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師範大學錦園中學雷玉娟:核心素養下對日常教學的反思——讀餘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2020-04-17 陝派教育

雷玉娟

陝西師範大學錦園中學雷玉娟:核心素養下對日常教學的反思——讀餘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雷玉娟,陝西師範大學錦園中學歷史教師,李青鋒工作坊核心成員。多次承擔陝師大組織的骨幹教師培訓的對外公開課、區級公開課等,擔任陝師大免費師範生的指導工作。參與編寫鄉土教材《陝西歷史文化遺產--大漢雄風蕩神州》、《陝西歷史文化遺產--文明碰撞大熔爐》和《絲綢之路科普讀本》,在西安市優質課、微課比賽中多次獲獎,多篇論文、教學設計在省市評選活動中獲獎。

記得洛克威爾曾經說過: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思考是行為的種子。因荊楚疫情居家隔離,也讓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反省空間。近日,閱讀了餘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以及鍾啟泉教授的《核心素養與教學改革》,2017年新課改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直指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賦予中學教育如此重要的任務,結合讀書感悟,反覆問自己的問題就是: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具體到歷史學科,應以何種途徑讓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上有效滲透,真正落地生根呢?

停下腳步靜心反省近三年的教學,便是往日教學中一幕幕熟悉的場景,更多的時候我們和學生的對話是:知識點背過了多少?題做對了幾道?為什麼失分,還是知識掌握不紮實?這些幾乎是我們一線老師常用的口頭禪,打著應試教育的旗號我們的教學慢慢高考綁架,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和「培養高分學生」之間,我們權衡利弊,成了矛盾的集合體,對學科素養的滲透和落實少之又少。很難想像一個只有知識只會考試的機器能走多遠,在教學中學科素養的缺失是致命的。近日讀書,收穫頗多,也讓我對這些問題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常言道:變或可存,變才可至明朗。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我們應該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這是一個直擊內心的問題,因為就像餘文森教授所說: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源頭,能為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提供持續不斷的動力。一個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源於各個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學科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學科素養、核心價值這一切都是要通過我們的課堂傳遞給學生。別讓知識成為負擔,也別拿培養能力當作笑談。作為一線教師,我覺得核心素養落地,我們必須改變,進行「重塑」。

一、深化認識,革新教育觀念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指向教育的終極目標。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作為傳教者不可或缺,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個老師的思想高度和認識決定著課堂,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深化認識,革新教育觀念。

首先,我認為教師應該從成績與素養的矛盾中剝離,重塑有機統一體。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過程,其實是學生創新思維、想像思維、閱讀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養成過程,適當的引導,充足的思考空間是非常有必要的,赤裸裸直接指向知識點的教學只會把學生變成被動的接受機器,素養的落實是潛移默化的滲透在知識的獲取之中的。

其次,走出認識的誤區,重塑教學觀。對於核心素養,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停留於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知道我們面對的是動態發展不斷成長的學生,而近幾年高考歷史題已經表現出了以學科素養為考查目的的導向。因此,學科核心素養不是我們在課堂上告誡學生要注意時空觀、要有史料意識或者要學會辯證看待問題,而是我們要通過課堂情景的創設、有價值的思考題的拋出有意識的去滲透給學生,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真正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這就要求我們老師革新教學觀,注重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做到深刻、獨到而又廣博。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潛下心來多讀書,多研究,多思考素養落實的途徑方法,紮實落實到每一節課上,切不可停留在「喉嚨裡的改革」層面上,成為學生能力培養的劊子手。

第三,從傳統思維中抽離,重建教師素養。教育的終極使命是培養全面的人,培養者又極其特殊,同樣是人,作為特殊的活動,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思維中抽離,不僅僅是擁有專業知識就足夠,而且必須具備以下素養:能敏銳的獲取、選擇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信息素養;對學生、對教育教學充滿挑戰心、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創新素養;對生活各個領域涉及的知識都有所把握,能跨學科處理問題的跨學科素養;在網際網路教育背景下對傳媒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運用的媒體素養;承擔社會責任,投身社會活動的社會參與與貢獻素養以及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調節的自我管理素養。學習的第一步是模仿,然後是創新,用全新、全面素養武裝的教師必然也能培養出全面全新的學生。

二、勇於嘗試,創新教學活動

所謂破繭成蝶也是痛苦與幸福的相生相伴。核心素養要在中學課堂真正落地生根,過去傳統課堂的一些方法、手段就要改變,課堂形式就要創新,教學策略和教學活動方案就必須進行優化,多年形成的教學風格可能面臨改變,這一過程會有質疑和不舍,但是,明確教學和學習目的而進行的方式和策略的轉變,必將是充滿智慧又收穫滿滿的教學,就像我們歷史課堂,不應該只是冰冷的建築遺址的展示,不是艱澀的文獻資料的堆砌,而應該是有厚重感的、有溫度的、有情懷的課堂,並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學科的價值觀和認識的課堂。變則通,通則明朗。

第一,從本本意識到課程意識的轉變是創新教學活動的前提。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當的是教材和學生矛盾的調解者,作為教學活動的第一步,我們就要跳出本本主義的怪圈,教材作為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既不要神聖化也不能邊緣化,要在對教材全面準確解讀的基礎上,要有學科課程的高度和視野,要有課程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課程觀。餘文森教授在書中提到的幾則片面運用教材的事例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教育不是當下而是未來,關注的是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課程意識強調的是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以及生成性的活動,切不可為了教材而教學,為了淵博而進行毫無干係的擴充,課程是動態的、長期的、系統的文化,以課程意識取代教材本位,才有利於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學科思維的養成和培育,實現課程與教學的相融相長,這才是教學改革進入核心素養時代的標誌。

第二,優化課堂教學,創新課堂形式是創新教學活動落實學科素養的核心。什麼樣的課堂是一節有深度、有思想的好課堂?讀書的感悟,自身的反省,我覺得好的課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首先,有情景的創設。情境的創設一定是能激發學生思考、能夠讓學生進行靈活遷移的情景,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多多觀察生活,從現實生活取材進行情景創設;多多走進學生,充分了解學情,從學生成長經歷中取材進行情境創設,可以是語言文字的、可以是動作情景劇的,更可以是圖片影像資料組成的等多種形式。有情景的課堂才是有活力的課堂。其次,有問題意識。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就要考慮優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不設置簡單的、無效的課堂問題,有含金量的課堂問題才會激發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思想的交鋒和思考的習慣,才會有關鍵能力的提升。有問題意識的課堂才是有靈魂的課堂。第三,是生成性的課堂。生成性的課堂是和輸入性的結論課堂相比較而言的,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都是核心素養下的新要求,有深度的好課堂一定是學生通過思考、總結、組織、概括、輸出表達這樣的環節獲取知識,並形成自身的認識。有自主生成的課堂才是有價值的課堂。第四,是合作探究的課堂。不提倡公開課為了展示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問題值得深究,個體單獨的學生確實能力有限無法解決,更重要的是探究活動蘊含有分工分工協作的成分,教育應該是培養全面的具有社會屬性的人,而不僅僅是培養有學習能力的人。

三、打破陳規,重構教學關係

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了為什麼而出發。國家進行課程改革,我們一線老師學習改革文件,領會改革精神,但是,教育改革的原點在哪裡?意欲為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而根本點就像餘文森教授所言,是教與學關係的根本性調整,即要打破陳規,重構教學關係。

在重構教學關係上,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強制灌輸,還權力給學生。學習既是學生的權力,也是學生的責任,我覺得沒有學生參與的教育是一種畸形的教育,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是失敗的課堂。在一定的教學文化氛圍中,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自我教育,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就像餘文森教授提到的構建「學習中心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一節課的中心,完整系統而又積極主動的去學習。這種新型的教學關係,也離不開老師提綱挈領式的適時引導和點撥,以及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未來的社會,學會學習,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創新是一個人生存的基礎條件。新型的教學關係是培養學生核心能力,讓學生學會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之一。

核心素養成為新課改的導向標,也成為我們教學的指向標。關鍵能力的培養,必備品格的形成,核心價值觀的建立......絕非朝夕之功,點點滴滴都蘊含在平平常常的教學活動之中,需要長期積累,潛移默化。核心素養在課堂的有效落實,在今後教學中我會且教且思考,從理論到實踐,從教師到學生,從課堂到課後,從實踐到反思,我們的思考探索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

相關焦點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讀書感悟
    「核心素養」是一個教育熱點話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視。今年寒假有幸閱讀了餘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
  • 餘文森:「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2018-01-16 來源:教育部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餘文森  中國基礎教育正在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 原創 | 核心素養導向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方面。學校的教學必須轉型為「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動態生成性課堂,採用「閱讀圈」,激發教學活力;運用翻轉課堂提高課堂效率,助推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
  • 兩省五校「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在鄭州101中學舉行
    為進一步探索課堂教學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作用,由鄭州101中學發起並聯合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共同舉辦的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為主題的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於9月16日在鄭州101中學舉行。來自西安市鐵一中學、鄭州市第101中學、鄭州市扶輪外國語學校、新鄉市鐵路高級中學、開封市鐵路中學五所學校的300多名教師參加了本次教學研討活動。
  •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核心素養: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引擎 2018-01-16 來源:教育部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 餘文森  中國基礎教育正在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 課程教學當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評優課的課題為「做人當自信」,該老師一反其他老師按照教材知識順序設計課堂教學的做法,把書本知識順序完全打亂後重新組合編排,圍繞「自信」話題設計教育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去體會、感悟並踐行。該老師的新穎的課程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流程的確讓評委及聽課老師們眼前一亮。
  • 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四川新聞網雅安6月18日訊(張瑜 文/圖)為促進雨城區實驗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探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實驗小學數學中心教研組於6月17日開展了「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討」主題活動。
  • 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教師如何開展課堂教學?
    縱觀我國教育發展史,教育目標發生了:從「雙基」的確立,到「三維目標」的提出,再到「核心素養」的出臺,每次轉折都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效能導向的教學與效率導向的教學有很大不同:前者倡導學生中心的教學結構,強調要相信學生,注重學生潛能的發揮;後者倡導教師中心的教學結構,由教師負責掌控整個課堂,採用嚴謹的教學組織形式,有效利用課上的每一分鐘。單從效率的角度來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或探究學習都無法與講授式教學相媲美,因為這種教師主導的教學方式更利於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傳授。
  •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和評價改革
    本次培訓邀請的專家是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初高中化學教科書主編,初高中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王祖浩教授。首先由我校化學組教師開展一節公開課,隨即開始研討,全體化學組教師與王教授進行了認真交流,深入評課。隨後,王教授就《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和評價改革》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培訓。培訓內容涵蓋了三個方面:1、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框架體系。2、課程標準修訂的重點和變化。
  • 邵東十中舉辦「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專題講座
    邵陽新聞網11月17日訊(通訊員 趙秋芬 劉定國)11月12日,邵東十中邀請邵東市教科所所長程金夫為全體教師作《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導向》專題講座。程金夫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理解、課堂教學的新理念、課堂教學的新要求等三個方面,分別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進行了精彩的解讀,並結合個人近年來對教育教學及課程改革發展的理論研究,通過一個個高考真題、教育案例生動地詮釋了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養成過程。
  • 南岸區整體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改革研究領雁計劃
    為深入推進南岸區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提高區域教師課程的實施力,提升項目群驅動區域性教學改進行動質量,根據《南岸區課程領導力建設3.0行動方案》,近日,南岸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院組織整體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領雁計劃暨項目群驅動區域性教學改進行動系列研訓活動。
  • 王薔:圍繞核心素養,教學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非常高興為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中學課程周主題峰會作發言報告。 2018年年初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即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必然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義務教育階段,現有的課程標準正處於修訂中還未推出,因此,在這個時期探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的變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 銅川市耀州中學教師付偉:從學科核心素養到核心素養
    我見過很多中學數學教學的有心人,他們在平凡崗位上孜孜以求,把教書與育人結合在一起,把教學和數學結合在一起,把傳承與創新結合在一起,他們的教學研究是樸素的,現實的,但具有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廣闊前景。如果關於「核心素養」的認知我們還僅僅停留在「要變教案上的三維目標為核心素養背景下的教學目標」、抑或是「課堂小結部分必須加上本節課培養了哪些學科核心素養」,再或者「核心素養」只是自己並未與教學時代脫節的證明而已。這樣的淺薄的認知必然會成為日後教育教學的「掣肘」。
  • 荔城區江東中心小學:專家引領讀思達 核心素養進課堂
    為學習先進教育理念,紮實開展核心素養進課堂「讀·思·達」教學改革試點校工作,提高一線教師在課堂運用「讀·思·達」教學法的能力,9月8日,荔城區黃石江東中心小學邀請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餘文森教授為近百名一線教師做指導講座
  • 南岸區組織整體推進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改革領雁計劃暨項目群驅動...
    為深入推進南岸區中小學課堂教學變革,提高區域教師課程的實施力,提升項目群驅動區域性教學改進行動質量,根據《南岸區課程領導力建設3.0行動方案》,南岸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院組織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領雁計劃暨項目群驅動區域性教學改進行動系列研訓活動。
  • 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診斷評價和教學改進系統——九學科協同...
    當前,立德樹人及核心素養導向的基礎教育改革實踐,需明確各學科學習對學生能力和素養發展的貢獻,釐清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科能力的構成及其表現標準;需診斷評價學生學科能力的表現水平及其發展現狀、探索如何評價學生學科能力表現的方法和策略;需解決如何實現核心素養和學科能力培養在學校和課堂中的「落地」問題。這對學科能力及素養的研究實踐提出了挑戰:需要使學科能力可界定、可測評、可調控、可培養。
  • 陝師大舉行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
    10月18日至20日, 由我校現代教學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陝西師範大學分中心聯合主辦的「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革論壇暨思維型教學優質課展示」在浙江省杭州市文海實驗學校舉行
  • 整合教材,創新課堂——她在日積月累的教學中讓核心素養落地
    龐豔輝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學走過了11年。接觸思維型教學後,她藉助「學思結合,師生互動」六環節讓地理核心素養切實落地,以培養學生思維方法為目標大膽整合教材。同時,她參與了多項課題研究,以各獎項證明了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獲益匪淺。
  • 武穴教科院魏愛珍:聚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這次觀摩活動我認真聆聽、靜心反思、受益匪淺。現將有關感悟與全市中小學英語教師分享,但願能引起廣大教師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二、優秀課例現場展示——靈動精彩本次參與現場展示課例有 6 節,一節語音課例、三節會話教學課例、兩節閱讀教學課例、一節立體說課案例,每節課後都有一名專家現場評析引領,結合專家點評和個人的課堂觀察與反思,梳理體會如下:(一)核心素養目標突出
  • ...9月17日,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導向的跨區域聯合高端備課教學研討...
    2019-09-11 18:25:17 來源: 小尚老師的數字課堂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