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素質教育到核心素養:教育進入3.0時代

2020-12-17 龍泉新聞網

    在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的雅,回到她的初中母校——龍泉二中,與學弟學妹說,她最要感恩的是母校,老師不僅引導她打下了堅實的文化基礎,而且為她提供了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的空間,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
    近日,筆者搜索「核心素養」的條目,百度上的數字高約240萬,中國知網顯示約100萬條結果。剛剛過去的2016年,學術界和學校層面都紛紛聚焦「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為什麼這麼熱呢?因為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未來走向。

核心素養的來龍去脈

    回顧我國教育改革的過程,不難發現,從素質教育到課程改革,再到深化課改的核心素養,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是一脈相承的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
    1999年6月15—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此次會議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分析了面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形勢,闡述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之後的工作任務。此後,素質教育在全國普遍實施。同一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著手調查研究,組織全國高層次專家進行了頂層設計。
    2001年開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國家級實驗在全國38個縣、區進行,分層推進,滾動發展,旨在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以課程改革為核心帶動人才培養環節的一系列變革。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研究制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把核心素養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發布,這項歷時三年權威出爐的研究成果,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表現、落實途徑等做了詳細闡釋。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核心素養總體框架引發了社會高度關注,也拉開了從文件到實施的序幕。
    從素質教育到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再到核心素養,都體現了教育改革的國家意志。華東師範大學崔允漷教授指出,我們的傳統是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又提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打個比方,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
    也許你讀過《南方周末》2016年1月發表的一篇文章《核心素養:素質教育的新起點——從「屠呦呦是誰」說起》。文中列舉了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事例:2015年秋天,美國的一群中學生到上海進行為期一個月「訪學」。上海接受任務的學校立即安排班級,並拿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可美國學生卻直奔當地的社區、農村、企業,興致勃勃進行實地調研。據說,美國、日本等國家的中學,每學年都有這樣的「課程」,要求學生前往世界各地的代表性城市去「遊學」。因此,通俗點說,核心素養就是「知識+能力+情商」的集合體,且超越學科範疇,並需用人類最前沿的科普性知識,不時予以淬鍊與激活。總之,核心素養就是一個學生最有用的基礎素養,所謂「做什麼都離不開」,它能深刻影響甚至決定一個人的格局與發展。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國家督學張緒培則更加通俗地解釋了核心素養。他說,今天孩子在課堂裡學化學,不是讓他成為化學家,因為這畢竟是極個別人的事。我們關注的是,畢業以後,作為一個公民,學過化學和沒學過化學有什麼差異?化學能留給他終身受用的東西是什麼?這就是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學校在行動

    有專家認為,在教育3.0版本下,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發、課程標準的修訂與學校實踐需要並行。筆者非常贊同這個觀點。北京師範大學李曉東副教授認為:「當前的核心素養建構,先確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頂層設計,在此基礎上提出各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再將這些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具體化為學科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李曉東的這個思路非常清晰,其實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課程、教材的改革都離不開學校的實踐。只有無數的學校實踐,才能為頂層設計和課程、教材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據。
    筆者就核心素養問題走訪了我市某校教務處主任吳先生。他說,讓他感受至深的是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俞敏洪的一段話:我們一天到晚讓孩子考高分,每天不斷學習,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如果我們真的把孩子的核心素養提高了,孩子的學習分數其實根本不是問題。如果真的把孩子的核心素養提高了,孩子不光高考不成問題,有可能在自己身上一輩子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發動機。
    吳先生是課程改革的積極推進者,他詳細介紹了所在學校的課程改革情況。他說,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當下的「核心素養」,儘管育人的「參照」在不斷變化,但教育規律和學生的成長規律卻是不變的,學校的課程改革一定要遵循這些規律。鑑於對這些規律的尊重,學校從四個方面著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是圍繞核心素養開發拓展性課程體系。學校將信息素養、創業能力和公民素養等跨學科核心素養整合到多門課程中。跨學科素養的課程形態趨向於多樣化,可以以獨立學科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作為更廣泛的課程或學習領域的一部分,還可以貫穿於整個課程體系,由全體任課教師負責。學校在開發拓展性課程時,強調課程的整體性,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以整體性之課程培育整體性之素養。
    二是圍繞核心素養改進教學方法。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是難以培育出核心素養的。力圖做到教學設計與課程相匹配,由教師引導轉向學生獨立應用、說明和解釋,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者為中心,參照每個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滿足他們獨特的需要,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為此,學校應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須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讓學生學會發現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三是提升教師素質,這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教師必須具備必要的專業素養。為此,學校加強教師培訓。使教師具備必需的技能和資源,以便能夠培養學生的「21世紀素養」。
    四是通過評價改革推進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學校嘗試評價重點由分科知識的評價轉向基於核心素養領域的評價,追求評價方法技術多元化。學校在思考如何將學生核心素養評價體系的建構、實施,和當前的課程與教學體系、評價體系、標準體系進行深度整合。

相關焦點

  • PISA測驗最新結果中國斬獲第一,中國教育進入3.0核心素養時代
    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發展均衡,基礎教育的素質高於他國學生。PISA測驗的發起源自於OECD於1997年啟動21世紀核心素養框架的研製工作。參加PISA測試的(地區)能夠在相同的標準下,更加客觀地認識自身的教育發展現狀,也很能實際的了解到各國的教育發展現況。OECD對素養教育的研究權威性及PISA測驗的公正性,各國以此作為教育改革的依據。
  • 核心素養:開啟素質教育新階段
    核心素養:開啟素質教育新階段 2016年05月18日 09:15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成尚榮 字號 內容摘要:編制按今年三月,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向社會發布
  • 構建英語行為素養體系中國素質英語教育全面進入「3.1PDCA時代」
    隨著網際網路知識大潮衝擊下引發的學習渠道多元化、學習情境豐富化、學習效率高能化的教育變革,中國素質英語教育的創新先行者和標準引領者——韋思蔚萊從捕捉並確定兒童語言學習黃金期為英語課程研發依據,從抓住兒童語言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關鍵期為英語課程研發體系,形成了「行為素養英語課程」的全新理念和課程架構,引領中國素質英語教育全面進入「3.1PDCA時代」。
  • 核心素養:素質教育再出發的起點
    原標題:核心素養:素質教育再出發的起點  「核心素養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核心素養教育模式取代知識傳授體系,這將是素質教育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意義深遠。」   ■本報記者 汪瑞林   「素質教育不是一個新話題,素質教育的概念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至今已近30年,為何今天又來討論素質教育?因為基礎教育改革走到今天,到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需要我們對素質教育的諸多問題進行再認識、再實踐。」
  •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教育改革與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其中關於素質教育的論述,從新的高度,又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教育本質,廓清了許多關係,澄明了教育改革的價值方向和根本任務,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指針。其一,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要堅定不疑地實施素質教育。
  • 構建全新體系 中國素質英語教育全面進入「3.1PDCA時代」
    進入21世紀20年代,隨著學科知識飛速更新和迭代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引發的學習渠道多元化、學習情境豐富化、學習效率高能化的教育變革,作為中國素質英語教育的創新先行者和標準引領者,韋思蔚萊旗下素質英語品牌——韋思國際英語從捕捉並確定兒童語言學習黃金期為英語課程研發依據,從抓住兒童語言學習和行為習慣養成關鍵期為英語課程研發體系,形成了「行為素養英語課程」的全新理念和課程架構
  • 核心素養:素質教育的新起點從「屠呦呦是誰」說起
    儘快鎖定「核心素養」實際上,學生求學時間有限,該教什麼,該學什麼,尤其在信息化如此強勢的時代,的確要與時俱進。現在國際上流行一個新概念,叫「核心素養」,許多國家已著手研究,中國教育部2015年也出臺有關文件。這就意味著在當今「百度一下」的時代,與即將到來的「讓機器人去幹」的時代,「人才」需重新定義。
  • 教育熱點 | 核心素養是什麼,如何培養?
    2011華南師範大學2018重慶師範大學2019上海師範大學……核心素養是各大高校常考的知識點。今天的分享只有一個目的——假如考到,希望能給大家增加一些答題的語料和角度。一起來學習吧!打個比方,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
  • 謝大海: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內容的進一步梳理和明晰
    謝大海:對核心素養進行這樣一個基礎教育的定位,是有價值的,從提出素質教育到今天把素質教育的內容進行了梳理,進行了明晰,對於基礎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以及對素質的認識都清晰了。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對於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通過提出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為此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目標更加明確了,更明白了,我們搞這項活動目的是什麼,是基於哪方面的認識,這些對於學校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 未來教育,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陳如平:提及學生核心素養,我們要思考:到底要發展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和素質?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談到:教育應該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應該使每個人藉助青少年時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種獨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以及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
  • 新時代中學思政課教師的核心素養
    關於新時代·新時代所處的歷史方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了新階段。·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時代。新時代下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
  • 銅川市耀州中學教師付偉:從學科核心素養到核心素養
    從「素養」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到「高中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再到「素養」。這一條路是一條先認知、再學習、然後培育、最後養成的路。如果關於「核心素養」的認知我們還僅僅停留在「要變教案上的三維目標為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目標」、抑或是「課堂小結部分必須加上本節課培養了哪些學科核心素養」,再或者「核心素養」只是自己並未與教學時代脫節的證明而已。這樣的淺薄的認知必然會成為日後教育教學的「掣肘」。
  • 從「素質」到「素養」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原標題:從「素質」到「素養」 如何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力量)
  • 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與三維目標、與課程改革的關係都在這裡了關注
    在根本價值取向上,「核心素養」這一提法與我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倡導的「素質教育」有著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上世紀80年代末提出的素質教育旨在改變當時過分強調「智育唯一、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弊病,促進育人模式的轉型。
  • 論STEAM教育與核心素養的對接
    「如果某種特定的文化僅僅從另一種文化中吸收一些特殊的材料,而沒有把握它的核心實質和本真形式的意願或能力,那麼二者間富於成果的相互作用和滲透就不會真正實現,充其量不過是在表面上借取一些個別因素,但是這些因素不可能轉化成真正的生成能力或動力。」[
  • 「核心素養」的教育隱喻
    首先,「核心素養」的界定、選擇、落實依然是相當老套的「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與「核心素養」教育思想中的其它主張有矛盾之處。無論是OECD、歐盟還是我們國家,「核心素養」的界定與選擇雖然是基於研究的,但依然都是「專家話語」、「精英話語」,體現的是專家與精英對現實社會的理解。對於什麼是最重要的素養或勝任力,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定義和選擇。
  • 教育家柳斌:核心素養更為核心的是品德教育
    中國網訊(記者 王曉霞)11月6日,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16中國教育明德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國家教育委員會原副主任柳斌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表示:核心素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更為核心的是品德素養。
  • 核心素養時代,如何用思維變革我們的教育
    10月18日—10月20日, 由陝西師範大學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陝西師範大學分中心聯合主辦的「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暨思維型教學優質課展示」在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舉行。針對上述問題,十餘名教育部重點高校、滬杭教研室的頂尖教育專家,全國二十多位知名中小學校長,以及近千位教育人齊聚現場,共話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程與教學變革。
  • 聚焦核心素養 凸顯時代命題
    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及部分地理、思想政治、歷史一線教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高考文綜試題充分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調把學科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要求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歷史:激揚家國情懷,傳承時代精神「如何體現新時代素質教育的定位,如何在堅持立德樹人的前提下拓展高考的功能,是人們對2018年高考文綜試題的普遍期待。」山東濟寧市第一中學正高級歷史教師李成順說,2018年高考文綜Ⅰ卷的歷史試題,細細品味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 丁奕然、呂立傑、任小文 | 朱正威生物教育思想的時代迴響——兼論對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啟示
    從中還可以發現,朱先生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育過程,更應當是以多種教學活動改善學生思維、促進生活應用與培養合作意識的過程。這與當下以創新為指向的「智慧的腦」和以合作為指向的「溫暖的心」兩大關鍵核心素養的論述不謀而合[3]。該教育觀的生成也並非偶然,其是長期受我國學科教育時代變遷影響而不斷完善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