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一線蹲點調研」共同富裕的西溝故事

2020-12-20 黃河新聞網

上世紀40年代,因為全國第一家農村互助組和合作社,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稱讚。也因了合作社,誕生了李順達、申紀蘭兩位全國農業勞動模範。今天西溝的合作社,無論組織形式還是帶動作用,與往日有著巨大的不同,但不變的依舊是那種扭成一股繩、奮鬥不息的精神。

從一家到14家,西溝的合作傳統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2014年,西溝四季飄香香菇大棚專業種植合作社正式成立。這對於當時已有近萬家農村合作組織的長治來說,已不算什麼新聞,但對於這個誕生過全國第一家農村合作社和全國首批農業合作社典範的地方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西溝村是全國農業合作化的老典型。合作社在西溝村已轉化為一座座「綠色銀行」、一個個小糧倉和集體資產。老勞模申紀蘭回憶起當年的奮鬥經歷無不感慨:「西溝能發展到今天,靠的正是黨的好領導,依靠的正是艱苦奮鬥。」

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王根考告訴記者,當時大家共同的意見,就是發揮農業合作化的傳統和優勢,將合作化貫穿到產業發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地提高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正是發揮了合作社的作用,西溝村的產業發展再一次步入了健康軌道。最早成立的西溝四季飄香香菇大棚專業種植合作社,發起者有22人。他們在籌集50萬元股金的基礎上,以每股100元的股金,吸收了村裡147戶村民。同時,合作社優先安排貧困戶參加生產。這樣,不但確保了入股村民的收益,還使貧困戶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作為第一批社員,今年36歲的張惠林從做菌棒到栽菌棒,從摘香菇到打樁架,生手做成了熟手,門外漢成了全把式,每年6個月的活計,她可以拿到兩三萬元的收入。

在革命巖景區內,記者看到造林合作社正在施工。「因為西溝植樹造林的優良傳統,村裡的造林合作社不少。」合作社理事長常永剛介紹。

綠水青山帶來的經濟前景,讓之前的造林公司紛紛加入到合作社,賺上了造林的錢。西溝村村委會主任趙愛亮介紹,目前西溝已有4個造林合作社,吸納380口人,其中貧困戶128戶308人,人均年收入1萬元左右。

堅持了70年的背坡、陽坡的植樹造林。西溝村植被達2.6萬畝,平順縣森林覆蓋率從新中國成立初的0.13%提高到了現在的41.6%。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太行山裡的氧吧小氣候正在悄然形成。

在西溝,有一個新的致富項目,就有一個合作社誕生。短短幾年的時間,西溝村相繼成立了14個合作社。圍繞森林管護,西溝成立了眾新源扶貧攻堅專業合作社;圍繞健康養生,他們成立了傑佳美靈芝專業種植合作社;圍繞黨參深層開發,他們成立了紀蘭潞秀潞黨參植物纖維藥衣公司。在這些合作社中,有的是以資金入股合作的,有的是以土地流轉合作的,有的是以技術入股合作的。西溝村的農村經濟也從傳統的單一糧食種植拓展為多種經營的新格局。

從合作生產到產業聯合,西溝書寫著新時代的合作故事

登上金星峰,俯瞰西溝全貌:老西溝內,李順達故居、新的西溝展覽館正在修建;再往溝裡走,當年黨員秘密開會的革命巖、血淚凹、勞模泉等遺址正在被開發為旅遊景點。

「西溝70多年植樹造林換來了綠水青山,革命傳統、勞模文化積澱形成的品牌,將都是西溝獨有的優勢產業。」西溝村黨支部書記郭雪崗說。

2018年,良好的生態和文化資源為西溝引來了18萬人次的遊客。這裡種植的黨參等道地中藥材吸引來上海、浙江等地企業家實地考察,催生了一批黨參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引領著西溝人增收致富。

如果說過去是一家一戶生產資料的集合式的合作社,單純為了完成土地上種植環節,最終的任務是為了「活下去」。那今天的新型合作社便是專業合作,是全生產鏈條上的通體聯合,是貫穿於標準化種植、管理、研發、銷售、追溯等系列從土地到餐桌,還兼顧市場個性化小眾需求,是為了「過好日子」的高組織化的合作。

2019年,由5家黨參合作社聯合起來,成立了平順縣寺河關山黨參產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其中,有兩家專業種植,兩家銷售,一家產品開發,形成了黨參一條龍服務。聯合社理事長劉軍平說:「我們聯合起來,就能夠完成從標準化農田管理,到科學種植,再到黨參品質監測,直到客戶的DIY要求,都可以得到準確落實,並且實現一定程度的市場風險可控。」

劉軍平最近正在收集一米以下的生土,準備在基地裡為香港的客戶做深層土壤黨參培植實驗,以期達到他對黨參品質的要求。

無獨有偶,聯合社的另一位成員晉振堂合作社的理事長宋建紅。從事外貿的他是2015年在長治市「潞才回巢」引流中選擇回鄉創業。可當年他收購的黨參不僅數量不夠,而且品相也沒有達到出口的標準。於是,他成立了合作社。

「我們對市場很有信心,對聯合社也很有信心,只要產業全生產要素都能夠擰成一股勁,就一定能夠擁有黨參的定價權,實現質優價優。」宋建紅如是說。

瞄準這一市場需求,2016年,房慧亮辦起了佳農家庭農場,是一家集種植、休閒觀光、旅遊、貿易採摘為一體的產業化家庭農場,運營採取「農場+基地+農戶」的模式。長期僱工46人,短期僱工170餘人,其中專職技術開發人員12人,年產值200餘萬元。不久前,他參與了潞黨參標準化示範園項目,通過開展標準化種植,提高黨參品質,為合作社社員提供更高的收益。

在西溝村,房慧亮聯著農戶;在西溝之外,房慧亮卻是區域聯合體中的一員。房慧亮感慨地說:「農村合作組織從適應到創新,既是市場經濟的要求,也是農民自己的創造。面對外面精彩的世界,我們不再無奈。」

跨地區、細分化黨參聯合社,將通過品質提升,獲得產品的專屬權和定價權,成為眾多廠商的供貨基地。村黨支部書記郭雪崗說:「新型合作組織通過全產業的滲透,全要素整合,實現了市場與資源的有效對接、資源和要素的優化組合,下活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盤棋。」

從精神傳承到鄉村振興,西溝是農村合作經濟的縮影

2017年9月22日,首屆長治農合發展博覽周拉開帷幕,申紀蘭作為區域品牌「長治神谷」的代言人為博覽周站臺。

這一次,她不僅為長治地區的農特產品向市場發聲,而且帶來了西溝村合作社的產品參加博覽周。紀蘭潞秀就是參展品牌之一。

在舊村委會大院,三間大的老房子裡沿著牆壁擺著兩排老式織布機,40來歲的張勤霞是紀蘭潞秀粗布紡織的老人了,每天她都會抽空來這裡織上三四米布,她說:「這兒時間靈活,自由安排,一年到頭都有活幹,還能照顧上家,挺好的。」

紀蘭潞秀不僅是傳統工藝的再現,還聯合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於湖生教授以及山西納安生物科技公司聯合開發了潞黨參植物纖維藥衣。黨參植物纖維具有抗菌、保健、護膚的作用,並於2017年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權。現在紀蘭潞秀新衣正在借著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東風走向國外市場,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使用黨參藥衣。在店裡,一針一線的粗布和細密考究的藥衣交相輝映,傳統和創新一起和諧而閃亮。

科研深入的行業裡就會迎來春天。西溝村一直在探索工業化的道路。1987年,西溝將農業合作社升級為「西溝金星經濟合作社」,先後辦起了鋁合金廠、飲料廠等10多個企業。2014年,在因環保關閉10年的鐵合金廠舊址上,四季飄香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起了30座香菇種植大棚。2016年,由村集體注資,在合作社大棚頂端安裝了光伏電站,形成了立體化開發的新格局。第二年,合作社收益22萬元,16萬元用於務工工資和貧困戶分紅。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西溝村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商機。藉助「網際網路+」拓展發展領域,通過「旅遊+」融合產業發展,西溝村的合作社在淘寶、天貓等網站開展了電子商務,通過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重構了農村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融入了「網際網路﹢」的新時代,當地的土特產品通過網際網路走進千家萬戶。

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是西溝村改造和提升農村合作經濟的重要舉措。2016年,他們以集體土地入股方式,佔股40%,與浙江省太子龍服飾企業開展合作,優先安排貧困戶和農村婦女務工。2018年,以同樣的方式,西溝與山西曦晟園科貿公司合作發展沙棘產業。這種以股權為紐帶,把新型經營主體、集體和農民聯結起來,以資產收益和務工收入為主,把土地、勞動力、生態等內部資源與市場捆綁,達到了集體資產收益和農民收入雙增加的效果。

農村合作組織的不斷提升,農村合作經濟的不斷壯大,使西溝村實現了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集體收益和農民收入實現了同步增長。201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500萬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2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00元。

西溝的故事還在延續,奮鬥者們為她不斷注入新的內容。這是西溝的變化,更是中國農村的縮影。

相關焦點

  • 在廣闊天地中感知時代變遷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採訪體會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在河北西柏坡啟動之後,學習時報社作為中央新聞單位之一,由報社領導帶隊,組織記者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認真記述所見所聞,反映時代變遷。在收穫一篇篇採訪報導的同時,記者思想感情的深處也深受觸動,本報特開設專版,刊登記者們的體會,以饗讀者。
  • [廣西新聞]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廣西...
    [廣西新聞]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廣西:發揮海洋優勢 做足旅遊篇章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廣西:發揮海洋優勢,做足旅遊篇章。
  • 奮筆疾書七十載,追夢奮鬥新時代
    3月28日,中宣部在河北西柏坡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聞宣傳。這是記者代表在啟動儀式上宣讀倡議。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3月28日,中宣部在河北西柏坡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聞宣傳。70年前,毛澤東同志帶領中共中央從西柏坡啟程,踏上「進京趕考」之路。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Explore the Mysterious 'China Water...
    金秋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70華誕。根據中央宣傳部統一部署,4月11日至28日,以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社、青海電視臺、青海日報、青海新聞網等主流媒體組成的「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媒體採訪團走進果洛州開展為期半個多月的蹲點採訪,他們深入基層,走進群眾,用筆墨書寫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一個藏族自治州的巨大變化。
  • 有獎徵文|「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徵文活動開始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主題徵文活動1949—2019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偉大的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代代人的努力,為國家和西安的發展留下了一串串輝煌的足跡,鑄就了各項事業發展的壯麗篇章,中國進入了繁榮昌盛的新時代。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平順縣西溝村的鄉村振興路
    鳥瞰西溝「以前的西溝是山連山,溝套溝,山是石頭山,溝是亂石溝,沒土光石頭,誰幹誰發愁。」九十歲高齡的申紀蘭,見證了新中國70年的風雨歷程,同時也是山西平順縣西溝發展變化的推動者和親歷者。作為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她第一次進北京參加人代會的「艱難」成了媒體提及最多的一個細節。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固達董事長鄭建新:從打工仔到集團掌舵人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奮進70年來,我們的祖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廣州:社區漸變多維度優質生活圈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廣州:社區漸變多維度優質生活圈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甘韻儀  2019-05-10 城市整治 廣州實踐8日,金羊網記者蹲點兩個社區,觀察社區如何通過精細改造,補齊民生短板,打造多維度優質生活圈,在衣食住行、醫療健康、文化滋養等方面提升居民獲得感。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逐夢青春系、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的優秀青年朱聰
    今天的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播出蔡家坡高級中學高一(6)班學生朱聰逐夢青春積極進取樂於助人的故事。從踏上高中的第一天起,朱聰就為自己定下了準則,學習為重,生活為輕,教室裡每每留下她躬讀的身影,作業本上常常看見她工整的字跡,成績簿上,她的名字總是名列前茅。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活動 走進大墩梁...
    8月17日下午,「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大型主題採訪活動的媒體記者來到大墩梁紅軍烈士陵園採訪。據了解,1936年10月下旬,紅四方面軍後衛部隊5軍由通渭向會寧北進。22日,軍長董振堂命令部隊在華家嶺一帶阻擊國民黨毛炳文37軍9個團,雙方展開了激烈戰鬥。紅軍先後打退毛部5次衝鋒後,突遭7架敵機狂轟濫炸,迫使紅軍沿杜家梁、毛牛川向會寧縣城方向撤退,這次戰鬥紅軍傷亡887人,副軍長羅南輝壯烈犧牲在當地埋葬。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蹲點筆記」北京東四郵政支局:方便之門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編者按:70年風雨兼程、薪火相傳。北京東四郵局的領導換了一任又一任,員工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東四郵局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信念和責任始終沒有改變。作為中國郵政系統的一面旗幟,東四郵局不僅見證了我國郵電事業的發展,更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崛起與社會變遷。
  • ...線踐行「四力」教育暨「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武山宣傳網【專題】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  李菊霞指出,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 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鞏固提升全縣脫貧成效的關鍵之年。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陽光雨露」催生「萬物...
    本文原標題:《【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陽光雨露」催生「萬物生長」——天津市優化營商環境培育核心競爭力》這兩年,搜索天津經濟社會熱詞,「優化營商環境」當之無愧高居榜單。眼下,新鮮出爐的天津經濟半年數據,漸入佳境的高質量發展趨勢,讓人們看到了天津下大力氣狠抓營商環境的「療效」。
  • 西柏坡上追夢人(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70年前的3月,黨中央從河北西柏坡出發「進京趕考」,新中國從這裡走來。進入新時代,柏坡嶺上鼙鼓陣陣,滹沱河畔更加生機勃勃。新時代的追夢人,在這片紅色熱土書寫新的「答卷」。小山村裡「讀」中國,你我都是追夢人,聽!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靖邊縣大溝村將建成7000畝高標準農田!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靖邊縣大溝村將建成7000畝高標準農田!來源:微信公眾號「靖邊新聞」原標題:《【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靖邊縣大溝村將建成7000畝高標準農田!》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武警部隊駐守三峽大壩 守衛國之重器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武警部隊駐守三峽大壩 守衛國之重器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5月15日 09:38 A-A+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使多少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為了確保三峽工程綜合效益的持續發揮,從2003年開始有一支武裝力量晝夜堅守在這裡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湖南發展成就巡禮·市州篇」永州:流光...
    從湘南邊陲到開放前沿永州:流光溢彩「新南門」華聲在線9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毅 嚴萬達 通訊員 左亞軍 唐一平 呂玉軍)70年櫛風沐雨,70年春華秋實。大橋建成通車後,將進一步拉近永州市城區兩岸,給湖南「南大門」增添新的活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永州幾代人接續奮鬥,「永州之野」換了人間,美景如畫,產業興旺,人民幸福。 跨入新時代,永州市堅持開放引領,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全力打造流光溢彩湖南「新南門」。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愛的主打歌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在表達愛意的方式、行為上不斷變遷,8月5日安徽商報通過幾組家庭的故事,展現了這個變化的過程。而在近些年,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人們對於愛的理解與追求,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奮鬥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雖然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已極大豐富,但更多的人們相信,不斷奮鬥的過程使愛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染料:正在向世界強國邁進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染料:正在向世界強國邁進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 2019-05-24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水市圖書館舉辦 「壯麗70年,閱讀新時代」 主題親子拼圖活動
    9月22日上午,天水市圖書館會議室裡熱鬧非凡,天水市圖書館與超星集團聯合舉辦的「壯麗70年,閱讀新時代」 為主題的親子拼圖活動(第二期)如期舉行。來自天水市秦州區的40多位家長與小朋友參加了此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