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烤店業主揭行業內幕 牛肉膏羊肉精等添加劑常用

2020-12-22 中國經濟網

  「瘦肉精」事件餘波未平,「染色饅頭」「毒豆芽」等駭人聽聞的報導接踵而至,一些作坊甚至在百姓家常菜粉條中也加入墨汁染色。連日來,社會上對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斷發問:我們還能吃啥對此,有關食品專家和相關企業負責人表示,要想讓百姓吃上「定心丸」,國家應在食品安全領域設立「黑名單」制度,對造假行為施以重罰以警示社會,避免食品安全領域事件不斷發生引發社會恐慌。

  燒烤店業主揭行業內幕

  就在國內多地市場曝光「牛肉膏」事件之後,一位燒烤店經營者王麗(化名)向記者講述了行業內幕。今年40歲的她,先後在黑龍江、吉林等地經營燒烤店已有10年時間。

  「其實『牛肉膏』等肉用添加劑在市場上出現了好多年。這在食品行業中使用已是公開的秘密,只是近期才被媒體發現而已。」王麗告訴記者,經營者使用牛肉膏、羊肉精之類的添加劑,就等同於使用嫩肉粉、調味料等一樣。

  王麗算了一筆帳:以通常一斤肉製成25隻肉串,每串售價1元為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牛肉價格在每斤15元至22元不等,而羊肉價格甚至達到25元左右。「除去人工及炭火成本,如果不在肉上做手腳的話,根本就不掙錢。」她說,目前豬肉和鴨肉的價格分別為10元和7元,以此替代牛羊肉成本可大幅降低,而口感和味道甚至更好。

  王麗告訴記者,除了「牛肉膏」外,羊肉精等肉品添加劑在市場上也很常見,一些中小飯店特別是燒烤店和烤肉、火鍋自助餐廳等普遍在使用。「你算算,一頓豐盛的自助烤肉每人收費不到40元,按照食品當前的市場價格計算,經營者如何賺錢」她說,「從目前的情況看,由於中小餐飲企業眾多,想要徹底杜絕此類問題難度極大。」

  國內食品安全領域專家、吉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學軍表示,食品添加劑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使用,但問題是應該使用哪些,用量是多少。「如果使用過量『牛肉膏』,以豬肉冒充牛肉的話,這種違法行為必須受到嚴懲。」他說。

  食品安全引發的疾病不容忽視

  作為中國較大的肉牛屠宰加工企業,長春皓月集團宣傳主管徐海東告訴記者,牛肉造假不僅僅出現在食品銷售終端,在加工環節也很多。他表示,牛肉造假現象已困擾皓月多年。

  吉林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中心主任楊貞耐說,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凡是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監管的食品添加劑是可以使用的,但每種添加劑在使用範圍和用量上有嚴格規定。「但不能用於造假、掩蓋產品屬性,甚至改變產品性質等。」

  「如果食品添加劑長期、超量使用,甚至被濫用的話,可能降低人體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長期使用會引起慢性中毒,甚至可能致癌。」楊貞耐說。

  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姜會明表示,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繁發生,已嚴重危害到人民群眾身體和生命安全。而由食品汙染引起的疾病即食源性疾病,其發病率顯著上升,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廣泛的衛生問題之一。

  王麗告訴記者,根據她從事餐飲行業的經歷來看,國家對於中小餐飲企業僅僅在衛生方面進行監管,至於食品安全方面的檢測完全是個空白。

  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的管理主體主要面臨兩大難題:

  一是執法監督體制尚不完善,職責分工不明,分段各自執法。劉學軍表示,目前國家農業、檢驗檢疫、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或多或少都具有管理職責,「通常對其有利的事情都爭,而沒利的事情都推,這樣就會出現行業監管空白。」劉學軍說。

  二是在食品質量安全制度、檢驗檢測標準、風險分析和控制的各體系建設中,各部門缺乏有效配合和溝通,缺乏統一性。專家表示,在當前政府相關部門人員配備和經費等緊缺的情況下,這樣一來會增加相關部門負擔,降低工作效率。

  專家建議設立「黑名單」制度

  「歐美等發達國家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也曾出現過類似的食品安全問題。而中國正處於這一階段。」劉學軍告訴記者,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有關專家認為,儘管日前國家九部門聯合發布公告,要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範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但從目前各地政府相關部門的人員配備來看,要想對眾多的生產、加工、餐飲等企業一一排查整改,難度很大。

  專家表示,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整改,首先應徹查市場食品添加劑種類及其化學成分,以此來制訂詳細的使用標準。

  專家建議設立食品造假「黑名單」,對於造假行為進行嚴懲。劉學軍認為,應設立類似新加坡的造假「黑名單」制度,除重罰外,將其列入誠信危機名單,註銷企業執照,今後無法再次註冊公司。

  國家治理食品安全問題,除了依賴農戶和加工企業等生產者自律外,主要應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發揮政府監管的職能。有關專家建議,要加強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工作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實施以科學為基礎並且協調一致的檢驗、檢測及監控、執法標準,對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實施全程無縫監管。

  有關專家建議,應通過媒體建立群眾舉報重獎機制,以完善市場監督機制,強化信息收集,發揮群體效應,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

(責任編輯:曹元水)

相關焦點

  • 泡上羊肉精 豬肉變「羊肉」
    事後,記者從一知情人處了解到,部分燒烤攤的確在使用一種叫「羊肉香精」的添加劑,該添加劑最大的作用在於無論是什麼肉,只要加入該添加劑都會調出羊肉味。該知情人還說,該種羊肉香精一般在市場上的水產店和冷藏店都有銷售。    「羊肉香精」是否真有把任何肉調出羊肉味的作用?記者決定去市場買一罐羊肉精和豬肉丁做個實驗。
  • 媒體曝黑心燒烤攤烤肉內幕:爛肉加嫩肉粉成鮮肉
    這一圈下來,在周濤的指教下,層出不窮的燒烤內幕浮出水面,令人作嘔。  內幕揭秘 添加劑化腐肉為鮮肉知情人揭開無良燒烤內幕  「每當夜幕來臨,島城市民已經習慣了喝扎啤、吃烤肉,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這一幕。華麗的舞臺背後隱藏的卻是不堪入目的勾當。」中專畢業的周濤喜歡文學,這也讓他良心未泯願意說出黑心燒烤的內幕。
  • 麵館用「牛肉膏」添加劑 90分鐘即讓豬肉變牛肉
    豬肉變身「牛肉」只要1.5小時  燒烤小吃熟食店為主要銷售群  有關部門稱情況若屬實將查處  先用麥芽酚去掉豬肉的腥味,再抹上一層薄薄的牛肉膏(精這是目前合肥市場上出現的一種名為「牛肉膏」所起的「神奇」作用。  近日,合肥市工商部門在查處一批劣質肉鬆時發現,一些小作坊竟然能將雞肉加工成「牛肉」。原本味道完全不同的雞肉,如何會有地道的牛肉味呢?  12日,一位市民的爆料解開了記者的疑問。據他介紹,這是「牛肉膏」的「功勞」。該市民說,「這種『牛肉膏』不僅在小肉鬆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開的秘密』」。
  • 官方稱牛肉膏屬合法添加劑 不能使豬肉變牛肉
    牛肉膏屬添加劑  初次曝出「牛肉膏」的安徽省合肥市政府新聞辦18日正式回應,「牛肉膏」屬合法食品添加劑,不能使豬肉變牛肉,相關報導失實。   然而,廣州、江西、福建等地紛紛曝出「牛肉膏」使得這一事件持續受到高度關注。「牛肉膏」到底為何物?是否危害健康?記者採訪了安徽省質量監督局農業標準化檢測中心加工食品部副部長夏春。
  • 呼和浩特燒烤市嘲「掛羊頭賣鴨肉」添加劑成行規
    視頻:黑心商販將豬肉加香精變羊肉捲來源:東方寬頻所屬欄目:騰訊視頻「掛羊頭賣鴨肉」 添加劑成「行規」在呼和浩特市東瓦窯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記者來到一家食品添加劑銷售攤位,以準備開燒烤店為名,提出購買羊肉精。賣家向記者推薦了幾種,有羊肉粉、羊肉精膏、羊肉精粉。「這些香料可以讓羊肉的口感和色澤更好。」
  • 過量食用羊肉精對腎臟有害 發白羊湯或含羊肉精
    本報記者 邱志強 攝   在最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鴨肉、豬肉加入羊肉精變身「羊肉」成為市民最關心的事件之一。豬鴨肉是如何變身「羊肉」的?羊肉精還用在了哪些食品中?市民從市場上怎樣才能買到真羊肉?9日,記者針對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採訪了業內人士。   羊肉精是香精的一種,以香料為主料時,會有著很好的氣味,能夠提鮮肉食,少量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 黑心羊肉串內幕:腐肉加嫩肉粉和羊肉香精(圖)
    這一圈下來,在周濤的指教下,層出不窮的燒烤內幕浮出水面,令人作嘔。 內幕揭秘 添加劑化腐肉為鮮肉 知情人揭開無良燒烤內幕 中專畢業的周濤喜歡文學,這也讓他良心未泯願意說出黑心燒烤的內幕。 白色粉末讓腐肉變鮮 「我在一個路邊攤幹過燒烤,是給人打工,幹了半年,但我從此以後再不吃燒烤了,這裡面的內幕太讓人噁心了。」周濤告訴記者,燒烤店購買的肉在切好穿到扦子上後,都會放入冰箱,生意不好時,肉因冷凍時間太長會變得不新鮮,這時,嫩肉粉和豬肉香精就發揮作用了。 「把肉先洗一下,然後放上嫩肉粉,肉會立即變得新鮮起來。」
  • 組圖:多地曝用牛肉膏讓豬肉變牛肉 多吃致癌
    近日,安徽工商部門查獲一種名為牛肉膏的添加劑,可讓豬肉變「牛肉」。昨日,記者走訪福州市場發現,這種牛肉膏在福州很多食品添加劑店都可買到。那麼,這種添加劑究竟是什麼東西做的?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走訪市場】「牛肉精膏」每罐45元據媒體報導,近日,合肥工商部門發現市場上有一種「牛肉膏」添加劑,可以將豬肉加工成「牛肉」。這種牛肉膏不僅在小肉鬆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開的秘密。這種神奇添加劑福州有沒售?
  • 揭秘米線高湯內幕:多用豬膏等添加劑勾兌
    >       陳化糧做米線 節省成本卻有毒  之前我們報導了米線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米線摻玉米澱粉,特別是用陳年的玉米來最大化地降低成本,二是為了掩蓋陳化糧的鬆軟,加入各種添加劑,使得米線勁道,今天,我們來看看米線的高湯的內幕。
  • 多地曝用牛肉膏讓豬肉變"牛肉" 專家稱多吃致癌
    這種牛肉精膏、孜然羊肉香精能使豬肉變成"牛肉""羊肉"關注理由:近日,安徽工商部門查獲一種名為牛肉膏的添加劑,可讓豬肉變"牛肉"。昨日,記者走訪福州市場發現,這種牛肉膏在福州很多食品添加劑店都可買到。那麼,這種添加劑究竟是什麼東西做的?對人體有沒有危害呢?【走訪市場】"牛肉精膏"每罐45元據媒體報導,近日,合肥工商部門發現市場上有一種"牛肉膏"添加劑,可以將豬肉加工成"牛肉"。這種牛肉膏不僅在小肉鬆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開的秘密。這種神奇添加劑福州有沒售?
  • 用牛肉膏讓豬肉變成"牛肉" 記者揭開造假內幕
    市場上買來的牛肉精膏。    最近,合肥、福州等全國多個地方爆出一些商家使用「牛肉膏」把豬肉製成「牛肉」,引起了市民關注。16日上午,市民高先生反映,他從早市上買了一塊醬牛肉,吃起來卻沒有牛肉味,懷疑買的是假貨 。隨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調料店確實在公開出售牛肉精膏。
  • 鴨肉+羊肉精=羊肉串
    在與中年男子的聊天過程中,記者獲知,店裡給烤肉店送的全部是鴨肉串,南門口有好幾家烤肉店都是從他這裡進的貨。    隨後記者在高橋一家專門賣冷凍羊肉的店內了解到,羊肉批發價格最便宜的也要16元一斤,貴的要28元一斤。
  • 豬肉加牛肉膏變身「牛肉乾」
    N本報記者 邱也栩 本報訊 漳州龍海市出產的牛肉乾,價格十分便宜,竟和生牛肉批發價差不多。日前有媒體曝出,該地產的牛肉乾,很多是由豬肉加牛肉膏等香精調製而成的,名不副實。 昨日,記者走訪發現,目前福州各大超市在售的牛肉乾多為「外來媳婦」,基本沒有「本地郎」。不過,淘寶網上,龍海的牛肉乾賣得很好,銷量位居淘寶前列。
  • 合肥未發現非法生產銷售「牛肉膏」
    經調查,合肥市場沒有發現非法生產、銷售、使用「牛肉膏」讓豬肉變牛肉的情況,是記者自行買回牛肉膏,將豬肉變成牛肉味,寫了聳人聽聞的「神奇『牛肉膏』讓豬肉變牛肉」的報導。 4月14日上午,市工商部門對明光路添加劑市場、周谷堆批發市場的食品添加劑經營單位進行檢查。
  • 合法產品非法使用 牛肉膏身份合法用途用量失控
    牛肉膏屬添加劑初次曝出「牛肉膏」的安徽省合肥市政府新聞辦18日正式回應,「牛肉膏」屬合法食品添加劑,不能使豬肉變牛肉,相關報導失實。然而,廣州、江西、福建等地紛紛曝出「牛肉膏」使得這一事件持續受到高度關注。「牛肉膏」到底為何物?是否危害健康?記者採訪了安徽省質量監督局農業標準化檢測中心加工食品部副部長夏春。
  • 「牛肉膏」在福州下架 牛肉精粉又大行其道(圖)
    東南網4月15日曾報導,福州市面上也有「牛肉膏」在售。福建相關部門也高度重視,省工商局有關負責人專門批示,要求進行排查。經過排查發現,榕城前期銷售「牛肉膏」的商家將其悄然下架,一時間談「膏」色變。然而,記者最近在榕城市場調查發現,雖然「牛肉膏」下架,但諸如牛肉精粉、羊肉精粉等食品添加劑仍在售。對於類似「牛肉膏」的食品添加劑進入餐飲領域,誰來監管?如何管?這成為一道難題。
  • 多省市出現牛肉膏 豬肉醃製3分鐘變「牛肉」
    CFP供圖香料店老闆稱沒有聽說有人用來把豬肉加工成牛肉據報導,牛肉膏是一種添加劑,是食用香精的一種,主要成分是新鮮肉類昨日記者走訪了廣州的一些糧油食品批發市場,發現牛肉膏等食品添加劑在廣州也有得賣。但賣牛肉膏的香料店老闆稱,這些食品添加劑一般用來增加味道,沒有聽說用來將豬肉加工成牛肉。記者以顧客身份在一德路前後問了8家香料店鋪,其中一半有牛肉膏或同類產品出售。對於有媒體所說的利用牛肉膏將豬肉變成牛肉,有店主表示懷疑。有店家稱,牛肉膏屬於添加劑,吃多了對身體不好。
  • 被曝光「牛肉膏」悄然下架
    本文圖片  信息時報記者  陸明傑 攝信息時報訊 (記者 幸琦昕 實習生 郭翔) 被曝光牛肉膏昨日已悄然下架,但是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依然在市場上隨處可見。廣東省工商局昨天向媒體表態,已密切關注事件並派出專門人員到市場上查處假牛肉,如發現有利用「牛肉膏」造假的,將予以通報。
  • 「牛肉膏」剛撤下 福州又現牛肉精粉
    導語:日前,國內多個地方相繼揭開了「牛肉膏」的神秘面紗,大家現在都談「膏」色變!而福州也是其中之一。近日記者在榕城市場調查發現,「牛肉膏」已悄然下架,但諸如牛肉精粉、羊肉精粉等類似「牛肉膏」的食品添加劑卻仍在售。那麼這些有人來監管嗎?
  • 飯店色香味全的背後:至少加十幾種添加劑(圖)
    酒店探訪 專用抽屜擺滿添加劑  7月2日中午11時許,島城某酒店大廚李強(化名)正圍在灶臺前忙碌著,手中一份杭椒牛柳即將出鍋,他拉開手邊一個專用大抽屜,裡面擺滿了瓶瓶罐罐,他熟練地從中取出一桶標著「嫩肉粉」的調料,用專用小勺舀了一丁兒點扔進鍋裡;做孜然羊肉這道菜時,李強又分別放進去微量的「羊肉精」、「肉香王」;灶臺上的滷牛肉也被添了一種名字怪異的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