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荇菜、蒹葭到底是什麼菜?在我們現在菜市場有賣嗎?

2020-12-19 善文化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相信很多朋友都背過,這首詩是我中學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首詩,每當早讀時,老師一來,全班都會不約而同的一起開始背這首詩。

那時,老師解釋意思時,說到蒹葭、荇菜等都是一種植物,可食用,就跟我們現在菜市場上的生菜、大白菜等是差不多的。但不管老師解釋的如何詳細,我還是疑惑它到底是何方神聖,長什麼樣?

下面小編將為大家一一講解

1、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

——《秦風·蒹葭》

蒹和葭是兩種不同的植物。

蒹又稱荻,別名紅毛公、芒草等,是一種形狀似蘆葦的水邊植物,形狀像蘆葦,生於山坡草地、水邊溼地。嫩芽可作蔬食,或作牛飼料。莖可編織席箔;稈可作柴薪,或用於苫屋、造紙等。可植作防沙固堤植物。

葭才是真正的蘆葦

2、荇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筆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

荇菜別名莕菜、蓮葉莕菜、驢蹄萊、水荷葉

生於池沼、湖泊、溝渠、稻田、河流或河口的平穩水域。

莖細長柔軟而多分枝,匍匐生長,節上生根,漂浮於水面或生於泥土中。葉片形睡蓮,小巧別致,鮮黃色花朵挺出水面,花多且花期長,是庭院點綴水景的佳品。

荇菜的莖、葉柔嫩多汁,無毒、無異味,富含營養。豬、鴨、鵝均喜食,草魚也採食。分布區的群眾多喜歡撈取切碎餵豬和家禽。是一種良好的水生青綠飼料

並且全草均可人藥,能清熱利尿、消腫解毒。

3、木瓜

投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衛風·木瓜》

《詩經》裡的木瓜可並不是我們今天在水果店裡買來的那種南方水果。

《詩經》裡的木瓜在植物學上屬薔薇科,春末開花,花似海棠,猩紅的熱烈,粉白的嫵媚,白瓣上撒著點點紅斑的透著那麼俏皮,花朵爛漫絢麗,撩得人春心蕩漾。結出的果實成熟後有拳頭大小,橢圓形,光溜溜的,像個青黃色鵝蛋,果皮中透出清甜的香氣,這就是原產於中國的木瓜。

遺憾的是這種象徵愛情的果實並不適合生吃,味道酸澀不說,嚼起來像木頭渣子似的,這大概也就是它沒有發展成水果的原因。

4、舜華

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將翱將翔,佩玉瓊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顏如舜英,

將翱將翔,佩玉將將。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詩經·鄭風·有女同車》

舜。即喇叭花,又名木槿。舜華,舜英,都是形容其花。

5、黍

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王風·黍離》

黍(shǔ):北方的一種農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可以釀酒、做糕等

以上幾種植物,你知道那個

相關焦點

  • 九層塔是不是《詩經》裡的荇菜?
    去天台看菜園,順便摘點藿香泡紅茶,鄰居阿姨正在樓頂抱著孫子玩,阿姨說,你這好幾種菜,我不認識,你摘的什麼?我說藿香。我也是種了才認識的。藿香這個樣子?我以前沒見過。旁邊呢?紫貝菜。這邊是珍珠菜。這幾種我們北方好像沒種過。阿姨說。我又指著旁邊的三盆九層塔:阿姨這個您一定沒有見過。這個菜?
  • 詩經中的荇菜,原來是故事裡的小黃花……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採之。「長短不齊的水荇菜,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順著水流把它採。」千古留名詩經第一篇的荇菜到底長什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原來是「故事裡的小黃花」呀,莖細長而又柔軟,匍匐生長,葉子漂浮於水面,形似睡蓮,小巧別致,鮮黃色花朵挺出水面,看起來亭亭玉立,但不似蓮花那樣的大家閨秀,這朵小黃花更像是小家碧玉,讓人想去」調戲一番「要知道的是,《詩經》中描寫的植物數量很多,其中草37種,木43種,穀類24種,蔬菜38種,花果15種。在這157種植物中,唯獨把荇菜放在首篇,有著它深刻的不可替代性。
  • 詩經中的植物之蒹葭
    這是出自《詩經·國風·秦風》裡的古詩《蒹葭》,那麼詩中不斷提到的蒹葭是什麼呢?「蒹者,薕;葭,蘆也。」這是《毛傳》中對蒹葭的解釋,《本草綱目》中也說「葦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蘆,長成曰葦。 葦者,偉大也,蘆者,色盧黑也,葭者,嘉美也。」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為何要寫採摘荇菜?
    」什麼叫樂而不淫?就是開心而沒有歪心思,那種純良的情感,是人類美好的、最初的感動,就像我們青春期時對異性沒有一絲邪念的親近感,帶有一絲惶恐、羞澀和幻想。什麼是哀而不傷?在遭到拒絕、遇到失敗的時候,有正常的情緒波動,但是我們能夠節制自己的情感泛濫,並不會因此讓人生停擺,讓自己受到傷害,而是可以迅速鼓起勇氣,重振旗鼓。這不正是少年的我們嗎?
  • 聽讀 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2課《詩經二首》/《關雎》《蒹葭》/古詩詞誦讀《式微》《子衿》……
    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裡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裡指摘取。之:指荇菜。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也可通。思服:思念。服,想。《毛傳》:「服,思之也。」
  • 八下《關雎》《蒹葭》重要知識點梳理(字詞詳解+句子翻譯+課文分析)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zhǎn)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鐘鼓樂(lè)之。
  • 《詩經》之《蒹葭》譯註
    《蒹葭》出自《詩經·國風·秦風》,是《詩經》中運用起興手法的典型詩作代表。《蒹葭》結構完整、音律流暢、意境蘊藉,是《詩經》中廣為傳誦的名篇。
  • 菜市場賣什麼好?半成品菜怎麼樣?
    如今的菜市場,無論是一線大城市,還是三四線的小鄉鎮,客流量都大幅下降,主要原因在於人們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很多人沒有時間也沒有去菜市場買菜的習慣,大多在網上購買,這也是未來的趨勢。即便如此,雖然有很多人從網上購買,但是菜市場生意就不能做了嗎?當然不是,那菜市場賣什麼好呢?
  • 詩經 蒹葭
    詩歌的力量是可以穿越時間、穿越空間的,先秦時期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時光,當時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當時的社會是怎樣的情形,都已經成了歷史中渺茫的記憶
  • 《詩經》中很有詩意卻被忽略的它,朦朧唯美,與《蒹葭》不相上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一首詩是《詩經》中容易被人忽略的一首愛情詩,提到《詩經》中愛情題材的詩,流傳最廣的應該就是《蒹葭》和《關雎》了吧。《關雎》中的那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應當是熱烈大膽追求愛情的代表了,而《蒹葭》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雖然沒有《關雎》熱烈,卻也是勇敢地表露了自己對心上人的愛慕之情。
  • 合肥植物園有兩千年前古籍中的植物,盛開的白花荇菜!附攻略
    合肥植物園從國外採購的種子終於開花了,附攻略這次小玩子強勢推薦合肥植物園有兩千年前古籍中的植物——白花荇菜你知道嗎?《詩經》現存305篇,涉及植物143種,合肥植物園中就有二三千年前曾經在古籍中出現的植物,今天我們就一起去邂逅記載在《詩經周南關雎》中的荇菜!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中最美的句子,令人心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詩經 · 蒹葭》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四牡有驕,朱幩鑣鑣。翟茀以朝。大夫夙退,無使君勞。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 【第505期C·同步課堂】部編(八下)語文《關雎》《蒹葭》(知識點+圖文解讀)
    一、相關資料《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將其作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漢以後被儒家學派尊崇為經典,奉為「六經」之一。《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的作品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
  • 2020寒假語文學習《詩經》二首 蒹葭
    :1.能夠流暢朗讀並背誦詩詞上一節我們(2020寒假語文學習《詩經》二首 關雎)我們認識《詩經》並對關雎進行了基礎性學習,本節我們將走進《詩經》二首的第二篇:蒹葭選擇C階同學按照注音版抄寫一份並背誦即可(只寫原文,不寫翻譯)選
  • 相如琴挑文君,終抱美人歸,早在幾百年前的《詩經》中就有原型!
    這些世代相傳的故事裡,無聲的展示了愛情的無窮魅力……愛情是超越時空界限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愛。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曾為我們描述了一幕幕動人的愛情故事。在席慕蓉看來,整部《詩經》反覆訴說著的就是一個「愛」字,這當然有些誇張,但是在《詩經》的《國風》部分,的確有很多以愛情為主題,讓人回味無窮的詩篇。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12課《詩經兩首》課本知識
    一、相關資料《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將其作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漢以後被儒家學派尊崇為經典,奉為「六經」之一。《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的作品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到底有多美!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思無邪"(《論語》),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賦、比、興。
  • 《詩經》中英文誦讀——《蒹葭》
    我常被外國友人問到一系列諸如此類的問題:「你認為中國文化中最偉大的部分是什麼?」「你是怎麼知道中國文明五千年前就存在?」很多人都認為語言形成了人類和動物之間的主要區別,其實不然,動物也是有它們的語言的。所以,準確來說,這種區別應該說成是讀寫能力。人類在創造文明的過程中,不斷通過讀寫能力對文明進行傳承。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2】《詩經》成書於2500多年前,而其中收錄的305首詩,創作於距今3100年到2500多年之間。孔子作為收錄者,對《詩經》有一句概括的話:「《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名篇欣賞】介紹詩經《蒹葭》、《靜女》
    反覆閱讀一些名家名篇,有助於真正領會書中要義。欣賞名篇,是一種精神享受,還可從中汲取豐富營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我們精選一系列短文名篇,陸續推出,方便大家閒暇時,利用手機來閱讀。先秦諸子中,引用《詩》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 至西漢武帝時,此書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成為《五經》之一,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2課《<詩經>兩首》知識點+圖文解讀+課文音頻
    一、相關資料《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孔子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將其作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西漢以後被儒家學派尊崇為經典,奉為「六經」之一。《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的第一篇。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詩經》的作品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表現手法有賦、比、興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