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親愛的小課桌」這個標題,就倍感親切,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我和「小課桌」可打了十二年交道。如今,我九歲的寶貝女兒也成了我的學生。
當初,在關於「要不要自己教她」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困惑了我很久。從我的本意出發,是不支持這麼做的。理由是天天在學校見,回家又見,我們母女之間缺少一個留白的空間,會讓孩子甚至是我,都多少有些壓抑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最終我還是決定親自操刀她的學習。理由是:1、自己教她,能零距離地洞見她課堂上的種種表現,包括她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自控能力等情況。2、能準確無誤地了解她每天的作業及完成情況。3、能根據她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難易程度分析,大概了解到全班同學的掌握情況、整體水平。於是,我們從小學二年級起開始了這種比較特殊的相處模式。
每天,她跟我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倒也很方便。下班回到家,千篇一律的場景就是她寫作業,我做飯。如果姥姥、姥爺或者她爸在家,就是她寫作業,我癱在沙發上休息。大多數情況下,她能在晚飯前完成所有作業(作為教齡十二年的語文老師,我是不主張小學中低段布置過多作業的)。每天完成了作業,我們會帶她出去散步,疫情期間可以在樓下騎車、跳繩,總之儘量出門放放風,透透氣。散步回到家,一般快八點了,她會喝一瓶酸奶,然後練習古箏(這是她不太喜歡的事情,不過我跟她說「報一個興趣班的小朋友已經很少很少了,媽媽希望你堅持」,她目前還是比較聽話的。)彈完古箏,一般在八點四十左右,接著,她會完成一頁《口算》練習,我還給她買了本《奧數舉一反三》,這本練習一般放在當天作業很少,或者周末時間完成,沒有要求她每天都做。因為我家寶貝是滿了七歲才讀一年級,所以接受能力和自控能力目前觀察還可以,屬於學習不太費勁,加上語文這塊有我盯著,所以我讓她把重心放在了數學上。整體來說,我負責寶貝的語文,先生負責數學,分工明確。
其實,每天下午回到家到睡覺,這整個時間還是比較緊的。為了省出一點時間,我沒有要求她每晚預習第二天的課文。因為我們學校每天早上有差不多四十分鐘的早讀時間,第二天,她基本能夠利用早讀時間達到預習目的。當然,針對全班小朋友,我每天都會布置預習課文這個任務。在每晚完成了所有任務之後,如果姥姥姥爺在家的話,他們會陪著寶貝打一會兒撲克牌,在二年級學業還不繁重的情況下,我也希望讓老人多享受一下天倫之樂。如果是我和她爸在家,就讓寶貝給花澆澆水,陪她一起讀故事、玩遊戲等等。差不多九點半,她開始洗漱上床睡覺了。跟很多小朋友比,我家寶貝算是睡得比較晚了,不過從幼兒園起,她就養成了這個點睡覺的壞習慣,所以第二天早上我們會儘可能地讓她多睡一會兒。周日到周四晚上,我們家是不開電視的,只有周末允許她適當地看電視。。
我對孩子放學回到家的安排大致遵循這幾個原則,一是完成當天的作業,以此來檢測當天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二是適當地進行知識的補充、拓展、延伸,這個環節可以是形式多樣的。除了做題之外,閱讀課外書籍、寫日積、做手工、畫畫等等都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識字能力、動手能力。三是讓孩子自主發揮,給她時間讓她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也是對她辛苦學習一天的肯定或者獎勵。現在的孩子學習本身也很辛苦,讓他們適當地放鬆身心,才能更有信心與興趣投入到第二天的學習生活中。最後一點,就是家長在各項安排中,不要忽略了親子關係的重要性,陪伴孩子閱讀、遊戲,彼此間的傾聽與訴說都是塑造孩子健全三觀的重要途經,讓孩子感受到長輩的愛與關懷,而不是讓他(她)覺得自己只是個學習的機器。
每一個小寶貝都有自己獨特的個體差異,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壓力、學習任務也會有所調整,身為父母,我們在關注孩子學習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對孩子身心變化的關注。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考取名牌大學的天賦,教會他(她)堅持不懈、勇往直前,更要告訴他(她)盡力就好、無愧於心。在孩子努力成為好孩子的時候,我們也要努力成為好家長。親愛的小課桌不僅僅用於學習,也希望它見證著良好的親子關係,融洽的溫情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