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材,創新課堂——她在日積月累的教學中讓核心素養落地

2020-08-19 思維智匯

龐豔輝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走過了11年。接觸思維型教學後,她藉助「學思結合,師生互動」六環節讓地理核心素養切實落地,以培養學生思維方法為目標大膽整合教材。同時,她參與了多項課題研究,以各獎項證明了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獲益匪淺。而在她的引導下,學生課堂表現更為積極,學科素養和能力不斷發展,調查撰寫的地理實踐力微課題成果發表於《地理教育》期刊。

思維智匯特別策劃了「尋道思維型教學之教師篇」系列報導,旨在挖掘學校一線教師與思維型教學相關的事跡,分享思維型教學的典型經驗,讓更多學校、師生從中受益。

本文為「尋道思維型教學之教師篇」系列報導第九篇。

本文共3849字,仔細閱讀需10分鐘

龐豔輝

「人有與生俱來的素質,但通過後期的培養,思維的自我構建與合作構建,還會養成更多的素質,就是國家所提倡的核心素養,也是我們老師要通過每一節課逐步落實的。」這是龐豔輝用三年時間才領會出來的思維課堂的深意。

2009年,龐豔輝入職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下文簡稱呼市十四中),成為一名地理教師。2010年,呼市十四中學落實新課程改革,提出「3+1」教學模式,教師試著把時間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去思考、去動腦。其實,本質就是預留出十分鐘的課堂時間,激發、培養與構建學生的思維。

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著質疑——認為把一堂課分成30分鐘和10分鐘來上,這不算一種教學模式。回顧當時,龐豔輝說:「每一節課都要思考這十分鐘用來培養學生哪一方面的地理思想或能力,但沒有形成一定的操作模式,還是摸石頭過河的過程。」

直至2014年,陝西師範大學胡衛平教授帶領的思維型教學團隊到校指導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基於「3+1」提出「學思結合,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龐豔輝這才對思維課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曾經的質疑不再。她隨後參與了「學思結合,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課題研究團隊,成為地理學科小課題的主持人,用時間培育莘莘學子,以積澱邁上嶄新臺階。

龐豔輝 第一排左起第八位

大膽整合教材,創新課堂教學

龐豔輝認為:「科研的過程就是要摸索,在實踐中去完善,把錯誤的改正,把正確的傳承,才能到最終完善。」

而她在落實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過程中,也正是通過實踐探索,逐漸將「學思結合,師生互動」的六環節合理融入課堂教學中。

在上《水循環》一課時,她將自己與女兒繪製的抗擊疫情手抄報為切入點,結合疫情期間「勤洗手、多喝水、戴口罩」的要求,說明多喝水的益處,從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後,她提出問題:每天都喝水,那麼一杯水從哪裡來,又去向哪裡?從「一杯水的前世今生」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並引出水循環的概念。

接著,她讓學生通過自行繪製水循環過程與環節示意圖的活動,對水循環產生進一步的理解,並從合作交流中結合坎兒井說明人類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運用新疆農業分布於綠洲的原因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最後,她帶領學生們進行總結反思,運用地理整體性思想與綜合思維總結水循環的影響。並從「新疆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這一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學會應用遷移,落實人地協調觀。

這樣的課堂讓學生呈現出了積極的學習狀態,畫圖、講題不在話下,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這也讓龐豔輝更加地珍惜課堂時光。

學生繪製學校平面圖

但要達成這樣的課堂狀態和教學模式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她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打磨。

以前,每到合作交流環節,她總是安排學生直接展開討論,結果就是發現學生存在跑題、思維混亂的現象。綜合分析下來,她認為是缺乏自我探究與思考過程的緣故。因此,現在她注重學生自我反思和總結的作用,總會留出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再進行合作交流。雖然僅僅是2分鐘的時間,但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除了以「學思結合,師生互動」的六環節創新課堂教學外,打破教材、整合教材也是龐豔輝在教學中的大膽嘗試。她認為教材是教學的工具,其內容應該適應學生現有的思維水平,對學生的思維建構有益。因此,她會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材,設計小梯度、小步調的內容引導學生的思維趨於完善。

有時候,她會將不同版本的教材內容綜合運用,以應對本節課教材不適合學生認知的情況。有時候,她甚至不用原有教材,而是基於自己的設計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例如,在上《亞洲分區—南亞》一課時,她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這些問題串聯起一個區域的相關知識點。這實際上是對教材進行的二次加工,利於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區域地理學習方法的回顧

她對教材的靈活運用體現了對學生思維培養的關注。當前,學生在區域地理學習的過程中面臨著初三、高一兩年的空檔期,容易遺忘已學內容。但初中的區域地理知識對高中地理學習而言也十分重要。

面對現實安排和學生地理思維建構之間的矛盾,呼市十四中的地理教研組大膽地把初中的區域地理知識與高中的相結合,在高考考綱的基礎上,用大概念打破原教材的條條框框,利用地理學的大概念以及其他思想和方法來大膽整合、重新設計,得出了具有獨特性的整合教材、繪圖集。

地理教研組編寫的區域地理學案

地理核心素養要滲透到每一節課中

作為一名高中地理教師,龐豔輝曾承擔呼市地區高中地理學科一模、二模試卷的出題任務,也參與過曲一線原創試題的編寫,對地理高考有自己的研究與看法。

從高考試題的三要素——情境、立意、設問來看,近幾年的地理高考試題往往從生產生活中設置情境,立意從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出發,圍繞著地理核心原理與概念設問。

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能夠追本溯源,理解地理學家獲得地理知識的思維與過程。


學生在課堂上討論、講解

地理思想是地理學科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等地理活動中所形成和運用的思想觀念。地理方法是地理學科揭示地理環境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奧秘、獲得新地理知識和地理研究時所運用的獨特的科學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落實地理思想和方法實際上是地理核心素養的實質,而思維型教學理論的目標正是指向核心素養。

龐豔輝基於思維型教學,通過每一節課、每一個內容的相互銜接與滲透,不斷落實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在內的地理核心素養。

在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方面,龐豔輝注重發揮地圖的作用,讓學生能夠運用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來表達與承載地理知識。例如,全球氣候分布與成因是高考中的難點,她就讓學生在理解氣候知識後,自行繪製氣候分布圖。

學生繪製的氣候分布圖

此外,她認為「地理人就應該走到哪,看到哪、學到哪、想到哪,教材中的內容可能沒有我們實地考察得來的感受深刻」。她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她參觀蒙牛工業園區,向蒙牛乳業公司的旅遊接待部進行諮詢和訪談,並將所得內容用作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實踐的一部分,強調要培養學生像地理學者一樣去調查研究。

2019年,龐豔輝和同事帶領學生進行了地理實踐力微課題調查。

她和同事選拔了四名地理成績優異並對地理實踐感興趣的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大召歷史文化旅遊區地理知識,合作設計方案,在大召寺進行問卷調查和遊客訪談。

學生進行實地調查

隨後,四名學生分別運用課件向全班講解地理實踐收穫及心得,並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呼和浩特市大召歷史文化旅遊區遊客來源調查》,發表於《地理教育》期刊。

在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方面,她選擇基於教材,甚至是拋開教材設問的方式,爭取將人地協調觀貫穿每一堂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在上《水循環》一課時,內容涉及到水資源的利用問題,龐豔輝就以新疆地區為例,向學生提問:合理利用水資源,你有哪些措施?從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並形成合理用水、保護自然的觀念。

她還會拋開教材,將自己走過天南海北時的所見所聞融入課堂,讓學生感受人文地理的變遷。她曾將自己參觀姜寨遺址的圖片展示給學生,並從地理學角度提出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聚落周邊挖出深溝的作用,推測當時的生產生活情況。


西安姜寨遺址(左)龐豔輝在新疆開展野外考察(右)

「每一個核心素養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老師踏踏實實地落實到每一節課中,日積月累才能幫助學生形成。」

如今的龐豔輝已在一線任教11年,她帶領著兩個重點班的學生,擔任地理教研組組長以及高三備課組組長。無論是「學思結合,師生互動」六環節的落實,還是大膽整合教材的實踐,抑或是每堂課中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堅持,她都沒落下。
她表示正是因為「心懷感恩,薪火相傳」。

這八個字是她在一線走下去的夢想和理念,既感謝伴她成長的每一個人,又希望將思維方法和思想教授給學生,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十一載春秋,她用了一句話評價:「這麼多年,我挺開心的。」


版權說明:本文為思維智匯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

相關焦點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感悟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 核心素養,落地有聲
    核心素養,落地有聲洋湖中學 王洪建我有幸跟隨縣三名人選團隊來到仰慕已久的浙江大學培訓學習。浙大的校園春色滿園,綠樹成蔭,曲幽通徑。幾天來,先後聆聽了繆水娟教授的報告《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王鶯老師的《深度對話,教育教學的新追求》,龔惠香教授的報告《了解情緒,管理情緒》。專家們的報告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廣度,使我受益匪淺。其中就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給我觸動最大。
  • 創新·升級·賦能 —全國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課堂教學提升專項研討會...
    ,本次會議旨在通過搭建平臺提升小學課堂教學水平,為新時代課堂教學進行創新、升級、賦能。希望通過開展此次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課堂教學研討會,全面落實核心素養至小學課堂教學中。    江西省特級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塗娟老師作《統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如何落地》,「語文要素」,是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塗老師指出教師要有「像專家一樣思考」的意識,嘗試讓自己站在編者的視角來審視教材,適時提問,深度解析,在讀懂編寫意圖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教學研究水平。
  • 陝西師範大學錦園中學雷玉娟:核心素養下對日常教學的反思——讀餘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近日,閱讀了餘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以及鍾啟泉教授的《核心素養與教學改革》,2017年新課改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直指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賦予中學教育如此重要的任務,結合讀書感悟,反覆問自己的問題就是: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具體到歷史學科,應以何種途徑讓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有效滲透,真正落地生根呢?
  • 如何在高中生物課堂作業中體現核心素養要求
    教師在課堂作業的設計中也應服務於這一根本任務和宗旨,通過精心設計,進一步提升課堂作業的有效性,在課堂作業中滲透生物學核心素養,進而推進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課堂作業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與學的成效。課堂作業既可以出質量,也可能成為負擔。
  • 專家研討「英語•學科整合」及核心素養時代的跨學科教育
    來自北京市各區縣的200餘名教研員、學校主管教學主任、英語、科學教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聚焦核心素養培養,整合英語學習和科學學習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創新精神和創新習慣;由生生、師生建立起個性、超越、未來的課程文化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發展需要,鼓勵超越教材,超越課程,超越教師。
  • 著力核心素養 紮根課堂教學——雨花區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理念融入...
    著力核心素養 紮根課堂教學——雨花區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學科課堂教學」課例研修新湖南客戶端6月23日訊 (通訊員 葉蘭)6月18日下午,長沙市雨花區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學科課堂教學」課例研修活動在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開展。
  • 聚焦核心素養 創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學科的核心素養是立德樹人的具體化和細化,明確學生學習課程後要達到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小學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不僅是我們英語教育教學的指導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關鍵字】小學英語學科 聚焦 核心素養 語言能力 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也要跟隨時代不斷進步不斷創新。
  •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2018-01-16 來源:教育部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餘文森  中國基礎教育正在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 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
    高中政治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時事政治的教學,更注重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思想高尚、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才子。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學校課程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於在很多高中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並未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也正因如此,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顯得至關重要。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四川新聞網雅安6月18日訊(張瑜 文/圖)為促進雨城區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實驗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於6月17日開展了「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主題活動。
  • 杭州之約,為成長插上翅膀,重視教學中的六大核心素養
    首先在學習中我們聆聽了繆水娟教授給我們解讀《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在報告中繆教授把核心素養從國際的發展到國內的六大核心素養。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六大核心素養一直是我們學習的內容,但是不夠明確。今天通過繆教授的講解讓我對核心素養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 從「素質」到「素養」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因為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為我國持續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不少教育專家坦陳,這是一次國家層面從「重分數」轉向「重素養」的重要信號。核心素養該是什麼樣子?核心素養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地?
  • 核心素養如何在教學中落實?《新高中優秀教案》帶給你答案!
    (原標題:核心素養如何在教學中落實?《新高中優秀教案》帶給你答案!)與此同時,2019年新教材的使用,使得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也隨之改變。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師的教學要從「教學生知識」轉變為「教學生學會如何學知識」, 學生要從「記中學」到「做中學」甚至「悟中學」。一堂好課不僅要關注教什麼,學什麼,怎麼教,還要關注學生怎麼學,學好了嗎。在此教學環境下,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
  • 餘文森:「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2018-01-16 來源:教育部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餘文森  中國基礎教育正在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 基於教材 整合拓展 提升素養
    王超老師執教的《觀察物體與表面積計算》是跨單元整合內容。從規則物體過渡到不規則物體的表面積,王老師組織學生在獨立嘗試、生生交流中,探索出從觀察物體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思路,拓展了學生數學思維廣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陳金晶老師執教《比的應用》,是將圖形與比例進行了有機整合。
  • 基於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材建構實踐研究活動
    重慶市實驗學校行政工作簡報(第12期) 基於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 教材建構實踐研究活動 2020年10月15日,我校承辦了渝中區初中數學「基於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材建構」實踐研究活動,有幸迎來重慶市渝中區體育運動學校七年級數學教師劉樹華為我們展示課例《整式》認識
  • 武穴教科院魏愛珍:聚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中國新聞365》新聞專欄 田樹兵 胡均星 發自湖北武穴魏愛珍與省教科院專家周詩傑(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梁小華教授(右)在研討活動中聚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教師依託繪本故事、歌謠在趣味中開展語音教學,讓學生樂享語音教學魅力、彰顯課堂活動。
  • 課堂:英語核心素養植根的沃土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以及將核心素養體系落實到各個學科課程教學的學科核心素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確定,需要一個基本環節,即需要探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為英語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可能,因為只有可以落實為課堂教學實踐,方可能真正成為英語課程的學科核心素養。基於筆者對於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理解,在中小學英語課堂的諸多有效傳承與新進嘗試,應有助於英語課堂成為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沃土。
  • 一位教師的創新成長之路:讓思維在課堂與課程中落地生花
    教師是教學成果的直接受益主體。好的教學成果能夠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專業能力的深度發展。作為一項以思維發展與核心素養落地為核心的教學成果,思維型教學理論及實踐體系目前已應用於全國3000多所學校,20多個省市建立起了700多個思維型教學實驗(示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