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華南師範大學
2018重慶師範大學
2019上海師範大學
……
核心素養是各大高校常考的知識點。
今天的分享只有一個目的——假如考到,希望能給大家增加一些答題的語料和角度。
一起來學習吧!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由三個方面、六個要素和十八個基本點構成。
其核心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那麼全面發展模式需要奠定具有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的文化基礎,形成學會學習、健康生活的自主發展能力,以及構建具有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的社會參與意識。
如果說核心素養由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關鍵能力構成的話,那便是教會學生做人、做事。
育人發生在哪裡?
育人發生在課堂,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場域,是實化、細化、具體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的核心環節。
學科育人目標需要以具體的學科核心內容和學科核心活動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來實現。
與此同時,整個課程目標從過去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轉向了學科的核心素養,關注學科的育人價值,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關注核心素養的落地。
那麼對於知識的獲取梳理、概括整合、比較評價、分析等一系列的思維加工活動,都是生成文化意識,形成正確的認知態度和價值取向的過程,所以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圍繞著意義探究,必然是文化思維的整合發展。
在整個發展過程當中,學習能力,也就是學習策略是重力,能幫助我們更好、更有效地獲取知識,形成態度和價值觀。
三、在當下提及核心素養的意義是什麼?核心素養與以往我們提出的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又有著怎樣的邏輯關係?
在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崔允漷教授看來,我們的傳統是重視「雙基」,即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後來又提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是從教書走向育人這一過程的不同階段。
打個比方,落實「雙基」是課程目標1.0版,三維目標是2.0版,核心素養就是3.0版。
值得關注的是,核心素養的提出,將會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改變教育領域內依然大量存在的「唯分數論」的現象。
「近年來,素質教育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仍存在課程教材的系統性、適應性不強,課程體系評價標準不明確,高校、中小學課程目標有機銜接不夠,部分學科內容交叉重複等問題。」
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副司長申繼亮介紹,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以核心素養為綱,通過各部門協同配合,從整體上推動各教育環節深層次的改革。
明確核心素養,一方面可通過引領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改變當前存在的「知識本位」現象,一方面可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激勵學生朝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許多深入在教育與教學改革一線的老師都會有類似感受:一方面,廣大教師在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而努力,可另一方面,在實踐過程中,依然存在唯分數論、過度關注升學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缺乏等問題。
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二者之間似乎存在一個較大的落差,讓教育改革的推進,如素質教育、減負、綜合素質評價、教學的個性化等步履艱難。
縮小乃至消除這個落差,讓黨的教育方針一以貫之於教育教學實踐中,貫穿到學生的實際獲得中,也成為一個重要且亟待破解的難題。
核心素養的提出,正是希望在高位的教育方針和具體的教育實踐之間,搭建一個橋梁,使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時刻將自己的教育教學與核心素養相對照,使得教育評價始終在一個科學、理性的軌道中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