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之約,為成長插上翅膀,重視教學中的六大核心素養
陽信縣勞店鎮中心小學李佃霞
7月8日,在陳主任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八十餘人到的教師隊伍浩浩蕩蕩來到美麗的城市一杭州。一路上老師們興致高漲的談論著、交談著,對這次培訓充滿了無限的期待。
首先在學習中我們聆聽了繆水娟教授給我們解讀《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教學改革》,在報告中繆教授把核心素養從國際的發展到國內的六大核心素養。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六大核心素養一直是我們學習的內容,但是不夠明確。今天通過繆教授的講解讓我對核心素養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報告中講到六大核心素養應該從課程與教學中逐步滲透,我們必須對核心素養與課程教學的關係有清楚的了解。核心素養是課程變革創新的依據;是學科教學改革的指南;是學生發展的目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引領;同時也是教育質量評價的標尺。既然它們之間關係密切怎樣落實到學校教育中去?要想把核心素養真正落實與教學中,必須還給學生自主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如今的教育形式多數處於以考試成績評價為主,導致教育的片面性,導致教學的知識化傾向。
其實在繆教授的報告中給我觸動最大的課程建設,我校2016年參加市主題式綜合課程改革,在改革中出現了課程改革的迷茫期,通過繆教授對課程整合的分析,讓自己對課程有更清晰的理解。分析課程建設的誤區,確實在現實的課程改革中確實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比如:國家課程的窄化、課程建設的窄化、課程實施的窄化。遇到這樣的問題,我們必須學習課程標準,繆教授建議開學一周必須學習各學科的課程標準,才能讓自己教學遊刃有餘,不至於教學跑偏。
在課程改革中要學會課程適度融合,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這樣的教學讓我震驚,震驚我校的課程整合已經走在了教育的前列。在學習中讓我明白,整合課程要主題式、跨學科、項目化進行整合。主要分為學科間整合、課堂內外整合、學段間整合、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相信學到這些內容一定為我校今後主題式綜合課程奠定基礎。
其次在王鶯老師的《深度對話,教育教育教學的新追求》的學習中,讓我明白學習就是對話的過程。王老師和我們探討何為一節好課,一節好的課標準是什麼?一節好課不主要看時間的把握、課堂的氛圍,而是在這節課中學生有哪些方面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徹底從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變為老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究竟如何帶著學生走向知識,用什麼樣的方法值得研究。
好課的標準首先看能不能好好的把握教材,教師要學會藉助教材到特色、妙處,使得學生得到學科素養及跨學科素養的提升。除了在好課的判斷中讓我受益匪淺以外,王老師的報告讓我明白如何把握教材的精華區,了解教材的認知區,利用好教材的知識經驗區。
除了在專業知識方面讓我觸動以外,他們對待教學的那份執著更加讓我佩服,王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她的成長曆程。
一節課一遍遍打磨,從時間的把握到問題的設計,從教材的理解到學情的分析,從一遍遍用錄音機錄課尋找問題,到一遍遍把課講給家人聽,這種狀態不正我們所欠缺的嗎?
沒有一個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誰的成功道路上沒有汗水與淚水,相信只有自己真正付出過才能品到成功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