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人民法院對「錯換人生的28年,抱錯孩子」一案一審宣判: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共需支付賠償金76萬元,其中包括對姚策的精神損害賠償金20萬,醫療費等共計36萬,還有就是姚策的親生父母,也獲得了20萬元的精神損害賠償金。
當一個人生活到28歲,三代同堂,家庭圓滿。可是這個時候突然被檢測出患有癌症,又被告知撫養自己28年的父母不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同時又得知,其實在28年前,曾經有機會可以避免自己身患癌症的機率。試想,這個時候這個人會是什麼體驗和感受?
造化弄人?生不逢時?仿佛再多的詞語也形容不了當時的感受吧,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清楚感受到它帶給人內心最強烈的衝擊。
然而,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名28歲風華正茂的小夥子身上,他叫姚策。
2020年2月份,姚策在醫院體檢時發現自己肝部有一個14公分的陰影,學醫的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可是接下來命運似乎又跟他開了一個玩笑,有一天他在跟妻子和孩子逛公園的時候,突然看到了一則消息說28歲的青年患癌症,媽媽準備為他換肝的時候,發現這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
姚策隱約覺得自己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當他確定自己就是這個故事主人公的時候,他說當時公園的妻子跟他說話、孩子的笑聲、公園裡的音樂聲他全都聽不見,只是覺得天旋地轉。
在新聞裡,他看到養育自己28年自認為是親生母親的徐敏抱著另外一個年輕男子大哭,直到那一刻,他才真正意識到,原來這麼多年為他遮風擋雨的大樹,其實都是另外一個人的依靠。
1992年,徐敏在淮河醫院生下兒子,可是她不知道護士錯抱給他的是河南駐馬店杜女士的兒子。
杜女士當時患有B肝,在她生下這個孩子的時候原本就該給打一針阻斷的免疫球蛋白,這樣就可以阻斷母嬰傳染。
可是孩子錯抱了,原本應該打這針疫苗的孩子沒有得到注射,而不該打這種藥的孩子卻得到了一隻可能對他來講毫無用處的疫苗。
同為受害者的兩家人在得知真相之後,他們想到的是抱團取暖,共同延長這個共同兒子的生命。
養父母毅然傾家蕩產籌錢為他治病,而姚策的親生父母儘管經濟並不寬裕,但是也在想盡一切辦法為姚策籌錢。
兩個孩子也相互約定,雙方的父母都視為自己的親生父母,將來老了,是要接到一起養老的,兩個小家庭合組為一個大家庭。其實,這是在這個不幸的故事裡,多麼溫馨的一個結局。
當看到姚策的親筆信時,字裡行間透露出了一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人的不甘和無奈。在信中有著對這個世界濃鬱的留戀,對自己妻子和孩子、對養父母和親生父母的不舍,同時也有著對自己出生醫院的埋怨。如果不是醫院人員的工作失誤,那麼自己可能會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時至今日,法院對於「錯換人生28年,抱錯孩子」一案作出了一審判決,不知道病床上的姚策對於這76萬元的賠償結果是否滿意?
也許病床上他已經無暇顧及那麼多了,或許有一天我們會從新聞裡獲知姚策的噩耗,但是希望那一天永遠不要到來。
祝福姚策,祝福這被命運捉弄的兩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