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學重歸體驗
作者|葉縣高中校長 王華召
概括來說知識就是用載體固化下來的人類體驗的總和。知識又分為自然學科知識、社會學科知識、工具學科知識等三個方面。所以說知識從內容上來說是體驗,從載體上來講可能是文字、音樂、繪畫、雕塑、電影等各種表現形式。
普通高中教學涉及到自然學科有物理、化學、生物,工具學科有數學、語文、英語,社會學科有政治、歷史等。這就是我們普通高中系統化的教學內容體系,或者說就是普通高中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體系。但是他們不是用體驗式的方式體現出來,更多的是用文字、音樂、繪畫等方式體現出來。
2000多年來,從孔子創辦私塾開始,學校逐漸發展完善。雖然學校的知識體系、傳授方式、學習方式、學生來源、教師構成都隨著經濟社會生活的變化發生了很大的變革,但學校依然是學生系統性學習知識的地方。
變化是隨著社會的變化,信息的發達,知識不再被教師壟斷,師生之間的關係有所轉換。
我們發現教育需要從原先的教師壟斷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換為師生共享知識。這可能是近十年教育界發生的最重大變化。
由於信息共享、知識共享,教師和學生一定需要民主平等的關係,這種定位導致教師在知識傳遞中的作用發生變化。教師的作用需要從原先的傳道受業解惑逐漸向引導、點撥轉變。教師需要在方向引導、理清思路、知識點撥、品質磨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撥。
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從專制型的單線輸出向民主式的雙向互動轉變。這就對教師的教研與教學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加之高考考試方向逐漸更側重於對知識的運用,這兩點都對目前普通高中教師的教學和教研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教師知識傳遞的過程不能重歸體驗,就不可能讓知識回歸原點,更回歸不了學習知識的初心。
學校不可能割裂於社會存在,學生個體也不可能割裂於群體存在。
學校發展的路徑一定是兩個三位一體:第一個是教師、學生、家長,第二個是學校、社會、家庭。
兩個三位一體對學校的教師管理與服務、教學教研、考試反饋、家校互動、學生管理、後勤服務、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待進一步探索。
單就教學教研方面,我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教研方面不僅教研材料要營養化、路徑化,也要在課堂民主的基礎上格式化,同時練習、考試要精準化,補救和反饋要及時化。
總而言之
總而言之,新的教研教學需要教師在對知識的反覆體驗中去教,讓學生在對知識的反覆體驗中去感悟,在對知識的反覆演練中去提高。這樣方可讓知識回歸原點,讓教學重歸體驗,從而喚醒教師的價值感,喚醒學生對知識本真的渴望與追求,讓師生共同成長。
來源:葉高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