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書店是臺灣第一家設立「藝文空間」、吸納純美術之外所有的書店,不論在性別議題、非主流劇場、臺灣本土藝術討論、現代文學、紀實攝影、臺灣本土文化探討上,都有承先啟後、帶領風潮的貢獻,其舉辦的代表性活動包括:「現代文學與六十年代」、「九十年代閱讀現象」系列座談、「女性藝術周」、「中西文學史上的早逝詩人系列」、「邊地發聲—臺灣社會運動紀錄片展」、「臺灣本土野鳥生態繪畫聯展」、「瑞典現代工藝展」及極具正面意義的「男男、女女、新文化—同性戀專題展」等。
更推出了以書店力量推廣體制外計劃學習的「誠品講堂」,誠品書店不但提供多元的文藝活動,也扮演著文化落實的角色。當書店裡不只是書,還包含著人文、創意、藝術、生活的精神,它就不再只是買書付錢就走的地方,這便是誠品的迷人之處。誠品的發展策略打破了傳統書店的經營模式,先由品牌奠定成功基礎,再帶動商場、書店與零售的「複合式經營」,使書店不只賣書,而是包羅書店家具、畫廊、花店、瓷器、珠寶、餐廳的複合組織。為滿足日益增長、閱讀興趣多元的讀者,自1991年起,誠品書陸續在全省各地開設分店。而「因地制宜」的經營方式又是誠品另一項創新:誠品每家分店的設立,都依當地的人文色彩與生活風格,設計出各異其趣的陳設風格及書籍內容,並與該區域特色結合。
如:在臺中科學博物館,為喜愛深入了解自然的讀者,開設了以「自然閱讀」為特色的科博店;在青少年聚集的臺北西門町,就多擺些漫畫與羅曼史的圖書區;在臺北信義區,為位於國際經貿交流中心的讀者,開設以「商業人文」為特色的世貿店。臺北天母郊區,為講究休閒生活、生活品位的讀者,開設以「生活風格」為特色的天母中山店,注重休閒、旅遊與家具書籍;而中南部部分分店則增加了中文書籍的比重。在高雄漢神百貨,大統百貨,桃園統領百貨,開設以百貨公司綜合客層為主的漢確大統店,統領店。到誠品書店「看書。買書,成為一種「全面閱讀。誠品書店贏得了之極高的評價及支持,這種感情上的肯定,特別表現在1995年9月,該品書救南店由於租約到期,必須搬遷至現在的新址,因此舉辦了「今夜不打煤」的搬遷告別活動,在一天的活動中,創下了臺灣書店史上的三大紀錄:單日30萬營業額,單日5萬人以上的人潮.書店一直到凌晨4點都還要排隊入場,這說明了誠品書店的經營態度,已深深獲得讀者的忠域與認同。
臺灣誠品書店秉持人文.創意、藝術,生活的精神,開業以來成為臺灣文化提升的指標,更是吸引全球華人遊客的景點,旅行者無不將誠品當作來臺必定拜訪的一處。一家民營書店能夠開到吸引遊客、增加外匯收入,刺激經濟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臺灣的誠品書店,無出其右。近年來,誠品書店更以「開發可閱讀的生活創意」為理念,將範圍涵蓋衣食住行視聽娛樂等面向大眾的創意商品,加以精選組合,進一步將「書店」延伸為閱讀「人文、藝術、創意,生活」的知性生活空間,期望更能以兼重質感與內容的傑出經營模式,展現臺灣人的經營創意,說明臺灣在文化發展上的潛力。正如一位知名作家所說,從誠品的成長,可以看出臺灣社會轉變的過程,它反映出臺灣精英讀書社會的形成。誠品書店潛移默化地讓「閱讀」成為臺灣人的生活習慣。
誠品書店是臺灣漢語文化的一個符號。可以預見,飄散書香的誠品將繼續散播豐富的閱讀文化,用書店充實人的心靈,吸引愛書人的目光。在新北市的板橋區,有處聞名遐連的庭園,被稱為臺灣首一指的中國古典庭院的代表,這座庭園的建造者是被稱為灣林大望族之一的林本家族,因此,盛名之下,凡到臺灣旅遊的人,莫不以到此處一遊為快。新北板橋林家庭園又稱為林本源花園。「林本源」並非人名,而是林家的家號,測其根源,就不能不提起林家在臺灣的創始人林平侯,是他為林本源家族在臺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林平侯是福建省龍溪縣(今龍海市)人。清嘉慶年間,16歲的林平侯來到臺灣尋機創業。他到當時淡水廳的一個米店裡當夥計,因為人成實且勤快,得到了米店老闆的信任和賞識,不僅將自己的女兒許給了林平侯,還借錢給林平矦讓他創業經商,由於經營得法,林平侯很快走上了富裕之路。之後,林平侯又與人合股經辦全臺鹽務,此舉使他財運享通,大發其財,擁資數十萬,成為全臺赫赫有名的大富商。富裕起來的林平侯沒有持財傲世,他將大量財富用於收濟窮苦百姓,修文廟、書院、考棚,開闢山路等公益事業,為當地的發展做出許多貢獻,他也因此贏得當地百姓的尊敬。
到晚年,林平侯將諾大家業交給他的五個兒子經營並分別為他們取名為飲、水、本、思、源五個家號(其中飲記:長子林國棟水記:次子林國仁;本記:三子林國華;思記:四子林國英;源記:五子林國芳),合起來為「飲水本思源」之意,即要子孫們不忘家鄉、不忘祖籍。林平侯死後,他的三兒子林國華、五兒子林國芳率眾兄弟把家從今天的桃園縣大深遷到了臺北縣板橋鎮,他們在板橋鎮大興土木、先後建造了弼益館、三落舊厝、五落新大朋以及後花園,耗資50萬兩銀子。林家兄弟在這裡共產共居、取家號為「林本源」。這便是林本源花園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