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料坊49號清代老宅6月恢復原貌 修繕超600平米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今年3月份,由於野蠻施工,顏料坊49號古建築(牛市64號)的後兩進被嚴重損毀,引起了各界高度關注。從4月下旬開始,顏料坊49號的文物修繕工作就已啟動。昨天,南京市文物局在顏料坊49號現場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古宅修繕的具體情況,並透露這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宅最快將於6月份恢復原貌。

  □金陵晚報記者 於峰

  修繕面積超600平方米

  3月8日,顏料坊49號古建築東兩進因為施工方支護樁野蠻施工而被毀,部分牆體倒塌,殘牆、牆基和部分屋頂被拆除。10天之後的3月18日,南京市文物執法部門發布處罰通知,對施工單位中誠建設處以50萬元的行政處罰;同時要求地塊的開發商泰禾地產對文物進行全面修復。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則以涉嫌「破壞名勝古蹟罪」對此事正式進行立案偵查。

  據記者了解,顏料坊49號的修繕方案於4月9日通過審批,設計方為南京市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施工單位是江蘇古典建築園林設計有限責任公司,總修繕面積超過600平方米,總修繕預算300萬元,修繕範圍集中在顏料坊49號古建築東邊的四進。

  進展順利已初現原貌

  據悉,早在修繕方案通過審批之前,南京市住建委、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就召開修繕方案評審會議,對修繕方案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其中包括優先考慮保留原來基礎,儘可能不要增加自重;門廳、門窗、脊軒、卷軒、門罩、窗罩等的修復依據歷史資料,突出南京地域特色;展示文物保護線地界標識等。最終通過的修繕方案體現了這些意見。

  昨天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名工人正在緊張地忙碌著,被毀的東一進,基本上已經修復完成,正面和兩側的牆體已經砌好,梁架也基本上搭建完畢,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這一進的牆體在走向上明顯兩側朝內收縮,工人在砌牆時嚴格遵循了歷史原貌。

  東二進,廳堂與天井的範圍已經清晰,原先倒塌的梁柱重新豎起,地上堆放著很多老木頭、柱礎等建材。顏料坊49號其他兩進,此次雖然沒有被損壞,但長期以來也是年久失修,部分牆體倒塌,這次修繕中也一併得到修復。其中第三進為落架大修,梁架幾乎都是老的建材,左右兩塊梁栿上依然保留著精美的老式雕花。

  儘量使用老的建築構件

  南京市園林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周燕告訴記者,修繕的最高原則就是「不改變文物原狀」,因此修繕中儘量使用老的建築構件。「由於文物、公安部門及時介入,老宅上很多建築構件並沒有散失,後來都搜集到一起了。」

  據介紹,此次修繕,還將根據2009年的測繪資料,對牆體、屋面進行恢復,並恢復門窗、裝飾等細節,重新鋪上城南老宅常見的鋪地方磚。由於顏料坊49號屋面已基本坍塌,現有的蓋瓦、底瓦、勾頭滴水等也將大部分更換,可以使用的老瓦則繼續保留。

  由於顏料坊49號在歷史上多次被改動,修繕前,施工方還對老宅的外形進行了勘探,找到了牆基,確定了佔地範圍,修繕時嚴格依照牆基走勢施工。

  周燕說,此次修繕採用的新材料、新工藝都經過了反覆驗證,對文物古蹟是無害的,經過修復的梁架結構,能有效消除安全隱患,保證較長時間內不用再修繕。

  四周將明確保護範圍

  據記者了解,顏料坊49號古建築的修繕工程將在今年6月完成,力求恢復歷史原貌。而顏料坊49號緊鄰的牛市64號,因為有人居住,尚未完成徵收,此次並沒有進行修繕。

  顏料坊49號古建築是市級文保單位,修繕完成後,施工方還將在其四周3.5米內,用不同顏色的地磚鋪設保護標識,在每個轉角處陰刻「界石」字樣,明確文物保護範圍。據悉,這種做法在南京市的文物建築修繕中還是首次。修繕後的老宅還將配有消火栓、滅火器、避雷裝置和防震措施,符合國家的建築安全標準。

  泰禾集團吉慶公司開發副總監劉念透露,顏料坊49號建築修繕完成以後,將作為社區服務和文物展示空間。

相關焦點

  • 毀後再修繕 南京顏料坊49號變身「假古董」
    今年的3月8號,南京老城南顏料坊地塊上,唯一留存的清代民居顏料坊49號,被施工單位人為損壞,這起案件也引起了國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視。5月初,南京市文物局對破壞文物的施工單位處以了50萬元的罰款,同時要求將文物恢復原樣,方可繼續施工。如今,兩個月過去了,被毀的清代民居修繕得怎麼樣了呢?
  • 顏料坊遭損古宅悄然按原貌重修 拆毀事件正式立案
    本組攝影 金陵晚報記者 陸容容 攝   老城南顏料坊49號遭損古宅悄然重修施工方被罰50萬,還是第一例由單純罰款轉為刑事責任調查的案件 □金陵晚報記者 陸容容   在遭拆毀後的第45天,南京市級文保單位顏料坊49號古民居,悄然進入了重修階段。昨天在現場,記者發現古宅已被施工圍擋環繞。南京市文新局負責人證實:修繕方案於4月9日通過審批。
  • 顏料坊49號古民居啟動大修模式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備受關注的南京市級文保單位——顏料坊49號古民居,已經悄然圍擋,啟動揭頂大修了。顏料坊49號古民居自2006年搬遷後,進入空關狀態,加上今年3月,施工方在文保外圍支護樁施工,導致古民居殘敗不堪。由於「傷情」嚴重,這次修繕屬於揭頂大修,部分原材料、清水磚經體檢後,直接用在了修繕上。「是原地、原材料,按照老南京傳統工藝來修繕。」
  • 洛杉磯華裔女建築師主持修繕古蹟 恢復初建原貌
    洛杉磯華裔女建築師主持修繕古蹟 恢復初建原貌 2015-02-15 10:32:16(美國《世界日報》/張宏 攝)   中新網2月1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洛杉磯市府工務局華裔女建築設計師丁曉齡(Hsiao-Ling Ting),主持修繕建築大師Frank Wright近百年前的古蹟建築作品Hollyhock House,將其恢復到1921年初建時原貌,並讓功能更加現代化。
  • 「水榭戲臺」啟動三坊七巷保護(圖)
    省級重點文保單位———水榭戲臺將恢復歷史原貌。一期工程初步選定三坊七巷中比較容易修復的「三點兩巷一戲臺」,使三坊七巷文化旅遊區開發得以啟動;  根據「修舊如舊」的文物修繕原則,重點拆除坊巷內的違章建築,改造巷中不協調的建築外觀,豎立牌坊,基本恢復百年前風貌;  在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挖掘三坊七巷的文化、商業、旅遊等價值,與福州市民間民俗文化、傳統手工藝品、地方美食等開發相結合,重點發展第三產業。
  • 以匠心修繕老宅 保存城市記憶更提升居民獲得感
    「拿出對待歷保建築的態度和用心,來對待民生老宅」五原路65弄,一處年近八旬的三層老宅,前不久,這裡49戶居民住宅統一更換上了仿古造型的雙層斷橋玻璃鋼窗。新窗戶不僅防火性能、保溫隔熱性能、美觀、耐久性等大大提升,外觀也和老宅整體風貌十分匹配,「和原來的窗戶一樣好看」。
  • 西安城內清代老宅突然部分坍塌 7旬主人擔憂該交誰保護
    >>資料精美清代老宅曾多次被列入保護對象看著房頂倒下來的廢墟,老先生很是傷感。他拿出了多年來西安市相關政府部門對這所老宅子實施保護的文件,以及他為保護老宅而寫的書面材料等。這些資料有一部分已經發黃,最早明確提出需要對這所老院子進行保護的文件是1993年5月13日的。
  • 古建築修繕引入文創項目 打造藝術家孵化搖籃
    位於金山區張堰鎮的大境堂,前身是建於清代的盧家祠堂,主人盧道昌在清代曾官戶部山東司主事。盧家祠堂位於張堰鎮歷史風貌保護區內,自2015年張堰鎮啟動保護修繕古建築工程後,盧家祠堂修舊如舊,並引進上海市華僑書畫院。
  • 錢鍾書故居將原貌重現,堂侄女錢靜汝守宅32年後搬離新街巷32號
    後來,政府陸續清走了其他住戶,老宅得以清靜安穩。在政府部門的合力下,新街巷30號-1修舊如舊。2002年10月,錢鍾書故居正式對外開放,32號由錢靜汝一家居住,並不對外開放。為了守好祖業,錢靜汝傾注了大量心力,到處奔走。城市建設快馬加鞭,老宅周圍陸續拆遷、新建,工地上傳來的每一聲嘈雜都足以令老人心靈顫抖。「有段時間,窗戶和門都不敢開,晚上震動得太厲害了。」老宅岌岌可危,錢靜汝心急如焚。
  • 天橋百年「老上海」露真容 華康裡、泰安裡將原貌修繕
    北京發布5月6日電 作為北京唯一採用上海裡弄石庫門樣式的兩棟建築——華康裡、泰安裡正在逐漸露出百年前的老樣子。本月底,拆違工作將全部完成,兩棟老建築將按照建築原貌進行修繕,今後用作天橋演藝區的配套建築。
  • 靜安憑啥引人紛至沓來-烘焙,集聚,老宅...
    製圖:邵競  用好文化老底子,引得眾人來    陝西北路上,榮家老宅經過6年大修,恢復了當年富麗堂皇的原貌,從10月開放至今,老宅門前日日都有等待參觀的人群排著長隊  今年以來,靜安一大批隱於市區的老建築、老弄堂在恢復原貌後,立刻變成「網紅打卡地」,吸引四面八方的眾人紛至沓來。
  • 上海305歲商船會館修繕完畢,800平方米動用近60名工匠,未來考慮開放
    歷經半年修繕,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商船會館」於12月22日正式落成。這是上海最早建成的會館,擁有305年歷史。記者今天從建設方綠地集團獲悉,商船會館將具備一定公益性質,未來考慮開放。這是一處清代江南風格建築,飛簷戧角起翹較大,整體造型輕盈。「商船會館的現存建築只有戲臺和大殿,而這兩座建築單單修繕設計方案就耗費了近一年半時間。」綠地外灘中心項目副總經理吳鍇說,「原因在於,它們的歷史價值非常高。」商船會館建於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標誌著一段輝煌的上海歷史。商船,又叫「沙船」,是促進上海城市發展、商品經濟興起最早的行業之一,可追溯至元代。
  • 建於600年前、後毀於戰火,上海將原貌復建大金山天后宮
    1月9日上午,位於杭州灣畔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舉行啟用儀式,這是滬上首個海洋文化交流中心。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月9日上午,在金山區山陽鎮舉行的上海灣區海洋文化交流中心啟用儀式上,上海海事大學金山嘴海洋文化研究基地、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上海基地、上海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籌備處和臺商之家分別揭牌。
  • 惠東這4座老宅要大變身了,有你家的老宅嗎?
    2019年,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組織編制了《惠州市第二批市級歷史建築保護專項規劃(草案)》,這29 處歷史建築分布於惠州市 6 個縣(區) 20 個村或社區內,有11 個居住建築,13 個祠堂,另有公共建築、辦公建築、代表性建築、書院、軍事建築各1 個。
  • 九旬「高齡」國婦嬰舊址經修繕露出雕花木樑,今後將成社區醫院
    1952年,中國福利會以膠州路婦幼保健站和滬西女工保健站為基礎,在長壽路170號正式成立了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後於1956年遷至徐匯區,並在原址組建成立普陀區產院,1961年更名為普陀區婦嬰保健院。  直到2014年10月,普婦嬰遷至長風新址,長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棒,入駐這裡。  各路專家學者共同制定修繕標準
  • 上海榮宅歷時6年修繕後「重生」
    上海榮宅歷時6年修繕後/10) "← →"翻頁 經過歷時六年的修繕
  • 由顏料坊的變遷沉浮,看傳統與現代的矛盾
    《顏料坊的孩子》以溫婉清幽又略帶憂傷的筆調,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記憶深處素雅的蘇州日常,在這份日常中表達了作者對往昔的懷念與追憶,也體現出了時間車輪下人的無奈與成長。因為,只有七星泉的水才能讓思年堂的顏料展現出最好狀態,現在水變綠了,這讓本就舉步維艱的顏料坊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因為受到汙染,七星泉的水從清冽甘甜變成了綠色,再後來,七星泉被填埋了,據說,市政會進行全城水網改造,以後就不會再用井水了。這一切讓長年飲用七星泉水的人們,既惋惜又無奈。
  • 江西清代老宅何相府「搬家」南京國際青年文化公園
    原標題:江西清代老宅「搬家」到南京取名「和園」,青奧後市民可以來看戲、喝茶、逛園林記者了解到,這座清代老宅距今已有200多年了,是從江西「搬遷」過來的。值得期待的是,青奧後和園將向市民開放,大家可以來此喝茶、看戲、逛園林、賞石雕。昨天,記者提前探營,揭開和園神秘的面紗。江西老宅與南京頗有淵源馬頭牆、小青瓦、雕花窗、牌坊、飛簷……走進和園,眼前這一切,讓人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代。
  • 還有一周,百年府邸榮宅將於12月17日結束對公眾開放
    東方網記者袁猛12月10日報導:經過6年的修繕,百年府邸榮宅在今年10月17日對公眾免費開放,原定開放至11月12日,後又延長至12月17日。開放時間還剩一周,由於周一閉館,這個周末參觀榮宅的遊客排起了長龍。
  • 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清代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
    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清代建築群修繕工程竣工 作者:商越洋    編輯:劉超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20-10-15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