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開審成最高院唯一審理的勞動爭議案
本報訊(記者王巍)飛行員趙洪想從國航辭職遭到拒絕,這起勞動爭議官司一直打到了最高院。據了解,趙洪案將成為唯一一起最高院審理的勞動爭議案,案件結果可能會影響到整個航空業的勞動關係發展。
42歲的趙洪是一名空軍退役飛行員,1994年進入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工作,擔任飛行員和飛行檢查員等工作。2010年10月26日,趙洪以公證的形式向公司送達了書面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並要求辦理他的勞動人事檔案及相關檔案的移交手續,但遭到公司的拒絕。
此後,趙洪向法院起訴要求解除雙方勞動關係,並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加班工資、獎金及經濟補償金等。
此案經過一審、二審以及再審,國航稱不存在拖欠或者剋扣的情形,已經依法繳納了社保。法院終審判決趙洪要求解除合同的理由不能成立,因此不予判決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近兩年來,趙洪陷入了既無法解除勞動合同,公司又不安排飛行任務、沒有收入的狀態。
2012年8月,趙洪向最高院遞交了申訴申請,最終被最高院受理,並將於本月31日開庭。
「最高院月底開庭審我的案子。」電話裡的趙洪聲音帶著興奮。趙洪上午告訴記者,稱自己都沒想到案件能被最高院審理,而且這麼快就進入到庭審程序。趙洪說,案件被報導後,國航方面曾經聯繫過他,表示願意協商解決,但均被他拒絕,「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就讓法律給個最後的說法」。
案件解讀
判決有望成為行業判例
今天上午,中國航空法律服務中心首席專家、此案代理律師張起淮告訴記者,最高院受理這起申訴案件,意義重大。
首先,從程序上來講,這是最高院受理的第一起也是最後一起勞動爭議案件。以往的民事案件申訴,最高院受理後基本會發回到高等法院重審,很少直接受理並排期開庭;而按照規定,2013年1月1日起,最高院不再受理民事申訴案件,民事申訴通過檢察院抗訴的方式遞交到最高院。因此,趙洪案便成了唯一的一起最高院審理的勞動爭議案。
其次,趙洪案的結果將會對整個飛行員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張起淮說,飛行員很難辭職是整個行業存在的一個勞動關係問題。在這個案件中,國航以重金培養為由,不同意解除勞動關係,又不安排其他工作,這實則是對勞動者個人時間精力以及對飛行員這種較為稀缺的行業資源的浪費,法律應該予以調整。此次的判決有望成為行業的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