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公布的嬰幼兒運動發育數據:寶寶自8個月左右起,直到18個月,都屬於學步的正常範圍。
編 輯:柔山
審 核:許百萬
寶寶在成長的路上難免磕磕碰碰,所以家長們有許多要做的功課,其中之一就是寶寶發育情況。
尤其是寶寶的骨骼發育,因為這也關係到寶寶的身高情況。
但是新生爸媽們往往會忽視掉一些小細節,但這樣的小細節或是不經意的一個小動作,也會就會給寶寶的身體骨骼發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
像寶寶學步這件事,有的家長覺得學步車對寶寶的發育不太好,於是就自己彎著腰牽著寶寶一點點往前走,但殊不知,這也是一種傷害寶寶的做法。
其實生活中有不少的家長,會擔心孩子走路不穩、走的很慢,發生些磕碰的情況,不忍心就會牽著寶寶走,但雖然大人放慢了腳步,孩子也很難跟上。
浙江的一位奶爸王先生,就在自己的家長用一隻手牽著寶貝女兒學習走路,就這樣還沒走上幾圈,女兒就開始嚎啕大哭,仔細看發現女兒的左臂已動彈不得。
王先生急忙送女兒去醫院,檢查才發現,寶寶的關節發生錯位,王先生知道原因後也後悔不已,沒想到自己的心疼變成了傷害。
所以牽著寶寶學步的方式,不僅會有危險發生,還讓孩子對家長更加依賴,無法獨立,或者是獨立的較晚。
1. 運動少
其實寶寶自身的活動水平是比較低的,如果家長也沒有給到寶寶合適的鍛鍊,會導致寶寶的運動能力落後,進而耽誤孩子的身體發育情況。
2. 家庭環境
如果家中寶寶可活動的範圍比較小,寶寶還很少的進行戶外活動,這樣一樣會導致寶寶走路晚一些,可見好的學習走路的環境對孩子來說多麼重要。
對於家中活動範圍小的家庭,可以選擇常帶著寶寶到戶外進行學步鍛鍊,但最好選擇空曠安全的環境比較好。
3. 過度保護
不少的家長就像前文中的王先生一樣,因為擔心寶寶在學步中摔倒受傷,便總是牽著寶寶走路,這樣也讓孩子失去了鍛鍊與探索的機會。
進而寶寶走路就會比同齡的孩子晚,所以家長對寶寶的關愛是對的,但不要保護過度了,要在合適的範圍,讓寶寶自己成長。
★ 學步帶
有一部分的寶爸寶媽對於寶寶學步的事不太看重,或者是圖省事和不太了解,就給寶寶買了學步帶。
幼兒專家表明,如果經常給自己的孩子使用學步帶,這樣反而會導致孩子學步的時間延長,而且這種方式下孩子的走路方式也是錯誤的。
因為用力的不當,非常容易讓孩子變成八字步,對孩子腿部的發育是非常不利的,看起來也不美觀。
★ 學步車
學步車在近年來也是不少家長熱衷的,但學步車的速度是比較快的,再加上寶寶的用力不當,這就對處於骨骼發育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
所以學步車其實是不建議太早的使用,過早使用只會影響孩子的腿部、脊柱、及肢體的發育情況。
✔ 首尾原則
孩子的學步,是有其自身的運動規律的,所以當寶寶的行為已經不符合運動規律了,家長們就要引起注意了,並加以適當的輔助與幹預。
✔ 順其自然
寶寶學步的過程是需要時間才能有所體現的,孩子會從爬行,到扶著東西站立,再到慢慢的可以走動,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階段。
在這裡以人為本指的是以孩子為本,而不是以家長為本,這一點家長們需要分清楚。
不要將自己孩子的學步速度和其他的孩子進行比較,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 家長心態平和
其實孩子在學步階段的摔倒,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體驗式教學,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都是有幫助的。
孩子也會在這一次又一次的摔倒又站起中,慢慢的學會掌控自己的身體,學會平衡與協調,更重要的是還會增強孩子堅強與不放棄的信念。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怕孩子跌倒、受傷,而讓孩子錯失掉最好的成長機會。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們還記得寶寶的學步初期都發生過哪些小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