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古人為何要佩戴香囊?「防疫」用它到底有沒有作用?

2020-12-16 養生健管師

香囊是古人的生活用品之一,女人平時佩戴它的作用之一有點類似今天的香水。

另外,香囊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保安康、驅蟲。

自古,我們的先輩就有端午節佩戴藥草做香囊(避邪驅瘟)的習俗,此外還有喝藥酒、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最近隨著端午節臨近,一些養生達人開始關注「防疫香囊」的製作。

藥王孫思邈《千金要方》:「避疫氣,令人不染」,就是使人不受汙穢之氣或毒氣的汙染。

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便有「扈江籬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1、「防疫」香囊

今年春節過後,隨著新冠疫情蔓延,我國各地中醫藥人士,先後給志願者和醫療工作者捐獻「防疫香囊」。

這些香囊大多是由佩蘭、金銀花、薄荷、艾葉、丁香、白芷、蒼朮、紫蘇葉等芳香化溼類地道中藥磨粉製成。

有的朋友收到的香囊還有藿香、白芷、草果、艾葉等製成,據說裡面還有兩味名貴的中藥

當多種藥材揮髮油一起散發出來,在人體周圍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像一道天然屏障,給身體穿上了一件天然的「防疫衣」。

聞著香囊裡散發出來的香味,再泡上一杯茗茶,身心預約,有助於免疫力提高。

2、香囊防病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開始有香囊治病的記載。

而苗族的香囊代代相傳了幾千年,年輕人還將香囊作為定情信物。

香囊起作用的是囊中的香料。

比如,丁香、沉香、檀香、小茴香、肉桂、豆蔻、八角、艾葉、冰片、薄荷,藿香、佩蘭等等具有濃鬱氣味的中草藥。

如果朋友們想自己製作香囊,建議去中藥店去配伍這些香料。

另外,在端午節前後,也會有一些藥店為大家配伍好的也可以直接買來用。

3、勾起兒時美好記憶

下周就要到端午節,聞著防疫香囊裡散發出來的淡淡藥香味兒,把人們的記憶帶回了童年。

每到端午節前,大街小巷都會有一些心靈手巧的婦人,賣各式各樣的手工縫製香包,造型各異,都非常精美。

香包的造型各異,有粽子的、五彩線、十二生肖、五毒、各色小桃心、精緻的福袋……

現在這樣的情懷之物很難在街頭看到,只是一種美好的回憶。

據悉,香囊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等。

我國自古就有佩戴香囊的習俗,最早在商周時期出現,尤其是唐、明清時期,民間瘋迷,成為時尚,被達官貴人追逐。

以下是一些有關記載:

《禮記》:「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衿纓皆佩容臭。」鄭玄註:「容臭,香物也。」

古詩《為焦促卿妻作》:「紅羅復頭號帳,四角垂香囊。」

三國魏繁欽《定情》詩:「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鹹通四年,同昌公主出降……乘七寶步輦,四面綴五色香囊。囊中貯闢寒香、闢邪香、瑞麟香、金鳳香。」

相關焦點

  • 這個節日不止有粽子,更有古人防疫保健的智慧
    歷年的端午節,人們往往把目光集中於粽子和龍舟上,其實端午的文化元素還不止這些,比如噴雄黃酒、飲午時茶以及佩戴香囊等,都是自古傳下來的端午習俗,至今仍在全國各地有所保留,這些習俗中不少都蘊含著古代中醫防疫保健的智慧。天師騎艾虎 蒲劍斬百邪關於端午,有一個古民謠是這麼寫的「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蒲劍斬百邪,鬼魅入虎口。」
  • 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看古人怎麼過端午?
    又到一年端午時,對於大多數小夥伴來說,端午節在我們的印象中意味著吃粽子、賽龍舟,懷念屈原。但古人在這天會掛艾草、佩香囊、抹雄黃酒,端午節也是古人的「衛生防疫節」,今天就跟希望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葉能祛溼,古人很早就了解了它的好處,於是在潮溼多雨的端午節,古人就用祛溼的艾葉和菖蒲,加上殺菌的大蒜一起來祛除寒溼防止生病,所以艾葉、菖蒲、大蒜也被叫做「端午三友」。通過把它們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可以用來除病菌、驅毒避邪、佑護健康。
  • 立蛋、擊鼓、佩戴香囊,這些好玩的端午習俗用英文怎麼說?
    立蛋在中國,端午節流行「立蛋」的習俗,是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之一。On Dragon-boat festival noon, it's said the Earth's gravity is stronger than usual.
  • 端午帶香囊,3分鐘教會你自製香囊,比買的更「香」!
    端午節又要到了,而在端午節佩戴香囊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習俗。相信很多朋友小時候每到端午節便會期待母親給綁的「五色線」,縫製的「香包」,帶在身上,逢人便要炫耀一番。其實端午節佩戴香囊是有很多好處的:1、端午節過後天氣逐漸炎熱,蚊蟲也逐漸變多,而香囊則可以起到驅蟲的作用,佩戴於身可以防蚊蟲叮咬。
  • 佩戴中藥香囊,以「香」驅蚊蟲,還能闢邪疫!
    有沒有一種簡易有效的驅蚊防病法? 「當然有」,純中藥配製的小香囊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防病保健方法,它屬於中醫特色療法裡的「衣冠療法」。我國古人常用到中藥香囊驅蚊,不僅無害,還對健康有益。中藥裡有一些芳香類藥物,含有大量可揮發芳香油,這些芳香油是蚊蟲不喜歡的,在人體身邊形成高濃度的小環境,為其撐起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因此戴在身上能夠有效的驅蚊避蟲。部分香氣還可以通過呼吸道吸入人體,起到除溼醒脾的作用,增強人體免疫力。製作香囊用的艾葉、藿香、石菖蒲、薄荷、丁香等純中藥,沒有任何化學製劑,做成香囊懸掛在室內如床頭、會客室等,就可以到處散播出中藥的清香,不會對身體帶來危害。
  • 端午節有什麼活動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傳說為紀念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而流傳至今,端午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個節日的活動說起來特別豐富,比如它還有端陽節、龍舟節的叫法。端午節到底有哪些好玩兒活動呢?
  • 戴香囊 品文化 護安康
    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時期。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來表示敬意。戰國時期至晉,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晉以後漸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
  • 小小香囊作用不小 老人孩子都可佩戴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云:「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在治未病防疫方面,中醫藥一直有著運用香佩療法「芳香闢穢」的傳統。此前,武漢、雲南等地出臺的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中就推薦了香薰療法,指出佩戴中藥香囊有預防作用。為什麼一個小小的香囊能受到如此重視,浙江醫院中醫內科孟曉翠中醫師說,這不得不從香囊的歷史說起。
  • 佩香囊、懸艾草……關於端午節你知道多少?
    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五顏六色,玲瓏奪目,既美觀漂亮,又清香四溢,還可以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而在節前,家家戶戶的媳婦、姑娘及眼明手巧的老太太,都要用七彩絲線、花布、綢緞等材料,繡製成形態各異的荷包,以贈親友和佩戴。
  • 端午節,你配香囊了嗎?朵雲軒直播手把手教你做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青年畫家、香囊設計師金藝在「浴蘭時節·畫說端午:海上畫派與非遺香囊設計」的直播現場,和熱心傳統藝術的網友們分享端午節豐富的文化民俗內涵,邀請觀眾過一個蘭草芬芳的端午。圖說:朵雲軒直播教你做香囊 官方圖作為百年藝術品牌朵雲軒旗下新近成立的子公司,主辦方上海朵雲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致力美育的傳播推廣和藝術體驗的創新。以「藝術的生活和生活的藝術」為系列主題,用鮮活有趣的藝術創想,帶動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 文末有驚喜丨端午佩香囊,防蚊保安康!普陀專家教你DIY中藥香囊→
    原創 點擊藍字關注☞ 上海普陀端午佳節,除了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之外,還有一個傳統習俗也非常重要,那就是佩戴香囊!
  • 戴香囊驅「五毒」,但這些細節要注意
    長江網6月25日訊端午節到,不少市民仿照古人傳統做法,在家裡懸掛香囊,或是把香囊系在身上,以起到驅蚊蟲的效果。香囊裡面有什麼材料?真能有驅蚊蟲的效果嗎?長江網記者就此請教了武漢市中醫醫院綜合藥學部主任藥師徐惠芳。
  •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時間:2020-06-25 09:4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嗎? 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四川、江蘇、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時都有賽龍舟的習俗。
  • 路邊這野草,渾身帶芳香,古人曾用它製作香囊,殊不知藥用價值高
    隨著城市經濟的進展速度,每個人都有一份穩定工作和收入,人們便逐漸的開始對生活的質量和自身的形象要求了起來,常常聽到一句話說:愛美是女生的天性,而如今愛美之詞已經不僅是用來形容女生的,現在的男生和女生一樣都愛美,愛打扮,除了衣著的打扮之外,很多人還會在身上噴灑一些香水,香水散發的怡人香氣能更加提升人的氣質
  • 端午在即,你佩戴中藥香囊了嗎?
    16日至25日,在該院門診就診的患者可憑掛號單到門診一樓服務臺免費領取端午香囊(經典款)一個(每日限前200名)。  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一直保留著懸艾草、掛菖蒲、佩香囊的習俗,以表達闢瘟除穢、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願望。今年,市中醫院自製的端午香囊是由該院名譽院長、全國名老中醫邵榮世親自組方,具有芳香化溼、溫中闢穢、驅蟲解毒之功效。
  • 香囊的淵源來自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太棒了!
    在中國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佩戴香包,男女互贈,贈與長輩,送與稚子,尤其是端午節,在這個時令節氣的轉折點節日,天氣逐漸炎熱,很多人會贈送香包表達對朋友、親人的關懷,端午節與香囊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悼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
  • 端午還是衛生防疫節?看看古代的廣東人都做了什麼
    今年的端午節,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轉為常態化的影響,和往年相比,註定有所不同。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雖已得到控制,但我們仍然不可掉以輕心,要繼續加強自我防護。畢竟,健康才是第一位的。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後來又演變成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節日。但你知道嗎?端午節,還是古代的衛生防疫節。
  • 教你自製「驅蚊防疫」香囊!把病毒、蚊蟲、邪穢通通擋在門外
    今年農曆五月,尤其建議您,家中常掛這隻「驅蚊防疫」香囊。尤其要注意防疫氣、病毒,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這種天時疫氣、邪穢瘴氣,要做好防備,除了勤洗手、戴口罩、多鍛鍊外,還可以試試專門對付這種情況的香囊。這是我們祖先在無數個歲月中,應對這些疫氣、毒物、蚊蟲,歷練出來的「拿手好戲」。古代醫書和典籍多有記載,用之充養正氣,抵抗病邪、芳香化濁、通經開竅、療愈弱疾。
  • 古人沒有蚊香是怎樣驅蚊的呢?原來,他們用的是驅蚊香囊!
    有的朋友會選擇用蚊香滅蚊,但是要知道人若過量吸入蚊香中的有毒物質是會損害身體,還可能引發多種呼吸道疾病,甚至患上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後來小植就想那古人沒有蚊香那是怎麼驅蚊子的呢?原來,它們那時候是用了驅邪避穢的中藥香囊,這香囊裡的中藥除了能殺滅空氣中的病毒,預防疾病,還能起到滅蚊的效果,不過要注意孕婦慎用!
  • 端午節為何要佩香囊,掛艾草,驅五毒?這些民間開運風水習俗禁忌不能...
    雄黃中含有硫化砷、汞等成分、有毒性;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相傳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所以飲雄黃酒,是端午節飲食的一個重要特色。雄黃酒塗抹小兒額頭,驅避毒蟲因為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為了讓不能飲酒的小孩子可以避開毒蟲,端午節形成了以雄黃酒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一般是在小兒額頭,用雄黃酒畫「王」字,既可借雄黃以驅毒,還可藉助百獸之王的威力以鎮邪。四、佩戴香囊,闢邪護身舊時端午節母親會給孩子縫製香囊,用以護佑弱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