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玉初 來源:東方網 選稿:桑怡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92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8%的受訪家長認為應該給孩子扣上的第一粒扣子是「品德」。在生活中,受訪家長會注重培養孩子禮貌待人(61.9%)、尊老愛幼(59.9%)和勤奮好學(54.5%)等品德。(8月6日《中國青年報》)
第一粒扣子系正了,下邊的扣子才不會系偏。穿衣如此,人生之路亦是如此。家長普遍認為「品德」是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這是應有的態度與認知。只不過,從知到行,仍要作出諸多努力。
讓陪伴成為孩子成長的守護神。陪伴在孩子成長中的價值越來越被家長認同。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不是吃飽穿暖,也不是天天督促學習,而是家庭情感的構建和家庭成員之間人際關係和諧共處的學習。前些年,農民工子女進城就學難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讓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也慢慢得到改善。不過,現實中仍有不少家庭因各種原因,孩子無法與家長在一起生活。對那些留守兒童,社會層面該多一些關心、照顧,以彌補家長陪伴的不足。特別要說的是,可不要看到幾個留守的孩子高考成績出色,就忽視的陪伴的價值。
家長的身教是最好的示範。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在孩子成長的路長,家長的榜樣作用也無可比擬。當家長天天摟著個手機玩遊戲,卻要孩子專心學習,不發生爭吵才怪呢?父母對上輩盡孝,不用言說,子女看在眼中,那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開車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禮讓行人,無疑會讓孩子對交通法規多一些敬畏、遵守,自身的風險也會小很多。家長待人以禮貌,孩子便不太會驕縱。只是,生活中有一些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又缺少身教言傳,讓孩子的性格在成長存在缺陷,走上社會碰壁多多。今天,我們依然要學習如何做父母。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品德榜樣,家長們要有這樣的自信與責任擔當。
正確面對挫折也是堂品德課。世事難料,挫折難免。考試成績差了,是挫折;踢球輸了,是挫折;與同學競爭失敗了,是挫折;戀愛分手了,是挫折;受到批評,也是挫折……人不是在挫折中成長,就會被挫折打敗。一些年輕人面對挫折時自暴自棄,甚至輕生,實在令人痛心。這與一些孩子的心理脆弱有關,也與平時缺少挫折教育有關。父母與老師,批評孩子的言語都不敢說重,孩子就極易成為溫室的花朵,雖美卻不經驕陽。在教育孩子時,可以製造一些難度,讓孩子早早地承受一些挫折,以實現越挫越勇的人生。
當然,還別忘了指導孩子要系強健體魄這粒扣子。人生就如「1」後面跟著若干個「0」。健康就是那個「1」,沒有「1」,其他所有的「0」便失去了承載,變得無意義。此外,勞動與閱讀的習慣養成,亦是成長中不得不系好的扣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切莫錯過。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系好「品德」這粒扣子很重要,卻別指望孩子不扶自直,也別全託給老師,當盡好父母之責。心即理,事上練。系好孩子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請多些行動,知行合一,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