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在家和孩子說英語?很多父母其實在這樣坑孩子

2021-02-19 紙上光陰

從事英語啟蒙教育以來,非常多的媽媽問過我是否應該多和孩子說英文,或者直接問我如何提高自己英語水平,能在家營造英語環境。


首先,父母一定要清楚,英語環境是什麼?營造英語環境要達到什麼目的?


英語環境不是和孩子說幾句英語或者幾個單詞、用著三明治英語或者不地道的中式英語這麼簡單,如此,就像在孩子原本乾乾淨淨的紙上抹上了灰塵,不僅無益反而造成翻譯英語、中式英語的大問題。


我們應該弄明白,營造家庭英語環境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無形中訓練孩子的聽力和辨音能力,一是將英語與情景對應,積累孩子語言應用場景,以及更重要的,培養或保護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了解這三個點後,問問自己當自己與孩子對話時,自己的發音是否標準?使用的表達方式是否地道?是否有逼迫孩子必須使用英語交流?


接下來,我們拆開來一一說明。


發音不標準是非英語母語的父母普遍存在,不僅僅是國人,印度、東南亞、日本、俄羅斯等等非英語母語國家的人都會受到母語影響,口音嚴重,這點非常正常也很難避免。


但這個問題不大,孩子可以通過大量原版聽力資料的輸入進行自我糾正。就好比如果家裡有人說方言,但是孩子通過電視、廣播或與別人交流,最終能夠說出普通話。


影響更大的是非地道(中式)英語對孩子產生的誤導,尤其是日常用語中父母使用過多的自以為正確的中式英語可能會造成孩子長時間難以糾正。


我們這一代人學習的是課本上被語言學家設定好的句式、結構,在說英語時先考慮單詞、再考慮句型,然後表達出可能並沒有語法錯誤的對話。


但是我們缺少的是大量英語母語家庭使用的很生活化的詞彙和表達方式,遠離了真正的日常生活。


最後很多家長對教育過於功利,或即使深諳語言學習都有沉默期、早期的輸入都不會白費的道理,但行動上仍按耐不住內心的焦慮,想各種辦法期望孩子輸出。這樣的處理方式可能不僅無法提高英語,反而造成孩子排斥英語、厭倦英語。



那麼,難道不應該在家裡和孩子說英語麼?


並不是這樣,我的建議:


1、發音問題不要過於糾結。


不用因擔心自己發音不標準誤導孩子這個點而不和孩子說,語言本身就是用來交流的,生活中的英語交流更有利於孩子將語言與場景對應起來。


語音的問題可以通過原版材料的大量輸入彌補。


2、如果說,一定要確保說的是正確的英語。


這裡「正確的英語」不是指單詞、語法、句式都沒有毛病的英語,而是英語母語的家庭中真正日常生活化的地道表達。


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聽音頻、讀繪本學習不同場景下原版的表達方式,而後將這些地道的表達方式活學活用到生活中來,幫助孩子加強情景對應能力。這種方式並中式英語、三明治英語要好的多得多。


3、注重情景對應和互動交流,減少對個別單詞、句子的解釋。


孩子學習英語的方式與大人不同,我們學習英語時,母語是佔據強勢地位的,我們是通過中英文的翻譯思維學習,而孩子學習英語是通過聲音與場景的對應理解整個。


所以不管是日常對話還是看動畫片、讀繪本,不要扣個別單詞,要注重將整個故事、場景等與語言進行對應,即注重語境而非語言本身,潤物無聲的培養出寶寶的英語思維。


4、一定要注重培養和保護好寶寶對英語的興趣。


很多父母一直頭痛的是孩子對應於學習不感興趣或產生厭倦、排斥心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培養興趣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語言學習本身的規律,按照中文的學習方式學英語。


想想寶寶是如何學習中文的,在孩子會說話前,我們一定不會盯著孩子看ta到底會父母說的話理解多少,讀繪本不會反覆考孩子懂沒懂,更不會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逼著孩子跟讀或說出口,在有指讀意識時更不會在意孩子到底認識多少字。


大部分培養出中文閱讀習慣及興趣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給孩子買了大量的書,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孩子喜歡的讀本講解。兒歌、動畫片也是一樣,挑選孩子喜歡的聽或看。


如果英語學習也能採取同樣的方式,不刻意強調英語,更不以大人的強勢讓孩子讀你覺得好或重要的分級讀物等,孩子一定會排斥語言,不論是中文還是英語。


5、注重日積月累的有效輸入


最後,語言學習沒有捷徑,即使是中文,我們語言也是學習多年、閱讀也是終身在做的事。


英語學習也同樣,需要大量的聽讀輸入和應用場景積累,而大量不是每周學習了幾節線上英語課程,不是每周送去外教班滋養了幾小時英語環境,而是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細水長流的長期積累。


以上,與各位父母共勉!

相關焦點

  • 父母如何在家輔導或幫助孩子學習英語
    首先請接受我最誠摯的問候:你們為孩子的學習及健康成長辛苦了!作為一名五(六)年級學生的家長,想必您時常為孩子的學業問題操心,非常感謝您的支持!作為英語老師,我也盼望著與您攜手,與您交流,共同探討孩子成才的問題。  下面,我就「父母如何在家輔導或幫助孩子學習英語?」
  • 父母應不應該,讓孩子不和成績差的孩子玩?
    孩子總和學習差的同學玩在一起,我是不是應該阻止?作為父母,我應不應該讓孩子不要和成績差的孩子玩?其實啊,人品的好壞和學習成績是沒有必然關係的,我們擔心的也就只是怕自家孩子被帶壞了。帶壞了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品,前面我們有說到,將學習成績和人品牽扯到一起,是沒有依據的。
  • 媽媽說 | 我家孩子學英語掉過太多坑,一件件說給你聽!(含填坑指南)
    她以前是媒體人,現在做全職媽媽,陪伴孩子進行了兩年多的線上線下英語培訓,長期泡在針對孩子英語學習的家長群,積累下來不少經驗和教訓,值得寶爸寶媽學習。 今時今日,中國父母對孩子英語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很多娃爸娃媽陷入了事倍功半的沮喪感中——為什麼咱家孩子付出的心血並不少,英語表現不卻如同齡小朋友呢?
  • 生了孩子的父母,成為了孩子的「人質」,其實這樣真的不可取
    ;公司聚會,不去了,孩子在家等我呢,;我買什麼新衣服呀,錢得留著給孩子呢。;......這就是云云媽媽的日常,整日圍著孩子轉,生怕哪個地方沒有照顧到位,怕自己不配做個好媽媽。丈夫也不得休息,每天聽從妻子的指揮。分析其實,像云云媽媽這樣擔驚受怕的寶媽還有好多,云云媽媽的這些做法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 家長應不應該讓孩子合群?心理學家: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可以說非常高,不管什麼都想讓孩子做到最好,有些孩子因為從小就不喜歡說話,然後家長就會認為孩子性格太內向並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希望孩子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很多成人就會拿孩子內向的事情說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很有可能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嘴甜就是好事,所以也會經常拿孩子跟外向的人作比較。
  • 遊戲能促進孩子的身心成長,但父母不應幹涉孩子的遊戲規則和目的
    遊戲能促進孩子的身心成長,但父母不應幹涉孩子遊戲的規則和目的01隨意我認為父母的任務在把玩具交給孩子時,就已結束。至於孩子怎麼玩法,應該讓孩子去自由想像,讓孩子自己去考慮玩的方法或程序。孩子通過遊戲,才能自我發展思維。就像《城市的遊樂場》一書的作者哈德沃特夫人也主張父母不應該幹涉孩子遊戲的過程。
  • 和孩子說英語,父母的發音到底重不重要?
    尤其是很多父母,害怕自己發音不準,不敢和孩子說英語,害怕自己的口音「影響孩子」,而另一方面,我們其實也看到,很多發音不那麼準的人,也能夠用英語和人正常交流呢?學英語,很多專家說發音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很多專家也在說發音不重要……那麼,學英語,或者和孩子說英語做英語啟蒙,發音到底重要還是不重要?我作為外行磚家,鬥膽談一點自己的認識。其實,說發音重要和不重要的專家可能說的都對,但是都沒說到點兒上!
  • "白熊效應":孩子愛和父母唱反調,大多是因父母總說"不"
    周先生有一個兒子,平時特別調皮,總愛和父母唱反調。這不,周先生擔心孩子的人身安全,就經常叮囑他,"你不要偷偷玩家裡的電器哦"。兒子雖然嘴上說著不會玩,但是背地裡卻趁著爸爸不在家鼓搗家裡的電器。
  • 陪伴孩子成長,父母不應該這樣做,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父母可能不認為他們處理家庭關係的方式和他們孩子的未來有什麼關係,但是孩子其實非常敏感,他們是很聰明的,會模仿你的一舉一動。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們逐漸開始理解,父母的負面影響可以導致非常消極的生活。許多人可能覺得當一個孩子特別頑皮和不聽話的時候,他們除了訴諸暴力別無他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人會養成這種習慣,變成經常打罵的孩子。社會研究表明,經常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更有可能變得好鬥甚至暴力。還有些父母總是高高在上地仗著家長的身份,認為自己是監護人,所以自己做的每件事都是對的,孩子應該無條件地聽家長的話。
  • 父母配合孩子默寫英語單詞應記住的幾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經驗交流>正文父母配合孩子默寫英語單詞應記住的幾點 2012-11-10 22:22 來源:英語世界 作者:
  • 孩子喜歡玩怎麼辦?作為父母應該這樣教孩子
    其實關於此類的案例,生活中有很多。有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不應該總是去玩,因為這樣的話會限制孩子的成長。其實父母有這樣的想法才是目光短淺的,因為玩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在社會中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在生活中到處都是有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就不應該玩,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孩子玩的話,那麼就會耽誤學習,也會限制孩子成長,其實父母的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可以說是目光短淺,因為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反而是一個必要的經歷。
  • 什麼時候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成了這樣?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一、父母和孩子沒有很好的一個交流現在很多家庭回到家就是這樣一個狀態,你做你的事情,我做我的事情,每天就感覺有代溝,聊不到一塊去。回家就算想好好聊也不知道從何開口。這樣長此以往,親子之間就會有很大的間隙,父母每次都要猜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比較煩父母這樣的猜忌與多疑。就會更加封閉自己,更加的叛逆。
  • 孩子不肯在幼兒園上廁所,很多孩子有這樣經歷,原因父母要明白
    媽媽和弟媳都擔心,小侄女是不是在幼兒園就想大便,但是一直憋到回家才大便,這樣時間長了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肯定不好。孩子不肯在幼兒園上廁所,很多孩子有這樣經歷,原因父母要明白。①不適應新的如廁環境幼兒園的廁所一般是蹲便,這樣更有利於衛生,防止病菌傳播,然而很多人家裡都是馬桶,很多孩子會不適應這種新的如廁環境。普通家庭的馬桶都是成人使用的大馬桶,然而有些幼兒園一般是專門供幼兒使用的低矮馬桶。在很多家裡,父母都會為孩子準備了一個坐盆,方便孩子大小便。
  • 一二年級的孩子,應不應該去學英語,去報英語補習班
    一二年級的孩子,應不應該去學英語,去報英語補習班今天,我這裡一位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告訴我:呂老師,我想給我們家的孩子報個英語補習班,你能不能給介紹一個?我就問他:「你怎麼忽然想給孩子報英語補習班了?」「他們同班同學裡有很多都報了英語補習班,我怕現在不報,以後上三年級了跟不上。」
  • 孩子只聽老師的話?其實這樣做,孩子也可以很聽父母的話哦
    可是班裡有幾個家長,就像是約好了一樣,總是給我發信息,說自己在家裡管不了孩子,孩子就聽老師的。然後就請我幫忙,給孩子下個命令啊、布置些任務啊。最初覺得作為老師,若是對家長的要求置之不理,似乎也不太好;而且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也就做了。但是,現在似乎處處都要我和他們家孩子說這說那,還真是覺得有些多事兒了!」
  • 孩子在家說髒話,侮辱了長輩,父母應該怎麼處理?
    對於孩子說髒話,特別是在家裡對著長輩說,做家長的肯定都會火冒三丈,打罵也就是大概率的事情了。在這個時候,父母表現出這樣的反應,未必就是為了教育孩子,更多是因為自己的面子。因為孩子如此沒教養,自然會讓人覺得是自己教育的失敗。然而,這樣過激的行為,卻未必就能夠教育到孩子。如果是自己孩子倒也罷了,如果是別人的話,那很可能會產生一些誤會。
  • 陪孩子學習時,父母應該這樣做
    父母都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夠認真高效,雖然學習的是孩子,但是父母也需要注意自己陪伴孩子學習時的一些行為。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應該注意哪幾點吧。有些家長在陪學的時候,總是喜歡搬個凳子在旁邊直直地盯著孩子,看到孩子走神就會敲桌子,看到孩子字跡不端正就立刻指出要求擦掉重寫,這樣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
  • 英語四級不敢跟孩子說英語?西瓜視頻:父母發音再爛也能教孩子
    一個4歲孩子,一個9歲孩子,誰學英語學得快?在一個美國家庭裡,住過一個非英語國家的難民家庭。這個家庭有兩個孩子,一個4歲,一個9歲。4歲的孩子只用3個月的時間英語就說得非常溜,而且沒有任何口音。9歲的孩子用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大概一年左右,有些許口音,但不影響交流。學英語最難的就是這個家庭裡的父母,學英語對他們來說有點難。
  • 「你在家是怎麼教孩子英語的呀?」「其實,我是這樣做的……」
    朋友發來微信,問「你在家裡都給孩子做什麼樣的英語啟蒙?」我看了之後,一時不知道該怎麼答覆,心裡一陣五味雜陳。自己之前構思的英語啟蒙畫面是這樣的:提前把家裡的客廳布置成一個迷你課堂,牆壁貼上磁性白板,方便張貼英語的各種圖文,也可以隨時由著孩子隨心所欲地畫。
  •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難管?其實是父母的方法不對,應該怎麼做呢?
    當孩子上了中學之後,成為了大人特別無解的一個時期,青春期的孩子實在是太不好管了,他們有很多的心事都不願意跟家長說,而且如果你問的太多了,還會讓孩子覺得很煩躁,認為你是根本就不相信他,因此大部分的家長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而且這個階段也是特別容易出問題的,有不少的父母覺得只要孩子有一個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