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結晶驅動自組裝,構築結構明確有序的雜化分離膜

2021-02-17 中國化學會



上海交通大學印傑-姜學松課題組通過自下而上自組裝的方式構築出具有高度有序的層級膜材料,這種層級膜可用於染料分子合成過程中反應物與產物的有效分離,極大地簡化染料分子製備過程中的分離提純工藝。



隨著分子分離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分離膜產品逐漸被開發出來。其中以聚合物材料修飾的無機二維納米片層雜化膜引起人們極大興趣。通過增強聚合物基質或片層堆垛的方式構築的具有層級結構的分子分離膜,可以實現連續過濾,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在這種複雜的多級次結構構築過程中,需要將將有機聚合物與無機納米片層複合到統一材料中乃至分子級複合,從而得到具有規整層級結構的過程,必須要考慮三個問題:二維納米片層形貌的規整性、二維納米片層與有機聚合物空間分布的規整性、有機-無機界面相容性。在弱相互作用,如範德華力、氫鍵、靜電作用下,通過簡單的物理共混製備的雜化膜較易出現相分離及相界面間的滑移等問題,嚴重影響雜化膜在實際應用中的穩定性及分離性。儘管研究者們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在逐一攻克這些難題,但迄今為止,在同一體系內同時解決好這三方面的問題依然存在巨大的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印傑-姜學松課題組通過自下而上自組裝的方式構築出具有高度有序的層級膜材料,並應用於染料分子的純化。如圖-1a所示,以功能性超支化聚醚胺(POSS/TX-hPEA)通過結晶驅動自組裝(CDSA)的方式製備出結構規整的二維納米片層(HNS),經真空輔助抽濾得到層層堆砌的雜化層級膜(HNS-M)。其中,二維納米片層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結構(長度約2.5 μm,厚度約5 nm,寬厚比高達500,圖1b-d):無機納米粒子POSS結晶為中間層,有機相聚合物hPEA 為上、下層。在結構上,無機相POSS與有機相聚合物間共價相連,從根本上避免了分離膜體相有機-無機組分的分布不均一、分子分離過程中出現的相間滑移等現象。獨特的三明治結構在後續的抽濾成膜過程中,可以有效確保所製備的分離膜為有機聚合物層-無機結晶層交替存在的層級體系;在功能上,無機層POSS結晶可有效阻隔水及客體分子的直接透過,有機相聚合物層對不同的客體分子具有選擇性吸附的作用,在聚合物-無機結晶交替形成的納米級有機相的限制下,層級膜顯示出精確的尺寸篩分性能,是一種高效、經濟、環保(3E)的分子分離膜。

圖-1 自下而上製備雜化層級膜(HNS-M)過程及其表徵。(a)以POSS及硫雜蒽酮TX 封端的功能性hPEA為基礎,經結晶驅動自組裝(CDSA)製備雜化二維納米片層(HNS),通過真空減壓抽濾製備層級結構膜示意圖;(b) 二維HNS的透射電鏡和片層水溶液的丁達爾效應圖片;(c) HNS原子力顯微圖片及(d)高度輪廓圖;(e)HNS-M層級膜斷面TEM圖片。

目前,工業上製備染料分子常常需要經過重結晶、抽提等方式進行產品提純,這無疑增加了操作的複雜性及耗時性。利用上述層級膜精確的尺寸篩分性能,將層級膜應用於偶氮類染料甲基橙及其前驅體對氨基苯磺酸鈉(MO-SSN)和螢光類染料螢光素及其前驅體間苯二酚(FR-Resorcinol)的分離實驗。如圖-2所示,染料-前驅體混合液經過濾後,原本有顏色的混合液變得無色透明,同時濾膜上有肉眼可見的固體析出,說明染料分子MO和FR被成功阻隔並析出在HNS-M 濾膜上 (圖-2c,f),通過乾燥的方式可以直接回收MO和FR染料。對比過濾前後上層殘留液、下層濾液、染料與前驅體分子自身的紫外吸收光譜,MO-SSN混合液經過濾後,UV-vis光譜466 nm處歸屬於MO 的吸收峰強度幾乎為0;下層濾液的紫外吸收與SSN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譜高度一致(圖-2b)。FR-Resorcinol 混合液經過濾後,UV-vis光譜504 nm處歸屬於FR的吸收峰強度幾乎為0;下層濾液的紫外吸收與Resorcinol分子的紫外吸收光譜高度一致(圖-2e)。這表明在分子過濾過程中,尺寸較大的染料分子被HNS-M有效阻隔,而尺寸較小的染料分子前驅體順利透過HNS-M 雜化膜。因此,HNSM可以用於染料分子合成過程中反應物與產物的有效分離,極大地簡化染料分子製備過程中的分離提純工藝。

圖-2 HNS-M應用於染料分子純化。(a)偶氮類染料分子MO及(d)螢光類FR的合成流程示意圖;(b)MO- SSN,(e)FR- Resorcinol混合液過濾式分離過程中原始混合液、濾液、及各組分的UV-vis吸收光譜;染料-前驅體過濾過程示意圖:(c)MO-SSN,(f)FR-Resorcinol及HNS-M 濾膜上染料分子的析出及回收後固體粉末的光學圖片。

綜上所述,此工作展示了通過超支化聚醚胺製造出高度有序的層狀雜化膜。這種自下而上的策略基於雜化聚合物的自組裝,消除了聚合物和無機納米粒子之間的界面不相容,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方法來製造結構明確且高度有序的層狀雜化膜,在分子分離或篩分方面具有很高的應用潛力。此研究得到了上海市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及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的大力支持。該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並在CCS Chemistry 網站「Just Published」頁面上線。

文章詳情:

Toward the Highly Ordered Lamellar Hybrid Membrane for Molecular Sieving by One-Pot Self-Assembly of Hybrid Hyperbranched Polymer

Jin Li, Zhilong Su, Xiaodong Ma, Jie Yin, and Xuesong Jiang

Citation: CCS Chem. 2020, 2, 168-178

原文連結:

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doi/10.31635/ccschem.020.201900105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歡迎定製:有機異質結的積木式可控自組裝新策略
    有機異質結不僅具有異質結構本身固有的光伏效應和整流特性,同時還集成了有機半導體分子材料具有的分子結構可裁剪、可溶液處理、可低成本大面積加工等優異特性,在有機光電器件運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有機分子材料的自組裝過程中,對有機分子各向異性的結晶特性和分子間非共價作用的精確操控非常困難,因此有機異質結的可控合成存在著巨大的挑戰。
  • 臺灣大學詹益慈研究團隊近年來主要工作概覽:三聯吡啶配體自組裝精確構築超分子結構
    受到自然體系生物大分子組裝體的啟發,化學家們致力於開發新的方法策略來構築複雜的超分子組裝體,實現類似於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在所有的弱相互作用中,金屬配位鍵以其豐富性、方向性以及配位強度可調性受到化學家們的青睞。目前,基於金屬配位驅動自組裝的超分子組裝體正朝著結構複雜化和功能化的方向逐步發展。
  •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6:32 一個由布裡斯託大學Ian Manners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合作小組,通過自組裝納米纖維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高效產氫
  • 從化學分子到固體材料的空間結構
    早期的原子基固體物理和固體化學主要以長程有序點陣結構的晶體為研究對象,其特點之一是每個特定原子周圍有較為明確的最鄰近原子數z,化學上通常稱它為配位數。這一觀點也已為固體物理學家所接受。特別是其中「共價鍵」為物理學家判斷固體的基本多維結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例如,對於原子基的二元AB化合物半導體GaAs材料的晶體,其中每個原子的z=4,它們之間就是共價鍵。
  • 蘇州大學屠迎鋒教授團隊《Nano Letters》:由嵌段分子有序翻轉構築的超晶格超分子液晶
    其自組裝結構既受組分之間的體積分數影響(與嵌段共聚物類似),還受各組分的形狀差異(空間極性)、電極性、極化率、手性以及其它非共價鍵作用力等因素影響,因此在構建新穎複雜的納米結構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一般情況下,當液晶化合物中的不相容組分具有相似的截面積時,其微相分離界面為平面,形成層狀近晶相(圖1a)。
  • CCS Chemistry | 靜電組裝導向聚合——聚電解質納米凝膠量化製備...
    華東理工大學王俊有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可控量化製備聚電解質納米凝膠的通用方法,提出了靜電組裝導向聚合(Electrostatic Assembly Directed Polymerization)的技術途徑,實現了一系列聚電解質納米凝膠的高效、量化製備,為該類材料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 金屬所有機-無機雜化磁體磁性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科學家付出很多努力,嘗試發展部分含有或全部由有機分子構成的有機磁體,如分子磁體、磁性有機金屬框架和有機-無機雜化磁性材料。其中,結合無機結構片段和有機分子構築的具有單晶結構特點的有機-無機雜化磁體,由於有機相與無機相界面處存在強的價鍵相互作用,產生了不同於組成單元的、新的性質,在磁電耦合、磁光效應中受到廣泛關注。有機分子具有柔性、易加工特性,有機-無機雜化磁體可以具有特殊的應用。
  • 華東理工在基於多肽的手性環狀納米結構自組裝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手性結構在自然界中的不同尺度下隨處可見,大到我們的宇宙星雲,小到蝸牛、牽牛花藤都有其特定手性。甚至組成生命體的基本單元也具有特定手性,生物體內的胺基酸都是左旋的,糖分子都是右旋的。長期以來,化學家們一直利用手性現象在不同尺度下構築手性結構,並賦予其獨特的生物、催化等性能。
  • 國家納米中心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引導無機非金屬納米材料可控制備...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在利用DNA自組裝結構調控圖案化二氧化矽定位合成方面取得新進展。  二氧化矽是一種自然界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在生物礦化以及納米材料構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如何製備具有特定尺寸且形貌可控的二氧化矽納米結構,是納米科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DNA自組裝結構具有強大的可編程性和精確的定位修飾特點,是構築二氧化矽納米結構的有力工具。
  • 【創新前沿】Science Advances報導我校在高分子自組裝領域新突破
    近年來,探索由柔性—結晶性的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結晶驅動組裝(CDSA)成為了自組裝研究的熱點。其中一維膠束、多嵌段、斑片狀以及非對稱的共膠束已被廣泛報導,複雜結構(如二維、混合和介孔等)也逐步出現。然而通過CDSA來製備3D結構的獨立聚合物組裝體仍然鮮有報導。
  • CCS Chemistry | 摻雜破壞有序結構——人造黑色素抗氧化和自由基...
    四川大學李乙文課題組提出了在聚多巴胺型人造黑色素材料中摻雜胺基酸分子的方法,來有效破壞聚多巴胺中有序緻密的層狀結構,從而大大提升材料的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實現對人造黑色素材料結構與性能的理性調控。黑色素是一類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廣泛存在於人與動物的皮膚和毛髮中,在諸多生理活動中(如抗氧化、防紫外、色素化等)都起到核心調節作用。
  •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打開APP 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小材科研 發表於 2020-12-23 17:19:07 針對上述問題,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張躍鋼教授與藺洪振研究員團隊從表面功能化角度出發,在金屬鋰表面製備了有序結構的有機/無機SEI層,並選用原位和頻振動光譜手段研究了其相關作用機制。
  • 【超分子】中南大學團隊JACS封面:「卯榫節點」自組裝巨型美學中空納米超分子
    ‍以超分子化學作為研究基礎的很多領域發展迅速,配位驅動已經發展為現代構築超分子結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蘇州納米所在原位構建有序結構的SEI層用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研究中...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教授張躍鋼與研究員藺洪振團隊,從表面功能化角度出發,在金屬鋰表面製備出有序結構的有機/無機SEI層,並選用原位和頻振動光譜手段研究其相關作用機制。
  • 【超分子】共價和配位協同驅動的變形超分子八面體籠的組裝
    超分子籠狀化合物因其獨特的幾何構型以及特定的空腔結構,在化學傳感、催化、分子封裝和分離等領域都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自組裝過程中,主要是基於Lewis鹼供體單元與Lewis酸受體單元之間的配位作用,但配位角度的局限性大大阻礙了更加複雜結構的發展。此外,共價鍵也被用於構建分子籠結構,但是其節點仍是基於單一的配位作用或共價作用。
  • JACS—李明小組—自組裝納米材料研究
    近日,中科院物理所軟物質物理實驗室李明研究組,在自組裝納米材料研究中取得最新進展。他們利用表面活性劑分子的自組裝特性來分散並排列直徑約3 nm的半導體量子點,獲得了固體表面大面積高度有序的納米顆粒-磷脂多層複合結構。
  • 【化院智慧】上海交通大學提出元DNA結構自組裝概念並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樊春海院士團隊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Hao Yan(顏顥)教授團隊合作發展了一種通用的「元DNA」(M-DNA)策略,這些元DNA結構可通過自組裝形成微米尺度的靜態與動態結構。
  • CCS Chemistry | 共價有機框架(COFs)構造異構體的首次可控合成
    近年來,同分異構現象在一些新興材料中也被發現,如在金屬有機框架(MOFs)中,相同的組成基元經由不同的連接方式可形成不同結構的「框架異構體(構造異構體)」。這類異構體大多是在實驗中偶然得到,難以實現可控合成。作為MOFs的純有機類似結構,共價有機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類由有機基元通過共價鍵連接而形成具有規整網格結構的晶態有機多孔聚合物。
  • CCS Chemistry | At the Beginning of Issue 3
    We understand and are doing our part to keep the lines of communication about chemistry active and open.
  • CCS Chemistry | 離子熱合成Ti-O納米管,結構達到原子級精確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張磊、張健團隊利用離子熱合成技術,通過六元Ti6O6環的有序組裝,成功構建了首例原子級精確Ti-O納米管。X-射線衍射結構分析表明此Ti-O納米管可以在常溫束縛水分子,並表現出相對於甲醇、乙醇的選擇性水吸附特性。此外,所製備的Ti-O納米管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和溶劑穩定性,以及典型的半導體材料特徵。