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熱點】數學核心素養指標之反思

2021-03-01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

數學核心素養指標之反思

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何小亞

摘要:對六條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反思,給出反思結論,提出三個反思問題和四個反思方向,最後給出修訂的數學核心素養框架。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反思;數學化;數學推理;數學思想

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按照內涵、價值和表現的框架,給出的高中數學核心素養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像、數據分析。[1](以下簡稱「六核」)。下面,首先對「六核」的具體內容(斜體文字部分)逐條進行分析反思,然後提出三個反思問題,最後給出四個反思方向和數學核心素養框架。

1.對「六核」的逐條反思

1.1 數學抽象

數學抽象是指捨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屬性,得到數學研究對象的思維過程。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並且用數學符號或者數學術語予以表徵。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徵,貫穿在數學的產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抽象使得數學成為高度概括、表達準確、結論一般、有序多級的系統。……

反思1:只捨去「物理屬性」,不捨去「社會屬性」「形式屬性」?應該是「具體屬性」.

反思2:「表徵」應改為「表示」,如此更通俗易懂,也更準確。表徵(representation)是教育心理學的術語,是認知者在腦中重新表示反映——再表示的意思。

反思3: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已經屬於純數學世界的內容,由兩者抽象出數學概念及關係就是Freudenthal所說的垂直數學化,即數學世界內部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指的是從真實世界得出數學原理結構,是由真實世界到數學世界的水平數學化之一,但卻少了另一種更基礎的水平數學化:由真實世界抽象出數量、圖形、概念等數學模式。例如:實際問題→莖葉圖;力→向量;力的分解合成→向量的分解合成。

反思4:抽象是數學的特點之一,但不是數學所特有的。邏輯學、哲學、文學、藝術中的「抽象」俯拾皆是。浙江大學120周年校慶通告你讀懂了多少?「庠序」「緝熙」「黽勉」不抽象嗎?畢卡索的畫不抽象嗎?

概括性才是數學更本質的特點。抽象是過程手段,是概括的基礎,而概括才是最終的目的.理解數學概念、原理的本質不是理解抽象性,而是理解數學概念、原理的概括性或者說「通殺性」!

反思5:「數學抽象」是一種提煉抽取數學對象的手段,把它作為一種數學思想恰當嗎?請問國際上有哪一本專著、論文把數學抽象作為數學思想之一?從定義所闡述的內容看,「數學抽象」實際上就是數學家、數學教育家Freudenthal早已提出的「數學化」的部分內容。

數學化(mathematization)是整理現實性的過程,它包括數學家的全部組織活動,比如公理化(axiomatization)、形式化(formalization)、圖式化(schematization)、建模(modeling),以及數學內部由低級向高級的推動過程[2]p42-50.這裡的「現實性(reality)」是指真實世界(real-world)和數學世界(math-word)的總和,不能望文生義地理解為真實世界、現實世界.

公理化(axiomatization)是指從少數不加定義的原始概念和不加證明的公理出發,運用邏輯推理規則把一門學科建立成為演繹系統的過程.

形式化(formalization)是指「用日益有效的符號對語言的整理、修正和轉化的過程.」 而關於圖式化,Freudenthal在介紹完公理化、形式化後,是這樣形容的:「人們早已習慣於把經歷和行為示範性地推廣,從中抽象出定律和規則.形成與現實的體系相吻合的圖式.最後一步就是圖式化,它和公理化、形式化相對應,尤其是當考慮的是內容而不是抽象的形式或語言的時候.」 [2] P43.因此,可以認為,圖式化就是形式內容的內化過程,其結果是一種心理意義,即心理結構.

建模(modeling)是數學化的一個方面,在Freudenthal的術語觀中,模型是不可缺少的一種中介,建模就是用模型把複雜的現實或理論來理想化或簡單化,從而更易於進行形式的數學處理[3] P47.

數學化被分成兩種:一是水平數學化(horizontalmathematization),即從生活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等數學模式的過程,是從「生活世界」到「數學世界」的轉化過程.二是垂直數學化(vertical mathematization):即從現有的數學世界中抽象概括出更高級的數學模式的過程,是從低層數學到高層數學的過程.

國內外同行早已認同了Freudenthal的觀點:學數學就是學習數學化,教數學就是教數學化。數學化的學習就是學習數學化的過程,即學習如何進行公理化、形式化、圖式化、模型化,以及學習在數學內部由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過程.

結論:基於尊重智慧財產權以及與國際接軌的要求,「數學化」應作為數學核心素養之一,而不是「數學抽象」。

1.2 邏輯推理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依據邏輯規則推出一個命題的思維過程。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歸納、類比;一類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繹。   ……

反思1:

邏輯推理是演繹推理的另一種說法,怎麼能把從特殊到一般的合情推理當成演繹推理呢?歸納有兩種,一是完全歸納,屬於演繹推理;二是不完全歸納,屬於合情推理。為什麼把數學創造中最重要的直覺、想像這兩大合情推理的形式丟掉了,邏輯依據是什麼?

反思2:

為什麼不和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對「推理」的劃分標準統一?為什麼要另立標準?George Polya已經為我們清清楚楚界定區分了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合情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為什麼不與國際接軌,反而錯誤地界定邏輯推理?

邏輯推理不是數學所特有的。不用說邏輯學和哲學,就說文學,中文系的學生誰不知道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數學系有幾個學生知道呢?在舊課程之下,中國學生為什麼創造性不行,根本原因是我們的課程、教學重視演繹推理忽視合情推理。「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靠的不是邏輯推理,而是合情推理,邏輯推理則只是真理在手後的論證.」[3]

結論:數學推理才是數學的核心素養之一。

何小亞(2015):數學推理是指,由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得出一個新的數學判斷的思維形式。它包括:◆演繹推理;◆合情推理: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藉經驗和直覺,通過不完全歸納、類比和想像等方式來推斷某些結果的推理。[4]

1.3 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構建模型,求解結論,驗證結果並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反思1:什麼是數學模型?這是我國數學課程大綱中一個長期沒有明確的概念,為什麼至今不予以明確?

反思2:從「數學抽象」與」數學建模」的定義看出,這兩個核心素養的內容明顯重複了,不滿足分類的子項必須互斥的邏輯要求。

結論1:數學模型就是用數學語言符號來描述客觀事物的特徵及其內在聯繫的一種結構模式。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就是運用形式化的手段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一個數學模型,求出模型的解,檢驗模型的合理性,從而使這一實際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

結論2:數學建模是數學化的一種,應該歸入「數學化」中,不要把數學建模當作高中數學區別於小學和初中數學的內容,數學建模這一數學化的手段,要從小學和初中抓起。

1.4 直觀想像

直觀想像是指藉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像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利用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藉助空間認識事物的位置關係、形態變化與運動規律;利用圖形描述、分析數學問題;建立形與數的聯繫;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

直觀想像是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論證思路、進行邏輯推理、構建抽象結構的思維基礎。

在直觀想像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發展幾何直觀和空間想像能力,增強運用圖形和空間想像思考問題的意識,提升數形結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質,培養創新思維。

反思1:高中對空間觀念的要求比初中的要求更高,為什麼反而不提空間觀念了?為什麼不與2011年修訂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接軌?

(空間觀念主要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像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等。[5])

反思2:把「想像」去掉,這一指標的內容實際上就是「數形結合」,為什麼不把問題解決中更普遍、更重要的「化歸」(數形結合只是實現化歸的一種手段)作為數學的核心素養?請問這是不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結論:僅僅把數學思想的內容之一「數形結合」作為核心素養是不夠的。

1.5 數學運算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運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理解運算對象,掌握運算法則,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序,求得運算結果等。

數學運算是數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形式,是得到數學結果的重要手段。數學運算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礎。

在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發展數學運算能力;能有效藉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思維發展,養成程序化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反思1:從定義和三種水平劃分的內容看,數學運算的內容變成了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數學運算顯然不是提出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它只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工具。問題可分成3類:實際問題、純數學問題、應用題。數學運算問題屬於純數學問題中的一種。

反思2:把數學運算作為演繹推理的形式之一的必要性和科學性何在?為什麼如此隨意地將數學運算當成了演繹推理的重要形式?按照這種邏輯,為什麼不可以把運算當成是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的重要形式,沒有運算,數學建模、數據分析能進行嗎?

結論:數學運算當然是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之一,其內容解釋可以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不同,但定義不要亂來,要前後銜接統一,沒必要標新立異。

1.6 數據分析

數據分析是指針對研究對象獲得相關數據,運用統計方法對數據中的有用信息進行分析和推斷,形成知識的過程。主要包括: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提取信息,構建模型對信息進行分析、推斷,獲得結論。

數據分析是大數據時代數學應用的主要方法,已經深入到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

在數據分析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升數據處理的能力,增強基於數據表達現實問題的意識,養成通過數據思考問題的習慣,積累依託數據探索事物本質、關聯和規律的活動經驗。

   反思1:「數據分析是……,形成知識的過程。」「結論」與「知識」是不同的,怎麼把「結論」與「知識」混為一談?應該把「知識」改為「結論」。

反思2:「數據分析」內涵說的是形成知識的過程,而水平劃分的內容則講的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前後為什麼不一致,如此隨意下定義?

反思3:「數據分析」為什麼不與初中的接軌,為什麼此處不談隨機思想、概率的內容?為什麼內涵描述與內容不相稱?

結論:高中的「數據分析」應該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銜接,更要加強調統計思想、隨機思想的教育。

2.反思問題ABC

A. 國家的學生核心素養框架[7]已經明確: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為什麼不提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什麼不選擇「四基」中的第三基——「數學思想」作為數學的核心素養?

何小亞(2015)按照選擇數學素養構成要素的五個標準(反映數學的學科特色;在數學

較多領域中共有;可以培養;容易分學段闡述;可以測量),確定數學素養的構成要素為:

數學運算、數學推理、數學意識、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4]

張奠宙(2015):數學核心素養包括「真、善、美」三個維度:

(1)理解理性數學文明的文化價值,體會數學真理的嚴謹性、精確性;

(2)具備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

(3)能夠欣賞數學智慧之美,喜歡數學,熱愛數學。[6]

B.對於每一條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用數學情境、現實情境或數學情境、科學情境這三個要素來依次區分高中畢業水平、高考水平和拓展水平,其邏輯依據、合理性、科學性何在?

為什麼更基礎的高中畢業沒有現實情境,而高考水平卻有現實情境,短短的兩個小時的數學高考能考察多少數學現實情境的內容?

難道在量一量,算一算一些圓形物體的周長和直徑的現實情境中概括出圓周率不是一個初中生應該具備的素養嗎?

難道在擲骰子的現實情境中提煉出古典概型不是一個高中生應該具備的數學素養嗎??

C.「畢業水平」「高考水平」「拓展水平」的水平劃分導向很不好,實際上強化了高考水平,是應試教育的公開化!這是教育部的國家意志?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課程標準以高考水平來劃分的,高考是由考試機構,招生學校來制定的。這一導向與國家的素質教育方向以及「考教必須分離」的改革方向背道而馳!

3. 反思的方向及數學核心素養框架

教育改革比經濟改革更複雜,不能操之過急,應該循序漸進,看明白多少就說多少,不要把尚未研究清楚的東西和根本無法落實的內容寫進課程標準裡。課程標準修訂更需要各方人士積極參與,希望各位讀者奉獻您的聰明才智,解決以下關於數學核心素養的反思性問題。

(1)目的性反思

為什麼要確定數學核心素養?到底想要解決什麼問題?它解決了「雙基」「三能」「四

能」「三基」「四基」都沒有解決的什麼問題?它體現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6]的要求嗎?是如何體現的?其教育、課程、教學、測評的價值是什麼?

(2)方法性反思

用什麼方法得出這六個指標?是否存在方法性的問題?如果沒有方法性的問題,那為什麼會出現前述那麼多的問題?

(3)科學性反思

什麼是數學素養?不界定數學素養就來說數學核心素養能說清楚嗎?兩者之間是什麼關係?這個「六核」標準,滿足了分類的要求嗎?每個指標的界定科學合理嗎?

(4)系統性反思

「六核」是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那麼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什麼?初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又是什麼呢?它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十個指標(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能力、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應用意識、創新意識、模型思想)是什麼關係?教育部的國家意志是關注數學學科如何反映體現學生的9大核心素養,為什麼不統一考慮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為什麼重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和高中課程標準研製各自為陣、內容脫節的覆轍?

最後,通過對國內外數學素養的研究,根據上述反思的結論,作者現提出數學核心素養框架(表1)供大家反思批判。

表1  數學核心素養框架[4]

數學核心素養是指 滿足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備的、關鍵的數學素養.

數學化

數學化是從現實世界到數學世界或者由低層數學到高層數學的轉化過程,它主要包括:

◆形式化:用簡潔有效的符號來表示心中的數學概念、原理和結構模式的過程。

◆圖式化:是對形式的數學本質內容的內化過程,是對數學概念、原理、模式的理解過程。

◆數學建模:就是運用形式化和理想化的手段從實際問題中抽象概括出一個數學模型,求出模型的解,檢驗模型的合理性,從而使這一實際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

數學運算

數學運算是指,根據算理和算法對數與式進行的運算.它要求運算要正確、迅速、合理,並對運算結果的正確性進行判斷、驗算.它包括:

◆數值計算  ◆代數運算

數學推理

數學推理是指,由一個或幾個已知判斷得出一個新的數學判斷的思維形式。它包括:

◆演繹推理:從已有的事實和確定的規則出發,按照推理規則進行的推理,它是一種必然性推理。

◆合情推理: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藉經驗和直覺,通過不完全歸納、類比和想像等方式來推斷某些結果的推理,它是一種或然性性推理。

數學意識

數學意識是個體在思考問題時在數學方面的自覺意識或思維習慣。它包括:

◆數的意識: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數的表示;數的大小的相對性;用數進行交流;算法的選擇;數值的估算與解釋。

◆符號意識: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所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能用符號進行交流。

◆空間觀念: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像出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依據語言的描述畫出圖形,圖形的分解與組合,等等。

◆數據分析意識:意識到數據中隱藏著重要信息;有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用數據說理的習慣;意識到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通過數據分析體驗隨機性。

◆應用意識:一是有意識利用數學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釋現實世界中的現象,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二是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與數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學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予以解決。

數學思想

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統一,它

既包括觀念層面的數學思想又包括操作層面的數學方法。比如,數學表示、數形結合、公理化、化歸、模型化思想、統計思想、隨機思想、微積分思想,等等.

數學情感

態度價值觀

數學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指,個體對數學學科、數

學活動、數學對象的喜好、立場觀念等心理傾向。它包括:對數學有自信心,認識到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能感受數學的獨特之美,等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課程標準修訂組.普通高中各學科核心素養一覽表[EB/OL].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422/n445632409.shtml

[2]弗賴登塔爾. 數學教育再探—在中國的講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何小亞.回應「姜伯駒:新課標讓數學課失去了什麼」.廣東教育,2006.6

[4]何小亞.學生數學素養指標的理論分析[J].數學教育學報,2015,24(1):13-20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5-6

[6]洪燕君,周九詩,王尚志,鮑建生.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的意見徵詢——訪談張奠宙先生[J].數學教育學報,2015,24(3):35-39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EB/OL].

本文來自數學教育微信公眾號

——————————————————————————————————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編輯部

總機:029-85308154 或 85308536

上旬·高中:801      中旬·初中:802

下旬·學研:803      網站·微信:807

相關焦點

  • 數學核心素養指標之反思
    數學核心素養指標之反思華南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何小亞 摘要:對六條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反思,給出反思結論
  • 何小亞:數學核心素養指標之反思
    摘要:對六條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反思,給出反思結論,提出三個反思問題和四個反思方向,最後給出修訂的數學核心素養框架。下面,首先對「六核」的具體內容(斜體文字部分)逐條進行分析反思,然後提出三個反思問題,最後給出四個反思方向和數學核心素養框架。
  • 2018數學高考核心素養之試題預測
    問題 1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的提出迎接 21 世紀挑戰:核心素養研究的國際共識。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總體要求的具體化和細化。從素質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概念的釐清 從國際視角下探尋核心素養的研究現狀 從傳統文化中發掘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 從社會的現實需求中歸納梳理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從現行的課程標準中反思學生的核心素養問題。
  • 核心素養:領域或一級指標?
    凝聚了諸多學者心血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定稿版作為學術研究成果正式發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子問受益於這些學者的竭力研究,而且相信中國學生、乃至中國教育,都將受益。《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定稿版以研究成果名義發布,尚沒有以官方文件發布,這與《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徵求意見稿版本以官方名義(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群眾性學術機構(中國教育學會)內部徵求意見略有差異,其機巧尚需等待定稿版是否、何時、以何種方式以官方名義發布而曉知。 核心素養的研製,對於中國教育至關重要。
  • 「千課萬人」第二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八大核心」與課堂落實專題研討會
    上下求索  改革創新  八大核心貫穿於教改披荊斬棘  彰顯特色  全面素養培育在課堂「千課萬人」第二屆小學數學核心素養
  • 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學習心得
    數學核心素養 1 、什麼是數學核心素養 2 、如何理解數學核心素養 3 、核心素養學習之反思 4 、實例分析 目錄: 什麼是數學核心素養 教育部的頂層設計,數學學科的 「 立德樹人 」 是 「 以 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為統領 」 。
  • 核心素養與「簡約數學教學」
    這六大素養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十個核心詞具有一定關聯性,有人將二者進行整合(如圖1),除了將六大核心素養分為「數學內容領域」「數學思想方法」兩個層面,還體現出小學的「十」與高中的「六」的統一性。
  • 基於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數學教學對策探究
    一、高中數學教學引入核心素養的作用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培養能夠在各個方面均有所發展的全面化、複合型人才。對於現階段的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引入核心素養的概念主要在兩個方面有著積極作用:其一,以核心素養為目的的教育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 小學數學教學的核心素養培養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明確方向,勇於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
  • 機器人教育是如何提升核心素養的
    機器人教育所倡導的創新教育是基於深厚的學習理論並且在世界範圍內進行了豐富的實踐,對我國基礎教育創新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格物斯坦小坦克認為機器人教育的本質就是提升孩子的核心素養。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核心素養」結構模型、歐盟「終身學習核心素養」體系以及美國「21世紀技能」等等,都是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代表。
  • 獨家 | 【兩岸共話核心素養之二】陳煒泓:核心素養導向課的三個維度
    核心素養導向課的三個維度臺灣建國高中  陳偉泓校長(退休)    投身臺灣教育工作34年,擔任過物理和計算機老師、臺北市3所學校主任,曾任臺北市麗山高中校長、建國中學校長。今天不做,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幫助我們的學生做好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準備。        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應該從師資的養成與改變在職教師的基本能力素養開始,再以重新建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之成分與組合、打造符合「未來學習」模式的學習評量方式等三面向著手應對教育新時代。
  • 新晃:百名小學數學教師參加核心素養培訓
    懷化新聞網訊 (龍松霖 楊鳳柳)8月15日,新晃2017年小學數學教師核心素養培訓班在該縣一完小報告廳如期開班,來自該縣各學校的126名小學數學教師參訓,活動在8月20日結束。
  • 淺談高中題目教學與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摘 要: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數學教學質量的追求,也是新課改的意圖和用心之處。雖然數學課程改革在不斷深化,但是追求數學核心素養的精髓始終未變,如何理解核心素養的精神內核,辨別核心素養的特點,對一個高中老師去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 鄭州名師點評中考試卷·數學:聚焦核心價值,體現核心素養
    【點評名師】郭秋梅,鄭州高新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數學教研組長、九年級備課組長2020年河南中考數學試卷以《課程標準(2011版)》和《2020年考試說明》為命題依據,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聚焦核心價值,體現核心素養,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 聚焦數學核心素養 傾力探究高效課堂
    12月21日,杜集區初中數學首席工作室「同課異構」活動在杜集區實驗初中舉辦。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員陶學禮、杜集區教育局教研員趙人偉、杜集區初中數學首席工作室全體成員及全區初中數學教師近40人參與了此次活動。
  • 但漢國: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生命教育實踐
    二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學生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了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和目標要求。2016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師範大學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標體系。這種體系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包含「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個維度,並確定了十八個關鍵表現。
  • 數學核心素養的測評:基於PISA測評框架與試題設計的視角
    【摘 要】 借鑑PISA的測評框架,設計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測評試題,並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科學有效地進行測評,是教育測量領域面臨的一個十分富有挑戰性的難題。它的設計應以數學核心素養為導向,堅持實用性、科學性、規範性以及引導性等原則。
  • 教育熱點 | 核心素養是什麼,如何培養?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由三個方面、六個要素和十八個基本點構成。
  • 展現數學的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2019年高考數學試題已經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全國卷引發全民熱議。全國卷I理科第4題以著名的雕塑「斷臂維納斯」為例,探討人體黃金分割之美,成為師生炙熱的話題,眾多解讀精彩紛呈,是將美育融入數學教育成功典範。
  • @數學教師: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方法,拿走不謝!
    近年來,「核心素養」成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的方向標,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要明確核心素養的核心是什麼,深刻認識核心素養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明確方向,勇於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出具有核心素養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