防與健康教育、文化藝術、審美素養、保育後勤、幼小銜接、教師專業發展、裝備、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園舍規劃與空間設計。

  2. 中小學

  小學—初中—高中,包括但不限於:綠色、智能、互聯的基礎設施(含規劃設計),集成、智慧、靈巧的學習場景(含各類功能空間),促進全面發展的課程體系、創新型教學模式,面向個人的智能記錄和評價體系(不局限於學科評價),與人工智慧融合的未來教師,智能化、數位化組織和管理體系,開放融合的教育生態(學校與家庭、社會共育)。

  註:以上主題僅為案例申報參考,具體名稱自擬。

  (三)徵集須知

  1. 符合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當今兒童的成長規律,體現面向未來的理念創新、思路創新和方法創新。

  2. 實操指導性強,讓一線教育工作者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並具有較強的啟示、借鑑、推廣價值。

  3. 涉及學習方式變革的案例,不可強化應試導向,應凸顯學習的自主性、教學的互動性和對創新能力提升的促進性。

  4. 案例中如包含教師或學生照片等隱私性信息,應徵得相關權利所有人同意;必要時,應做適當保護性處理。

  三、創新成果

  (一)徵集對象

  教育行業企業(面向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先進產品和服務)、高等院校及其研究機構、科研院所、行業組織及國際組織等。

  (二)徵集主題

  1. 創新設計和建設類。包括但不限於:具有未來特點的新型學校(幼兒園),藝術和科學實驗學校探索,綜合性的未來兒童中心建設,校外勞動和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綠色校園——節能型校園建設,學校的廁所革命。

  2. 學校發展、教育與管理類。包括但不限於:學校心理建設綜合系統,腦科學在兒童發展中的應用,人工智慧(含機器人)在教學中的應用,網際網路+藝術課程,創新能力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課程創新中心的探索和建設(課程建設和創新的新機制、新流程),課程創新者——骨幹教師培訓。

  3. 新技術、新裝備、新後勤類。包括但不限於:新一代智慧教室的探索與建設,教室聲、光、空氣環境的改進和完善,校園智慧安全系統,校園綠色食堂建設和食品安全管理,區域綠色食品供應鏈系統。

  註:以上主題僅為成果申報參考,具體名稱自擬。

  (三)徵集須知

  1. 符合教育規律及未來學校改革趨勢,具有先進的理論支撐,在同行業內具有一定領先性和代表性。

  2. 能夠解決未來學校探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相關功能和服務已較為成熟;在至少10所學校(幼兒園)落地應用,並被證明有進一步推廣的價值。

  3. 成果基本框架至少包含「產品(服務)介紹」和「應用案例」兩個部分,其中產品(服務)介紹應能清晰地展示設計理念、創新點、應用場景及主要成效,應用案例主要介紹產品(服務)在教育中的應用實例(不少於3個)。

  4. 成果中涉及兒童個人信息的,應符合《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四、呈現形式

  1. 文檔形式。使用word編輯,以文字為主並插入圖片、表格等內容,字數不超過10000字。文稿格式:題目居中,三號華文中宋,在標題下方依次另起行標註:作者姓名(不超過5個)、單位;一級標題使用「一、」,四號黑體;二級標題使用「(一)」,四號楷體;三級標題使用「1.」,四號宋體(可加粗);正文使用四號宋體。

  2. 幻燈片形式。使用PPT編輯,呈現風格自由選擇,以文字、圖片、表格等為主,不可插入視頻或以壓縮包形式提交,幻燈片張數一般不宜超過50頁。

  3. 視頻形式。使用MP4編輯,呈現風格自由選擇,以成果展示或介紹為主,開頭應標明成果名稱、單位名稱、製作時間等信息,視頻時長一般不宜超過8分鐘,解析度不低於1280*960,碼率不低於3000kpbs,大小不超過200M;同時,另附視頻文字說明一份,不超過800字。

  說明:以上呈現形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

  五、申報時間及方式

  申報時間:2019年8月5日至12月30日。

  申報方式:登錄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官方網站(http://www.edu2035.cn)首頁「在線申報」—「案例和成果申報」模塊進行網上申報。

  六、徵集及入庫機制

  1. 未來學校探索案例和企業(機構)創新成果採取「全年徵集、分批入庫」的方式開展。申報未來學校探索案例的,個人作為第一作者限報3個案例;申報企業(機構)創新成果的,每個單位限報3個成果。

  2. 中心將組織專家團隊對申報成功的案例和成果進行分批審核,並反饋修改意見;案例和成果申報單位(個人)可參考修改意見進行完善直至符合入庫標準。

  3. 中心將按照「成熟一批、入庫一批」的原則開展入庫管理工作,分批對入庫案例和成果進行公示,並寄發證明。

  七、激勵辦法

  1. 在光明網、中國教育智庫網、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平臺宣傳展示優秀案例和成果,並組織整理集結成冊予以出版。

  2. 創新成果將優先在「未來學校實驗區」內進行試點推廣;同時,擇優遴選進入2019年度「未來學校優秀創新成果榜單」予以發布。

  八、聯繫方式

  張 典,010—66093449

  馮 帥,010—66093413

  徵集工作相關動態信息將通過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官方網站、光明網、中國教育智庫網、「未來校長之家」APP公布,請密切關注。

  附件:

  探索案例申報參考體例(文檔版)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

2019年8月5日

[ 責編:叢芳瑤 ]

相關焦點

  • 未來學校創新案例中心邀您展示風採、共創未來
    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深入推進「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不斷發掘並推出國內外創新學校實踐案例,致力於推進學校教育的結構性變革,為學校創新提供參考學習樣本,鼓勵學校不斷推動空間、課程與技術的融合創新,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指導下,在「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框架下,未來學校研究院未來學校創新案例中心(以下簡稱「案例中心」)正式成立!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陳鋒:未來學校新核心平臺的五大特徵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今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在北京召開「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專家論證報告新聞發布會 。會議宣布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啟動合作:探索未來學校新形態
    多知網12月11日消息,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到作業幫調研智慧教育、教育扶貧情況,並正式啟動「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 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作業幫執行總裁蘇靜的見證下,雙方舉行「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啟動儀式。
  • 《未來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本年度首個規劃設計方案類重大創新成果
    不斷實踐探索,未來學校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開啟常態化重大創新成果測評與論證工作。5月12日,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指導下,未來學校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克服疫情影響,藉助網絡通信技術,通過雲端視頻會議對未來音畫(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未來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創新規劃實施方案」進行測評與論證。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召開「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7月23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未來學校研究院主辦、北京果果樂學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研討會在京舉辦。30位校長線下研討與5000位校長和教師線上共探數智時代未來校長與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召開「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研討會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王晨婷)7月23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指導、未來學校研究院主辦、北京果果樂學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數智時代教師專業發展」校長研討會在京舉辦。30位校長線下研討與5000位校長和教師線上共探數智時代未來校長與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一行調研山西大學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3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李翠青 趙汗青)8月25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組織的2020年高校「十四五」校園規劃建設專題研討會在山西太原召開。8月26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一行5人調研山西大學,並與該校黨委書記王仰麟進行了會談。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在京啟動合作 攜手探索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黨總支專職副書記易輝明、研究與數據處副處長張智、作業幫執行總裁蘇靜等出席合作啟動儀式。2020年11月,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統籌下,作業幫向甘肅西和縣提供了包括校內同步課程、答疑解題、教學課件製作等覆蓋西和縣所有學校學生、老師的全套學習解決方案。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作業幫執行總裁蘇靜的見證下,雙方舉行「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啟動儀式。
  • 未來學校研究院發起創新成果分享活動,探索新一代智慧教室
    藍鯨教育9月20日訊,近日,由未來學校研究院發起的「未來教育創新成果系列分享」活動在北京召開。原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北京中學副校長任煒東、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網絡平臺部主任張生、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辦公室高級主管、未來學校研究院研究部負責人馮帥、「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王濤、天津恆達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世傑等嘉賓分享了各自的思考。
  • 《中國未來學校 2.0 創新計劃》正式發布
    有鑑於此,2016年6月,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出,要以「構建網絡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培養大批創新人才」為發展方向,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作用。
  • 重磅 |《智慧學習工場2020建設標準指引》發布,探索未來學校新型態
    7月29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的《智慧學習工場2020建設標準指引》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宣布,從即日起實施智慧學習工場2020建設標準的指引、認定、諮詢和培訓等工作。智慧學習工場,作為產教融合的新載體、科教融合的新設計、未來教育的新探索,推動著產教融合向著試點更廣泛、要素更聚集、模式更靈巧、載體更豐富、內涵更兼蓄、創新更協同的方向演化升級。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會上表示,人類對更美好教育的追求、新技術的集群突破、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三種力量正在驅動教育形態的深度變革,智慧學習工場正是在適應變革的新形勢下,做出的重大戰略創新。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刊文報導升達:引企入校 產教融合 探索新文科建設新路徑
    (百千萬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工學結合,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轉型發展。共建實驗室、共建研究中心、共建行業學院,即與學校會計學院共建實驗室;與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學院共建協同創新發展研究中心;與河南楊金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學校的物流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共建校級電商行業學院,實現校內資源整合,推動專業集群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與崗位的符合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 《未來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本年度...
    5月12日,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的指導下,未來學校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克服疫情影響,藉助網絡通信技術,通過雲端視頻會議對未來音畫(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申報的「《未來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創新規劃實施方案」進行測評與論證。經過成果展示介紹、質詢交流研討、專家內部評議等公平、公正、權威、專業的評審環節,《未來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創新規劃實施方案通過了本次測評與論證。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在京合作啟動
    原標題: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在京啟動合作 攜手探索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新形態   12月11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到作業幫調研智慧教育、教育扶貧情況,並正式啟動「基於在線教育的未來學校形態變革研究與實驗」合作。
  • 探尋綠色學校創建的中國方案 ——專訪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副主任鄔國強
    當前,國家已把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時代背景下,綠色學校的創建有何新理念、新思路?綠色學校將如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學校對促進公眾環境教育有何作用?對此,《環境教育》專訪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鄔國強副主任,回顧我國綠色學校建設發展歷程,探尋綠色學校創建的中國方案。
  • 「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新聞發布會召開 ——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正式啟動
    2019年7月9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簡稱「中心」)在北京召開「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中幼多維智能學習空間」專家論證報告新聞發布會 ,這是首個通過中心 「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 論證的重大創新成果。會議還同時宣布實施「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測評和論證項目。海爾集團、北京金色童園對其技術和實用性說明發布報告。六家幼兒園進行現場籤約。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又出重要通知,青少年編程方興未艾
    我國也早在2017年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提出要在中小學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2018年,中國首部中小學人工智慧教材正式出爐,並進行試點教學;2019年,教育部將啟動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測評,並推動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
  • 教育部規劃中心與作業幫達成合作,探索線上線下融合、學習方式變革...
    據介紹,未來雙方將在「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的框架內,面向2035遠景目標,在數字教育普惠、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教育大數據應用、教育技術創新、學習方式變革、教師培訓、公益扶貧等領域開展務實和深入的合作。同時,雙方將圍繞未來學校探索的難點問題,組織開展5個實驗研究課題,有關成果將擇優納入「未來學校研究與實驗計劃」重大創新成果。
  •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智慧學習工場研究院執行院長張閎肆一行到訪
    8月7日下午,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智慧學習工場研究院執行院長張閎肆、企劃部副主任王柳菁、研究部主管郭之星到訪,雲創大數據總裁劉鵬教授、外聯負責人沈大為、財務部經理沈詩強等共同接待了來賓。此次到訪,來賓旨在針對未來教育領域相關合作與雲創方面進行溝通交流。
  • 2020未來學校生態大會強勢來襲,千校共繪學校發展未來路線圖
    主辦單位:中國教育智庫網中國教育智庫網是經教育部批准並在通信管理部門登記備案的國內首家國家級教育智庫平臺,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以智庫和專家為主要資源,開展系列研究與實踐,為各級政府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創新發展提供一站式資源配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