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八十歲的應若誠

  《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

  他曾蹲過三年的牢獄,飽嘗艱辛;他也當過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長,叱吒風雲。

  他曾將莎士比亞的《請君入甕》、米勒的《推銷員之死》等多部劇作名著翻譯成中文,達雅傳神;他也將中國話劇舞臺上的優秀劇作《茶館》、《王昭君》、《家》等譯成英文,推向世界。

  他曾導演並演出阿瑟•米勒的顛峰作《推銷員之死》,轟動一時,堪稱經典;他也扮演過老舍《茶館》話劇中的劉麻子,到位傳神。

  他曾在在電影《知音》中扮演了袁世凱,入木三分;他也在情景劇《我愛我家》中做過客串,盡顯天真、幽默。

  他出生名門,祖父英斂之是輔仁大學的創始人,父親英千裡是輔仁大學著名教授,他還是英達的父親……

  他就是英若誠。

  英若誠(1929—2003),是他的那個時代中國最著名的表演藝術家、翻譯家、政治家。有人評價他是「一位世界性的高級知識分子,極有才能的演員,導演,是中國最後一位二十世紀前期培養出來的對文化發展極有影響的人物」。他的確是20世紀中國戲劇史及政治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舞臺、銀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至關重要的貢獻。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與輝煌,其龐大淵深的學問,多方面的驚人成就,個性之多姿多彩,際遇之起伏傳奇,可謂是「奇才奇藝奇志奇行」。

  回首往事,英若誠選擇「不從人生的起點開始」,而是從他認為對他的一生最有影響的階段——「文革」中被囚禁、蹲監獄開始。他回憶了三年監獄生活,困苦中夾雜著風趣,艱難中保持著樂觀。然後開始敘說他的家族,敘述自己的童年及此後受教育的不平凡經歷。最後講他在戲劇電影方面的職業生涯和文化外交上的作為。平庸中創造出輝煌,平凡中書寫著傳奇。

  某種意義上,這又不是一本按照常規思路從出生一直寫到老的個人傳記,它有選擇性,就像樹枝選擇怎樣的生長方向一樣。當樹芽開始向上生長、開始分杈的時候,它選擇怎樣的生長方向將會影響它是否能生長到整棵樹的最頂端,這將是至關重要。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我們將如何把握和抉擇自己的人生,以及在人生的各種艱辛和苦難面前如何樂觀、積極地去面對,英若誠先生的這本自傳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所以,這本自傳超越了普通的回憶錄的方式,它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曲折經歷,表達了他一生的不懈追求,同時也折射出20世紀中國的一個家族命運的風雨倉黃。

  這本傳記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是由美國的塔夫茨大學戲劇學教授康開麗(Claire Conceison)女士根據英若誠躺在病榻上的英文口述錄音整理而成。康開麗是美國杜克大學戲劇學教授,長期研究中國戲劇,不停往返於中美之間。當英若誠在協和醫院的病榻上時,她花了3年(2001-2003)的時間,錄了41盤帶子,100多個小時時長,然後編輯整理,再加上她7年的研究,終於成就了這本書,並於2008年首先在美國出版英文版。今年剛好是英若誠誕辰八十周年,英先生這本唯一的自傳也將由中信出版社在國內首次出版發行。

  在頤和園西北10公裡,有一處溫泉,為英家避暑之地,有一塊大石,上刻英若誠祖父英斂之的書法「水流雲在」四個大字,取自杜甫「水流雲不競,雲在意俱遲」一詩。本書的書名《水流雲在》也正是來源於此。

  本書由著名導演英達作序,王蒙、莫言、王曉鷹、孟京輝、林兆華、朱旭、朱琳、梁天、楊立新、濮存昕、黃苗子、黃宗江等聯袂推薦。

  《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英若誠 、康開麗著,張放譯,英達審讀,中信出版社2009年8月隆重出版。

相關焦點

  • 英若誠回憶自己「文革」中的三年監獄生活
    「自傳」、「回憶錄」可以算是作者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齣戲,「戲」的原型是人生中的自己,展現的是自己一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的作者忠實於人生,「戲」裡「戲」外合一;有的則時刻惦記著「觀眾」的感受,抽身「戲」外,比如英若誠。晚年,在病榻上的英若誠對自己的一生進行回顧,用英語向美國學者康開麗講述了自己一生的故事。
  • 英達之父英若誠被曝曾多年從事中共情報工作(二)
    中國著名喜劇導演英達父親英若誠被曝光曾多年從事中共情報工作,與當年著名的清華「間諜」案密切相關。為此,我找到英文版本,查看這本書的英文版及一些資料,上面的疑問似乎有了答案,也為我們拼接出英若誠「戲」外的人生,還原出在時代大背景下一個知識分子真實的心路歷程。對照英文版的《Voices Carry》,我們會發現在前言中有一部分即「What to Put In and What to Leave Out」在中文版中是漏譯的。這部分內容披露,情報搜集工作貫穿了英若誠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
  • 馬英九安排英若誠到臺灣掃墓
    英若誠的一生堪稱傳奇,他在「文革」時蹲過大牢,在改革開放後當過文化部副部長,演過《茶館》等名劇,還將《茶館》、《王昭君》等劇作譯成英文。  本書的成書也頗具特色,2001年至2003年,英若誠躺在病榻上用英語口述,美國塔夫茨大學戲劇學教授康開麗女士負責錄音,並整理成本書。2008年,此書英文版先在美國出版。如今,本書又被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英若誠的兒子英達負責此書中譯本的審讀。
  • 奇人英若誠:副部長級的「劉麻子」
    展開剛剛出版的《英若誠傳》,縱覽英若誠生平始末,一個「奇」字確是貫穿始終,其淵深的學問,多方面的驚人成就,個性之多姿多彩,際遇之起伏傳奇,都是當代中國文化史上所罕見。 據《英若誠傳》所載,英若誠17歲畢業於天津聖路易中學,以全優成績獲得保送劍橋大學資格,自願放棄後旋即考入清華大學西語系。
  • 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生平簡介
    英若誠生平簡介  英若誠,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劇協理事,曾任文化部事部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藝委會副主任,劇本室主任。  英若誠1945年考入清畢大學外國文學系,熱衷於演劇活動。新中國誕生後,英若誠考入北京人藝任演員,先後在話劇《龍鬚溝》、《雷雨》、《明朗誦的天》、《慳吝人》、《茶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等劇中扮演重要角色,充分展示了他豐富的知識面和作為演員的可塑性。  1979年,他的把老舍名著《茶館》譯成英文在中外出版,為《茶館》成功地訪問西歐做了準備。
  • 搜狐娛樂悼英若誠:轟隆隆的《雷雨》聲響在天堂
    轟隆隆的《雷雨》聲,如今響在天堂……--悼奇才奇藝的藝術家英若誠  (1979年) 今夜劇場: 雷雨  編劇:曹禺 導演:夏淳 演員:  四鳳——胡宗溫、張馨 魯貴——英若誠、李大千  魯大海——
  • 英若誠:告別如此匆匆 生命如此多能
    這時,同行向他推薦了英若誠。拉貝拉和英若誠在北京飯店見面後,英若誠認真地說著:「忽必烈是13世紀中國偉大的政治家,但他也有許多似乎矛盾的性格,比如對殺人、戰俘、漢族文化,都採取了開明的態度,而在乃顏叛亂時卻進行了無情的鎮壓。這似乎是矛盾的,如果從維護對封建集權制和大元帝國的江山社稷這個根本動機去想,就完全是合理的……」拉貝拉聽到這裡,一拍沙發扶手站了起來,大聲說:「英先生,定了!忽必烈,就是你!」
  • 朱旭與英若誠告訴你:愛喝酒的老藝術家才是真藝術家
    朱旭老師與英若誠老師之所以能夠在熒幕之外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友誼,除了他們對於藝術不懈的追求與無盡的熱愛之外,還源自於他們對於生活的美好嚮往。英若誠幹完農活,他招呼著同命相連的英若誠老師一起共飲,這時候人家管事的可不樂意了,心說讓你們上這裡勞動改造,你們不好好幹活,怎麼又把這套資本主義的生活方式給拾起來了。
  • 英若誠生前口述錄音:《茶館》的來由挺有意思
    英若誠:我與《茶館》  今年是表演藝術家、翻譯家英若誠誕辰80周年。日前,《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書由美國塔夫茨大學戲劇學教授康開麗女士根據英若誠在病榻上的英文口述錄音整理而成。她花了3年(2001年-2003年)時間,錄了100多個小時,經編輯整理,再加上她7年的研究,終於完成了這本書。
  • 著名表演藝術家、翻譯家英若誠逝世 享年74歲
    著名表演藝術家、翻譯家英若誠逝世
  • 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翻譯家英若誠--憶當年
    生活即使是悲劇也要當做喜劇去演  昨天清晨,天蒙蒙亮,接到英家打來的電話,得知英若誠伯伯夜裡病逝的消息,我不禁淚如雨下。我和英伯伯在7年前相識,並在那一年成為「忘年交」。通過他我認識了英氏家族的大部分成員,也聽他講述過許多英家的故事。
  • 設計師熊英:上善若水,萬物重生
    愛 · 設計 熊英 作品 《若水》 這件漸變藍色的禮服裙以「若水」為主題,傳遞珍愛生命、保護自然的理念,它表述著「一念山河成,一念百草生;上善若水,萬物重生」的意境。
  • 英達家族五世「吃洋飯」傳奇 慈禧親賜「英」姓
    英達的爺爺英千裡12歲就赴歐求學,回臺灣後余光中、馬英九都做過他的學生;父親英若誠外號「英大學問」,從小在教會學校念書,在人藝任職後,1986年擔任文化部副部長;以英達為核心的「英式三兄弟」(英達、英壯、英寧)已經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境界;身為家族第五代領頭人的英巴圖,從美國留學回來後,在母親宋丹丹鼓勵下開始闖蕩娛樂圈;英達與現任妻子梁歡所生之子英如鏑,更是加盟了北美冰球聯賽的波士頓熊隊。
  • 《劍網3》重陽國風盒子宛曲流雲怎麼樣 重陽國風盒子宛曲流雲一覽
    導 讀 2018劍網3重陽國風盒子宛曲流雲一覽,重陽盒子今年再度上線,因為之前一段時間推出的國風主題,今年重陽盒子也是以國風為主的
  • 人生似流雲,幻滅皆自然
    天空上,流雲像一片片白色的羽毛緩緩掠過藍色的天空。風吹過,白色的羽毛被風梳理著,慢慢變成絲絲縷縷,越扯越薄,越扯越細,漸漸消散。那片雲,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消散於何處,在天空短暫停留的片刻變幻不定。最後,一切了無痕跡。遺憾嗎?無從知曉。
  • 自傳怎麼寫?5 個步驟教你寫出成功的求職自傳
    自傳求學歷程怎麼寫?自傳開頭的部分已經帶出家庭背景、個人特質,接下來要再更進一步的將求學歷程和想應徵的職缺/產業做關聯。若求職者已經離求學階段有點久遠,則自傳求學歷程的部分可以著墨較少;此外,這部分只需提及較接近的求學歷程,如大學、研究所。
  • 高考滿分作文賞評:《你是一朵孤獨的流雲》《鎖清秋》
    他若苦悶、惆悵,能與何人說;若是相思,大概也只能打個電話或者寫封信。而我們卻在整天尋尋覓覓,奔波勞碌,為瑣碎小事而感傷,在角落裡苦嘆著一個人的落寞和不安,吝嗇地將自己封閉在自以為金碧輝煌的城堡裡,寧願一個人浮生若夢地哀愁,也不願讓心沉澱下來,看一看天上的雲捲雲舒。我們是將自己鎖在了浮華的盒子裡。是該讓自己平靜了。一路走來,經過了多少坎坷和荊棘,而我們又收穫了多少呢?
  • 李開復回應方舟子:英文版自傳沒下架 將轉為免費分享
    李開復表示,「方先生說我的自傳『在英譯本中,這位副總裁消失了,這句蘋果體變成了李開復的自言自語。這是英譯版的截圖,都還在,沒有消失。』」(圖為李開復貼出自傳英譯版的截圖 TechWeb配圖)【TechWeb報導】11月28日消息,近日方舟子繼續質疑李開復,稱李開復自傳的英譯本Making a World of Difference在亞馬遜下架,並稱李開復自傳的英譯版本對可免費閱讀的第一章做了較大的改寫,刪掉了原文那些「吹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