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6 來源:教育部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餘文森
中國基礎教育正在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核心素養是課程標準研製(設計)的DNA,是貫穿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也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伴隨著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一場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變革將全面展開。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中國基礎教育不斷地從「物」走向「人」,實現教育回歸到落實立德樹人的軌道上。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上就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知識(雙基)的地位和作用似乎被不斷地弱化,很多人為此提出質疑:知識難道就不是素養了?沒有學科知識哪來學科素養?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知識與素養的關係問題。愛因斯坦曾說過「教育無非是將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後所剩下來的東西」。遺忘掉的東西就是所學的具體知識和內容,而剩下來的就是所謂的正確的價值觀、品格和能力(素養)。
知識是學校教育活動得以展開的一個「阿基米德點」,教學活動離不開知識,教學活動對知識具有絕對的依賴性,沒有了知識,教學活動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無法在真空中產生也無法脫離知識而單獨存在。總之,教學的產生和維持,人的成長和發展,知識都是必不可少的養料。但是,教學決不能止於知識,人的發展更不限於掌握知識,教學的根本目的和人的發展的核心內涵是人的素養的提升,也即,教學是基於知識,通過知識的學習來提升人的素養的一種教育活動。從教育思想的角度講,我們要把「為了知識的教育」轉化成為「通過知識獲得教育」,知識是教育活動中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文化資源和精神養料。「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為什麼而出發」。教學改革必須回到原點、回歸初心,這個原點、這個初心就是人的素養,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這才是教學的本體價值,總之,只有從素養這個角度來重新思考和尋找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才能確保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和深度推進。
核心素養是素養系統中具有根本性和統領性的成分,是人之為人之根之本(「根目錄」),是人各種表現的根本性應由。核心素養是素養系統中具有基礎性的成分,是人進一步成長的基礎和可能,是人進一步成長的內核。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人終身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因、種子和樹根。抓住了核心素養也就抓住了立德樹人的根本,抓住了教育的根本。
學科核心素養既是一門學科對人的核心素養發展的獨特貢獻和作用,又是一門學科獨特教育價值在學生身上的體現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本質觀和學科教育價值觀的反映。通過釐清學科核心素養,清晰地界定和描述本學科對人的發展的價值和意義,體現本學科對學生成長的獨特貢獻,從而使學科教育真正回到服從服務於人的發展的方向和軌道上來。總之,只有抓住學科核心素養,才能抓住學科教育的根本。傳統的學科教育過度地在學科上做文章,學校和教師一直糾結於學科知識的容量(內容的多和少)、難度(內容的深和淺),老師們對所教學科的知識點和訓練點爛熟於心,而對學科的本質和教育價值卻知之甚少,對學生通過本門學科的學習要形成哪些核心素養以及怎樣形成這些素養也不甚了解。這是我們目前高中教育存在的深層次的問題。學科核心素養正是破解這個問題的一把鑰匙。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的靈魂,只有抓住學科核心素養,才能正確地引領學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地發揮學科的育人功能。
核心素養概念和命題的提出具有重要的認識論的意義和價值,它意味者教育思維方式的轉型,可以說,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標準修訂實質是一場課程觀、知識觀、教學觀和學科教育觀的重建。它是對「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時代回應。
聚焦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和學科教育才能找到改革與創新的方向和動力。
(責任編輯:忠建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