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很多關於高學歷人群的一些生活狀態,浙大博士錢塘江自殺,華南理工碩士自殺,生活的現實很多這樣的新聞,這些高學歷的人群面對來自生活,學習,職業,家庭,和感情等方面的壓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對未來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他們迷茫、恐懼。
小A很小的時候,就聽他父母說,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路。那時的他很懵懂,長輩說什麼,就聽什麼,按部就班地上學放學,成績自然也不差,考試成績在班裡基本是數一數二的,然後順利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而且是學校的尖子班。高考後,順利地考上了大學,而報考專業時是聽了父母的意見選的,自己什麼都不懂,上大學之後發現自己所學的專業並不是自己特別喜歡的,打算考研,最後也考上了,專業是自己決定的,學校也是自己選的,應該是很滿意的,可是就業時所選的職業不是研究生所學的專業,在擇業上很大程度上受父母思想的影響。工作後他發現自己工作得並不開心,很迷茫,也不知未來會怎樣,除了目前的工作還能幹什麼,是該放棄目前的工作還是繼續幹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安逸過日子?我想很多人跟小A類似,在該不該放棄之間糾結,導致失去人生方向。
在高學歷人群中,大部分家境並不怎麼好,基本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們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無所依靠,靠自己拼盡了全力,達到了象牙塔的頂端,然而很多人只關注他們飛得高不高,而不去關心他們飛得累不累,像農村的家長們更加不懂得跟這些「懂事」的孩子苦悶,學歷越高的人內心就越孤獨,孤獨是他們的常態,習慣了坐冷板凳子,在他人看來他們是刻板的,日積月累的壓抑,隨時會噴發,導致悲劇發生。
現實是殘酷的,社會的競爭是劇烈了,跟自己競爭的不僅僅是跟自己有類似背景的人,更多的是與那些拼命的豪門貴子,這是最可怕的,現在的那些豪門貴子不僅有背景,而且懂得拼搏奮鬥,現在的富二代並不是以前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只懂得吃喝玩樂,他們更懂得拼搏,分分鐘秒殺那些從寒門一路掙紮上來的奮鬥者。生活的艱辛,難以想像!
不得不反思現在關於職業規劃的教育,一方面,很多的大學都設置了職業規劃課程,但是效果是不理想的,很多的高校只是為了應付任務,職業規劃課的老師照著書本講解,講完叫學生寫職業規劃論文,為了幾個學分,沒有實際的意義,很多的大學生畢業,甚至碩士畢業和博士畢業也未能找到人生的努力方向和目標;另一方面,是學生自己的思維限制了自己的無限可能性,不懂得去嘗試實踐,顧慮太多,畏手畏腳,也不去思考。當今越來越多的高學歷人群面臨著迷茫,應該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