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公眾號 | 瀟瀟竹
一些專家學者向來不靠譜,有時候甚至還「滿嘴胡謅」。譬如那個總是引人抨擊和嘲諷的「胡西進」啥子的,以及那個大嘴專家「金政委」,就是天天吹噓「中國贏兩次就是所謂的雙贏」的傢伙,等等,一致被公眾稱為「扯淡專家」「不靠譜專家」。
這不,今天又來了一個張開大嘴「胡咧咧」的專家。針對人口大省河南面臨的嚴峻的老齡化問題,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陳東輝近日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舉辦的「某某研討會」上建議,河南應優化生育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育二孩。
我就納了悶了,為什麼專門鼓勵高學歷人群多生,而不是多數普通人群同樣多生?其言外之意就是,高學歷人群在他眼裡屬於高素質人群,所以其後代將「同樣優秀」——也就是所謂的「龍生龍,鳳生鳳」吧!
但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後代的優秀與否好像並不怎麼取決於父母是否有文化、是否高學歷。
當代中國人,絕大多數上推三五代,基本上全是大字不識的老農民。建國後我國開始「掃盲」,當時的文盲率是85%以上,用了約70年時間已經實現「脫盲」。照這位專家的說法,過去的「窮人」「文盲」根本沒有資格生孩子——生下來也是「文盲」啊,文盲的後代還不是文盲?
所以說這是多麼扯淡的言論。而且,新中國是怎樣建立的,不正是「泥腿子」鬧革命鬧出來的嗎?在當時的革命隊伍中,「大字不識一個」的佔比例極高,多數將軍和後來的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一邊打仗,一邊學習」過來的。
事實證明,這部分人群的素質同樣相當高!
這與上一代、上上代有沒有文化、有沒有學歷,有半毛錢的關係嗎?
當然,本號並不是想和這位大嘴胡咧咧的專家較真,而是看不慣他們這類自我標榜為「精英」的專家們對於普通人、窮苦人群骨子裡冒出來的歧視!
憑什麼學歷高被鼓勵生二胎、多生,而其他人的生育權利卻可以忽略?
不能排除,一些高學歷人群的後代同樣傑出和優秀,但是,所謂的「傑出」和「優秀」卻是建立在其父輩們佔有巨大的、優勢無比的社會資源之上的。這些所謂的「精英們」的後代生活優渥,從小就可以進入名校,接受最前端的教育,甚至最終留學等。
當然可能比普通人「優秀」,但讓普通人群的後代,也接受高檔次、高水平的教育,不也一樣會優秀嗎?
也就是說,人群的後代優秀與否,並不取決於其父母是幹什麼的、是不是學歷高,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後天的教育問題!
人與人之間,在基本智力和素質方面其實並無太大差距,差異的只是後天的環境和資源投入。當然,「黑旦人群」除外,那些「黑旦們」經有關機構研究稱:進化過程少了幾萬年,然後腦量不足等。這是例外,並不適合放在中國黃種人群身上。
這位專家聲稱「鼓勵高學歷人群多生」,最大的問題是暴露出來的對非高學歷人群的歧視問題。
在他眼中,只有「高學歷人群」才有多生的資格,那麼,「非高學歷人群」是不是應該全部「絕後」才好呢?
按照該專家的這一邏輯,我怎麼品出了二戰時期「希特勒人種計劃」的味道呢?
二戰時期,按照德國元首希特勒的認知,他認為德國人(日耳曼人)雅利安人種是最優秀的,屬於神族的後代,並且他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統治和屠殺劣等種族的。
除了大肆屠殺猶太人之外,他還還有一個更加瘋狂的計劃,那就是被稱為「生命之源」的人種改良計劃。
這個被稱作「生命之源」的人種改良計劃,其實是讓精心挑選的德國軍官跟純種雅利安美女發生關係,進而炮製出完美的雅利安後代。
當然,這一計劃最終因為二戰中德國失敗而告終,但其宣示出來的「人種論」卻仍無時無刻不影響著部分人的大腦。
如果不是社會文明的進步,賦予了任何一個公民平等的生育權和基本的人的權利,在個別專家的主導之下,未必不會產生「壓制和消滅一部人」而「鼓勵一部分人」的時代悲劇。
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應該警惕某些「偽專家」?就和當年為了所謂的「計生」,執行過程曾恐怖到「超生超生,扒房子牽牛」的地步,這才是社會的悲劇,迄今為止歷史留下的巨大傷痕仍難以抹平。
讓每一個人享有真正的平等和尊重,無論高學歷還是低學歷,首先他們都是平等的人,這應該是現代國家和文明社會的共識。
也只有秉持這樣一種觀念和理念,真正將每一個公民當成「人」,而不是成為國家和政府肆意"掠奪」的工具,我們的政策制定者才會更清醒,也會少一些政策「忽左忽右」的慘痛教訓。
一些專家,醒醒吧,張口胡謅、信口開河就能「蒙住人」的時代,應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