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約 16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 分鐘
「
精彩導讀
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學科教學指明了方向,如何將核心素養這一課程觀、教學觀和質量觀落地呢?
」
課程標準轉化為教學目標
是一個系統工程
課程標準提出的核心素養是課程的總目標,它與具體的教學目標之間還有很多小臺階。
這些小臺階是什麼呢?就是這門課程的具體目標、這門課程下不同模塊的具體目標、每個模塊下不同單元的具體目標,以及每個單元下不同課時的具體目標。這些小臺階是從「課程」到「課時」的一系列具體目標。這一系列具體目標構成了落實核心素養的目標系統。
在這個目標系統中,一方面,每一個具體目標都是由核心素養總目標分解來的,每一個具體目標都是與核心素養的總目標有關聯的:或不斷進階,或夯實強化,或持續深入。另一方面,由總目標分解來的各個具體目標,彼此環環相扣,既邊界清晰,又相互關聯,相互作用,一脈相承,共同指向核心素養的總目標。(見圖1–2)
將核心素養轉化為一系列具體目標後,只要系統中的每個具體目標落實到位了,核心素養的總目標也就達成了。核心素養這個總目標的落實不是隨機、隨意,撞運氣式的落實,而是在每節課、每個單元、每個模塊中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系統化的落實。
課程標準轉化為教學目標
是一個複雜過程
將課程標準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教學目標,是系統工程,自然也就決定了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很容易的。它涉及教學最核心的地方,挑戰學科最本質的東西。
要實現這個轉化,教師不僅要對課程標準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還要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研究各種版本的教材,研究教學實施過程、質量評估過程等。因此,這對教師的教育觀、課程觀以及專業能力提出了挑戰。
但這一步是繞不過去的。
首先,教師要系統學習、研究課程標準,特別是「課程的性質」「課程的理念」以及「課程的總目標」部分,深入挖掘課程標準的內涵,領悟課程標準的深刻含義,用課程的總目標統領具體目標,將課程理念貫徹到每個具體目標中。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學科核心素養」。
目前,不同學科的核心素養有的是四條,有的是五條,不論多少條,都是高度概括、比較宏觀的。教師需要思考每條核心素養都包含了什麼內容,可以從哪些維度理解,可以從哪些方面細化。例如,「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是什麼,「科學精神」包含了哪些精神,「科學思維」的具體表現是什麼等。
其次,教師要將這些上位的課程理念、課程性質與學業質量標準、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建立聯繫,找到落實素養目標的載體。
例如,新的課程結構包括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三類,根據學業質量標準的不同水平,可以先將核心素養與具體的課程相結合,在不同的課程中找到核心素養落實的載體,進而再將核心素養與具體的課程內容建立聯繫,為落實核心素養找到具體的內容載體。
最後,教師根據學業質量標準的不同水平,結合學情,將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向一系列目標轉化。即先轉化為這門課程的具體目標;每門課程有不同的模塊,繼而再轉化為每個模塊的具體目標;每個模塊又有不同的單元或主題,可以再將其轉化為單元目標;每個單元需要若干課時完成,最後落實到每個課時的具體目標上。(見圖1–3)
轉化後每一層級的目標,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與學科核心素養高度關聯、高度匹配,而且各級目標之間,環環相扣,一脈相承。此時在不同的學段,核心素養重點落實什麼,落實到什麼程度,都非常清晰。
在實際工作中,目標的分解不一定從上到下逐級進行,可以從任何一個層級開始,然後將其連接起來,形成環環相扣的目標體系。
例如,可以從單元目標開始,向上再匯總成模塊目標,向下分解為課時目標。但不論從哪個層級的目標開始,都要注意這個轉化不是將知識點進行整合,也不是把課程標準與教材內容進行簡單對接,而是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學科大概念的分解和細化。此時的單元也不一定是教材中編寫的單元或章節,而是整體把握學科的關鍵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的重構單元。
文章來源:源創圖書《從教走向學: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王春易等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