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你穿個貴點的馬甲我就不認識你是1了!
在中學我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
這個傳說吧,我記得當時是一個同學給我講的,奈何我當時年少輕狂,一口否認肯定不等於,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無限靠近永不相交。現在想想是我年少無知。
那麼這個和1靠的非常近的無限循環小數到底等不等於1呢?阿拉丁今天就好好和大家探討一下(為了讓更多的人可以聽懂,阿拉丁不會講關於實數理論的嚴格證明)
在正式討論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民間數學家」的非主流證明
這個證明真的是華麗中透著一絲絲樸素,矛盾中透著一絲絲合理,妖豔中透著一絲絲淡雅......
看似無懈可擊、天衣無縫,實則偷換概念,利用人的慣性思維。
哇塞,好棒棒,又是一個看似天衣無縫,閉月羞花、傾國傾城.....咦好像不太對,哎呀別在意。這樣證明的存在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以上兩種證明是現在市面上比較普遍的證明。當然,這種證明的存在即有合理性,我們只能說這些證明有問題,但不能說他們不應該存在,阿拉丁覺得有了這些的存在,才能引發人們對於數學的思考。
那為什麼說這些證明是不對的呢?其實他們只是偷換了概念,利用慣性思維罷了。在中學課本上從來沒有任何地方定義過無限小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吧,所以無論說
還是
都是我們慣性思維照搬有限小數的四則運算罷了。他們如何相等,我們並不知道。
那麼下面阿拉丁就儘量用大家都能聽得懂的方式來解釋一下為什麼
我們小學學過自然數,在自然數範圍內,表示是唯一的,比如說2=2一定成立,不可能在自然數中除了2還有什麼數字 A ,使得 A=2。
但是上了上了初中以後我們學習了有理數,其實就是說分數的概念。那麼表示就不唯一了。比如還是2,我們可以表示成
等等
其實分數這樣的表示是一種「家族式表示」就是一種類的概念,當數系從自然數擴展到有理數,每一個數都是有無限多個相等的數組成的類,我們稱之為 「等價類」 ,所謂兩個分數相同,指的就是他們兩個屬於同一個等價類。
可以說在自然數系裡每一個數都是孤獨的,而在有理數系中每一個數都有著無數的和它相等等 小夥伴陪著它。也就是說分數或者有理數是以等價類的形式存在的
那麼隨著數系的擴充有理數擴展到實數,這裡可能有一點點小難理解,需要用到極限的概念。
我們表示一個數的常用方法是把任意一個實數看做收斂的有理數列。這就是說,所謂實數,就是 「極限相同的有理數列」 的共同體,因此它也是一個等價類。
舉個例子,比如兩個有理數列
滿足
,則說兩者屬於一個等價類。
我們把每一個等價類都當做一個對象來看待,這裡的對象指的是一列有理數,比如
根號2 就可以表示為
(即根號2 的不足近似值組成),也可以表示為
(即根號2的過剩近似)。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根號2有著無數的極限相同的有理數列表示,它們屬於同一個等價類。
因此我們說
和
都是收斂到1的有理數列。在這個意義上,它們屬於同一個等價類,代表同一個實數。
於是可以寫成
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
由此看來,有理數的表示不唯一,由彼此相等的分數構成等價類。而實數表示也不唯一,可以表示為收斂的無限數列,具有相同極限的有理數列構成等價類。
因此
不再是數與數之間的概念,而是類與類之間的概念。
今天你學廢了嗎?
這個問題其實對於中學生來說有點超綱,但是實實在在可以作為數學類的科普,阿拉丁在網上看到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討論,大多數是網絡噴子啥也不懂亂噴人。不過有興趣的同學也可以去了解一下這個問題的嚴謹證明,通常可以用戴德金分割和柯西序列法來證明。
如果您喜歡作者,您的關注與點讚都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