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喊素質教育!那麼,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究竟長什麼樣子?快看

2020-12-17 劉老師教育研究工作室

#素質教育#近日,許多網友對體育、美育等科目於2022年在全國納入中考,並且在分值上大幅提升,將和語文、數學、英語等基礎學科分值同等,達到120分,產生不理解。

網友就提出質疑:別的學科中考分值不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學生的課業負擔加重!天天喊「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在哪裡?調整這樣的中考政策不是在變相的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嗎?

針對網友的質疑和提問,市教研室馬金彪主任回答了網友的擔心,並且重點從學生課堂教學的角度,談到了「素質教育」課堂的特點,廣大網友了解了「素質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大作用及其意義,紛紛表示支持國家的「中考政策」的調整。

那麼,素質教育的課堂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市教研室馬金彪主任說,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應該突出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它是針對應試教育面向少數,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歧視學習圍難的學生面言的。面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要點是:

1、了解全班各類學生(優、中、差)的學習基礎,明確他們學習的起點。

2、每節課都有提高優、中、差學業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打算,不僅要注意"雙基」訓練的落實,而且要指導他們進行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的訓練。

3、在課堂提問設計時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他們都能理解和接受。作業安排在保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別對待,不搞一刀切。

4、要特別關心差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不滿足於對差生「點到為止,而且要帶他們創造條件,有內化的時間,表達的機會,並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全面發展整體提高。它是針對應試教育考什麼、教什麼;只重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只重考試學科,忽視非考試學科:只重視智力因素,忽視非智力因素以及個性的充分發展,造成學生片面性發展而言的。而全面發展、整體提高的教學要點是:

1、要將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內容以及「六會"要求全面考慮有機滲透。

2、要考慮教材中的德育點、知識點、能力點、方法點及其落實的措施。

3、既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

4、根據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和體質。

三、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它是針對應試教育考什麼練什麼,用死記硬背方法反覆訓練應考知識,機械重複訓練參考資料上的內容,學生學習緊張、被動,產生厭學情緒而言的。而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學要點是:

1、要考慮充分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樂學、好學、會學。

2、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要多向交流,克服教師,克服教師「滿堂灌」、「滿堂間"的現象。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進行探究研討,培養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4、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少而精,要有啟發性和思想性,也要鼓勵學生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性和主動性。

四、可持續發展。應試教育把高分率和高升學率作為評價學生、教師的唯一標準,造成以不惜犧牲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爭取高分率和高升學率,造成相當一部分學生成為高分低能或弱能,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差,發展缺少後勁,持續發展能力差。

可持續發展的本意是指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社會經濟學命題的引申義。兩者的著眼點都放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上,一個是放在物化世界建設範疇裡,一個是放在推進物化世界建設的主體一一人的培養範疇中 ,因此,後者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要點是:

1、教學中既要重 視學生的學習,又要注重學生的成長;既要著眼學生當前成長,更要注重學生終身的生存與發展。

2、教學中要注意學生知識面要寬,「雙基」要牢,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要好。

3、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造能力。

4、為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生存與發展能力打好基礎。

馬主任關於素質教育的課堂特徵的介紹,您同意他的觀點嗎?請發表您的高見吧?

(整理供稿:煙 柳)

相關焦點

  • 素質教育與教育素質
    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但也必須給予釐清,在正本清源,分清職責的基礎上來看教育素質的問題也許就更能切中實際了。教育主體,這一概念一般是指課堂教育。因此,它的含義常常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從教育的目的上,應該指的是學生。從教育的實踐行為上看應該不僅僅只是教師和學生,它的所指應該還包括主要從事或者部分參與到教育事業的工作者和單位、部門、社會。
  • 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的校園有素質教育嗎?
    我們的素質教育提出很多年了,如果問現在的學校是什麼教育,幾乎每個校長都會說,當然是素質教育了,我們一直踐行的就是素質教育。那麼校園真正的素質教育在哪兒呢?我們看看當今校園所謂的素質教育:第一:分數佔據最高位置的素質教育。
  • 做好素質教育工作 比鄰素質教育公園深耕教學特色
    在這碩果盈枝、奼紫嫣紅的美好時節,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比鄰素質教育公園重溫立德樹人初心,展望素質教育未來,以開創性的育人理念、特色化的教學方式,為培育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莘莘學子貢獻智慧和力量。     教育的根本在教師,做好素質教育工作,教師必須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廣博的文化修養。孩子們來到地球上,對這個猶如萬花筒般絢麗的世界充滿了好奇,每一天都有數不清的創意和想法蹦躂在小腦瓜裡。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可是,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成績,究竟能否兩全?而作為教育主場的學校,又該如何破局?撇開似是而非的爭執,我們還是要回歸到這些最基本問題的討論上來。如果一所學校,把考試當作教學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的、方法和標準:考什麼就教什麼,不考就不教。這便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而素質教育,除了對考試成績的追求以外,還包含更豐富的能力和素養培養,以能支撐學生的長遠發展。那麼,一所學校搞注重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會影響學生成績嗎?
  • 北塔資本王潛: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
    三、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剛剛我們提到要從用戶和客戶的層面去考慮他們的具體場景和生存狀態,這就引出了一個我始終在考慮的問題:當我們在談論素質教育的時候,我們究竟要培養孩子的什麼「素質」?在東西方的語境下,對於什麼叫做素質教育,實際上都沒有一個非常明確和完整的定義。
  • 搞素質教育沒錯,素質教育也要提高升學率
    因為搞素質教育而導致高考成績下降,說明這位校長劍走偏鋒,搞得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被喊下課理所當然。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現在喊的山響的核心素養,讓學生學習和熟練掌握必要的科學文化知識,應當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也是讓學生擁有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現實需要。搞素質教育也好,核心素養也罷,只能促進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提升,提高升學率,豈有高考成績下降之理?
  • 「誘思探究教學法」:讓素質教育進課堂
    實施素質教育迫在眉睫,但是怎樣實施,不少學校陷入誤區。國家總督學柳斌認為,教學工作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徑,是學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主旋律、重中之重,因此,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陝西師大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法」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把素質教育引入課堂。
  • 科學網—什麼才是素質教育
    而素質教育改變這樣的狀態,不讓學生陷入考試的題海之中。但後來,有人把所謂西方的教育理念牽扯了進來,認為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本性和興趣發展,才是最好的教育。 然而,最近又有人指出,西方的那種教育理念主要是針對那些普通人家孩子上的普通學校,而所謂精英子弟進入的私立學校,其教育方式與國人所謂西方的素質教育理念沒有任何關係。他們的精英教育根本不按照所謂素質教育來進行。
  • 「應試/素質之爭」?別鬧! 建議用「低級教學」代替「應試教育」,用「高級教學」代替「素質教育」
    一位地方教育官員15000字長文怒挺應試教育,而且將其提升到「政治正確」高度,引發網絡怒轉,吸睛無數。一個「瘋」了!說是主管部門強力實施學生減負,「攔路翻書包,查試卷,查教材,查教輔,」 還查放學時間和課堂時間……家長憂心忡忡,怕孩子因為減負成「學渣」,「快瘋了」。
  • 快樂教育和素質教育作為教師如何理解
    就課堂教學,就有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法,有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有丹東六中的課堂教學法(利用四周都是小黑板,學生可以隨時演算),還有全國各地的各種教學方法,其實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快樂教學法。那麼作為教師,對待學生應該還是從思想教育出發,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真諦是什麼?就是應該刻苦認真,一張一弛,立下目標朝著目標努力。至於結果能否達到,不要太注重結果,而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達到一種步步為營的境界。那麼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一點快樂體驗沒有嗎?當然不是,中科院一位院士提出,應該讓學生體會到高級的快樂,我很贊成!
  • 什麼是最好的素質教育?
    從「素質教育」這個詞誕生之初,就備受爭議。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在中高考的重壓下,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有什麼用等問題就一直困擾著大家。因此,如何區分是否是真正的素質教育,那麼第一點就是看孩子是否開心。一切不讓孩子快樂的素質教育都是騙人的!02素質教育是一種教育模式,而並非是某種課程。往往常有人問我,你們的素質教育有哪些課程。
  • 素質教育不如應試教育?素質教育該如何搞?
    素質教育喊了這麼多年,新理程改革也做了二十年了,可應試、唯分數定乾坤的格局仍難捍動,其甚至還變本加厲。素質教育改革是國家和整個社會的事,需要自上而下全面開展,從實處落實,辦實事,不空喊口號,知行不一。一、社會用人單位要打破唯文憑一標準。
  • 為什麼喊了那麼多年的素質教育,上補習班的學生卻越來越多?
    先回答這個問題:說明素質教育還是不敵應試教育。再來揣摩一下「素質教育「的含義,按照一般的理解,它與「快樂教育「、「憶苦思甜教育「、「語文教育「、「法制教育「等等,都是在揭示教育的重點和目的。而要作為一種教育的模式加以推行,竊以為需要有教育家作出規範合理的設計,通過大量的試驗、實驗,在不斷總結完善之後有了可行性的依據才行。因此,光靠「喊「了那麼多年,是難以成功的。
  • 南京一中事件的反思: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究竟誰能成就孩子的未來?
    可是,究竟什麼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和應試成績,究竟能否兩全?而作為教育主場的學校,又該如何破局? 如果一所學校,把考試當作教學主要的乃至唯一的目的、方法和標準:考什麼就教什麼,不考就不教。這便是典型的應試教育。 而素質教育,除了對考試成績的追求以外,還包含更豐富的能力和素養培養,以能支撐學生的長遠發展。 那麼,一所學校搞注重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會影響學生成績嗎?
  • 瑞思起草中小學英語素養課堂教學標準,助力素質教育教學新探索
    近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主辦,專委會常務理事單位瑞思教育承辦的《中小學英語素養課堂教學標準》專家座談會召開,瑞思作為該標準的唯一起草單位參與討論。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姜志偉,原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中小學英語教材主編劉道義,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師發展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丁俊華,北京市教育學會學科英語教育研究分會副理事長、瑞思教育學術高級副總裁袁雪等教育界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圍繞素養課堂教學標準、素養課堂中教師的能力與培養兩大問題,共探素質教育教學標準新發展。
  • 「素質教育」的真諦是什麼?你可能誤會它了!
    為什麼素質教育提出了快40年,大家還在熱衷討論素質教育怎麼做?而沒有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教學理念和系統?答案很簡單,我們目前國內升學考試——中考和高考,始終遵循著應試教育的分數優先。哪怕有過自主招生的大學,也不乏是面試+筆試的模式,很大一部分還是要看筆試成績,筆試成績說白了也就是分數。
  • 思考:論「素質教育」
    (熬)對所有的教師來說,都知道一個詞,叫「素質教育」,但素質教育的內容是什麼?如何來進行素質教育?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這不怪教師們,因為恐怕連提出「素質教育」的人也不明白什麼是「素質教育」。它通常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動聽的口號而已。既然不明白素質教育的實際內容,那怎麼可能有良好的執行策略和實施方案?故而普天下的素質教育往往就成了「折騰教育」,也就不足為怪了。
  • 也談素質教育
    家長普遍詬病的是,學校把45分鐘的課堂改為40分鐘,相當於一天就少上一節課;不布置課外作業,不允許排名次,甚至不怎麼考試。美其名曰減負、素質教育。那麼什麼是素質?一個人隨地吐痰,人們會說他素質不好;張口就罵人,也是素質不好;偷奸耍滑、坑蒙拐騙偷、躲懶滑嘰溜,都是素質不好。那麼,不學習、不上進,啃老、啃小、啃配偶、啃親戚的也是素質不好。
  • 素質教育摭拾
    1 減少上課時間,少布置作業,不一定是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提高能力,為素質教育應有之意。 若沒有鑽研的興趣,缺少讀書的習慣,表面的減負,對學生的成長可不是好事。2 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是素質的重要內容。理論上講,素質教育是有利於提高學習成績的。
  •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成績?
    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成績?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怎樣提高教學成績?王營 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談論這類話題好像有點不合時宜,因為在某些人的觀念中,搞素質教育就不能再提教學成績了。但是,實實在在地講,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重視教學成績,不把教育效果的優劣作為衡量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標,也就失去了教育工作的意義,正如種地的農民,付出了勞動,就要看到相應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