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奶是硬憋回去還是擠出去?是否和情緒有關?回奶的秘密一次講清

2020-12-19 茉莉媽咪育兒日記

小編同學的嬸嬸去年剛剛生了二胎,本來一直照顧小編同學的奶奶接到她叔叔的電話,問能不能回老家照顧一下嬸嬸和孩子。

就這樣一直回去了半年多,突然有一天同學說,她嬸嬸被她奶奶氣到回奶了。因為奶奶平時過於任性,不讓幹的事情非要幹。本來已經斷奶成功了,這下子一下回奶了,她嬸嬸就硬憋著,都憋出乳腺炎了,擠出來她奶奶又覺得浪費,非要給孩子吃,孩子斷奶又失敗。

兩個人因為這件事把全家搞得天翻地覆。

小編問既然婆媳關係怎麼緊張了,為什麼奶奶還不回來住,同學又說,我嬸嬸上班了,沒人給帶孩子啊,奶奶至少還得待到孩子上幼兒園才能回來。

案例分析:斷奶後回奶的根源是什麼?婆媳關係緊張,孕媽應該怎麼做?

小編覺得,產後斷奶與寶媽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可能寶媽平時注意不到,或者別人覺得現在的寶媽就是矯情,但是斷奶後再回奶就是產後抑鬱症的前兆。如果家裡人忽視這件事讓寶媽變成重度的產後抑鬱症,情況是非常危險的。

產後斷奶後回奶的情況和寶媽自身身體的情況也是有很大的關係的。有些寶媽奶水比較充足,也就非常難以斷奶,加上孩子一呼喊,寶媽的奶水就往出溢。

加上寶媽不及時採取措施,孩子一哭就心疼不止,能加加大了斷奶的難度。

對於這個案例故事來說,既然嬸嬸一家選擇請奶奶去看孩子,那麼就要尊重老人的做法和態度,要積極地給老人講現代的科學育兒方法,不要生硬地強迫老人。

很多老人有的時候不講道理,她們按照經驗論來帶孩子,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家庭的和諧,更重要的是為了寶媽的心情舒適,可以考慮請保姆來帶孩子。

如果沒有條件的家庭,就可以讓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一定非要帶孩子,或者調整自己用包容寬容的心態來看待老人帶孩子。

斷奶不僅對孩子是一項考驗,對寶媽也是一項考驗

寶媽在哺乳期後期準備結束餵奶的時候,斷奶就成了一個大難題,寶媽們想了各種辦法,有的給乳頭上塗生薑水,有的用美食誘惑寶寶,有的直接讓寶媽別出現在寶寶面前。

寶寶是問題解決了,那麼寶媽的奶水卻不是嚇唬嚇唬就能沒了的。好不容易斷了奶,因為一點小事激動了又回奶的例子比比皆是。

很多寶媽在問答網站上提問:

小伊:斷奶後又回奶咋辦,我媽讓我憋著,憋得鑽心疼。

小菲:斷奶後一個禮拜回奶了,怎麼辦,擠出來好多,還是有奶。

據調查,寶媽常發生的回奶情況:一般是情緒因素佔40%,飲食佔40%,其他因素佔20%,調整好產後的情緒要比產後修復,產後護理更加重要。

斷奶後出現回奶是應憋回去還是擠回去

回奶硬憋不擠,這種做法是可以採取的,但是要注意安全和衛生,這種做法只適用於少量的回奶。如果回奶量較大的話,可以選擇打回奶針,緩解寶媽的疼痛感。

寶媽在斷奶的時候可以循序漸進地減少餵養,讓乳房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下子就斷奶,把奶憋回去,這樣容易造成乳腺堵塞,甚至出現膿腫的情況。

寶媽也可以選擇擠出去,但擠出的話其實是屬於斷奶失敗的,這時如果再害怕浪費的話再把奶給孩子餵了,孩子也斷奶失敗了,而且往往越擠越多。

幫助寶媽自然回奶的三個好方法

一:逐漸減少餵奶次數

寶媽可以一點點的減少餵奶的數量和次數,每天少餵一點,乳房就少分泌一點,當寶媽分泌的乳汁變得很少的時候,就可以選擇一次性斷奶了,這種方法會讓寶媽少承受一點痛苦。

二:減少高蛋白的攝入

寶媽在斷奶時飲食一定要嚴格控制,要少攝入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尤其是利於下奶的湯水,大補的食材都是要拒絕的。

三:要控制好寶媽的心情

在斷奶時一定要保持心情的平穩,不要因為寶媽的心情激動產生回奶的情況,一旦回奶再斷奶就更加困難了。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和舒心的環境是很重要的。

寶媽們度過斷奶期就可以重獲新生了,相信堅持就是勝利,最後一定能夠斷奶成功的!

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討論,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讚唄!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回奶太難了!是硬憋回去還是擠出去?
    對於奶水足的媽媽來說,回奶時的漲奶就最為讓人難耐,因為整個乳房都是又漲又痛,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有的媽媽就不知道回奶是硬憋回去還是擠出去?而回奶程度的大小以及時間的長短,是否和情緒有關?媽媽們在哺乳期奶水的分泌是與大腦的控制機制有關的,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媽媽奶水的多少是會受到情緒狀態的影響的。
  • 硬憋回奶?打回奶針?都不如科學回奶!
    很多寶媽也會選擇硬憋回奶,無非兩種:一種是不願意吃中藥,覺得中藥苦,另一種覺得自己奶水已經不多了,覺得喝點大麥茶,差不多就自己回沒了。千萬別再硬憋了!一說到要找催乳師科學回奶和排殘奶,家裡的阿姨大媽們會說:矯情俺們都是自己憋的,漲了疼了難受了,發燒都是正常的,不發燒奶咋會回去孰不知,你說的都是引起乳房鬆弛下垂外擴,乳腺結節增生的最大隱患,而且殘奶在乳腺管內,營養物質輸送不進來,毒素排洩不出去,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條件還允許,何苦為難自己?什麼是回奶?
  • 斷奶篇——不建議硬憋回奶
    寶寶從6個月開始添加了輔食,由於她牙齒長得晚一直也沒給她吃大顆粒的食物,所以主要還是以母乳為主。到10個月的時候發現她一直沒有長秤了,就開始計劃斷奶。慢慢給她奶粉,讓她習慣奶粉的味道,一開始她很排斥,喝一口就乾嘔,我就加在輔食米糊裡喂,一罐餵完了,她基本能接受奶粉了。
  • 斷奶後靠「憋」來回奶?這種錯誤的回奶方法,你也犯了嗎?
    導語:很多的媽媽斷奶之後就靠硬憋回去,有得順利回奶了,但是有得媽媽卻出了問題。一個親戚家的妹妹最近給孩子斷奶了,她就是硬憋回去的,說前兩天胳膊直接放不下去,不能碰,然後慢慢的好點了,這種順利的憋回去的還算是好的,不過開始也是挺痛苦的。
  • 回奶沒回好,憋成乳腺炎!做好2事,助你輕鬆回奶
    之前聽一位寶媽小蕙哭訴自己的回奶經歷,真的讓人十分心疼:小蕙說,她前幾天開始給寶寶斷奶,聽人說回奶只要不給孩子吃就行了,脹奶的時候疼也沒怎麼管,結果昨天突然發燒了,而且乳房有嚴重硬塊,典型的乳腺炎症狀。經歷過哺乳期乳腺炎,沒想到回奶也會得乳腺炎了,又腫又痛,難受的不行,又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 今天白露,正是回奶正當時,科學回奶就這樣辦
    都說秋天是回奶的好季節,你知道為什麼嗎?秋季是收穫、合攏、結束的時節,在收穫儲備之後,進入了新的階段。在秋季,原本增生的腺體及其他腺體的問題都較為虛弱,需要進一步休息整備,例如秋季會掉發、動物會換毛、植物會落葉,都能夠體現生命體的能量儲備,因此在秋季進行護理非常必要,在此時人體的吸收也更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斷奶後,回奶全靠「憋」?不想得乳腺炎,記住醫生說的做好3件事
    看到很多媽媽說,斷奶之後,回奶全靠硬憋,將奶水堵回去。這樣子做真的健康嗎?對媽媽的身體沒有影響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真實的案例。李麗今年27歲,去年生了一個大胖兒子,因為工作的原因,寶寶8個月大就準備斷奶了。
  • 注意啦|千萬別踏進回奶3大誤區:漲回法•回奶針•食療法!
    如何快速、輕鬆回奶成了這些媽媽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的媽媽還給我們留言求證「偏方」。今天小儷勾搭了儷姿專家顧問團的馬源老師來為大家答疑解惑!下面就跟馬源老師一起來看看,那些傳統的「土方」和網上的「秘方」是否真能奏效?回奶到底用什麼「妙方」?
  • 科學回奶你選對了嗎?
    傳統回奶方式只是一個「憋」,老法憋奶只會使過多的乳汁不能正常的排出,全部淤積在乳房裡,乳房整體腫脹,發燒,乳腺炎症的出現等等,整個斷奶的過程非常痛苦,疼痛難忍,乳腺組織長時間的負擔壓力,若此時不小心外力碰撞,擠壓,處理方式不當,留下結節,導致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隱患存留,造成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最好的斷奶過程應該是溫柔的,循序漸進和充滿愛的。
  • 斷奶季 | 憋奶與回奶的區別
    憋奶與回奶的區別回奶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回奶及人工回奶兩種。一般來講,因哺乳時間已達10個月至1年而正常斷奶者,常可使用自然回奶方法;而因各種疾病或特殊原因在哺乳時間尚不足10個月時斷奶者,則多採用人工回奶方法。另外,正常斷奶時,如果奶水過多,自然回奶效果不好時,亦可使用人工回奶方法。
  • 科學回奶,保護乳腺,讓寶媽不再發愁,輕鬆不止一點
    原因是由於寶寶不吮吸之後,乳汁還是會正常的分泌,很多寶媽會採取硬憋的方式,以達到回奶的效果,但是這種方式是有可能給身體帶來危害的。硬憋斷奶有什麼危害?很多的寶媽在回奶的時候吃,採用的方法就是硬憋回去,這樣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的不可取的。硬憋的回奶方式對於乳腺會造成很嚴重的損害,多餘的乳汁沒有排空就會導致乳汁越堆積越多,造成了乳房脹痛的情況出現。
  • 吃韭菜真的會回奶嗎?真的
    李政大夫:現在很多產婦產後乳汁不足,主要和產婦的體質、飲食、情緒波動,以及母乳餵養方式有關。  怎麼改善,要做好這6點。  1.要及時開奶,越早越好。  2.要多喝湯水,比如豬蹄湯、魚湯、麵湯、小米粥等,也可以在湯裡放一些下奶的中藥。比如通草、王不留行、穿山甲等。
  • 回奶的食物 這樣回奶比較好
    回奶的食物母乳的量跟食物有關,斷奶後吃可以回奶的食物,那麼就能夠使母乳變少,因此食物回奶也是回奶的最好方法。不過回奶的食物具體那個更有效,並不是絕對的,吃什麼回奶快跟個人身體因素有關。回奶方法主要是自然回奶和人工回奶,自然回奶最好,主要是減少餵奶的次數和時間,讓乳房停止分娩乳汁。人工回奶包括飲食調節和服用回奶藥,斷奶期間漲奶的媽媽也可以在通乳師的幫助下回奶。一般來說,人工回奶的方法相對較快,但自然回奶會比較安全的回奶方法。
  • 回奶別踏進2大誤區,寶媽們要多注意!
    如何快速、輕鬆回奶成了這些媽媽亟待解決的問題,有的媽媽還給我們留言求證「偏方」。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傳統的「土方」和網上的「秘方」是否真能奏效?回奶到底用什麼「妙方」?◆自然漲回法:強忍憋奶很多老一輩人都說「漲奶不能擠啊,忍一忍就脹回去了!」
  • 退奶還在靠硬憋?科學回奶的7個小方法全在這裡!(孕媽知識講堂)
    如果哺乳時間已經達到10個月以上,而且能夠正常斷奶,一般來說,選擇自然回奶是最好的,而且成功率也很高。如何能輕鬆、有效退奶呢?下面給打算退奶或是正在退奶的寶媽們介紹一些實用的小方法。1、提前減少餵奶次數在打算給寶寶斷奶的前一段時間就要慢慢減少餵奶次數,拉長兩次餵奶的間隔時間,儘量能不親餵就不親喂,再配合吃點韭菜之類的食物,這樣退奶會更容易一些,媽媽和寶寶都不受苦
  • 回奶的方法 吃這些回奶最有效
    很少有媽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就能夠回奶成功,回奶的方法主要是通過自然回奶和人工回奶的方法。自然回奶是最好的回奶方法。主要是通過減少餵奶次數和時間來讓乳房停止分泌乳汁。人工回奶包括飲食調節和服用回奶藥,斷奶期間漲奶的媽媽也可以在通乳師的幫助下回奶。一般來說,人工回奶的方法相對較快,但自然回奶會比較安全的回奶方法。
  • 母乳媽媽的回奶秘訣,四大方法順利回奶!
    準備給寶寶斷奶,可回奶這幾天乳房脹痛,還有可能發生堵奶。怎麼辦呢?冰媽盤點一下回奶的四大方法,讓回奶不在痛苦!逐漸減少哺乳次數如果是計劃的斷奶,哺乳媽媽通常不需要刻意的回奶,只需要逐漸的減少每天餵奶次數就好。隔三四天減少一次餵奶,慢慢的從一天五六頓奶變成一頓,變成徹底斷奶。因為隨著哺乳次數的減少,減少了對乳房的刺激,自然而然的奶量就會減少,直至沒有!
  • 如何科學斷奶和回奶?
    關於斷奶,傳統做法裡最方便又能快速見效的方式,莫過於「媽媽出去躲三天」了吧。把孩子送到老人那邊,自己趁著出差或者旅遊的機會消失三天,娃見不到媽哭哭咧咧沒有指望,媽回來奶就斷了。漲奶就自己擠出 其實這樣的方法對回奶不利,母乳會自然而然的達到供需平衡,不久又會充滿,因此建議儘量不要擠,不得已情況下可以擠出一部分,但不要完全排空。
  • 說說我回奶的辛酸史,新手媽媽解放記
    寶寶6個月了,我也終於決定斷母乳了,現在距離回奶已經半個月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有關回奶的是是非非吧!第一個原因是我之前特別容易堵奶,一堵奶就發燒,特別難受;第二個原因是我家寶寶並沒有表現出對母乳特別的喜愛,親餵和瓶餵都吃的不多,所以6個月了體重也只是剛好達標。現在斷母乳半個月,純奶粉餵養,每次都是「噸噸噸」的喝,體重還有了小小的升高,所以可能是個適合喝奶粉的娃吧;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產假休完了要上班了,綜合考慮我決定斷奶了。好啦,下面進入正題,說一下我的回奶經歷!
  • 25歲寶媽靠「憋」回奶,誘髮乳腺炎化膿手術,醫生:這方法不可取
    哺乳期過後,每個媽媽都需要經歷一個斷奶、回奶的過程。回奶聽上去並不困難,但卻有不少的寶媽深受斷奶的痛苦,不僅過程劇痛,嚴重的還會誘髮乳腺炎。茜茜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回奶案例,她今年25歲,是第一次做媽媽,有很多東西都不懂,都是一點點摸索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