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麗賀 編|麗麗賀
事情是這樣的。
河南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的研究員,陳東輝,在一個名字很長的會議上建議:
優化生育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更多獎勵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育二孩。
澎湃新聞,做了報導。
一時間,網友議論紛紛,表示不滿。
說專家歧視低學歷人群,專家是「磚家」,政策定不能成功,等等。
網友評論
01
沒歧視,專家只是想要提升人口質量
說這些話的網友,酸溜溜的,帶著情緒。
他們的第一感覺是,專家不讓低學歷人群生孩子。
沒有。
陳東輝的言下之意是,現在都全面放開二胎了,還有大量的人不願意生。
生育率不升反降。
如何是好?——探索如下政策:
給生二孩的家庭,多一些獎勵政策。
另外,多鼓勵高學歷人群生育二孩。
原話是:
強化優生優育宣傳教育,引導已婚家庭在女性最佳生育期生育孩子,確保出生質量。減少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鼓勵高學歷人群生育二孩,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沒說不讓低學歷人群生二孩,只是,要多鼓勵高學歷人群生二孩。
生容易,養好難。
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生育率得上去,人口質量也得上去。
因為相信,高學歷人群更能養好孩子,所以,出於「人口質量」上的考慮,專家希望高學歷人群多生孩子。
有的網友,就比較冷靜,能看出這裡的門道來,也理解這背後的緣由。
所以,發以下言論。
網友評論
02
別不服,專家更信數據而已
上面這些評論,可能會讓你不舒服。
有人開槓了:
生孩子就跟中彩票一樣,誰能決定生成來的是什麼?高學歷人群生出來的孩子,就一定是社會棟梁?
網友評論
上圖中,這位網友說,高學歷的父母,生出的孩子也可能是學渣。
是。
憑一己之力,搞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他兒子泯然眾人。
被陷在輪椅,仍創造奇蹟的霍金,子女平平;
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他們的後代,大多跟老爹老媽相去甚遠。
高學歷、高智商人群生出的孩子,未必就是天選之子。
但,人家有別的優勢,輪不到拼基因,咱們就被幹趴下了。
1輪不到你拼天賦(基因)
獲得過麥克·阿瑟天才獎(總之就是獎勵有超傑出貢獻的人)的史丹福大學神經科學教授,羅伯特·薩波爾斯基,寫了一本書,叫《行為》。
這本書是他的集大成之作,列舉了神經科學,腦科學的最新研究。
其中一個結論令人印象深刻:
同一個基因,如何表現,跟環境有關。
越是出生在富足,有愛環境中的孩子,越能發揮基因優勢。
越是家境貧寒,生活不穩定,父母情緒不好的孩子,受環境影響越大。
舉個例子,兩個孩子都有籃球天賦。
好環境中的孩子,被支持、善待,他更可能遵從基因召喚,成為籃球明星;
而壞環境中的孩子,則會被條件限制,被父母苛責,受客觀環境和情緒影響,不但成不了籃球明星,還可能會有一些心理問題。
認知科學家威林厄姆在他的書《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中說:
這叫基因找環境。
找到後,環境支不支持,決定了基因能不能發揮。
所以,孩子生下來攜帶天才基因又如何?
沒有好環境來孵化,你跟人家根本不在一個賽道上。
那萬一在同一賽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