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把人生中所有的困厄轉為正念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我認為生命的存在就是要把人生裡所有的困厄跟負面轉為一種正念和正面的發展。」21日,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在瀋陽參加中國綠公司年會的一場論壇時如是說。從經歷「生死大考」到誠品書店曾經15年虧損,吳清友始終秉持「無可救藥的積極樂觀主義」,一路走來,成就生命的感動與精彩。

  經歷「生死大考」 參悟人生困厄

  白髮、黑框眼鏡、中山裝,讓這位臺灣誠品書店的創始人看起來不像商人,更像一位學者。65歲的吳清友站在演講臺上,語調從容地講述他的人生經歷。

  「我出生於臺南一個小漁村,30多歲的時候,因投資房地產,累積了很多我不敢要的錢財。但在我39歲的時候,上天送給我一份生命的大禮: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發病了。」

  被送往急診室後進行手術時,吳清友開始思考:生命是什麼?因為這一段特殊的人生遭遇,他開始思索人生到底該何去何從?從一系列哲學、文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中,他尋找人生的答案。

  德國文學家赫爾曼·黑塞說:「大自然是上天最偉大的創作,但是人類最偉大的創作全部都在書本裡面。」這句話讓吳清友感悟頗深:「這促使我從書本中驗證閱讀對生命的重要性。」從讀書中,吳清友汲取堅韌、樂觀的精神和力量。

  1988年、2000年、2006年,吳清友經歷了三次「幾乎快沒命」的心臟手術。三次生死抉擇讓他在困厄中尋找希望,藉以參悟對生命的體認。

  「假使沒有這項病痛,我的人生是無趣的,是不太可能有一點智慧的,我稱它為生命的必修,上天的大禮。」

  經營誠品書店 看淡商業困厄

  「我在生命困頓的時候,一直在尋找事業和生命可否有交集。」吳清友希望找到一種可以把生命價值融入其中的事業。在這樣的理念支撐下,他找到了事業的出口:誠品書店。

  談到誠品的「誠」字,吳清友說,父親吳寅卯對這個字的理解是:「財物有時而盡,只有誠字是終生受用不盡的。這也是誠品書店最重要的起心動念。」

  然而,新創立的誠品書店經營得並不順遂。1989年,吳清友在臺北敦化南路創立第一家誠品書店開始,誠品書店專賣藝術與建築類書籍,並偏向進口和外文雜誌,購書環境精緻、講求品味,但書店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種虧損持續了多年。

  虧損讓吳清友倍感壓力。憂慮時,他常到臺北敦南誠品書店對面的咖啡館,看著對面書店進進出出的顧客,看到他們面帶笑容,他仿佛感受到一種力量。「這成為我生命中幸福的加油站,也讓我認識到自己在做一件對的事情,給我鼓舞。」

  「我這種人是很阿Q的,在病床上阿Q、在經營誠品時也阿Q。這些事情也讓我感悟到:生命應在事業之上,心念應在能力之上。這兩句話幫我渡過了很多難關。」

  在這種心態的支撐下,誠品書店走過最初的虧損,如今,誠品已經在臺灣及香港開設了數十家分店,並成為臺灣的文化地標。

  生命的價值:利己、利他、利眾生

  「我是在經營書店,但本質上我更相信,每個人都是在經營自己的生命。」吳清友說,生命的價值在於利己、利他、利眾生。「生命如此,經營書店、經商也是如此。」

  吳清友說,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卻買不到好的氣質和素養,買不到好的食慾,買不到好的睡眠,也買不到溫馨的家庭。我們需要用減法看待人生,把一切跟物質有關的東西去掉,那一剎那我們最容易看清楚自我的本質。「我相信,每個人的一生都在為他所相信的價值而做奮鬥。」

  「誠品對於閱讀、對書,有一種想像:一個城市中有百萬本書籍,一年有千萬人進來,千萬種書出去,這迸發出來的力量是與人為善的,是一種正面的能量。」

  如今的誠品書店,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書店,從書籍到畫廊、出版、展演活動、藝文空間和課程、文創、行旅等,內涵豐富。8月份,誠品在蘇州、上海的分店也將陸續開業,而後將再進入北京、廣州、南京、杭州、深圳等5大城市,以每年1到2家的速度拓展。

  「從臺灣發展到兩岸三地,誠品的終極關懷是人,是生命,是閱讀。誠品的價值在於利己、利他、利眾生。我希望誠品的存在對這個社會時空有一點價值。」他說。(記者孫仁斌)

相關焦點

  • 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
    原標題: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書店不只有文學世界,我們的世界是一本大書臺灣行人文化實驗室創辦人、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的廖美立給人的印象就是這樣既柔軟又堅毅的女性。  她身上有很多標籤,「誠品書店曾經的二號人物」「方所的總顧問」「系列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的製片人」……當很多身份與標籤賦予一個人身上時,能夠堅守從容以及內心那份信仰更顯得彌足珍貴。
  •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在臺北病逝
    據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齊湘輝、何自力)19日,在臺北誠品書店敦南總店,上下五層的空間平靜如常,人們三三兩兩而來,尋覓自己喜愛的角落,享受閱讀時光。  就在18日晚,誠品書店的創始人吳清友因心臟病發作在臺北辭世,享年68歲。
  • 誠品書店創始人去世 這家書店為何一再與杭州擦肩而過
    誠品書店創始人吳清友 7月18日晚9時31分,誠品書店發布公告,創始人吳清友在辦公室裡突然昏厥,雖經急救仍不幸病逝,享年67歲。隨後,他又投資了房地產和證券公司,掙得人生第一桶金。1988年,吳清友因為先天性心臟擴大症病發,進行了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5個小時的手術中,他的心臟一度停止跳動,經過大量輸血搶救,才從鬼門關走出來。與死神擦肩而過,他下定決心,要選擇喜歡而且有意義的而非賺錢的行業。從小就喜歡看書的他,覺得書店的事業符合理想,於是就創立了誠品書店。
  • 誠品書店是臺灣第一家設立「藝文空間」
    誠品書店是臺灣第一家設立「藝文空間」、吸納純美術之外所有的書店,不論在性別議題、非主流劇場、臺灣本土藝術討論、現代文學、紀實攝影、臺灣本土文化探討上,都有承先啟後、帶領風潮的貢獻,其舉辦的代表性活動包括:「現代文學與六十年代」、「九十年代閱讀現象」系列座談、「女性藝術周」、「中西文學史上的早逝詩人系列」、「邊地發聲—臺灣社會運動紀錄片展」、「臺灣本土野鳥生態繪畫聯展
  • 誠品書店這麼火的原因是?
    「你不在家,就在誠品。你不在誠品,就在往誠品的路上」。如今到臺灣的遊客,一定會去誠品書店,感受臺北的文藝氛圍。臺灣流行個說法:「如果說世界最高的101大樓是臺北的地理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就是臺北的文化地標。」可見誠品在臺灣的地位啦!2004年,誠品敦南店獲《時代》雜誌亞洲版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並且在 2015 年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全球入選的 17 間書店之一。
  • 吳清友——67歲誠品書店創辦人因病去世
    吳清友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疾病,1988年曾進行過第一次開胸心臟手術,正是手術的危險讓他開始思考生命的問題,並以此契機創立誠品書店。20多年來,誠品書店已成為臺灣最著名的文化品牌。據媒體報導,吳清友5月底還親自出席誠品股東會,後天原本還預計出席一場新書發表會。
  • 吳清友:我為什麼能承受誠品書店長達15年的虧損?-虎嗅網
    虎嗅註:誠品書店是臺灣地區著名的書店,首家店於1989年開張,目前已經擴張到出版、畫廊和策展等諸多行業,是臺灣地區著名的文化產業坐標之一。其第43家誠品書店,也是大陸首家旗艦店位於蘇州,2015年上海分店也將落戶上海中心。
  • 誠品書店-進東京
    選擇這些主題並不奇怪,「臺灣旅行」是最近日本各大媒體極為關注的熱門選題——對東京人來說,臺灣是一個距離不遠、花一個周末就能放鬆的好去處。△ 誠品生活日本橋店中策劃的小型展覽之一,主題為「東京 × 臺灣」。邀請了兩地不同的文化人士對談。攝影 | 周思蓓△ 誠品生活文創平臺 expo 在誠品生活日本橋店策劃的「臺灣ロマン!
  • 臺灣誠品書店落戶蘇州 賣書賣環境賣生活方式
    在臺灣的誠品,不僅有書店,還包括商場、畫廊、咖啡館、實驗劇場等多種文化空間。 作者 早報記者 石劍峰5月27日,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第一家分店誠品蘇州分店正式奠基開工。誠品獨特的經營理念和文化地標的效應觸動著人們心底的那根弦,爭取誠品落戶成了大陸一些城市競相追逐的「暗戰」。而在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這六個城市中,誠品最終選擇了蘇州。一年前,蘇州工業園區與誠品書店籤訂了落戶協議。當時,誠品創始人、董事長吳清友表示「之所以選擇蘇州工業園區,是被園區的誠意所感動,其次是蘇州有濃厚的文化氣息」。
  • 誠品書店與臺灣書業三十年
    1.書店是時代的創造者,也是承載者。       1980年代經濟現代化催生了臺灣首家大型連鎖店;在1980年代後期,一方面更多人開始追求更精緻的文化藝術,且社會轉型使得人們渴求更多批判知識,因此有了誠品。在新的世紀,全球都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書店開始空襲臺灣。
  • 「泡」在高雄誠品書店,「誠品粉絲」席地而坐
    在高雄的最後一個下午,把時間給留給了位於高雄三多商圈大遠百的誠品書店裡。這裡比前日去的臺北書店面積要大一些,雖然讀者眾多,但卻沒有一點聲音,都沉浸在書海之中。僅僅是在總面積3.6萬平方公裡的臺灣,就有40多家誠品書店。幾乎每一個去臺灣旅遊的人,都願意在緊湊的旅行計劃中花大半天時間,泡在這個書店裡。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 「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 「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2020年06月01日 09:05:00來源:澎湃新聞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被稱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正式謝幕,其24小時營業制模式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
  • 網紅書店的誕生,蘇州誠品書店如何做到日接待55萬人?
    1999年,臺灣誠品敦南店開始24小時不打烊的經營模式。告訴所有愛書的人,只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來這裡坐一坐,看一會書,享受片刻自在。 2004年,誠品書店獲《時代》雜誌評選為「亞洲最佳書店」。次年,被CNN評選為「全球最酷書店」之一。這個時候,誠品書店已經成為了臺灣的一個文化性地標。 誠品書店作為書文化新的產業鏈創始者,它的存在,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文化符號。
  • 誠品書店創始人不幸病逝,他一生不靠電商,連虧15年,留下了實體零售崛起之道
    28年來,他摸索著由傳統的「以書而書」轉為如今的「書+零售」的模式,更是沒有依靠過電商渠道,把誠品書店開遍兩岸三地,締造了華人文化地標。由於誠品的書種品類多,非書商品所提供的服務範圍廣,因此,誠品的顧客群體也極為廣泛。在此基礎上,2005年,誠品嘗試轉型,由以書為主轉為書與生活共存。店內開始突出誠品生活,淡化第三方品牌。無形中,誠品逐漸建立起品牌文化。
  • 誠品書店曾連虧15年 演繹實體零售崛起之道
    在此基礎上,2005年,誠品嘗試轉型,由以書為主轉為書與生活共存。店內開始突出誠品生活,淡化第三方品牌。無形中,誠品逐漸建立起品牌文化。當下,零售業大談特談消費升級、體驗升級,實際上,多年前的誠品就已經在提倡體驗式消費。
  • 浙商臺灣遊學歸來話收穫 誠品書店購書就像逛商場
    浙江在線06月03日訊近日,浙江大學EMBA首個臺灣訪學團啟動,40多位EMBA學生在臺灣度過了為期一周的短期訪學,參訪了誠品書店、法蘭瓷等臺灣當地頗具特色的企業,而誠品書店一站顯然給這些浙商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世界的書店都活得很辛苦,誠品為何能過得瀟灑?
  •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今日謝幕,「24小時書店」由信義店接棒
    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被稱為「臺北文化地標」的臺灣誠品書店敦南店於5月31日正式謝幕,其24小時營業制模式將由誠品信義店接棒。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誠品敦南店5月31日午夜熄燈,誠品董事長吳旻潔當天出席閉幕活動並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誠品敦南店的逝去,某種程度就像誠品創辦人、父親吳清友的離開,但很幸運有機會好好說再見。
  • 臺灣誠品書店將登陸上海 非移植臺灣經驗
    誠品書店是許多陸客來臺的必訪之地。   誠品將進駐大陸最高摩天大樓「上海中心」,成為上海最高書店。圖為從外灘看上海中心。(圖:臺灣《旺報》)   中新網1月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大陸旅客赴臺自由行非得「到此一遊」的誠品書店,2015年將進駐大陸最高、全球第3高的摩天大樓「上海中心」。   誠品將入住上海中心的52、53層及B1層,成為上海「最高」文化地標。誠品總經理吳旻潔強調,誠品首次登陸落腳蘇州、上海,將「連鎖而不複製」,要開的是當地人的誠品,而非移植臺灣經驗。
  • 誠品,從來就沒把自己當成一家書店
    下午兩點左右,誠品生活外的右岸街和月廊街因為人太多,開始交通管制,不再允許機動車進入。於是人們把車停在附近的街區,再步行前來。  誠品生活總經理吳旻潔當天站在三樓的誠品書店前,看到黑壓壓一片湧入誠品大堂的人群時,心頭的緊張比興奮來得更強烈。她是誠品創始人吳清友的女兒, 從27歲進入誠品工作,到成為誠品的掌門人並主持了在大陸市場邁出的第一步,已有十年時間。
  • 探訪建設中的臺灣誠品書店大陸首店 明年試營
    (記者劉巍巍)臺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的首家店鋪將於明年在蘇州開業,記者2日探訪仍在建設中的蘇州誠品書店發現,這裡更像一個城市綜合體。蘇州誠品相關負責人表示,書仍將是書店的核心,未來誠品仍然不會賣最賺錢的教輔書,人文、藝術、創意、生活類書籍將是主打,至於商業部分會有不同形式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