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近日,許多網友對體育、美育等科目於2022年在全國納入中考,並且在分值上大幅提升,將和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分值同等,達到120分,產生不理解。
網友就提出質疑:別的學科中考分值不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天天喊「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在哪裡?調整這樣的中考政策不是在變相的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嗎?
針對網友的質疑和提問,市教研室馬金彪主任回答了網友的擔心,並且重點從學生課堂教學的角度,談到了「素質教育」課堂的特點,廣大網友了解了「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大作用及其意義,紛紛表示支持國家的「中考政策」的調整。
那麼,素質教育的課堂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市教研室馬金彪主任說,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應該突出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它是針對應試教育面向少數,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歧視學習圍難的學生面言的。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要點是:
1、了解全班各類學生(優、中、差)的學習基礎,明確他們學習的起點。
2、每節課都有提高優、中、差學業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打算,不僅要注意"雙基」訓練的落實,而且要指導他們進行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訓練。
3、在課堂提問設計時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他們都能理解和接受。作業安排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別對待,不搞一刀切。
4、要特別關心差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不滿足於對差生「點到為止,而且要帶他們創造條件,有內化的時間,表達的機會,並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全面發展整體提高。它是針對應試教育考什麼、教什麼;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只重考試學科,忽視非考試學科: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素以及個性的充分發展,造成學生片面性發展而言的。而全面發展、整體提高的教學要點是:
1、要將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內容以及「六會"要求全面考慮有機滲透。
2、要考慮教材中的德育點、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及其落實的措施。
3、既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
4、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體質。
三、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它是針對應試教育考什麼練什麼,用死記硬背方法反覆訓練應考知識,機械重複訓練參考資料上的內容,學生學習緊張、被動,產生厭學情緒而言的。而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學要點是:
1、要考慮充分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樂學、好學、會學。
2、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要多向交流,克服教師,克服教師「滿堂灌」、「滿堂間"的現象。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進行探究研討,培養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4、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少而精,要有啟發性和思想性,也要鼓勵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主動性。
四、可持續發展。應試教育把高分率和高升學率作為評價學生、教師的唯一標準,造成以不惜犧牲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爭取高分率和高升學率,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成為高分低能或弱能,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差,發展缺少後勁,持續發展能力差。
可持續發展的本意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社會經濟學命題的引申義。兩者的著眼點都放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上,一個是放在物化世界建設範疇裡,一個是放在推進物化世界建設的主體一一人的培養範疇中 ,因此,後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要點是:
1、教學中既要重 視學生的學習,又要注重學生的成長;既要著眼學生當前成長,更要注重學生終身的生存與發展。
2、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知識面要寬,「雙基」要牢,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要好。
3、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造能力。
4、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生存與發展能力打好基礎。
馬主任關於素質教育的課堂特徵的介紹,您同意他的觀點嗎?請發表您的高見吧?
(整理供稿:煙 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