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底,由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主辦,高等教育出版社承辦的「中等職業學校10門公共基礎課課程標準培訓」在線上對全國各地約16萬中職骨幹教師進行培訓。8月底,教育部職教所、高教社再次聯手舉辦中職公共基礎課程標準的第二期培訓。英語科的培訓在8月27日下午2:00-5:00, 暨南大學的趙雯老師、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劉海霞老師和北京市經濟管理學校的劉月月老師分別作了專題講座。她們用實例詳細闡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新的課程標準。
《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是今年初才頒布的,教材還沒更新。那麼我們該如何科學使用現有的教材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實現新的課程標準呢?三位老師用教學案例精彩分享了她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趙雯老師的講座是《基於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設計》。她理論聯繫實際,結合認知規律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以The Fountain Square為例,從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等方面指導我們進行課程設計。
劉海霞老師為我們帶來了《基於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語篇分析》。她結合英語2,Unit7 So much to do before we travel,講解如何進行語篇分析和教學活動設計,她建議開展活動導向教學。我特別贊成她的建議,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在活動參與的過程中運用語言去理解和表達意義。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思維,逐步形成跨文化理解能力,從而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劉月月老師以她的一節教學設計講授怎樣進行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實施。她以英語1,Unit3 How much is it?的第一課時為例,詳細分享了她從課前準備到課堂的實施過程。我喜歡她採用任務型的教學方法,對任務活動和職場語言進行深層的分析和加工,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職場語言溝通能力,感知中西思維和文化的差異,自然而然培養學生的中國情懷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等。
雖然三個講座的內容各異,但目的相同,都是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落實新課程標準。三位老師傾囊相授,使我收穫匪淺。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面對英語平均分只有20多分的中職生,我該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何落實學科核心素養?三位老師的教法,我能借鑑多少?作為剛任教中職的老教師,我將潛心研究新課程標準,精心研究教材和學生。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用心激勵他們靜心學習,盡力培養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幫助他們成長為全面發展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