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十大系列之一:2019年中部城市GDP10強!

2021-01-13 中部城市百科

第一名:武漢市

2019年GDP16223.21億元。

武漢

武漢地處中國中部,國家中心城市,是長江中遊特大城市、湖北省的省會,中國重要的工業、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土地面積8494平方公裡,人口1200萬。武漢是中國著名的江城,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在城中交匯,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鼎立的壯美景觀。

武漢具有3500年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武漢是辛亥革命武昌首義之地,也是國內科教名城,高校數量居全國第三。武漢的高新技術產業、汽車產業和商貿流通產業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武漢是中國高速鐵路的中心,乘坐高鐵至北京、上海、重慶、深圳、香港等城市均在五小時左右。武漢是中國中部航空樞紐,擁有40條境外直達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四大洲的城市。

第二名:鄭州市

2019年GDP11991億元(預估)

鄭州

鄭州地處中華腹地,國家中心城市,河南省省會。史謂「天地之中」,古稱商都,今謂綠城。1928年3月建市。1954年10月,河南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現轄6區5市1縣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東新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裡,人口1013.6萬人,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601.77平方公裡(含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市域城市建成區面積1055.27平方公裡,城鎮化率73.4%。

第三名:長沙市

2019年GDP11574.22億元

長沙

長沙,湖南省省會,是長江中遊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長江中遊城市群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節點城市。長沙是綜合交通樞紐,京廣高鐵、滬昆高鐵、渝廈高鐵在此交匯。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楚漢名城」、「瀟湘洙泗」之稱。總面積11819平方公裡,總人口839萬。

第四名:合肥市

2019年GDP9409.4億元

合肥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會,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貿中心,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會員城市。合肥地處江淮之間、環抱巢湖,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此而得名。司馬遷《史記》載:「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這是歷史典籍中首次出現合肥地名。全市總面積11445.1平方公裡(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裡)。2019年全市總人口818.9萬人。

第五名:南昌市

2019年GDP5596.18億元

南昌

南昌,是江西省的省會城市,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長江中遊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城市,國務院命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轄三縣(南昌縣、進賢縣、安義縣)、六區(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灣裡區、青山湖區、新建區)、三個國家級開發區(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南昌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紅谷灘新區、臨空經濟區、綜合保稅區,總面積7402平方公裡,總人口554.55萬。

第六名:洛陽市

2019年GDP5156億元(預估)

洛陽

洛陽位於河南西部、黃河中遊,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現轄1市8縣6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2個省級開發區、18個省級產業集聚區。總面積1.52萬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803平方公裡;總人口713.67萬,其中市區人口224.93萬,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7.6%。洛陽是一座底蘊深厚、名重古今的歷史文化聖城。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歷史上先後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

第七名:襄陽市

2019年GDP4812.84億元

襄陽

襄陽市是湖北省轄市,下轄襄城、樊城、襄州3個區,南漳、保康、谷城 3 個縣,棗陽、宜城、老河口3個縣級市,設有國家級襄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襄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 東津新區 )和省級魚梁洲經濟開發區。建制沿革襄陽因襄陽城地處襄水(今南渠)之北而得名。行政區域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66.9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0.8%。

第八名:宜昌市

2019年GDP4460.82億元

宜昌

宜昌,位於長江中上遊結合部、湖北省西南部,素有「三峽門戶」「川鄂咽喉」之稱。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時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宜昌歷史悠久,巴楚文化源遠流長,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裡。宜昌是三峽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被譽為「世界水電之都」。宜昌現轄5區3市5縣和1個國家級高新區,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413.59萬,戶籍人口391.87萬。

第九名:太原市

2019年GDP4028.51億元

太原

太原,別稱為并州,古稱晉陽,同時也稱「龍城」。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會。瀕臨汾河,三面環山,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建城歷史的古都,「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的歷史古城,是山西省的省會,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太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軍事,文化重鎮,也是世界聞名的晉商都會,也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之一。全市下轄6個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6909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4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42.15萬人,城鎮人口375.27萬人,城鎮化率84.88%。

第十名:南陽市

2019年GDP3938億元(估算)

南陽

南陽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總面積2.66萬平方公裡,在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南陽是國務院較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市總面積2.66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001.36萬人。

中部十大系列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中部地區十大汽車城排名!工業明珠汽車產業中部城市誰主沉浮?
    汽車工業中部六省也是如此,以各大省會城市領先的中部城市,對汽車產業的布局均是趨之若鶩,但幾家歡喜幾家愁?用中部十大汽車城來梳理中部的汽車產業發展現狀!2019年汽車產量39.9萬輛。南昌市擁有著名車企江鈴汽車和江西五十鈴汽車。不僅布局合資產品五十鈴、福特等。在在主品牌汽車方面,同樣擁有全順、馭勝等國內知名經典汽車產品。江鈴汽車年產值過千億,常年位列中國企業500強之中,是江西製造業的典型優質代表!
  • 中部4強城市綜合對比,中部城市格局已定?
    中部4強城市6個維度 中部4強城市就是4個省會:武漢、鄭州、長沙、合肥,公認的中部前四,這點沒有意見吧? 市域面積:長沙、合肥、武漢、鄭州; 2019年常住人口:武漢、鄭州、長沙、合肥; 2019年GDP:武漢、鄭州、長沙、合肥; 2019年人均GDP:武漢、長沙、合肥、鄭州 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長沙、武漢、合肥、鄭州
  • 我國中部地區的所有城市中,哪個城市可以稱作「中部第一城」?
    我們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等,把全國劃分為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等四大地區,其中「中部地區」包含6個省份,分別是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和江西省。
  • 中部地區唯一的「大城市」,GDP破萬億,已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中部地區唯一的「大城市」,GDP破萬億,已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現在,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中國出現了人口規模大、管轄區域非常大的城市,如網紅重慶,擁有3000多萬人口和8.24萬平方公裡的管轄區域,與一城之力有些省格格不入,今天不談重慶, 我要去看中部地區唯一被稱為「大」的城市。
  • 河南省會城市鄭州,中部的6個省會中,為何首位度最低?
    2018年,武漢市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48萬億,處於全國第九名。在中部六省中,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是湖南長沙和河南鄭州,兩個城市都屬於新興省會城市的代表。2018年,長沙市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1萬億,位於全國第13名。鄭州市2018年的經濟總量為1.02萬億,處於全國第17位。安徽省會合肥市,2018年的經濟總量為7800多億。
  • 中國「舉世聞名」的一個「火爐」,是中部地區首個4F級機場
    武漢作為曾經的四大火爐之一,雖然已不在最新的四大火爐排行榜上,但依然位居夏季十大最熱城市之首。武漢簡稱漢,被稱為「江城」,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 中部地區僅有的兩個國家中心城市,一個是武漢,長沙竟意外落選
    我國中部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口密集、資源聚集的地方,現在該地區許多城市更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綜合影響力日益增強,整個中部地區充滿活力, 但是,有發展就有競爭, 近年來,中部各省集中全省力量建設省城, 六個省在最新的城市排行榜中三個成為了新的一線城市, 其餘三個也進入了新的二線城市行列
  • 中部又一「野馬」城市,GDP破萬億,成功躋身國家中心城市
    中西部相連,中部省份歷史悠久,資源豐富,工業和農業基礎雄厚,人口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展腹地在中部地區扮演著重要角色,河南省作為中部地區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很有名,可惜由於「地區黑」,河南省深受「毒害」之害,被稱為「面目全非」,其實河南省曾是七朝古都,十三朝古都,因此產生的輝煌文明比其他省份都要少
  • 波蘭中部地區5城市有軌電車概況
    本次介紹波蘭中部地區5座城市的有軌電車。分別是首都華沙、波茲南、格魯瓊茲、比得哥什、託倫。 1997年,名為Pestka的快速有軌電車線將市中心、火車站與波茲南北部的衛星城市Jana III Sobieskiego相連。這條路線完全獨立路權,沒有交叉口。在羅斯福街,這條路線合併為普通的有軌電車網絡,並分支成不同方向的多條路線,實現了多個方向的快捷服務。
  • 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誰能最先實現?
    在1980年的GDP十強城市裡,東北有2個城市入圍:瀋陽、大連。到了2019年,不僅GDP十強城市裡已經沒有東北城市的身影,連TOP20城市裡也不見東北城市,東北城市全部跌到了25名開外。中部地區包括六個省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也是萬億GDP俱樂部的重要來源地之一。武漢GDP早已躋身全國十強,長沙、鄭州陸續進入萬億俱樂部,合肥帶著長三角的光環風馳電掣,南昌和太原在各自區域也在大展身手。
  • 我國中部地區經濟破萬億的新一線城市,即將成高鐵時代「大贏家」
    近年來,中國高鐵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對外展示的「名片」之一,隨著中國高鐵網的開展,從「四縱四橫」發展到「八縱八橫」,越來越多的城市進入高鐵時代,高鐵不僅會帶來城市間距離的縮短,還會帶來資金、技術、人力等紅利,其中高鐵樞紐城市則能夠享受更多的紅利。今天談論的城市是中部的一個「新一線城市」,今年的經濟剛剛突破萬億大關,而高鐵網也在不斷完善中。
  • 河北省中部一座城市,被譽為「九州咽喉地」,曾是中山國古都
    河北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燕趙大地上譜寫著英雄的篇章,太行山的壯美,正定城的滄桑,保定府的驢肉火燒,總有不同的魅力。在河北省中部,有一座城市名叫定州,這裡是河北省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被譽為「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歷史上曾經是中山國古都,不知道是你家鄉嗎?
  • 四大區域再定位: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部現代化
    在1980年的GDP十強城市裡,東北有2個城市入圍:瀋陽、大連。到了2019年,不僅GDP十強城市裡已經沒有東北城市的身影,連TOP20城市裡也不見東北城市,東北城市全部跌到了25名開外。中部地區包括六個省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也是萬億GDP俱樂部的重要來源地之一。武漢GDP早已躋身全國十強,長沙、鄭州陸續進入萬億俱樂部,合肥帶著長三角的光環風馳電掣,南昌和太原在各自區域也在大展身手。
  • 同為中部核心城市,為何鄭州入選國家中心城市,長沙差在哪?
    中部六省大都實行強省會發展戰略,武漢是中部地區的龍頭城市,而第二的位置主要是鄭州和長沙兩個城市在競爭。我們先來看一看這兩個城市的對比情況。 經濟方面 2019年鄭州全國第15,長沙第16,可以說是棋逢對手。
  • 它是「中部第一大城市」,萬億俱樂部排名第七,令人敬佩的城市!
    在中國的眾多城市中,每個地區和城市都有自己的特點。但受各種因素影響,中國城市的發展主要在東部,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差,無論交通、城建、經濟還是教育。中間有6個省。今天和大家說一說,它無愧於「中國中部第一大城市」,一年增長2500億GDP,力壓長沙、成都。
  • 東北再振興,西部大開發,中部快崛起,東部現代化
    作為三大傳統國家戰略之一,西部大開發可謂碩果纍纍,中部崛起亦取得不錯的成績,只有振興東北難言令人滿意。且不說「投資不過山海關」的說法廣為流傳,東北地區的確已經失去重工業時代的榮光,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人口增長,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40多年前,東北還是中國經濟高地。在1980年的GDP十強城市裡,東北有2個城市入圍:瀋陽、大連。
  • 長三角城市經濟圈一呼百應,中部地區為何不攜手共創城市經濟圈呢
    其實不是中部地區攜手建立城市經濟圈,而是心靈餘力不足,實力暫時欠缺,讓我們具體分析一下,中國現在總共是18個經濟圈,最有名,另外,最成熟的有三個,分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歷史過程中,兩省關係密切,交流頻繁,互相支持,城市基礎良好,綜合發展。
  • 合肥、鄭州房價上漲,武漢、長沙房價下跌,最新中部城市房價出爐
    2020年12月的第二周,中國中部省會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數據公布了。#房價#本周,中部地區的六個城市中有兩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上漲,有四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下跌。其中,合肥市二手房價格大幅上漲,成為中部地區六大城市中最活躍的城市。從本周中部地區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數據來看,中部地區城市的樓市是典型的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二手房成交量強勁的合肥的二手房上市價格持續上漲,且是大幅上漲,且南昌樓市相對弱勢,太原房地產市場沒有好轉,仍然疲軟。
  • 中部三座經濟強市,武漢、鄭州、長沙,未來誰將成為中部霸主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城市在這一潮流中也不斷壯大,成為其中最明顯的東部城市,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大部分經濟都集中於東部沿海城市,因此東部經濟發展速度特別快,如今,隨著中國經濟不斷向中部城市轉移,中部城市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經濟區。
  • 中部地區定了!湖北全域發展,湖南確立副中心,河南依託鄭州洛陽
    近十幾年,中部地區已經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那麼未來的路該如何走呢?日前,中部地區各大省份的十四五規劃陸續公布, 各地也是提出了未來幾年的主要目標,各自的發展方向也是基本定了下來。中部地區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山西六大省份,總面積超100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為3.7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梯隊。專家學者提出,十四五時期,中部地區要在區域經濟上尋求突破。未來,不能一味做大做強省會城市,應大力發展都市圈、城市群的發展思路,做到全省均衡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