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化名)剛剛十歲,和其他乖巧可愛的小女孩不同,她讓家長和老師操了太多心。
用「問題少年」來形容她並不為過,除了成績不好之外,各種問題接踵而至。
晶晶的性格倔強、不合群,還挺「要尖」,容易和同伴發生矛盾。
在平時的接觸過程中,老師反應這個孩子內心深處是有些自卑的,遇事還喜歡推卸責任。
失落的小女孩
這一次發現問題,源於晶晶把同伴的東西弄壞了,不肯道歉,還責怪對方不借給她,最後和同學動了手。
看來沒有多大的事,背後卻包含著大問題,在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後,他們都給出了共同的答案。
晶晶太缺少安全感了,以至於性格有太多問題,而且難以彌補回來,只能盡力補救。
1、晶晶缺乏安全感的根源
孩子的父母工作忙,每天都是起早貪黑,把孩子完全交給了保姆。
晶晶從小就是個厲害挑剔的小女孩,確實不好帶,保姆換了好幾個。
孩子喜歡開燈睡覺
過了幾年之後,晶晶懂事了,天天吵著不讓爸爸媽媽上班,想讓他們陪著自己玩。
得不到撫慰,晶晶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後來反而不喜歡和父母親近了,說話還容易吵架。
在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父母一心想著賺錢,孩子感受不到寶寶媽媽的愛,她便失去了最重要的安全感。
而且,保姆和老人身份更有很大不同,她完全是個陌生人,沒有任何親戚關係,帶得再好都是有距離感的,孩子可以感受得到。
給孩子安全感的媽媽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幾年,父母除了賺錢沒有盡到陪伴的責任,想要彌補都來不及了。
如今孩子已經十歲了,出現各種古怪的性格特點,真是讓人發愁。
不論父母說什麼,她只會各種頂嘴,以前沒管,現在更難管。
2、缺乏感的具體原因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經常不在身邊,回來也是忙著自己的事情,很少陪伴孩子,這是缺乏安全感的主要原因。
跟狗狗玩耍的寶寶
有的家庭是媽媽照顧了一段時間,迫於生計再由其他人照顧,會根據家人的實際情況就行更換,長期以往也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和誰在一起,感覺大家都是繁忙的,並不重視自己。
還有的隔輩老人會過於寵愛孩子,緊緊地跟在孩子身後,生怕他們出一點錯,殊不知保護得太牢也會使孩子缺乏感,失去獨立性。
更為主要的是,家人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父母脾氣暴躁,經常發生爭執,不知道哪一刻便爆發了,孩子因此而產生恐懼感和焦慮感。
連家裡都是充滿矛盾和紛爭的,孩子怎會有內心的安全感呢?
媽媽批評著女兒
3、父母需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家長要抓住重點,一定要多和孩子在一起。
儘管許多家長是真的忙碌,也不能因此忽略了教育,育兒比事業更加重要。
每天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多陪孩子讀讀故事,和孩子玩遊戲,有些互動的溝通,到外邊轉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
父母需保持和諧的關係,有不同的意見可以背後再討論,讓孩子的生活平穩和諧,孩子會更加安心。
小寶寶想媽媽了
在孩子需要父母幫助時,儘量及時地出現,孩子時刻能感受到父母的保護,這是莫大的溫暖。
如晶晶之類的孩子,天生都是好孩子,並非願意學習不好,也想擁有好性格,只是內心的缺失太大,總會用一些行為博得關注,更是保護脆弱的內心。
父母要和顏悅色地和孩子相處,彼此緊密相連,即使他們在頂撞父母,其實內心是渴望著愛的。
缺失安全感的孩子問題太多,會影響其一生的心理健康,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視,多和孩子相處,更要提高相處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