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氏家譜
【第一代】 代表人物:英斂之
【第二代】 代表人物:英千裡
【第三代】代表人物:英若誠
【第四代】代表人物:英達、英壯、英寧、宋丹丹(英達前妻)、梁歡(英達現妻)
【第五代】代表人物:英巴圖、英如鏑
自曾祖父英斂之創辦了《大公報》和輔仁大學開始,英家人就「吃起了洋飯」。英達的爺爺英千裡12歲就赴歐求學,回臺灣後余光中、馬英九都做過他的學生;父親英若誠外號「英大學問」,從小在教會學校念書,在人藝任職後,1986年擔任文化部副部長;以英達為核心的「英式三兄弟」(英達、英壯、英寧)已經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境界;身為家族第五代領頭人的英巴圖,從美國留學回來後,在母親宋丹丹鼓勵下開始闖蕩娛樂圈;英達與現任妻子梁歡所生之子英如鏑,更是加盟了北美冰球聯賽的波士頓熊隊。吃了五世「洋飯」的英家可謂人才濟濟,下面為您逐一揭曉,屬於英氏家族的絕世傳奇……
文字來源:東南快報、南方人物周刊、金羊網、華西都市報
第一代創辦《大公報》和北京輔仁大學
無論從哪個時代看去,英達的太爺爺英華(英斂之)都是一個傳奇。而這個傳奇的開篇,竟然香豔無比且為英氏家族帶來了無限可能的第一塊基石
和許多愛情故事的開頭一樣,男主角開場時是個一窮二白的小夥子,而且他窮得有些不成體統,窮得連姓都沒了,但英華本人卻出彩到炫目的程度,文韜武略無所不能。正是憑著他雄厚的文化功底,他做了愛新覺羅·淑仲的家庭教師,教著教著,兩人開始眉來眼去,最後生米煮成了熟飯,就結了婚。這淑仲是什麼人?是清朝皇族!
在有了穩定的後方之後,真正屬於英華的日子,就這樣開始了。婚後,他參加了戊戌變法,哪承想,變法失敗,英華被通緝,流亡邊陲。1902年,慈禧下令赦免英華,並賜「英」姓,從此英家有了正經姓氏。但英華還是不買慈禧的帳,非要光緒親政不可,所以創辦百年《大公報》,起首就罵慈禧,造就了《大公報》的「敢言」信條。
毫無疑問,英氏家族的所有光榮與夢想,都源於英華。他只活了58歲,卻幹了3件大事:一是創辦《大公報》;二是創辦北京輔仁大學;三是創辦香山孤兒院。
英千裡(英驥良)
第二代
語言天才 與錢鍾書比肩
英驥良絕對算得上是天才。他兩歲就認了字,而且還能長篇大論。12歲,英驥良被送到英國劍橋讀書,一讀12年,24歲自倫敦大學畢業海歸。當年,蔣介石要找兩位最棒的英文翻譯官,一位是錢鍾書,另一位就是北京輔仁大學秘書長兼西語系教授英驥良。
英斂之、愛新覺羅·淑仲夫妻與愛子英千裡合影
蔣介石欣賞英驥良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忠於中國,死活不向日本人低頭抗戰爆發後,像周作人留守北大一樣,英驥良留守輔仁,但兩人卻走出截然相反的政治路線。兩人都私底下保護國共兩黨的抗日分子和熱血學生,但周作人公開投敵,英驥良卻暗中加入了國民黨,兩度被日偽政權逮捕,最後被判15年重刑。幸虧後來英驥良只被關了1年多就熬到抗戰勝利。此後在國共內戰中,英驥良歷任北京教育局長、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中華教育電影製片廠廠長。
1949年,蔣介石撤退臺灣,沒忘記帶著英驥良一起逃。英驥良出任臺灣大學外文系主任和臺灣輔仁大學副校長,1969年肝病不治,客死他鄉。
英茵
而在英氏家族第二代中,另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人物就是英驥良的妹妹英茵,抗戰時期的電影明星和抗日間諜。
她是上海電影明星,1936年,進入明星影片公司,因為1937年在《十字街頭》和1940年在《賽金花》中有出色表現,英茵成了電影明星。英茵於1942年1月19日,在上海國際飯店10樓708房間吞吃大量鴉片和烈酒自殺,死後與被日本人處決的男朋友合葬。她的自殺死亡所造成的轟動性不次於阮玲玉。
英若誠
第三代
文化部副部長 多部名劇主演
虎父無犬子,英家幾代男丁都在用自己的一生近似完美地詮釋這個詞,而英若誠也不例外。
英若誠,英驥良的第三兒子,他的一生也近於傳奇:他蹲過三年大牢,做過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長。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黃金時代的臺柱之一,也是翻譯阿瑟·米勒等人戲劇作品的翻譯家。先後主演了《駱駝祥子》、《茶館》、《推銷員之死》等經典名劇。
英若誠從來就是個與政治不太相關的人物,卻一輩子都有政治糾葛和起落。從獄中出來之後,英若誠經歷了一年的下放,最後回到了人藝。1986年,英若誠接到任命,擔任文化部副部長,同時就任文化部部長的是作家王蒙。2003年,英若誠病逝。
英若誠與夫人吳世良
而必須交代的是:英若誠之妻吳世良同樣也是一位表演藝術家和翻譯家。因為其出色的英語水平,吳世良女士還擔任過曹禺先生的秘書並為周總理做過翻譯。
英若聰(左)
英若聰,著名建築學家,曾在清華大學建築系任教。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研究生,當時是梁思成的助教,教師團支部的書記。
他是著名演員英壯的父親。
英若識與兒子英寧
英若識,1935年生於北京。195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自1959年起在吉林藝術學院任教,至今為止,他已在東北這塊黑土地上用他的畫筆辛勤耕耘了40多個年頭。這些年來,他先後有25件作品入選全國美展和全國版畫展,作品被收入《中國版畫家新作選》、《中國版畫50年》、《中國版畫年鑑》等。他的作品多次出國展出,他還曾作為中國藝術家代表赴日本參加學術活動,並應法國「國際藝術城」邀請,在巴黎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畫展。
同時他也是著名編劇英寧的父親。
第四代
第四代「英氏三傑」誠娛樂圈大腕
英達,中國內地演員和導演。畢業於北京大學心理學系及密蘇裡大學戲劇表演系。英達是一個幽默的人。娛樂圈多棲,導演、演員、主持人三位一體,無論是扮演影片《大腕》中的路易王,還是主持綜藝節目,英達都表現得活靈活現,遊刃有餘。尤其是繼《我愛我家》《閒人馬大姐》先後成功之後,英達更是奠定中國情景喜劇掌門人的地位。現在又相繼推出《東北一家人》《相約青春》等系列喜劇。
英氏家庭中的英達,那真是達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境界。他執導的《我愛我家》、《候車大廳》、《閒人馬大姐》等國內情景喜劇,都可用「著名」來下定義。而同樣「著名」的還有他與宋丹丹的那一段婚姻。
1960年7月7日出生於北京。滿族,滿姓:赫舍裡氏,祖籍北京西郊藍靛廠火器營,滿洲正紅旗。北京七十二中畢業後考上了北京大學攻讀心理學。一直想當演員的英達在學校裡搞起了業餘劇社,在裡面做導演和一些組織工作。 1983年大學畢業,獲「科學理學學士」學位。原來準備報考戲劇學院導演系研究生,但是因為眼睛高度近視,只能按照心理學的方向被分配到北京東城師範學校去教教育心理學。1987年畢業於美國密蘇裡大學戲劇系,獲「導/表演高級文藝碩士」學位。1990年起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1995年任「英氏影視公司」藝術總監。英達目前是美國哥倫比亞影片公司在中國的第一位合作導演。因導演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為人熟知。
英達與前妻宋丹丹
宋丹丹2007年曾經在自傳《幸福深處》當中透露過她與英達離婚的內幕。宋丹丹說就在離婚當天,她也發現了英達婚外戀的證據。宋丹丹在自己的書中講過,當時曾經問過英達:「就要分手了,我想問你句話:我的事情都已告訴你了,希望你也別隱瞞我什麼。很長時間別人都說你跟梁歡好,看在我們十年夫妻的份上,你對我說實話吧。」而英達則滿臉詫異地說:「丹丹,這可能嗎?」可是等到兩人剛拿到離婚證書時,宋丹丹就發現英達忘在車上的傳呼機,裡面全是梁歡傳呼英達的具有曖昧味道的留言。宋丹丹說,這些都比較敏感,她寫書的時候曾經猶豫過,因為「怕傷害人,怕觸及到某人」。
而英達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將這場婚姻比作「鬧劇」,他說:「大家都存著看熱鬧的心態,哪有人真想理解你?」此外他也表示,當初和宋丹丹離婚時曾約好不把離婚的真正原因告訴媒體,但宋丹丹後來卻在她的書裡提到了兩人離婚的原因,對此他心裡確實很不快:「就剩我一人還擋著、捂著。」
英達宋丹丹舊照
「我覺得現代社會有很多有N次方的婚姻的人,人家看生活也不像過去那麼擰了,每天高高興興的,遇到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放鬆,快樂。」有了這些年的歷練,宋丹丹說現在對婚姻的看法和年輕時有很大不同,「十幾年前第一次離婚我非常害怕,覺得我這一生我要再離婚我就死。現在覺得也沒什麼,人越活你會發現其實人生就是這樣,走一步看一步。」
不過,宋丹丹對待婚姻的態度卻頗為認真,她表示「每一次婚姻都是嚴肅認真的,每一段愛情都是撕心裂肺的。我這個角色我就很能理解,不管有多少次婚姻,每一次都是動真情的,而且會越來越真。」據了解,和劇中一樣,生活中宋丹丹也要面對非親生子女,她說其實相處方法很簡單,「他要是不高興了我就等他高興的時候再說,他要是不對了我就破口大罵,該放就放,該緊就緊。」
英達與現任妻子梁歡育有一子
二次婚姻的一個月後,英達就與比自己小8歲、長期與自己有著良好合作關係的梁歡結婚了,這一舉動讓許多圈內人無法理解。英達曾經很幽默地面對媒體說,像他這樣的長相和脾氣性格,是不大可能讓別人對他一見鍾情的。他與梁歡的結合也是緣於長期合作和彼此了解。英家和梁家可以說是世交,關係很好。
梁歡
和英達不一樣,梁歡一直低調示人。英達自己主持的某電視欄目曾經力邀她擔任嘉賓,但她拒絕了,理由是,「露臉之後就沒法去市場買菜」。很多人都對梁歡到底長什麼樣十分好奇,對此,英達曾經開玩笑說:「她雖然比我年輕8歲,但這相貌吧,怎麼說呢?想想,她是梁天的妹妹,能美到哪兒去?基本上也就是一個年輕一點的梁天戴一頭套。」拋開外貌不談,梁歡的文雅氣質一直聞名在外,作為編劇,梁歡的才氣也在《我愛我家》和《東北一家人》裡得到印證。
英壯
同樣有幽默感的英壯,後來成了中國喜劇舞臺上的標誌性人物,幾年來,英壯先後導演和主演了《候車大廳》、《候車室的故事》等不少情景喜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英壯其實不是英達的親弟弟,他是英若誠四弟的兒子、英達的堂弟。
英寧
而英氏家族中這一代另一個頗有名氣的人物是英寧,他是英若誠五弟之子。在幾部由英達、英壯執導的電視劇中,英寧擔任了製片人。
年幼的英巴圖與父母合影
第五代
宋丹丹為英巴圖「劈」出一片天
英如鏑誓做冰球界「姚明」
作為名人的兒子,巴圖面對媒體採訪的這個大男孩,詼諧機智的反應實在讓人發笑。筆者問巴圖片酬多少,他像所有大明星一樣,挺嚴肅地一皺眉頭:「這個要保密吧。」沉思了一會兒接上一句:「我怕說出來太丟人了,我是要當腕兒的人啊……」。
巴圖漸漸接受父親再婚的現實後,他又突然對母親宋丹丹冷漠了。當宋丹丹從外面回來後,巴圖不是耷拉著腦袋不看她,就是抬頭用眼裡的寒光刺她,宋丹丹跟他說話他也愛理不理的。宋丹丹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一如既往地愛著兒子,兒子為什麼卻對自己如此態度?她難過極了:「巴圖,媽媽什麼事沒做好,讓你這麼生氣呢?」巴圖憤憤地說:「你一直說在這個世界上,我是你最愛的人,可我現在才知道,你在撒謊!」宋丹丹問了巴圖好一陣,才得知其中緣由:原來,有好心人給宋丹丹介紹了一個男朋友,巴圖聽說後,心裡倍感失落!
於是她耐心地解釋說:「巴圖,媽媽一直都是最愛你的,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但是媽媽為了養你要工作,肯定要與社會上的人交往,你不要生悶氣啊!如果媽媽真有什麼打算了,會在第一時間跟你商量的。在媽媽的婚姻這件事上,巴圖的決定才是媽媽的決定!」
宋丹丹的話音剛落,巴圖便哭了,他撲進宋丹丹的懷裡,淚眼婆娑。
幾乎所有大明星最初都反對子女入演藝圈,可宋丹丹的態度卻是努力促成,雖然兒子學的並非表演專業。巴圖也願意接受母親的安排,半玩笑半認真地說:「我也挺想幹這行的,是個不錯的謀生手段,比我小時候當保安的理想職業好多了。」宋丹丹在接受採訪時,一個勁兒得誇讚兒子有演戲的天賦:「(兒子)有,有遺傳。他演戲的天賦非常好,正劇喜劇都行,都能演。」
而現在英達最感興趣的話題,莫過於談兒子英如鏑。英如鏑3歲開始接觸冰球,2007年初,英如鏑所在的北京「虎仔隊」奪得了同年齡段的冰球世錦賽冠軍,並被NHL(北美冰球大聯盟)聯賽的波士頓熊隊相中,加盟該球隊的少年隊。
為了培養英如鏑,作為父親的英達奉上了大把的時間和金錢,無數次往返於中國和美國之間。因為他的心裡有個夢想,要把英如鏑培養成下一個姚明。
或許,屬於英氏家族的另一段傳奇,正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