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素質」到「素養」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2020-12-25 網易新聞

(原標題:從「素質」到「素養」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2016小學教育巴蜀峰會「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研討會側記

華龍網11月12日8時59分訊(蒲思靜)當今,「核心素養」是教育界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

當然,為什麼會這麼關注?因為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為我國持續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不少教育專家坦陳,這是一次國家層面從「重分數」轉向「重素養」的重要信號。

核心素養該是什麼樣子?核心素養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地?本著開放的情懷、研究的精神,11月11日—12日,2016小學教育巴蜀峰會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研討會由《人民教育》重磅推出,在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拉開帷幕。

來自「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核心成員、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國培計劃」名校長領航班、全國知名教育專家教授,以及京、蘇、臺等地一線知名校長,通過主題報告、課堂展示、工作坊研討、沙龍對話、觀點分享等方式,解讀、回答、交流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學校實踐的可能性路徑,直指小學教育核心素養如何「落地」,核心素養如何融入課堂教學?核心素養要體現怎樣的育人目標?真實面對一線教師的諸多困惑,專家學者齊聚巴蜀展開激烈的思想交鋒,探尋核心素養落地的共識與力量。

此外,對於如何全面理解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教育啟示?如何正確認識核心素養與中國教育傳統之間的系列關係?一線學校實現核心素養轉化和落地的路徑有哪些?如何從核心素養的維度來整體規劃、推動學校教育的變革,逐漸形成新的育人模式和學校生態……一系列問題串,都能在此次峰會中找尋到相應答案或參照。

《人民教育》雜誌社總編餘慧娟 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院長毛亞慶為馬宏授牌 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現場重磅:

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全國首所實踐基地落戶巴蜀

11日上午,由《人民教育》雜誌社、渝中區教育委員會主辦,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渝中區區委、區政府、重慶市教委、重慶市教育學會指導,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重慶市巴蜀教育集團承擔的2016小學教育巴蜀峰會「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研討會在重慶巴蜀小學拉開帷幕。

令人期待的是,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的第一所實踐培訓基地正式落戶巴蜀小學,並舉行了隆重的授牌儀式。某種意義而言也是對巴蜀小學紮實踐行「教育是做的哲學」的全面認可。

據了解,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旨在創新培訓機制模式、引領校長專業發展、推動學校內涵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致力將中心建設成教育管理幹部、校長的家園,卓越管理者和名校長成長的搖籃,教育知識生產與轉化的孵化器,中國教育幹部專業發展與培訓政策的智庫,教育培訓理論研究與實踐的創新者,教育管理智慧共享及中外教育交流的平臺,世界知名、國際一流的職後教育管理人才培養機構的聯合體。

那麼,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培訓學院實踐培訓基地為何對巴蜀小學「青睞有加」?

對此,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院長、北師大教育學部副部長、教授毛亞慶坦陳,巴蜀小學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都讓其倍感「震撼」。一所小學從建校之初,就追問「教育有無成功的一天」,一直到近年來的巴蜀路徑探索,無不說明學校真正通過紮實實踐在發揚文化、扶植思想,以主動積極的探索來對基礎教育規律與改革做出回應與回答。

據悉,實踐培訓基地運營後,將緊緊圍繞著國家總綱式的核心素養框架,結合本地高位發展的教育實際,為區域小學校長、教育專家、一線教師等提供學術、思想和智力支撐,共同促進教育教學和區域教改的全面提升,為基礎教育的全面彰顯獨到價值引領。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邱可,重慶市教育學會會長鍾燕,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宋乃慶,渝中區人大副主任曾君嶽,渝中區人民政府區長喬宏,重慶市渝中區政協副主席戴啟常,渝中區教委主任唐點權等共同出席了授牌儀式。

重慶巴蜀小學教師徐穎執教《頤和園》 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北京史家小學英語教師王國玲執教《go shopping》 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課堂變革:

由「教書」到「教人」語文課堂這樣上

「喜歡旅行嗎?去過哪些地方?」「知道頤和園的由來嗎?」「慈禧太后和頤和園有什麼關係?」……種種充滿魔力的問題使孩子們興致盎然,紛紛舉手、侃侃而談。

11日下午,執教《頤和園》一課的徐穎老師這樣緩緩導入課文,打開一扇了解祖國文明的窗口。

按移步換景的遊覽順序,重抓景物特點,徐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走進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在簡潔準確的課文語言中欣賞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讚美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幹,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徐穎老師針對示範課的課堂模式和教學環節進行解讀時提到:「根據文本特點和中年級學生邊讀書邊想像的讀書要求,及學習作者表達方法的習作要求,我力求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思路,讓教學走兩個來回。讓學生隨著文字移步換景,抓住重點詞句邊讀邊想像,把書讀厚,體會頤和園豐富的人文內涵。反過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從不同角度欣賞到的不同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簡潔準確的表達方式,從而有效地學習遊記的寫法。」

對於徐穎而言,這堂課陪她已度過了8年時光。8年磨一課,對於一名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來說,即使不帶課本,也能讓知識點的遷移「灌輸」到學生腦海。但是,徐穎和語文學科組沒有滿足這一最低「目標」,而是立足學科言語,注重素養落地,讓語文課堂因需而設,因生而動,因律而美。最大限度地語文素養和全人發展,逐步實現由「教書」到「育人」的過渡,走向由課程執行者向課程設計開發者的轉變。

此次2016巴蜀峰會,來自北京市史家小學英語教師王國玲,重慶巴蜀小學教師馬洪磊、石禹、郭靜、丁成浩等兩所承辦學校的骨幹教師,通過語文、英語、美術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課堂展示,讓與會嘉賓實地感觸來自一線學校面對核心素養的課堂變革。

巴蜀小學黨委書記、校長馬宏闡釋《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校本表達:

巴蜀核心素養內涵與學校實踐路徑

除了語文學科組徐穎,在六個教研工作坊中,更有來自巴蜀小學的優秀團隊,從「團隊研究」和「教師成長」兩個維度,呈現巴蜀小學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教學研究現場及成果。

教師是推動課堂變革與核心素養落地的決定因素與最大力量。在學校豐富多彩的教師成長工作坊中,巴蜀推出了一批能代言巴蜀課程研發能力的教師和課程產品,從團隊共進與個人成長兩個維度,呈現巴蜀小學的課程研發與課堂實踐,以及這樣的在研究狀態下激情工作的「學習共同體」,對團隊建設的推進與教師個人成長的助力。

11號上午,巴蜀小學黨委書記、校長馬宏以《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為題做了巴蜀小學律動教育實踐報告,通過「讀懂學校」、「讀懂學生」兩個方面,解讀了核心素養的巴蜀理解,並系統闡述了巴蜀將「自下而上的實踐探索」與「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緊密結合,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推動課堂教學變革的研究路徑。

馬宏表示,核心素養是一個整體,通過三類課程、小中大三種課堂形態來系統規劃、具體實施。並以選點突破為策略,安靜務實地尋找核心素養的支撐力量、牽引力量、導向力量。它不是高大上的追求,也不是全盤推翻的片面否定,而是立足於巴蜀八十多年的文化積澱與傳承發揚的與時俱進。

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為此,學校形成推動核心素養落地的「一二三」路線圖。在對核心素養的價值有了清晰認識之後,明確如何真轉化才是關鍵。學校組建了核心的研究團隊,15個律動研究室,以工作坊的形式開展每周的常態調研,展開頭腦風暴,梳理真問題,共商決策路。並保持定力、認準方向,在教師隊伍中強調目標意識和綜合意識。依託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評價導向來找到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為此,學校用「做的哲學」作為價值導向,不斷實踐,主動反思,讓課程與兒童生活、兒童心靈、兒童發展一起律動,讓課堂教學的變革成為了核心素養在巴蜀小學落地的載體、方式和力量。

北師大毛亞慶教授講述「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師保國解讀「核心素養」 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陳志偉講話 重慶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

現場激辯:

專家縱論核心素養校本轉化和培養探索路徑

課堂是國內外基礎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載體。

在11日上午峰會中,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陳志偉,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北師大校長培訓學院院長、北師大教育學部副部長、教授毛亞慶,人民教育雜誌社總編餘慧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核心成員,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師保國等專家,針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教學及教師成長、內涵建設等前沿話題進行解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陳志偉認為,研究核心素養,研究學科素養,研究核心素養在學校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轉化與落實,是指向未來課程改革、學校發展的重要課題。

同時,陳志偉認為,核心素養不是脫離教育傳統的舶來品,而是中國本土文化傳承和創新的結果。並坦陳史家小學、巴蜀小學這些國內名校在這些方面的研究已經取得初步的成效。他們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完全可以成為其他學校學習的路徑和參照。

而毛亞慶教授,則從「核心素養與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方面進行解讀,並認為,老師對核心素養要有自己的定力與定位,不是讓別人來「教我」,更多的是「我自己來」,自己要主動把主體彰顯,並通過教師的共同學習與理性反思實現專業成長。

師保國則從歷史的緯度,全面解析核心素養的價值意義,並認為,核心素養試圖在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學校教育,應該培養什麼樣的人?特別是從國家教育的角度,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新要求。

在12日上午,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團總校長王歡,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校長姚虎雄 ,臺灣新北市南勢國立小學校長蔡明貴等,將結合學校實踐就核心素養等相關議題展開了現場分享。

成尚榮、宋乃慶、餘慧娟、唐點權等專家和領導傾情主持、睿智點評,國內一線名師、名家、教研員,針對核心素養展開沙龍研討,在激辯與智慧分享中,共尋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原標題:從「素質」到「素養」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本文來源:華龍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學前教育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重慶市沙坪垻區實驗幼兒...
    為此,兩個讀懂,從「讀懂兒童」出發,立足「讀懂幼兒園」,這是指導沙實幼愛雅課程改革實踐的原則,是幼兒園堅持、堅守的力量。三問沙實幼:落地核心素養的行動策略是什麼?學前教育如何落地「核心素養」並無現成經驗可循。沙實幼給出了自己的方案。
  • 核心素養,落地有聲
    核心素養,落地有聲洋湖中學 王洪建我有幸跟隨縣三名人選團隊來到仰慕已久的浙江大學培訓學習。浙大的校園春色滿園,綠樹成蔭,曲幽通徑。幾天來,先後聆聽了繆水娟教授的報告《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王鶯老師的《深度對話,教育教學的新追求》,龔惠香教授的報告《了解情緒,管理情緒》。專家們的報告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廣度,使我受益匪淺。其中就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給我觸動最大。
  • 從「教書」到「教人」 看看巴蜀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
    徐穎執教《頤和園》 巴蜀小學供圖 華龍網發2016小學教育巴蜀峰會「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之語文學科組教研活動側記    華龍網11月13日11時20分訊(蒲思靜)核心素養該是什麼樣子?核心素養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落地?本著開放的情懷、研究的精神,11月11日—12日,2016小學教育巴蜀峰會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變革研討會由《人民教育》重磅推出,在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拉開帷幕。
  • 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是從這些特點與需求出發,尋找、明晰「核心」素養,以引導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方向、特點,形成中國風格。    2、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特點何在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於素質教育,又是素質教育的提升與超越。
  • 張國卿:尋求學生核心素養落地良方
    這還得從他「死磕」學生核心素養落地講起。發展核心素養,解開辦學困惑2010年,張國卿任幸福南路小學校長。2015年,學校與周邊兩所小學組建「幸福南路小學教育聯盟」,張國卿任聯盟總校長。在一切井然有序發展的過程中,他卻始終隱約覺得被一股什麼力量牽著鼻子走,「有一種隨波逐流的感覺」。
  • 專家領航,同研共創,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11月6日下午,迎澤區濱河小學召開青年教師關於學科素養培訓活動,由該校語文高段團隊主管於磊老師為青年教師們做了一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講座。
  • 核心素養:開啟素質教育新階段
    我們該如何認識制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意義,如何把握核心素養的精神實質,又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踐行核心素養的理念?我們該如何認識制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意義,如何把握核心素養的精神實質,又如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踐行核心素養的理念?
  •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發布: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原標題: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 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原標題:核心素養,如何培養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布後,有關核心素養的意義、實施路徑成為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焦點。
  • 核心素養的核心
    當下,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深刻理解,更準確地把握核心素養的根本要義、主要精神和基本要求等,端正課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方向,從存在的問題出發,研究和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載體、途徑、方式等,以核心素養引領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的深化,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需要討論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或意見,使之日臻完善。這應是我們對待核心素養的積極態度。
  • 濟南市中區教育系統領導幹部會開班,暢談「核心素養落地」
    本次會議以「學生核心素養如何落地」為主題,旨在引導市中區教體系統廣大幹部教師聚焦「核心素養落地」這一核心話題,將視野放在孩子長遠發展上,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市中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人本——核心素養的「核心」
    這位常年奔赴全國各地取經的管理者早已習慣了氣溫的忽冷忽熱,他渴望在不同的會議上了解到最新的課改動態,尤其是12月1日在鄭州舉行的第五屆全國中小學課堂教學創新成果博覽會。「每次都有不同的驚喜,專家關於核心素養的個人解讀讓我記憶深刻,也啟迪頗多。」在聽完第一天的會議後屈寶峰說。
  • 從素質教育到核心素養:教育進入3.0時代
    核心素養的來龍去脈    回顧我國教育改革的過程,不難發現,從素質教育到課程改革,再到深化課改的核心素養,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是一脈相承的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    1999年6月15—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 銅川市耀州中學教師付偉:從學科核心素養到核心素養
    從「素養」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到「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再到「素養」。這一條路是一條先認知、再學習、然後培育、最後養成的路。讀這本書之前,關於「素養」和「素質」我也迷惑過,我很喜歡愛因斯坦對於素質的解釋:當我們把學校裡學習的知識都忘掉後,剩下來的就是素質:而素養卻是由訓練和實踐獲得的一種道德修養。
  • 如何讓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學生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緊扣關鍵品質和關鍵能力。那麼,核心素養到底具有什麼樣的內涵?陶西平:核心素養是對中國所有學生的共同素養要求,同時受後天影響,人的核心素養結構和水平也會呈現不同的個性特點。除此之外,核心素養還具有基礎性、關鍵性、生發性特點。劉長銘: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超越學科的概念,包括知識、能力、態度、品格、人格等。
  • 教研推動核心素養「接地氣」
    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公布,中國式優秀學生形象從原來的「三好學生」具化為全面發展的人:兼具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等方面素養,同時把國家、人民、民族裝在心中,中國的教育也正式走入「素養革命」時代。作為教研部門,如何以專業而又「接地氣」的方式推動這場「素養革命」呢?
  • 核心素養:素質教育再出發的起點
    原標題:核心素養:素質教育再出發的起點  「核心素養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教育模式取代知識傳授體系,這將是素質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意義深遠。」   再認識:如何將「素質」具體化   素質教育到底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素質?長期以來,只有方向,沒有明確的具體化的內容。這種理論上的「模糊」,既給基層實踐者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間,但另一方面,也讓中小學校長、教師感到迷茫。
  • 從課程入手落實核心素養
    談核心素養,我們首先要知道核心素養是什麼,為什麼提核心素養,還應該知道如何去做。什麼是核心素養?一個宗旨、三個模塊、六個素養和十八個要點。無論有多少個方面,最終落實就是一個目標、一個宗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與我們整個教育教學目標完全一致。
  • 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迫在眉睫
    人民網深圳11月23日電(袁儷芸)11月23日,「走向核心素養的初中教育變革」學術論壇在深圳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線教師就「核心素養時代的學校變革」「如何讓核心素養及時落地」等話題進行交流。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整體變革如何實現
    近十幾年來,核心素養的教育與測評日益引起全球的關注,甚至成為許多國家或地區制定教育政策、開展教育改革的基礎。核心素養如何落地,學校如何以此為依據推進改革。11月20日,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眾多與會者在「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校整體變革」主題論壇上,分享學校如何基於核心素養進行改革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